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继往开来(176)议员
北城的同卢坊里,有一户看起来很普通的四合院,户主是一个瘸子,家里还有一大一小两个娃娃,大的七岁多,小的大概只有四五岁的样子,让邻里有些奇怪的是,这户人家的女主人倒是常年不在家,偶尔回来两趟也极少出门,以致于相邻好几年,很多邻居都没有见过这家的女主人。
看起来这户人家倒像是女人在外打拼,男人在家吃软饭,虽然现在在大汉,女人出去工作已经是很平常的事情,但稍稍有些身份或者有些家产的都不愿意自己的女人出去抛头露面,即便是那些不得不出去工作的中小家庭的女人,也不过是聊以补贴家用,家里的顶梁柱依然是男人。
虽然这男人是个瘸子,但邻里的风言风语仍然还是不少的,甚至当面讥刺者都有,不过这瘸子看起来倒是一个脾气好的,一概一笑了之,每日安之若素地在家带着孩子。
这个瘸子并不是普通人,而是曾经大名鼎鼎的天下第一村的村长,积石郡的大议员何大友,他的老婆更是了不得的一个人物,现在官至大汉国防军少将师长,麾下统带着五千如狼似虎的匈奴骑兵。
古丽常年在外带兵打仗,家里自然得有人照料,何大友到了蓟城之后,还担当着积石郡在蓟城的常驻大议员,但作为积石郡的议员,是必须经常在积石郡与蓟城之间来回跑的。而何大友自然是做不到这一点,所以今年初,何大友彻底辞去了这一职务。专心在家当起了家庭妇男。
当然,高远也不会亏待了这位功臣,虽然何大友不当议员了,但仍然给了他一个大议会参议的名头,纯粹是只拿钱不干活儿的那一种。
左邻右舍自然不会知道,他们的这个看起来极其普通的邻居,在整个大汉国来说。也是响当当的人物,他们无法想象这个瘸着一条腿。平日见人总是笑咪咪的男人,是一个随时可以见到当今大汉国王的奢拦人,而每到逢年过节,那两个身穿便服上门拜年的家伙。一个是当今大汉王上的侍卫统领何卫远,另一个叫何卫高,如今在青年近卫军团之中,也已经官至少将师长。
何氏一门三将军,而且个个都是手握实权的大人物,即便是放在整个大汉王国的新兴家族之中,那也是排得上号的。
不过这一家实在太低调了一些,哪怕是古丽偶尔回到家中,也是一身便装。洗尽身上的征尘,穿上素衣,在家洗手作羹汤。
他们家的客人很少。其实何大友是一个很好客很豪爽的家伙,不过他的老婆古丽出身神秘,对于政治上的一些事情,从小耳闻目濡,自然知之甚深,像何家现在已成将门世家。最忌讳的便是交游太广,在古丽的告诫之下。何大友现在纯粹是宅在家中不大出门了。
不过今年,左今右舍发现这个素来门庭冷落鞍马稀的小院子居然门庭若市,从早上开始,便有客人陆续登门,而且一听口音,便知道都是外地人。
已经是十二月中了,蓟城在一天前已经下了第一场雪,这两天虽然不像前一场雪那样来得那样猛那样急,但一天总有那么一个时间,会纷纷扬扬地飘下一阵白来,旧雪未化,新雪又生,将蓟城染成了一片白色,不过蓟城四通八达的道路却是清扫得干干净净。今年刚刚用水泥硬化好的道路在这个冬天,发挥出了他应该有的效力。被扫到路边的积雪,被淘气的孩子们堆成了一个个的雪人,在街道两边倒是成了另一类美景。
何大友的院子里也是如此,不过与街道之上的雪人不同的是,在他的家里,积雪却被堆成了一个威风凛凛的女将军骑着战马冲锋的模样,这是何大友率领两个儿子一天的成功,当然,仅凭院子里的雪是不够的,何大友还去街上挑了两担回去。
客人们进门之后,总是会特意地瞄一眼这个雪像,他们自然知道,这个雪人堆得是谁。
这群人都不是普通人,而是来自积石郡的大议员。
