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木棉
陆承启仔细研究了一下地图,发现高丽和大顺接壤之处,除了鸭绿江之外,并没有什么地方好进攻的。换而言之,只要守住鸭绿江一带,高丽便没有多少办法。
只是大顺的版图,只覆盖着的下游,并没有占据着鸭绿江的全部。鸭绿江的下游,是大顺和高丽的分界线;中游是高丽和辽国的分界线;而上游和长白山合着的一带,则是高丽和女真人的分界线。
其实高丽真的很不容易,被夹杂在俩个超级大国之间,有苦难言,还有一个恶邻女真。其实女真人对高丽国的危害,远比辽国要大得多。高丽改奉宗主国,其实也是为了让女真人收敛一下,别再来为祸高丽了。毕竟辽国的强大,女真人也是知道的。哪怕女真和契丹之间,发生过很多次战争。
先前为了抵御契丹人和女真人的烧杀掳掠,高丽的前身高句丽也学着中原,耗时十六年修筑了长城。因为地势原因,高句丽的长城,仅仅千里而已。等到王氏篡权高氏高句丽,这千里长城好像也没有派上用场。不过,随着高丽的地位逐渐尴尬,这千里长城总算派上了用处。前有女真,中有辽国,后有大顺,高丽不得不在边境屯兵进行防御。
按照农耕民族的属性,防御肯定是要倚城而守,战线这么长,自然要修筑城墙了。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能修万里长城的缘故,战线太长了……
现在大顺又和高丽闹翻,高丽自然不敢掉以轻心。辽国和大顺签下三年互不侵犯条约,要是大顺乘此机会进攻高丽怎么办?这可不是正史,隋朝和唐朝都进攻高丽失败了,让高丽棒子没有了畏惧。相反,高丽和中原大国历来关系很好,中原大国在高丽看来,是一个可怕的对手,要是中原大国进攻高丽,那可真的是玩砸了。
其实,此时大顺是不可能进攻高丽的。因为此时,全球气候进入了小冰河时期。别以为小冰河时期在明朝才有,哪怕是正史上,大顺对应的宋朝,也是有小冰河时期的。古代虽然没有气象仪器观测气候的变化,但却有丰富的“物候”记录。“物候”是指人观察到一年之中何时降霜下雪,河开河冻,植物开花结,候鸟春来秋往等等。中国以农立国,为了农事的需要,从西周开始就有了“物候”的观测。
据记载,前朝的京都长安,皇宫之中尚有梅树,种有柑桔,且长安从无下雪的记录。直到六十余年前,长安已经不能种植梅树了,每年还要大雪飘飞。重生以来,陆承启也感觉到和后世的城市热岛效应不同,这长安城真的是冷的可以。冬天不烧火盆,屋里根本没法呆。
荔枝的生长也是很好的佐证,六十余年前,成都也曾长过荔枝,但现在只有大才子苏轼的故乡眉州能长荔枝了。这一切,都说明了此刻的气温确实进入了一个很冷的时期,哪怕是明末的小冰河,也不过如此了吧?历史能更改,但气温是骗不了人的,小冰河时期如期而至。
这么冷的天气,别说进攻高丽了,哪怕是守住自己的国土都好了。陆承启甚至怀疑,宋朝的灭亡,和天气有很大的关系。金灭北宋的时候,恰巧正值隆冬十二月。注意,这是农历的十二月,那时候又是小冰河时期,中原汉民没有什么御寒棉袄,贫民主要使用的衣料,是麻布,或者其他植物纤维织成的面料,绫罗绸缎是属于上层人士或有钱人家的。平民百姓,冬天要穿**、身穿直裰,出行还需要带风帽等等。要是富贵人家,除了穿绫罗绸缎之外,还会穿鹤氅,这是一种很名贵的裘衣,还有各种皮毛的披风和帽子,跟平民百姓是一个天一个地。
偏生士卒们多是苦哈哈的贫民,冬天敌人来袭,连平日里的两成力气都没有,怎么御敌?自然是惨败了……游牧民族不同,他们所穿衣裳,多是动物皮毛,又暖又厚实,冬天里行动一点都不逊色于夏季。此消彼长之下,金灭北宋也就不稀奇了。
当然了,这里面其他因素也不少,北宋的政策、文官、军队等关键因素,也是很致命的。要是不想重蹈覆辙,就要一点点去改变。
要更变穿衣习惯,发展棉花自然是最好的。哪怕一时间找不到棉花,也能找到替代品,木棉。陆承启记得,闽广一带,木棉花不少,要是大力种植,便能解决防寒保暖问题。
解决了保暖问题之后,待得驰道修好,大顺不敢说有进攻的实力,也能自保无虞。
陆承启思前想后,觉得这个事不宜迟,连忙唤来新上任的工部尚书李诫,因为他实在想不出谁能做这个事情。李诫被宣觐见的时候,不敢迟疑,连忙随着内侍向皇宫走去。
要说李诫心中不忐忑,也是不可能的。刚刚上任才几天啊,就被宣召觐见了,“难道是我出了什么差错了?”李诫不得不这么想着。
进入了垂拱殿之后,正在研究地图的陆承启,抬眼望了一下他,开口问道:“李卿,可会看地图啊?”
