第1140章 仲德何在?
能得四位将帅拱卫的,自然是太子殿下朱高炽了!此刻他一身金黄色的战甲,端坐在宝座之上,放眼前望,龙旗蔽日,环顾左右,金戈辉煌!近处,是数千名王公官员望尘拜舞,远处,百姓们人山人海,高呼万岁!
这真是最极致的风光,最顶尖的尊荣,人世间只有一人配得上这份荣耀,之前是自己的父皇,如今终于轮到了自己!
太子殿下铁青着脸,看着眼前万众臣服的场面,数十年的恒久忍耐、无数次的屈辱折磨,自己终于捱到了这超脱苦海的一天!为了这一天,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付出了太多太多,以至于朱高炽此刻都分不清,心中是喜悦多一些,还是苦涩多一些……
太子殿下在宝座上思绪万千,战车继续缓缓前进,当来到太孙和众大臣近前时,朱瞻基率先跪倒,嘶声吼道:“儿臣瞻基恭迎太子殿下!父亲圣体安康!”
朱瞻基身后,成国公、阳武侯、蹇义、夏元吉、杨士奇……所有前来迎接的公卿大臣,文武官员,共计两千余人,便轰隆隆的一齐跪下,放声高呼道:
“臣等恭迎太子殿下,殿下圣体安康!”
那两千余人的高呼声,足以穿透云霄,也将太子殿下从回忆中唤了回来,仔细打量着朱瞻基和众大臣那熟悉又陌生的面孔,突然他眉头一皱,轻声问道:“仲德何在?”
“这……”朱瞻基见太子不叫起,反而询问王贤何在,心中咯噔一声,一时竟不知该如何作答。
原本在太孙看来,王贤是杀死汉王父子的嫌疑,甚至连大行皇帝的死,都与他脱不开干系,太子就算不追究,也会对王贤敬而远之,以免沾上弑父杀弟诛侄的罪名。所以他才会将王贤直接留在京城,一是为了出口恶气,二也是盼着王贤心生不满,搞点什么事情出来,让太子不得不挥泪斩马谡。
想不到,太子一见面,第一句话就是问王贤……
见太孙愣神,一旁的杨士奇赶忙沉声答道:“回殿下,赵逆余党不甘心失败,京中依然不稳,必须有重臣在京坐镇,太孙殿下才能安心率百官出迎。而乐安侯便是坐镇的不二人选。”
“嗯。”朱高炽缓缓点头,这才话锋一转,感激的看着杨士奇、杨荣等人道:“父皇病重期间,奸王内宦沆瀣一气,意图不轨,多亏三位大学士舍生取义,坚持维护皇统,这才没有让奸人得逞!”说着向他们伸出手道:“请上车与孤同乘!”
“这都是为人臣者应有的忠心!”杨荣杨士奇赶忙谦逊说道:“殿下莫要折杀臣等!”
“确实是臣子应有的忠心,可孤若不奖掖,恐怕这忠心会越来越少。”朱高炽状似无意的讥讽一句,让场中群臣脸上都一片火辣辣……
太子殿下这样说,杨士奇、杨荣、金幼孜便不再推辞,千恩万谢的登上战车,面色严肃的侍立在太子身旁。其实三人心中激动地不能自已,虽然永乐朝,他们也时常在皇帝的銮舆上伴驾,王公大臣们对他们也尊敬有加。但就像对太监的巴结,只是因为他们是天子近人而已,心里自然是瞧不起他们的。
事实上,在朱棣心中,六部尚书才是文官领袖,他们这些内阁大学士不过是机要秘书而已,与太监无甚区别……
现在,他们却被太子视为国之重臣!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因为他们重要、功高,所以才会堂堂正正陪王伴驾!这是在永乐朝苦求而不得的,也是他们一直甘冒奇险,孜孜以求的!
所有的付出和牺牲,这一刻都得到了加倍的收获,让三位大学士怎能不激动的满眼泪水,只是一来不想同僚嫉妒,二来也想给太子留个老成持重的好印象,所以三人强忍着激动,还要摆出一副宠辱不惊的样子来。
虽然和太子已是旧相识,但眼下掀开了新篇章,所有的人和事,都要重新来过!
