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赵构(二)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要想平定江淮,还只能靠刘光世的淮西军了。
  刘光世兵马最多,地盘最大,特别是在东京留守司兵马撤到建康府之后,他刘平叔还真有点一柱擎天的味道。
  可这个刘太尉实在是太令人失望了,在楚州和女真人战,一败涂地;和流寇战,一溃如注。对于枢密院的命令也是阳奉阴违,成天躲在楚州城里,只命小股部队出去应个景了事。
  这种混天度日的统帅,早就该撤了,换成敢战之士。
  偏生官家对这个刘平叔信任有加,好象根本就没有换帅的念头。想来一是想着他救驾驶的情分,二是觉得刘光世好歹也是将门出身。不用他,换别的人去也不能服众
  刘光世靠不住,眼见着流寇四起,江淮一片糜烂,今年的秋收也指望不上了,张浚有种绝望的感觉。
  就在这个时候,奇迹发生。
  先是李成派使者进京请求招安,接着就是王慎王道思横空出世。
  当初,李成请求招安一事张相本不怎么放在心上,也不指望这个大寇能够派上用场。李伯友乃是辽地大豪出身,以前又不是大宋的子民,对于宋王朝也没有丝毫的忠诚之心。他之所以请求招安,大约是势力受损极重,想借朝廷的名号得片刻喘息之机,你也根本就别指望他为国家出力,能够不捣乱就算好的。
  因此,张浚就按照以往的惯例,请了圣旨,派使者过将宣旨,把程序走完了事。
  到现在,使者还没有回来,那边就捷报频传了。
  李昱,竟然被王慎提三百轻骑轻易地平定了。
  消息传来,整个枢密院沸腾了。这可是自宗泽宗汝霖收复东京以来朝廷所获得唯一一场军事上的胜利,战果还那么大。这让从失败走想下一场失败,整个人都变得麻木的军民有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部院里的公人们手舞足蹈,甚至还有人找到张浚预支这个月的俸禄。大伙儿半年没关饷,实在是穷得狠了。现在李贼授首,淮西、淮北整个地纳入朝廷版图,未来一年的粮米总算有了着落。
  在这一天里,朝中的众臣纷纷向张浚打听,淮粮什么时候能够解送回皇帝行在。
  听到王慎这个名字,张浚也是莫名其妙。
  没错,朝廷派出去宣旨意的大使是他的门人,却不姓王。而且,到现在,包括李成的使者张琮再内,一行人都没有任何消息。也对,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他们说不定已经死了、跑散了。
  “难道这个王慎是我那门人的随从?”张浚心中虽然疑惑,不过,此人立下如此大功,却是一件令人振奋之事,又何必在这些细枝末节上纠缠,伤了民心士气。
  好不容易得打了一场大胜仗,正好振奋各军士。况且,王慎又为朝廷解了燃眉之急。
  拿下江淮,这国家财政总算是稳住了。
  所以,当别人向张相打听王慎来历之时,他只是笑而不语,算是默认了这个门生。在刘光世报备王慎为淮西军后军辎重营指挥使时,张浚随手签了字,又叫人送去兵部录名。
  远在淮西的王慎并不知道,困扰他的身份问题就这么轻易地解决了。
  ……
  见张浚不快,赵构突然哈哈大笑起来:“张卿放心,江北正是用人之际,朕是不会跟你抢人的。你方才为朕贺,朕倒要为张卿贺了。”
  张浚心中奇怪:“官家要贺喜老臣什么?”
  赵构还在大笑:“张卿家前番上书弹劾杜充残忍好杀,将帅失和,上下离心离德,以至东京留守司,以至三军内讧。那杜充更是丢了开封,一路南溃,致使东京再度沦陷。”
  张浚点头:“正是,此人志大才疏,不可为帅。官家让他节制江北诸军,甚是不妥。如此庸才,若再委以重任,只怕江淮战事将不可收拾。”
  “哦,杜充不可重用,张卿难道也要效刘光世上个《六不可受节制》的折子?他杜充不可用,是不是朕应该派张卿过江去?”赵构目光中却带着戒备和讽刺:“你的门生王慎已经在淮西打开局面,如今张卿的威信已立,现在过江正其时也,也能轻易收江淮诸路兵马军心,朕在这里为卿家贺。”
  这话中的锋芒极甚,张浚又是气恼,又是痛心,心道:官家这是在猜忌我了,他怎么能够这样,他怎么变成了这样?确实,我是有心过江带兵。杜充,奸佞也,刘光世庸碌之人。若金人一来,凭他们如何抵挡。守江必守淮,若淮西、淮北有失,建康府岂能独存?