李诫是什么人?博学多才之士,别说地图了,就是详详细细的工程图纸,他都能画得出来。当即说道:“回陛下,臣略懂一些。”这垂拱殿是李诫没来过的,因为先前他还没有这个资格,自然进不了垂拱殿私下觐见陆承启。
“那李卿看这副地图怎么样?”此刻陆承启的心中,也有一丝显摆的意思。毕竟他桌椅后面的世界地图,可是集齐了监察司最大的力量,实地勘察之后描绘出来的,比之任何一副地图都要准确得多。以陆承启的见识,这幅地图哪怕不能全对,也能对得上六七分了。在这个没有卫星的时代,做到这个地步,也是很厉害的一件事情。哪里像其他那些呈给皇帝的地图,用写实的手法,描绘出山川河流,比例却堪忧。也许是为了让皇帝好看明白一些,才把山川河流画得这么立体吧。可比例不对,画得再精致,也是枉然。
李诫是大家,自然看得懂这幅地图。再结合自己的学识,李诫赫然发现,这地图居然比他想象中还要精确,忍不住多看了几眼,说道:“陛下,此地图出自何人之手,简直是世之瑰宝啊!”
陆承启笑而不答,反问道:“李卿,朕找你来,可不是单单是看地图这么简单。卿身为工部尚书,除了掌管天下水利、屯田、交通等,民众冷暖也要过问一二吧?”
李诫一愣,老实地说道:“陛下,臣从未听过这样的说法。”
只是大顺的版图,只覆盖着的下游,并没有占据着鸭绿江的全部。鸭绿江的下游,是大顺和高丽的分界线;中游是高丽和辽国的分界线;而上游和长白山合着的一带,则是高丽和女真人的分界线。
其实高丽真的很不容易,被夹杂在俩个超级大国之间,有苦难言,还有一个恶邻女真。其实女真人对高丽国的危害,远比辽国要大得多。高丽改奉宗主国,其实也是为了让女真人收敛一下,别再来为祸高丽了。毕竟辽国的强大,女真人也是知道的。哪怕女真和契丹之间,发生过很多次战争。
先前为了抵御契丹人和女真人的烧杀掳掠,高丽的前身高句丽也学着中原,耗时十六年修筑了长城。因为地势原因,高句丽的长城,仅仅千里而已。等到王氏篡权高氏高句丽,这千里长城好像也没有派上用场。不过,随着高丽的地位逐渐尴尬,这千里长城总算派上了用处。前有女真,中有辽国,后有大顺,高丽不得不在边境屯兵进行防御。
按照农耕民族的属性,防御肯定是要倚城而守,战线这么长,自然要修筑城墙了。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能修万里长城的缘故,战线太长了……
现在大顺又和高丽闹翻,高丽自然不敢掉以轻心。辽国和大顺签下三年互不侵犯条约,要是大顺乘此机会进攻高丽怎么办?这可不是正史,隋朝和唐朝都进攻高丽失败了,让高丽棒子没有了畏惧。相反,高丽和中原大国历来关系很好,中原大国在高丽看来,是一个可怕的对手,要是中原大国进攻高丽,那可真的是玩砸了。
其实,此时大顺是不可能进攻高丽的。因为此时,全球气候进入了小冰河时期。别以为小冰河时期在明朝才有,哪怕是正史上,大顺对应的宋朝,也是有小冰河时期的。古代虽然没有气象仪器观测气候的变化,但却有丰富的“物候”记录。“物候”是指人观察到一年之中何时降霜下雪,河开河冻,植物开花结,候鸟春来秋往等等。中国以农立国,为了农事的需要,从西周开始就有了“物候”的观测。
据记载,前朝的京都长安,皇宫之中尚有梅树,种有柑桔,且长安从无下雪的记录。直到六十余年前,长安已经不能种植梅树了,每年还要大雪飘飞。重生以来,陆承启也感觉到和后世的城市热岛效应不同,这长安城真的是冷的可以。冬天不烧火盆,屋里根本没法呆。