。
百官跪迎之后,太子的战车继续缓缓前进,在战车上陪王伴驾的,除了原本的四位将帅,还多了三位大学士。
对三位大学士获得的殊荣,群臣自然心头酸酸,尤其是成国公、蹇义这样的权贵勋臣,陪王伴驾应该是他们的工作,如今陪在太子身边的,却是三位大学士,他们身为公爵、天官却只能跟在战车后面步行吃土……
太孙殿下更是双拳紧攥,因为自始至终,太子都没和他说一句话,更别说让他上车同乘了。正常来讲,这其实不算什么,但太孙殿下心中充满了怨念,自然敏感而多疑,他认为这是太子在给自己下马威,要让自己为过去几年的轻慢付出代价。
“难道真要像他一样,忍气吞声几十年吗?”也不知是热糊涂了,还是实在忍不住,朱瞻基居然脱口而出。
虽然声音不大,旁边的人却听得清清楚楚,全都惊愕的看着太孙,朱瞻基自知失言,却又无心辩解,便低下头,继续往前走。
黄昏时分,队伍终于抵达北京城,望着越来越近的灰色城墙,朱高炽叹了一声道:“孤多希望,这里是南京城……”
伴驾的三位大学士心中一惊,见太子只是在感慨,便装作没听见的,金幼孜笑道:“殿下快看,京中百姓在迎接您的大驾!”
不用他说,朱高炽也看到了城门下万头攒动,人潮如流,老百姓为了能往前一点儿,拼了命的挤过来拥过去,把负责戒严的官兵,挤得东倒西歪,场面已经有些失控。
“殿下,百姓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您了。”杨荣语带双关的对太子道:“不止是京城百姓,整个大明朝都等得太久了……”
朱高炽面色严肃的点点头,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会有多重。
队伍缓缓穿城而入,城内的百姓就更多了,但幸好顺天府已经加强了维持街面的力量,秩序也好了不少。太子坐在车上,只见家家户户门口摆着香案,百姓虔诚跪拜,口中高呼万岁!
望着那些仰望着他,跪拜着他的人山人海,太子并没有感到有多荣耀,反而心中愈加沉重——天下人苦先帝久矣,这个国家已经被先帝轰轰烈烈的二十年,透支到破产的地步,百姓一贫如洗,官府债台高筑,军队粮饷不济,地方盗匪横行!
老百姓如此恭迎跪拜自己,是把自己当成救世的神仙!指望着自己能让他们过上几天衣食无忧的日子……自己能做到吗?真能收拾这个烂摊子吗?
越是靠近皇宫,太子就越是感觉沉重,一直到心中的荣耀尽去,只剩下满身的枷锁。
。
因为太子是回京奔丧,是以在城内没有任何仪式,朱高炽便直奔大行皇帝的灵堂。这也是朱瞻基要和群臣出城相迎的原因。大行皇帝尸骨未寒,在京中兴师动众迎接太子,总会给人一种不好的感官。但又万万不能让未来的新君感受到轻慢,所以大伙受点累,一起步行出城迎接,是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当队伍进了皇城,太子下来战车,左右为他解下战甲,换上青衣角带的丧服,扶着太子殿下坐上一辆白幡飘飘的牛车。大臣们也变戏法似的拿出丧服,纷纷穿在身上。低沉的号角声响起,原本迎接太子还朝的欢庆气氛便为之一变……
朱瞻基穿着孝服,头缠白巾,手持鞭子为太子驱车,来到白色帷幔装点的西苑门前。太子便下了牛车,在太孙的搀扶下,颤巍巍的进了西苑,西苑中香烟袅袅、哀乐阵阵,太监侍卫皆着丧服,和尚道士诵经祈福,祭奠大行皇帝的仪式,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朱高炽在朱瞻基的搀扶下,步行来到大行皇帝的灵堂前,灵堂内外,当差值守的内侍齐刷刷跪倒,朱瞻基哽咽道:“皇爷爷就在里面。”
朱高炽看着灵堂内,黑色绒布帷幕下,是供着整头猪牛羊、瓜果祭品的祭台。祭台上还摆着三个斗大的铜炉,炉中插着杯口粗细的大香,香烟袅袅,满室氤氲。一片氤氲后,挽幛低垂下,是大行皇帝庞大的梓宫,大行皇帝的遗体就静静躺在里头。
从走近西苑到进入灵堂,朱高炽虽然神情凝重,但始终面无悲色,这让跟在后头的王公大臣好是揪心,暗道:‘难道不应该是大叫一声,父皇,我来晚了!然后扑向大行皇帝的棺材,伏地大恸、声彻殿陛吗?怎可表现的如此冷淡?’
