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责无旁贷(求订阅)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五百三十章:责无旁贷(求订阅、求月票、求一切!)
然事与愿违,他们想当鸵鸟稳定局面,但是马铮所部却不给他们这个机会,大规模兵员集结绝不是闹着玩儿的,肯定是这支支那军队又要对方面军动手了。
无奈之下,杉山元当即召集华北方面军高级军官召开军事会议,紧急部署应对策略。
鉴于华北地区守备空虚,尤其是平津地区,大批部队被牵制在山西和河北以及山东的其他战场,导致内部守备兵力严重不足。而马铮所部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部队,战斗力极强,对方面军的威胁极大。
因此,经过一番研究,杉山元决定命令驻扎在山东徐州地区的第21师团以及驻扎在济南的第32师团北上,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大战。
这一次马铮是动真格的了,绥察军区虽然需要发展的时间,但是既然国内的局势需要绥察军区做出牺牲,那么舍小我为大我,为了大局马铮不在乎被日本人当成靶子。
既然和日本人不免一战,与其让日军主动来攻还不如自己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况且绥察军区坐拥十几万大军而一直无所作为的话,不止是远在重庆的老蒋不满意,就算是全国人民也会对绥察军区甚至于整个八路军产生不满的。
马铮就是这么一个人,既然如此,那么他就用行动告诉全国人民,绥察军区还是原来的绥察军区,他马铮还是原来的马铮,日本人在他面前还是原来那样不堪一击。
武汉沦陷对于国民的打击有多大,没有人比马铮更清楚了。现在的中国确实需要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仗来发声,不然等到过段时间苏日之间进行媾和的时候,民众中绝望的气息将会更加的浓郁。
尽管发动一场如此大规模的战斗对于此时的绥察军区来说确实并不合适,这回打断绥察军区正在进行的工业化建设。但是马铮更明白,他现在所要做的并不是为了一小部分人的利益,而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以及古老华夏文明的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以此为前提,即便是整个绥察军区都搭进去都无所谓。
固然,南昌依然如同历史上那样被日军占领了,而武汉也是一如既往的沦陷了,历史似乎是和他马铮开了一个大玩笑,一切似乎都已经回到了历史的原点。
但是马铮却知道自己做的并非没有意义,表面上日本依然如同历史上那样占据了绝对的优势。然而实际上的情况却远非如此,他也很清楚此时日本国内的情况。
日本是一个岛国,受到国内基本国情的限制,日本资源匮乏,几乎所有的战略物资以及很大一部分的民用物资都是依赖进口输入。
众所周知,进口是需要大量资金的,而刚刚从那场大萧条、大崩溃的经济危机中缓过气来的日本的经济实力并不很强。在往大了说,日本的经济表现是极其糟糕的。
尽管日本政府实施了许多有效的方法来挽救经济危机,但是限制于经济本身的弱点,日本不得不最终选择了用对外扩张暨侵略中国来缓减其自身的损失。
但是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日本虽然利用从中国掠夺来的原料以及中国东部广阔的市场暂时性遏制住了经济危机的蔓延,然而距离经济完全恢复还有一段时间。如果战争一直持续下去,这必然会对原本就不堪重负的日本经济彻底的崩溃。
当然了,马铮这样说并不是信口开河,也不是想当然,这一切都是有历史根据的。据日军战史记载,“七七”事变时日本储备的黄金,包括行纸币的准备金,全部只不过十三亿五千万日元。而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对战争规模起着制约作用的,实际上还是它的黄金储备量,这意味着日本的正币储备量从最初就限定了这场战争的规模。
然而这场战争一开始就已经脱离了日本高层的为他设定的轨道,中国人民并不是日本人想象中的羔羊,一支支英勇的中国抗日军队给予了日军巨大的杀伤。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规模作战,最终让日本“谋求早期解决”的计划流产,日本不可避免的陷入了战争的泥潭。
众所周知,战争不只是打的武器装备以及兵员素质,战争是一场综合国力的较量。军事固然重要,但是经济却是最为重要的依托。
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作为后盾的话,再强大的军队也都是一只纸老虎。当你的优秀的士兵拿着性能优良的步枪里没有一颗子弹的时候,你就会突然间发现,经济其实才是战争的重要核心。