荔枝的生长也是很好的佐证,六十余年前,成都也曾长过荔枝,但现在只有大才子苏轼的故乡眉州能长荔枝了。这一切,都说明了此刻的气温确实进入了一个很冷的时期,哪怕是明末的小冰河,也不过如此了吧?历史能更改,但气温是骗不了人的,小冰河时期如期而至。
这么冷的天气,别说进攻高丽了,哪怕是守住自己的国土都好了。陆承启甚至怀疑,宋朝的灭亡,和天气有很大的关系。金灭北宋的时候,恰巧正值隆冬十二月。注意,这是农历的十二月,那时候又是小冰河时期,中原汉民没有什么御寒棉袄,贫民主要使用的衣料,是麻布,或者其他植物纤维织成的面料,绫罗绸缎是属于上层人士或有钱人家的。平民百姓,冬天要穿**、身穿直裰,出行还需要带风帽等等。要是富贵人家,除了穿绫罗绸缎之外,还会穿鹤氅,这是一种很名贵的裘衣,还有各种皮毛的披风和帽子,跟平民百姓是一个天一个地。
偏生士卒们多是苦哈哈的贫民,冬天敌人来袭,连平日里的两成力气都没有,怎么御敌?自然是惨败了……游牧民族不同,他们所穿衣裳,多是动物皮毛,又暖又厚实,冬天里行动一点都不逊色于夏季。此消彼长之下,金灭北宋也就不稀奇了。
当然了,这里面其他因素也不少,北宋的政策、文官、军队等关键因素,也是很致命的。要是不想重蹈覆辙,就要一点点去改变。
要更变穿衣习惯,发展棉花自然是最好的。哪怕一时间找不到棉花,也能找到替代品,木棉。陆承启记得,闽广一带,木棉花不少,要是大力种植,便能解决防寒保暖问题。
解决了保暖问题之后,待得驰道修好,大顺不敢说有进攻的实力,也能自保无虞。
陆承启思前想后,觉得这个事不宜迟,连忙唤来新上任的工部尚书李诫,因为他实在想不出谁能做这个事情。李诫被宣觐见的时候,不敢迟疑,连忙随着内侍向皇宫走去。
要说李诫心中不忐忑,也是不可能的。刚刚上任才几天啊,就被宣召觐见了,“难道是我出了什么差错了?”李诫不得不这么想着。
进入了垂拱殿之后,正在研究地图的陆承启,抬眼望了一下他,开口问道:“李卿,可会看地图啊?”
李诫是什么人?博学多才之士,别说地图了,就是详详细细的工程图纸,他都能画得出来。当即说道:“回陛下,臣略懂一些。”这垂拱殿是李诫没来过的,因为先前他还没有这个资格,自然进不了垂拱殿私下觐见陆承启。
“那李卿看这副地图怎么样?”此刻陆承启的心中,也有一丝显摆的意思。毕竟他桌椅后面的世界地图,可是集齐了监察司最大的力量,实地勘察之后描绘出来的,比之任何一副地图都要准确得多。以陆承启的见识,这幅地图哪怕不能全对,也能对得上六七分了。在这个没有卫星的时代,做到这个地步,也是很厉害的一件事情。哪里像其他那些呈给皇帝的地图,用写实的手法,描绘出山川河流,比例却堪忧。也许是为了让皇帝好看明白一些,才把山川河流画得这么立体吧。可比例不对,画得再精致,也是枉然。
李诫是大家,自然看得懂这幅地图。再结合自己的学识,李诫赫然发现,这地图居然比他想象中还要精确,忍不住多看了几眼,说道:“陛下,此地图出自何人之手,简直是世之瑰宝啊!”
陆承启笑而不答,反问道:“李卿,朕找你来,可不是单单是看地图这么简单。卿身为工部尚书,除了掌管天下水利、屯田、交通等,民众冷暖也要过问一二吧?”
李诫一愣,老实地说道:“陛下,臣从未听过这样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