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秋收(五)
一六四五年的秋收,远东公司在中原控制区各地推广的的几种新型农作物,包括玉米、马铃薯和红薯的推广,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br>
虽然中原今年的年景一般,而且控制区缺少足够的肥料,各地的老百姓对公司推广的几种新型农作物的种植方法还并不熟悉,但是几种新型农作物的表现都不错。
其中玉米的平均亩产达到了六百多斤,马铃薯的平均亩产达到了一千四百余斤,红薯更是高达两千四百多斤。
除了公司大力推广的几种新型农作物获得了成功,秦岭、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以及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及安徽北部的河流两岸及低洼地区、西北汾渭平原、河套平原、银川平原等广大地区,种植的水稻、小麦等传统农作物的收成,因为基本都采用公司先进的优质种子,粮食产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公司农林部的先进的现代农作物种子育种中心,在这些地区大力推广了现代优质种子,使得各种农作物的亩产量都创下了历史新纪录。其中水稻平均亩产突破了五百斤,小麦平均亩产也达到了五百斤以上。
在这个时代,农作物能达到如此高的亩产量,至少在中原百姓看来,绝对可以算是奇迹了。远东公司在中原实际控制区今年的秋收工作,能够取得如此成绩,农林部可以说功不可没。
农林部通过在辽东、外东北、印度、中南半岛、吕宋和南洋等地区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利用现代先进的农业科技,总结出了一整套适合这个时代的农业科技发展之路。
更加重要的是,农林部在不断的实践中,建立了百余个种子培育中心,还培养了大批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基层农业技术员。
这些基层农业技术员,深入公司各个控制区的广大农村,为各地的农户宣讲培训先进的现代农业科技,每天都在农村的田间地头辛勤忙碌,手把手的教授农户们先进的农业技术。
把现代社会各种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现代优质种子、家禽家畜养殖技术、土法有机肥技术等等多种现代农业科技,在各地区进行大力的推广和普及。
远东公司进入中原以后,农林部克服了重重困难,在控制区对新型农作物进行了大面积推广,还把现代农业种植术和优质的种子,在控制区各地进行普及,极大的提高了控制区的农业水平。
秋收过后,远东在中原的实际控制区,也陷入到一片欢乐的海洋。各地的农户都是喜气洋洋,在这个时代还有什么比吃饱肚子,更令他们兴奋的事情。
远东在中原的实际控制区内的土地,主要包括前明藩王宗室、外戚勋贵的封地和前明皇室的官地,还有各个卫所的军屯地,以及部分被天灾、战乱破坏,至今还没有恢复的荒芜耕地,总数大约占大明所有耕地的两成左右。
控制区的广大农户,绝大多数以前都是士绅地主、藩王勋贵的佃户,或是各个卫所的军户出身,属于这个时代中原地区最苦逼的那一类人。
以往他们过得非常艰难,就连吃饱肚子都是一种奢求。尤其是经历过接连几年的崇祯大旱,他们的日子就更加的难熬了。
这些底层的广大农民,他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每天脸朝黄土背朝天,起早贪黑的辛勤忙碌,可依然无法吃饱穿暖。
可谁也没有想到,自从新朝进了中原,这些贫苦的底层农户就像做梦似的,一件接着一件的好事,落到了这些底层贫苦农户和军户的头上。
如今远东在中原的实际控制区内,家家户户的粮仓里都堆满了苞米棒子,庭院中晾晒着一片片的地瓜干,地窖里还堆满了成袋的马铃薯。
看着家里余粮满仓,这些农户激动的夜不能寐。一家人天天都拿着板凳坐在院子里,看着粮仓里的粮食傻笑,一坐就是一天,就像着魔了似的。
公司在中原控制的田地里的除了主要的粮食作物,每个农户的田地还都会种上几垄大豆和花生。他们屋子的前后院也种满了各种蔬菜,极大的丰富了控制区百姓的副食结构。
而且控制区各地的基层单位,还会根据各地的情况,在秋收后还要种植一茬秋白菜、萝卜、冬小麦和甜菜,长江沿岸地区也会根据情况种植晚稻。
明年开始,农林部还将在控制区推广家禽家畜养殖技术,争取让中原所有百姓的院子里都能鸡鸭满院、猪羊满圈,提高广大农村地区的肉食鸡蛋的摄入水平。
而且公司在沿海地区拥有庞大的渔业资源,渔业捕捞每年都会上一个新台阶,大批鱼干咸鱼、干贝海菜等海产品,早就进入了辽东地区的千家万户,未来也会陆续陆续进入中原地区。
再加上农林部在中原各地建立的大批菌类培植基地,以及农户们平时晾晒的干菜,腌制的泡菜、酸菜和咸菜,使得中原各地百姓的饮食结构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身体素质也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虽然公司进入中原仅仅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但是通过公司各部门的努力,却得到了控制区内老百姓的极大拥护,让广大底层贫苦百姓对公司有了深深的归属感。
远东公司在中原实际控制区,不但大幅度降低赋税,让广大底层贫苦百姓吃饱了肚子,还为他们提供基本医疗保障和免费义务教育。
这在以往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无论哪个问鼎中原的封建王朝,都绝对不会把大量的资源,投入到底层的贫苦百姓身上。而现在远东公司却做到了。
为此,远东公司在中原控制区投入的资源,无论哪项都是一个大大的天文数字。为了这一天,远东公司足足准备了十几年的时间,不惜发动一次次的侵略战争,打下了厚实的家底。
