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百转千回
这一夜匆匆而过,很平淡,但也不平凡。
徐崇光完成了他开发江南的计划,准备上奏;其他官员,有浑家的搂着浑家睡得很香。而陆承启,则终于与周芷若再无隔阂,“坦诚相见”了。这一夜,值得纪念。
翌日,陆承启沉醉在温柔乡中,完全忘却了今日是例朝,只想再赖会床,与周芷若温存一番。只可惜周芷若羞于见到那些侍儿,早就起身穿衣,陆承启连一饱眼福的机会都没有,心中甚是遗憾。
被周芷若温柔地叫醒,陆承启心不甘情不愿地起身了。唤来侍儿后,一些负责宽衣漱口净脸的宫女也有序地走了进来,开始为陆承启穿衣登履。因为是例朝,所以要穿龙袍,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完成的。反正陆承启要自己穿的话,肯定闹笑话。穿上龙袍后,一个尚礼的宫女过来,帮陆承启化妆抹粉,看上去威严些。
一番准备后,又有尚食端来御膳,给陆承启填一下肚子。要是以往,陆承启宁愿去御膳房,也不在寝殿里面用膳。可昨晚一番云雨,起身已经晚了,要是赶去御膳房,怕是例朝就要延后小半个时辰了。
事急从权,陆承启也第一次在这坤宁殿中吃起早餐。周芷若看他吃得这么急,柔声说道:“慢一些,那些大臣便是等一等,也没有甚么干系……”
陆承启笑了笑,没有说话。到底是经过滋润的女人,周芷若未曾施妆的脸上,现出不一样的风情,直如那三月桃花一般,惹人爱怜。
此刻,大庆殿中,文武百官已经齐集,正分成一个个小圈子,在细声议论着什么。这些个圈子,不是官场中人,根本融不进去。就算是官场中人,也要分个一二,志同道合才能谈得来,不然的话顶多是点头之交。
内阁首辅徐崇光一反常态,没有和内阁众位大臣呆在一起,而是呆呆地一个人站立着,满腹心事的模样。一些前来搭讪的官员,都碰了个软钉子,只能悻悻地走开。
其实大家都理解,内阁本来就事务繁多,可以说小皇帝已经成功把自己的担子,名正言顺地转交到内阁了。而他紧紧地握住决断权就行,其他的什么批阅权,就下放到内阁吧。不然的话,徒有首辅之名,却无一点实权,内阁也是不常久的。
林镇中看得出徐崇光的心事,缓缓地走过来,细声说道:“老师,在想江南一事?”
徐崇光总算回过神来,微微地点了点头,开声说道:“此乃大顺中兴根基,我不得不慎重对待啊!”
林镇中也是户部尚书,知道江南的重要性。如果真的像小皇帝说得那样,把江南变作粮仓,那大顺国库就无虞了。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江南的潜力大的不可思议,就拿两浙路来说,明明只是一个偏僻之地,却因为船舶司,只用了两年,已经隐隐跃居全国第二了。江南之地,港口众多,如扬州、苏州、杭州、明州、温州……都是数一数二的大港。往下的福建路、广南东路,也有福州、泉州、潮州、广州……这些海港的繁荣,不亚于中原腹地,甚至犹有过之。
原先这几个地方,不温不火。一旦船舶司开港了,外国商船、大顺商船便络绎不绝,往来繁忙。就拿苏州下面一个小渔村来说,明明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渔村,竟有摇身一变,成为人口密集大城市的征兆。海贸之利,可见一斑。
刚刚这些套近乎的官员,都是一些投机者,想借开发江南的东风,好好提升一下自己的政绩,日后好平步青云。徐崇光是什么人?内阁首辅,这些把戏怎么逃得过他的眼睛。这些官员想分一杯羹,徐崇光是看得明明白白的,自然是能推就推,实在不行就装傻扮懵,反正就是不松口。笑话,要是让这些滑不留手的官员去到江南,徐崇光的政绩还有么!