为了维持侵华战争,日本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进口了大量的战略物资,单单昭和十二年(1937年)从海外输入的军需物资总额达到九亿六千万日元。这些大多是从大洋西岸的美国进口的,无论是数量还是价格都是让日本大大出了一次血。
到翌年的6月,为了进行武汉会战,日本国内更是勒紧了裤腰带过日子,全安国上下捐款捐物支持政府打这场战争。但是当时的日本经济已经频临崩溃的边缘,为了组建更多的部队,日本国内连学校教练用的步枪都被收回,用于装备扩建的军队。
这只是日本经济衰退的一个表现,而且这只是表面上的东西,并不能表现日本经济恶化的深层内在。作为一个新世纪的共和国的精英指挥官,马铮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由于战争的需要,日本从国内抽调了大批的青壮参军,兵员的不断增加,直接导致日本国内劳力、粮食、能源均感不足。截止武汉会战结束后的1939年,日本军费的支出已达61.56亿日元,已远远出了日本国家的储备量,从而使日本国力穷困急剧表面化,已经失去了充分保障军队军事物资供应的能力。
一支军队要是失去了充分的后勤保障,那么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可想而知。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八路军以及大批的游击队就不需要那么多的后勤保障,但是战斗力依然杠杠的,因为这支军队从组建到今一直都是在没有充分的后勤保障中打过来的。
单单从这一方面看,日军那是无论如何都比不过八路军的。也正是由于这种原因,从而大大加重了日本中央统帅部脑的痛苦和压力,以致于其参谋总长和陆相自称:“外强中干是我国今日的写照,时间一长就维持不住了”。
虽然说他和麾下的将士们这两年的苦战依然没能改变中国的劣势,但是马铮也想明白了,自己只不过是一个略懂一点历史走向的普通军人。相对于整个历史的长河而言,自己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更本就算不得什么。
日本现在在就是一只正在透支生命的纸老虎,只要自己不断地打击它就可以将其拖垮,让其不断的流血就能将其拖死。
况且眼前这场战斗不仅仅是国民政府需要,对身在山东的他同样颇为急切。要是不把华北的小鬼子彻底调动起来的话,山东的第12军绝对会在短时间内对他的山东第一师发动大规模的围剿的,在没有做好反围剿的作战准备之前,马铮必须将小鬼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别处。既然对大家都有利,那么这一仗他便责无旁贷。
然事与愿违,他们想当鸵鸟稳定局面,但是马铮所部却不给他们这个机会,大规模兵员集结绝不是闹着玩儿的,肯定是这支支那军队又要对方面军动手了。
无奈之下,杉山元当即召集华北方面军高级军官召开军事会议,紧急部署应对策略。
鉴于华北地区守备空虚,尤其是平津地区,大批部队被牵制在山西和河北以及山东的其他战场,导致内部守备兵力严重不足。而马铮所部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部队,战斗力极强,对方面军的威胁极大。
因此,经过一番研究,杉山元决定命令驻扎在山东徐州地区的第21师团以及驻扎在济南的第32师团北上,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大战。
这一次马铮是动真格的了,绥察军区虽然需要发展的时间,但是既然国内的局势需要绥察军区做出牺牲,那么舍小我为大我,为了大局马铮不在乎被日本人当成靶子。
既然和日本人不免一战,与其让日军主动来攻还不如自己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况且绥察军区坐拥十几万大军而一直无所作为的话,不止是远在重庆的老蒋不满意,就算是全国人民也会对绥察军区甚至于整个八路军产生不满的。
马铮就是这么一个人,既然如此,那么他就用行动告诉全国人民,绥察军区还是原来的绥察军区,他马铮还是原来的马铮,日本人在他面前还是原来那样不堪一击。
武汉沦陷对于国民的打击有多大,没有人比马铮更清楚了。现在的中国确实需要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仗来发声,不然等到过段时间苏日之间进行媾和的时候,民众中绝望的气息将会更加的浓郁。
尽管发动一场如此大规模的战斗对于此时的绥察军区来说确实并不合适,这回打断绥察军区正在进行的工业化建设。但是马铮更明白,他现在所要做的并不是为了一小部分人的利益,而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以及古老华夏文明的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以此为前提,即便是整个绥察军区都搭进去都无所谓。
固然,南昌依然如同历史上那样被日军占领了,而武汉也是一如既往的沦陷了,历史似乎是和他马铮开了一个大玩笑,一切似乎都已经回到了历史的原点。