众大臣暗暗揪心,但没有人敢有半句废话,因为大明朝现在是太子最大,他就是在皇帝的灵堂前跳舞,众人也只能当他悲痛至极,情难自已……
看着那硕大的楠木棺木,朱高炽根本不理会群臣的反应,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示意朱瞻基放开自己,太孙殿下用自个儿的力量走到祭台前,奉上一炷香,然后便缓缓走到大行皇帝的灵柩旁。
这真是最极致的风光,最顶尖的尊荣,人世间只有一人配得上这份荣耀,之前是自己的父皇,如今终于轮到了自己!
太子殿下铁青着脸,看着眼前万众臣服的场面,数十年的恒久忍耐、无数次的屈辱折磨,自己终于捱到了这超脱苦海的一天!为了这一天,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付出了太多太多,以至于朱高炽此刻都分不清,心中是喜悦多一些,还是苦涩多一些……
太子殿下在宝座上思绪万千,战车继续缓缓前进,当来到太孙和众大臣近前时,朱瞻基率先跪倒,嘶声吼道:“儿臣瞻基恭迎太子殿下!父亲圣体安康!”
朱瞻基身后,成国公、阳武侯、蹇义、夏元吉、杨士奇……所有前来迎接的公卿大臣,文武官员,共计两千余人,便轰隆隆的一齐跪下,放声高呼道:
“臣等恭迎太子殿下,殿下圣体安康!”
那两千余人的高呼声,足以穿透云霄,也将太子殿下从回忆中唤了回来,仔细打量着朱瞻基和众大臣那熟悉又陌生的面孔,突然他眉头一皱,轻声问道:“仲德何在?”
“这……”朱瞻基见太子不叫起,反而询问王贤何在,心中咯噔一声,一时竟不知该如何作答。
原本在太孙看来,王贤是杀死汉王父子的嫌疑,甚至连大行皇帝的死,都与他脱不开干系,太子就算不追究,也会对王贤敬而远之,以免沾上弑父杀弟诛侄的罪名。所以他才会将王贤直接留在京城,一是为了出口恶气,二也是盼着王贤心生不满,搞点什么事情出来,让太子不得不挥泪斩马谡。
想不到,太子一见面,第一句话就是问王贤……
见太孙愣神,一旁的杨士奇赶忙沉声答道:“回殿下,赵逆余党不甘心失败,京中依然不稳,必须有重臣在京坐镇,太孙殿下才能安心率百官出迎。而乐安侯便是坐镇的不二人选。”
“嗯。”朱高炽缓缓点头,这才话锋一转,感激的看着杨士奇、杨荣等人道:“父皇病重期间,奸王内宦沆瀣一气,意图不轨,多亏三位大学士舍生取义,坚持维护皇统,这才没有让奸人得逞!”说着向他们伸出手道:“请上车与孤同乘!”
“这都是为人臣者应有的忠心!”杨荣杨士奇赶忙谦逊说道:“殿下莫要折杀臣等!”
“确实是臣子应有的忠心,可孤若不奖掖,恐怕这忠心会越来越少。”朱高炽状似无意的讥讽一句,让场中群臣脸上都一片火辣辣……
太子殿下这样说,杨士奇、杨荣、金幼孜便不再推辞,千恩万谢的登上战车,面色严肃的侍立在太子身旁。其实三人心中激动地不能自已,虽然永乐朝,他们也时常在皇帝的銮舆上伴驾,王公大臣们对他们也尊敬有加。但就像对太监的巴结,只是因为他们是天子近人而已,心里自然是瞧不起他们的。
事实上,在朱棣心中,六部尚书才是文官领袖,他们这些内阁大学士不过是机要秘书而已,与太监无甚区别……
现在,他们却被太子视为国之重臣!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因为他们重要、功高,所以才会堂堂正正陪王伴驾!这是在永乐朝苦求而不得的,也是他们一直甘冒奇险,孜孜以求的!
所有的付出和牺牲,这一刻都得到了加倍的收获,让三位大学士怎能不激动的满眼泪水,只是一来不想同僚嫉妒,二来也想给太子留个老成持重的好印象,所以三人强忍着激动,还要摆出一副宠辱不惊的样子来。
虽然和太子已是旧相识,但眼下掀开了新篇章,所有的人和事,都要重新来过!