  到时候,我大宋,还有官家和满朝公卿大夫又往何处去,难道又逃去杭州?
  到那杭州,女真有追来呢?
  顿时,突然有点灰心,竟说不出话来。
  他只得深伏于地,紧咬牙关。
  顺带着敲打了张浚,见火候已到,赵构伸出手去将他扶起来,表情转为温和,呵呵笑道:“方才朕不过是同卿家说笑,你乃朕之股肱,国之柱石,朕这边须臾也离卿不得,如何肯派去过江。江淮防务,还是让杜充主持吧!他虽然吃了败仗,但身上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不能一棒子将人打死。”
  是的,所谓使功不如使过。杜充摆下了那么个大摊子,丢失开封,部队起了内讧,将宗泽自靖康国变之后好不容易创下的大好局面彻底搞烂,可谓是罪大恶极,世人皆曰可杀。但朕偏偏大大用他,九五之尊,自有圣断,岂能任由他人和舆论摆布?
  杜充这么大把柄捏在朕手头,定然不会有二心。否则,随时就能杀了。
  对于自己的御下手段,和这突然的灵机一动,赵九极为得意:这才是君王之道呀!
  “官家说得是。”张浚依旧一脸忿忿。
  赵构:“好了好了,此战幸赖各路兵马上下用命,这派人前去淮西军颁旨之事,卿家可有主意?张浚,拟旨吧!”
  张浚点点头,走到御案前,提起笔就开始写了起来。此战虽然是王慎一人所为,但淮西军诸将还有李成那边都要有所封赏。
  很快,他就在上面写下了刘光世、李成、郦琼、王德等人的名字,超迁一级定功。正要落下王慎名字的时候,张浚心中却是一紧。
  在名义上,王慎可是自己的门生。以他现在的功劳,怎么也得给一个承信郎或者保义郎,另外还得给个实职。如此人才,不用来带兵为国出力甚为可惜。可以给个州团练使的寄禄官,独领一军。可是……
  可是,官家刚才已经将把话说得直白,分明就是忌我觊觎江淮军权,欲在军中安插自己的人手。
  我张浚心坏坦荡,不畏人言。但国事已经如此,若官家失去对我的信任,这国家又该如何?
  想到这里,张浚一咬牙,飞快拟完圣旨,递给赵构。
  赵构见上面没有王慎的名字,眼睛里不为人知的闪过一丝笑意,点了点头,画上花押,命内侍用印。
  ……
  张浚从赵构那里出来,由杨沂中送出台城。
  雨还在下,他忍不住轻抚路边柳树,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杨沂中却并不知道此事情,反道:“张相什么时候过江?”
  张浚淡淡一笑,喃喃道:“过江,过江,呵呵。”
  杨沂中激动起来,低声道:“张相若是去扬州或者江都主持江淮防务,还请带上末将。男儿当征战沙场马革裹尸而还,成天呆在这金陵城里,我这身子都快发霉了。末将还记得靖康国变时在相公麾下效力时的情景,那才够滋味呢!”
  “去扬州或者江都,谁说负责江淮防务就必须过江?”张浚心中突然有个念头一动。
  杨沂中面上带着鄙夷:“相公说得是杜充那厮啊,这奸佞小人从开封南下就躲在这金陵城里,偏偏官家受他蒙蔽,极是信重。看到那鸟人每天在行在里进进处处,真真是脏了我的眼睛。是啊,如今江北四下烽火,金陵城中倒也安静,姓杜的怎么不去杭州,那边更安全。”
  他口中不断抱怨,张浚却不肯同他再说下去,只道:“好好做事吧。”
  过江,过江,未必一定要过江才能为国出力。或许,老夫应该换个地方了。死守江南一地,总归是扭转不了这个战局。
  去关中,对对对,老夫应该去那里,那边不是还有六路西军的余部吗?有了蜀地粮赋和人力,有了英勇善战的西军将士,何愁不能光复燕云?
  老夫以往只想着困守江动,终归是目光短浅了。
  “王道思,这事是老夫对不起你。等你回到建康,某到要见见老夫门下什么时候出了这么一个惊才艳绝的班定远、陈庆之。到时候,随我去关中吧,有的是你施展胸中抱负的一方天地。”
  想到壮怀激烈处,张浚胸中一口郁气散发干净。他哈哈大笑,索性将随从扔在身后,只撑了一把雨伞在街上大步走着。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思绪已飞去三秦大地,飞去延绥那千沟万壑的苍茫大地。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