但是马铮却知道自己做的并非没有意义,表面上日本依然如同历史上那样占据了绝对的优势。然而实际上的情况却远非如此,他也很清楚此时日本国内的情况。
日本是一个岛国,受到国内基本国情的限制,日本资源匮乏,几乎所有的战略物资以及很大一部分的民用物资都是依赖进口输入。
众所周知,进口是需要大量资金的,而刚刚从那场大萧条、大崩溃的经济危机中缓过气来的日本的经济实力并不很强。在往大了说,日本的经济表现是极其糟糕的。
尽管日本政府实施了许多有效的方法来挽救经济危机,但是限制于经济本身的弱点,日本不得不最终选择了用对外扩张暨侵略中国来缓减其自身的损失。
但是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日本虽然利用从中国掠夺来的原料以及中国东部广阔的市场暂时性遏制住了经济危机的蔓延,然而距离经济完全恢复还有一段时间。如果战争一直持续下去,这必然会对原本就不堪重负的日本经济彻底的崩溃。
当然了,马铮这样说并不是信口开河,也不是想当然,这一切都是有历史根据的。据日军战史记载,“七七”事变时日本储备的黄金,包括行纸币的准备金,全部只不过十三亿五千万日元。而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对战争规模起着制约作用的,实际上还是它的黄金储备量,这意味着日本的正币储备量从最初就限定了这场战争的规模。
然而这场战争一开始就已经脱离了日本高层的为他设定的轨道,中国人民并不是日本人想象中的羔羊,一支支英勇的中国抗日军队给予了日军巨大的杀伤。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规模作战,最终让日本“谋求早期解决”的计划流产,日本不可避免的陷入了战争的泥潭。
众所周知,战争不只是打的武器装备以及兵员素质,战争是一场综合国力的较量。军事固然重要,但是经济却是最为重要的依托。
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作为后盾的话,再强大的军队也都是一只纸老虎。当你的优秀的士兵拿着性能优良的步枪里没有一颗子弹的时候,你就会突然间发现,经济其实才是战争的重要核心。
为了维持侵华战争,日本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进口了大量的战略物资,单单昭和十二年(1937年)从海外输入的军需物资总额达到九亿六千万日元。这些大多是从大洋西岸的美国进口的,无论是数量还是价格都是让日本大大出了一次血。
到翌年的6月,为了进行武汉会战,日本国内更是勒紧了裤腰带过日子,全安国上下捐款捐物支持政府打这场战争。但是当时的日本经济已经频临崩溃的边缘,为了组建更多的部队,日本国内连学校教练用的步枪都被收回,用于装备扩建的军队。
这只是日本经济衰退的一个表现,而且这只是表面上的东西,并不能表现日本经济恶化的深层内在。作为一个新世纪的共和国的精英指挥官,马铮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由于战争的需要,日本从国内抽调了大批的青壮参军,兵员的不断增加,直接导致日本国内劳力、粮食、能源均感不足。截止武汉会战结束后的1939年,日本军费的支出已达61.56亿日元,已远远出了日本国家的储备量,从而使日本国力穷困急剧表面化,已经失去了充分保障军队军事物资供应的能力。
一支军队要是失去了充分的后勤保障,那么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可想而知。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八路军以及大批的游击队就不需要那么多的后勤保障,但是战斗力依然杠杠的,因为这支军队从组建到今一直都是在没有充分的后勤保障中打过来的。
单单从这一方面看,日军那是无论如何都比不过八路军的。也正是由于这种原因,从而大大加重了日本中央统帅部脑的痛苦和压力,以致于其参谋总长和陆相自称:“外强中干是我国今日的写照,时间一长就维持不住了”。
虽然说他和麾下的将士们这两年的苦战依然没能改变中国的劣势,但是马铮也想明白了,自己只不过是一个略懂一点历史走向的普通军人。相对于整个历史的长河而言,自己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更本就算不得什么。
日本现在在就是一只正在透支生命的纸老虎,只要自己不断地打击它就可以将其拖垮,让其不断的流血就能将其拖死。
况且眼前这场战斗不仅仅是国民政府需要,对身在山东的他同样颇为急切。要是不把华北的小鬼子彻底调动起来的话,山东的第12军绝对会在短时间内对他的山东第一师发动大规模的围剿的,在没有做好反围剿的作战准备之前,马铮必须将小鬼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别处。既然对大家都有利,那么这一仗他便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