。
百官跪迎之后,太子的战车继续缓缓前进,在战车上陪王伴驾的,除了原本的四位将帅,还多了三位大学士。
对三位大学士获得的殊荣,群臣自然心头酸酸,尤其是成国公、蹇义这样的权贵勋臣,陪王伴驾应该是他们的工作,如今陪在太子身边的,却是三位大学士,他们身为公爵、天官却只能跟在战车后面步行吃土……
太孙殿下更是双拳紧攥,因为自始至终,太子都没和他说一句话,更别说让他上车同乘了。正常来讲,这其实不算什么,但太孙殿下心中充满了怨念,自然敏感而多疑,他认为这是太子在给自己下马威,要让自己为过去几年的轻慢付出代价。
“难道真要像他一样,忍气吞声几十年吗?”也不知是热糊涂了,还是实在忍不住,朱瞻基居然脱口而出。
虽然声音不大,旁边的人却听得清清楚楚,全都惊愕的看着太孙,朱瞻基自知失言,却又无心辩解,便低下头,继续往前走。
黄昏时分,队伍终于抵达北京城,望着越来越近的灰色城墙,朱高炽叹了一声道:“孤多希望,这里是南京城……”
伴驾的三位大学士心中一惊,见太子只是在感慨,便装作没听见的,金幼孜笑道:“殿下快看,京中百姓在迎接您的大驾!”
不用他说,朱高炽也看到了城门下万头攒动,人潮如流,老百姓为了能往前一点儿,拼了命的挤过来拥过去,把负责戒严的官兵,挤得东倒西歪,场面已经有些失控。
“殿下,百姓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您了。”杨荣语带双关的对太子道:“不止是京城百姓,整个大明朝都等得太久了……”
朱高炽面色严肃的点点头,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会有多重。
队伍缓缓穿城而入,城内的百姓就更多了,但幸好顺天府已经加强了维持街面的力量,秩序也好了不少。太子坐在车上,只见家家户户门口摆着香案,百姓虔诚跪拜,口中高呼万岁!
望着那些仰望着他,跪拜着他的人山人海,太子并没有感到有多荣耀,反而心中愈加沉重——天下人苦先帝久矣,这个国家已经被先帝轰轰烈烈的二十年,透支到破产的地步,百姓一贫如洗,官府债台高筑,军队粮饷不济,地方盗匪横行!
老百姓如此恭迎跪拜自己,是把自己当成救世的神仙!指望着自己能让他们过上几天衣食无忧的日子……自己能做到吗?真能收拾这个烂摊子吗?
越是靠近皇宫,太子就越是感觉沉重,一直到心中的荣耀尽去,只剩下满身的枷锁。
。
因为太子是回京奔丧,是以在城内没有任何仪式,朱高炽便直奔大行皇帝的灵堂。这也是朱瞻基要和群臣出城相迎的原因。大行皇帝尸骨未寒,在京中兴师动众迎接太子,总会给人一种不好的感官。但又万万不能让未来的新君感受到轻慢,所以大伙受点累,一起步行出城迎接,是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当队伍进了皇城,太子下来战车,左右为他解下战甲,换上青衣角带的丧服,扶着太子殿下坐上一辆白幡飘飘的牛车。大臣们也变戏法似的拿出丧服,纷纷穿在身上。低沉的号角声响起,原本迎接太子还朝的欢庆气氛便为之一变……
朱瞻基穿着孝服,头缠白巾,手持鞭子为太子驱车,来到白色帷幔装点的西苑门前。太子便下了牛车,在太孙的搀扶下,颤巍巍的进了西苑,西苑中香烟袅袅、哀乐阵阵,太监侍卫皆着丧服,和尚道士诵经祈福,祭奠大行皇帝的仪式,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朱高炽在朱瞻基的搀扶下,步行来到大行皇帝的灵堂前,灵堂内外,当差值守的内侍齐刷刷跪倒,朱瞻基哽咽道:“皇爷爷就在里面。”
朱高炽看着灵堂内,黑色绒布帷幕下,是供着整头猪牛羊、瓜果祭品的祭台。祭台上还摆着三个斗大的铜炉,炉中插着杯口粗细的大香,香烟袅袅,满室氤氲。一片氤氲后,挽幛低垂下,是大行皇帝庞大的梓宫,大行皇帝的遗体就静静躺在里头。
从走近西苑到进入灵堂,朱高炽虽然神情凝重,但始终面无悲色,这让跟在后头的王公大臣好是揪心,暗道:‘难道不应该是大叫一声,父皇,我来晚了!然后扑向大行皇帝的棺材,伏地大恸、声彻殿陛吗?怎可表现的如此冷淡?’
众大臣暗暗揪心,但没有人敢有半句废话,因为大明朝现在是太子最大,他就是在皇帝的灵堂前跳舞,众人也只能当他悲痛至极,情难自已……
看着那硕大的楠木棺木,朱高炽根本不理会群臣的反应,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示意朱瞻基放开自己,太孙殿下用自个儿的力量走到祭台前,奉上一炷香,然后便缓缓走到大行皇帝的灵柩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