江南就好像一个未曾开发的聚宝盆,哪怕人烟稀少,瘴气丛生,也只是暂时的。只要做好规划,江南一定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原。徐崇光也不蠢,他知道,借助船舶司、海贸的力量,就可以达成这个目标。不过小皇帝提出的,开垦多少荒地就归其所有,还是要有一定限制才行。所以昨天晚上徐崇光挑灯夜战,就是为了堵漏洞。
徐崇光正待开口说话,殿外就传来仙韶使的奏乐声,不消说,陆承启到了。徐崇光满腹心事,一个例朝上得心不在焉。其间御史台鸡蛋里挑骨头,参知政事与小皇帝对奏,徐崇光都是左边耳朵进,右边耳朵出。在他看来,这些事情在江南一事面前,都是小事情。
时间飞逝,不知不觉间,例朝随着高镐一声悠长的“退朝……”便散了,徐崇光犹如大梦初醒,才算是回过神来。
“皇上起驾!”
陆承启缓缓地走出了大庆殿,高镐连忙跟在后面喊道。
“恭送吾皇!”
众位官员躬身再拜而退,唯有徐崇光滞留在大庆殿中,不曾挪动过脚步。他的袖子里,藏着两本奏疏,是等会要呈上去给陆承启看的。其实他也不知自己怎么了,竟鬼使神差地两本奏折一起拿来。要知道,陆承启看了那封斥责商人的奏折,肯定大发雷霆!
“要不要一起呈上去?”徐崇光现在心中那是百转千回,久久拿不定主意。他没办法对那些不法商人视而不见,这种事情太刺激他的神经了,要知道,他是一个传统的卫道士。“罢了,便是被陛下斥责一番又如何,臣子就该尽臣子的本分!”
徐崇光打定主意后,便毅然而然地往垂拱殿而去了。
在九龙阶下的林镇中,看着匆匆而去的徐崇光,心中不知道是什么滋味:“老师忧国忧民,不知陛下能否接纳了……”他作为徐崇光的得意弟子,对于徐崇光的政治理想是一清二楚的,只是会与现在的新政背道而驰。是以看着徐崇光匆匆离去,林镇中很想一同去,但还是忍住了:“小不忍则乱大谋!”
徐崇光完成了他开发江南的计划,准备上奏;其他官员,有浑家的搂着浑家睡得很香。而陆承启,则终于与周芷若再无隔阂,“坦诚相见”了。这一夜,值得纪念。
翌日,陆承启沉醉在温柔乡中,完全忘却了今日是例朝,只想再赖会床,与周芷若温存一番。只可惜周芷若羞于见到那些侍儿,早就起身穿衣,陆承启连一饱眼福的机会都没有,心中甚是遗憾。
被周芷若温柔地叫醒,陆承启心不甘情不愿地起身了。唤来侍儿后,一些负责宽衣漱口净脸的宫女也有序地走了进来,开始为陆承启穿衣登履。因为是例朝,所以要穿龙袍,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完成的。反正陆承启要自己穿的话,肯定闹笑话。穿上龙袍后,一个尚礼的宫女过来,帮陆承启化妆抹粉,看上去威严些。
一番准备后,又有尚食端来御膳,给陆承启填一下肚子。要是以往,陆承启宁愿去御膳房,也不在寝殿里面用膳。可昨晚一番云雨,起身已经晚了,要是赶去御膳房,怕是例朝就要延后小半个时辰了。
事急从权,陆承启也第一次在这坤宁殿中吃起早餐。周芷若看他吃得这么急,柔声说道:“慢一些,那些大臣便是等一等,也没有甚么干系……”
陆承启笑了笑,没有说话。到底是经过滋润的女人,周芷若未曾施妆的脸上,现出不一样的风情,直如那三月桃花一般,惹人爱怜。
此刻,大庆殿中,文武百官已经齐集,正分成一个个小圈子,在细声议论着什么。这些个圈子,不是官场中人,根本融不进去。就算是官场中人,也要分个一二,志同道合才能谈得来,不然的话顶多是点头之交。
内阁首辅徐崇光一反常态,没有和内阁众位大臣呆在一起,而是呆呆地一个人站立着,满腹心事的模样。一些前来搭讪的官员,都碰了个软钉子,只能悻悻地走开。
其实大家都理解,内阁本来就事务繁多,可以说小皇帝已经成功把自己的担子,名正言顺地转交到内阁了。而他紧紧地握住决断权就行,其他的什么批阅权,就下放到内阁吧。不然的话,徒有首辅之名,却无一点实权,内阁也是不常久的。
林镇中看得出徐崇光的心事,缓缓地走过来,细声说道:“老师,在想江南一事?”