如果没有这么多年的积累,公司贸然进入中原,首先面对的就是无数嗷嗷待哺的饥民,若是连他们的肚子都填不饱,其他的一切皆是空谈。(未完待续。)
虽然中原今年的年景一般,而且控制区缺少足够的肥料,各地的老百姓对公司推广的几种新型农作物的种植方法还并不熟悉,但是几种新型农作物的表现都不错。
其中玉米的平均亩产达到了六百多斤,马铃薯的平均亩产达到了一千四百余斤,红薯更是高达两千四百多斤。
除了公司大力推广的几种新型农作物获得了成功,秦岭、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以及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及安徽北部的河流两岸及低洼地区、西北汾渭平原、河套平原、银川平原等广大地区,种植的水稻、小麦等传统农作物的收成,因为基本都采用公司先进的优质种子,粮食产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公司农林部的先进的现代农作物种子育种中心,在这些地区大力推广了现代优质种子,使得各种农作物的亩产量都创下了历史新纪录。其中水稻平均亩产突破了五百斤,小麦平均亩产也达到了五百斤以上。
在这个时代,农作物能达到如此高的亩产量,至少在中原百姓看来,绝对可以算是奇迹了。远东公司在中原实际控制区今年的秋收工作,能够取得如此成绩,农林部可以说功不可没。
农林部通过在辽东、外东北、印度、中南半岛、吕宋和南洋等地区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利用现代先进的农业科技,总结出了一整套适合这个时代的农业科技发展之路。
更加重要的是,农林部在不断的实践中,建立了百余个种子培育中心,还培养了大批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基层农业技术员。
这些基层农业技术员,深入公司各个控制区的广大农村,为各地的农户宣讲培训先进的现代农业科技,每天都在农村的田间地头辛勤忙碌,手把手的教授农户们先进的农业技术。
把现代社会各种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现代优质种子、家禽家畜养殖技术、土法有机肥技术等等多种现代农业科技,在各地区进行大力的推广和普及。
远东公司进入中原以后,农林部克服了重重困难,在控制区对新型农作物进行了大面积推广,还把现代农业种植术和优质的种子,在控制区各地进行普及,极大的提高了控制区的农业水平。
秋收过后,远东在中原的实际控制区,也陷入到一片欢乐的海洋。各地的农户都是喜气洋洋,在这个时代还有什么比吃饱肚子,更令他们兴奋的事情。
远东在中原的实际控制区内的土地,主要包括前明藩王宗室、外戚勋贵的封地和前明皇室的官地,还有各个卫所的军屯地,以及部分被天灾、战乱破坏,至今还没有恢复的荒芜耕地,总数大约占大明所有耕地的两成左右。
控制区的广大农户,绝大多数以前都是士绅地主、藩王勋贵的佃户,或是各个卫所的军户出身,属于这个时代中原地区最苦逼的那一类人。
以往他们过得非常艰难,就连吃饱肚子都是一种奢求。尤其是经历过接连几年的崇祯大旱,他们的日子就更加的难熬了。
这些底层的广大农民,他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每天脸朝黄土背朝天,起早贪黑的辛勤忙碌,可依然无法吃饱穿暖。
可谁也没有想到,自从新朝进了中原,这些贫苦的底层农户就像做梦似的,一件接着一件的好事,落到了这些底层贫苦农户和军户的头上。
如今远东在中原的实际控制区内,家家户户的粮仓里都堆满了苞米棒子,庭院中晾晒着一片片的地瓜干,地窖里还堆满了成袋的马铃薯。
看着家里余粮满仓,这些农户激动的夜不能寐。一家人天天都拿着板凳坐在院子里,看着粮仓里的粮食傻笑,一坐就是一天,就像着魔了似的。
公司在中原控制的田地里的除了主要的粮食作物,每个农户的田地还都会种上几垄大豆和花生。他们屋子的前后院也种满了各种蔬菜,极大的丰富了控制区百姓的副食结构。
而且控制区各地的基层单位,还会根据各地的情况,在秋收后还要种植一茬秋白菜、萝卜、冬小麦和甜菜,长江沿岸地区也会根据情况种植晚稻。
明年开始,农林部还将在控制区推广家禽家畜养殖技术,争取让中原所有百姓的院子里都能鸡鸭满院、猪羊满圈,提高广大农村地区的肉食鸡蛋的摄入水平。
而且公司在沿海地区拥有庞大的渔业资源,渔业捕捞每年都会上一个新台阶,大批鱼干咸鱼、干贝海菜等海产品,早就进入了辽东地区的千家万户,未来也会陆续陆续进入中原地区。
再加上农林部在中原各地建立的大批菌类培植基地,以及农户们平时晾晒的干菜,腌制的泡菜、酸菜和咸菜,使得中原各地百姓的饮食结构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身体素质也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虽然公司进入中原仅仅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但是通过公司各部门的努力,却得到了控制区内老百姓的极大拥护,让广大底层贫苦百姓对公司有了深深的归属感。
远东公司在中原实际控制区,不但大幅度降低赋税,让广大底层贫苦百姓吃饱了肚子,还为他们提供基本医疗保障和免费义务教育。
这在以往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无论哪个问鼎中原的封建王朝,都绝对不会把大量的资源,投入到底层的贫苦百姓身上。而现在远东公司却做到了。
为此,远东公司在中原控制区投入的资源,无论哪项都是一个大大的天文数字。为了这一天,远东公司足足准备了十几年的时间,不惜发动一次次的侵略战争,打下了厚实的家底。
如果没有这么多年的积累,公司贸然进入中原,首先面对的就是无数嗷嗷待哺的饥民,若是连他们的肚子都填不饱,其他的一切皆是空谈。(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