自从大议会制度在大汉以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经过了三年的发酵,各郡也都知道了大议会的重要性,不约而同地在蓟城开始设立了本地的会馆,平素用来做生意,招待的也多是本地到蓟城的同乡,但到了十二月,这些会馆就会闭门谢客了,因为这一个月,大汉王国一年一度的大议会将要召开,会馆也只会招待来蓟城参加大议会的议员们,每个郡的大议员们虽然来自郡中各地,平素也是矛盾不断,但在这个时候,却是要团结一致为本郡争夺利益的,平素的一些矛盾都必须得放下,那么有这样一个地方让大家会议,协调,便是必须具备的,当然,三年过去了,很多地方上也懂得了协作,经常几个地方的议员们会因为一个话题或者一个提案聚在一起商讨办法。
大汉王国这么大的地盘,这么多的民族,经济的发展自然也是不衡的,各地的产出,经济来源也大相径庭,那么国家的政策往哪里偏一偏,对于这些特定的地方,自然便是天大的利益,每年的这个时候,总是蓟城最热闹的时候,也是新闻最多的时候。
议员们吵架打架动手的新闻,都会是这个年末蓟城人最津津乐道的话题。大汉周报在这个周期内,除了报道大议会所同意的各项新政策法案之外,便是插着这些八卦新闻,不要小瞧这瞧这些不起眼的在边边角角的东西,这些恰恰是大汉周报销量激增的原因,太多的平头百姓对于那些政策法令感兴趣的并不是很多,但这些类似于小道消息的东西却能增加他们购买的**。
大汉现在读书人多了,孩童适龄之后,必须要送入本地的学堂,假如那家有孩子到年龄而没有被送入学堂的话,那先是会有学堂的人上门摧促,再不执行,就会是官府上门了,在大汉,小孩入学发蒙是不需要学费的,官府甚至还会补贴孩子在学校的伙食,但对于某些家庭来说,七八岁的孩子已经可以挣钱了,蓟城有的是大把的机会挣钱,但在严厉了处罚了数起不送孩子入学的家庭之后,这种现象现在已经基本绝迹了。
识字人增多,大汉周报也变得愈来愈有趣,即便是家里大人不识字,也会买一份回去让家里的孩子读来听听。
大汉周报现在光是在蓟城一地,每一期的销售额都会超过十万份,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因为蓟城现在算上流动的人口,也不过百余万人而已,每十个人中便有一个识字的,这再这个时代已经算是一个奇迹了。
这也是高远最为骄傲的成绩,那怕因此朝廷要付出不菲的花费。不过现在,高远能做的也只能是为启蒙儿童们免费,再进一步,那就不行了。很多孩子们在启蒙过后,便不得不失学而开始踏出他人生的第一步了。
当然议员们并没有这种自己为蓟城人增添了无数乐趣的自觉,每到一年的这个时候,来自各地的大议员们都是精神抖擞着准备投入战斗,为本地争取更多的利益。不然到了下一年,来蓟城战斗的可不见得就是自己了。
但这些东西对于积石郡的议员们来说是用不着考虑太多的,如果说蓟城是整个大汉王国的政治中心,那积石郡就是大汉的经济中心,积石郡因为是征东军的发源之地,在哪里,几乎集中了大汉所的军工坊,一大批的影响到全国经济走向的商业都发源自哪里,积石郡的富裕是众所周知,每年大议会的时候,他们不用为了争取国家的扶助款和政策扶持而争得头破血流,反而为成为各地争相拉拢的对象,因为积石郡的议员在各郡州占比中是最多的。
积石郡有多达三十六位议员。
大汉王国的大议员的配比的原则一是在建国过程之中的贡献,二是本地的人口基数,三是经济发展的程度,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讲,其它地方都无法与积石郡相比。
如果在一项提案之中,得到了积石郡议员的全体支持,那就不仅仅是票数的多寡,还有积石郡本身的份量的支持。
对于积石郡的议员来说,到蓟城,更是一个风光享受的过程。而这些议员到蓟城之后,除了他们的会馆,还有另一个集会的地方,那就是何大友的家。
何大友是积石郡第一批议员,也是迄今为止积石郡是有份量的大议员,现在虽然已经退出了这一行列,但他依然是积石郡上下不能忽视的一员,在蓟城之后,他们可以从何大友这里或多或少打探出一些王上高远对今年所有提案的一些态度并从中琢磨出今年朝廷的大致走向,以便在随后与各地的讨价还价之中占据主动,当然,在为积石郡获得好处的时候,也不致于因为支持错了对象而让王上不满。(未完待续)