徐崇光总算回过神来,微微地点了点头,开声说道:“此乃大顺中兴根基,我不得不慎重对待啊!”
林镇中也是户部尚书,知道江南的重要性。如果真的像小皇帝说得那样,把江南变作粮仓,那大顺国库就无虞了。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江南的潜力大的不可思议,就拿两浙路来说,明明只是一个偏僻之地,却因为船舶司,只用了两年,已经隐隐跃居全国第二了。江南之地,港口众多,如扬州、苏州、杭州、明州、温州……都是数一数二的大港。往下的福建路、广南东路,也有福州、泉州、潮州、广州……这些海港的繁荣,不亚于中原腹地,甚至犹有过之。
原先这几个地方,不温不火。一旦船舶司开港了,外国商船、大顺商船便络绎不绝,往来繁忙。就拿苏州下面一个小渔村来说,明明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渔村,竟有摇身一变,成为人口密集大城市的征兆。海贸之利,可见一斑。
刚刚这些套近乎的官员,都是一些投机者,想借开发江南的东风,好好提升一下自己的政绩,日后好平步青云。徐崇光是什么人?内阁首辅,这些把戏怎么逃得过他的眼睛。这些官员想分一杯羹,徐崇光是看得明明白白的,自然是能推就推,实在不行就装傻扮懵,反正就是不松口。笑话,要是让这些滑不留手的官员去到江南,徐崇光的政绩还有么!
江南就好像一个未曾开发的聚宝盆,哪怕人烟稀少,瘴气丛生,也只是暂时的。只要做好规划,江南一定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原。徐崇光也不蠢,他知道,借助船舶司、海贸的力量,就可以达成这个目标。不过小皇帝提出的,开垦多少荒地就归其所有,还是要有一定限制才行。所以昨天晚上徐崇光挑灯夜战,就是为了堵漏洞。
徐崇光正待开口说话,殿外就传来仙韶使的奏乐声,不消说,陆承启到了。徐崇光满腹心事,一个例朝上得心不在焉。其间御史台鸡蛋里挑骨头,参知政事与小皇帝对奏,徐崇光都是左边耳朵进,右边耳朵出。在他看来,这些事情在江南一事面前,都是小事情。
时间飞逝,不知不觉间,例朝随着高镐一声悠长的“退朝……”便散了,徐崇光犹如大梦初醒,才算是回过神来。
“皇上起驾!”
陆承启缓缓地走出了大庆殿,高镐连忙跟在后面喊道。
“恭送吾皇!”
众位官员躬身再拜而退,唯有徐崇光滞留在大庆殿中,不曾挪动过脚步。他的袖子里,藏着两本奏疏,是等会要呈上去给陆承启看的。其实他也不知自己怎么了,竟鬼使神差地两本奏折一起拿来。要知道,陆承启看了那封斥责商人的奏折,肯定大发雷霆!
“要不要一起呈上去?”徐崇光现在心中那是百转千回,久久拿不定主意。他没办法对那些不法商人视而不见,这种事情太刺激他的神经了,要知道,他是一个传统的卫道士。“罢了,便是被陛下斥责一番又如何,臣子就该尽臣子的本分!”
徐崇光打定主意后,便毅然而然地往垂拱殿而去了。
在九龙阶下的林镇中,看着匆匆而去的徐崇光,心中不知道是什么滋味:“老师忧国忧民,不知陛下能否接纳了……”他作为徐崇光的得意弟子,对于徐崇光的政治理想是一清二楚的,只是会与现在的新政背道而驰。是以看着徐崇光匆匆离去,林镇中很想一同去,但还是忍住了:“小不忍则乱大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