看起来这户人家倒像是女人在外打拼,男人在家吃软饭,虽然现在在大汉,女人出去工作已经是很平常的事情,但稍稍有些身份或者有些家产的都不愿意自己的女人出去抛头露面,即便是那些不得不出去工作的中小家庭的女人,也不过是聊以补贴家用,家里的顶梁柱依然是男人。
虽然这男人是个瘸子,但邻里的风言风语仍然还是不少的,甚至当面讥刺者都有,不过这瘸子看起来倒是一个脾气好的,一概一笑了之,每日安之若素地在家带着孩子。
这个瘸子并不是普通人,而是曾经大名鼎鼎的天下第一村的村长,积石郡的大议员何大友,他的老婆更是了不得的一个人物,现在官至大汉国防军少将师长,麾下统带着五千如狼似虎的匈奴骑兵。
古丽常年在外带兵打仗,家里自然得有人照料,何大友到了蓟城之后,还担当着积石郡在蓟城的常驻大议员,但作为积石郡的议员,是必须经常在积石郡与蓟城之间来回跑的。而何大友自然是做不到这一点,所以今年初,何大友彻底辞去了这一职务。专心在家当起了家庭妇男。
当然,高远也不会亏待了这位功臣,虽然何大友不当议员了,但仍然给了他一个大议会参议的名头,纯粹是只拿钱不干活儿的那一种。
左邻右舍自然不会知道,他们的这个看起来极其普通的邻居,在整个大汉国来说。也是响当当的人物,他们无法想象这个瘸着一条腿。平日见人总是笑咪咪的男人,是一个随时可以见到当今大汉国王的奢拦人,而每到逢年过节,那两个身穿便服上门拜年的家伙。一个是当今大汉王上的侍卫统领何卫远,另一个叫何卫高,如今在青年近卫军团之中,也已经官至少将师长。
何氏一门三将军,而且个个都是手握实权的大人物,即便是放在整个大汉王国的新兴家族之中,那也是排得上号的。
不过这一家实在太低调了一些,哪怕是古丽偶尔回到家中,也是一身便装。洗尽身上的征尘,穿上素衣,在家洗手作羹汤。
他们家的客人很少。其实何大友是一个很好客很豪爽的家伙,不过他的老婆古丽出身神秘,对于政治上的一些事情,从小耳闻目濡,自然知之甚深,像何家现在已成将门世家。最忌讳的便是交游太广,在古丽的告诫之下。何大友现在纯粹是宅在家中不大出门了。
不过今年,左今右舍发现这个素来门庭冷落鞍马稀的小院子居然门庭若市,从早上开始,便有客人陆续登门,而且一听口音,便知道都是外地人。
已经是十二月中了,蓟城在一天前已经下了第一场雪,这两天虽然不像前一场雪那样来得那样猛那样急,但一天总有那么一个时间,会纷纷扬扬地飘下一阵白来,旧雪未化,新雪又生,将蓟城染成了一片白色,不过蓟城四通八达的道路却是清扫得干干净净。今年刚刚用水泥硬化好的道路在这个冬天,发挥出了他应该有的效力。被扫到路边的积雪,被淘气的孩子们堆成了一个个的雪人,在街道两边倒是成了另一类美景。
何大友的院子里也是如此,不过与街道之上的雪人不同的是,在他的家里,积雪却被堆成了一个威风凛凛的女将军骑着战马冲锋的模样,这是何大友率领两个儿子一天的成功,当然,仅凭院子里的雪是不够的,何大友还去街上挑了两担回去。
客人们进门之后,总是会特意地瞄一眼这个雪像,他们自然知道,这个雪人堆得是谁。
这群人都不是普通人,而是来自积石郡的大议员。
自从大议会制度在大汉以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经过了三年的发酵,各郡也都知道了大议会的重要性,不约而同地在蓟城开始设立了本地的会馆,平素用来做生意,招待的也多是本地到蓟城的同乡,但到了十二月,这些会馆就会闭门谢客了,因为这一个月,大汉王国一年一度的大议会将要召开,会馆也只会招待来蓟城参加大议会的议员们,每个郡的大议员们虽然来自郡中各地,平素也是矛盾不断,但在这个时候,却是要团结一致为本郡争夺利益的,平素的一些矛盾都必须得放下,那么有这样一个地方让大家会议,协调,便是必须具备的,当然,三年过去了,很多地方上也懂得了协作,经常几个地方的议员们会因为一个话题或者一个提案聚在一起商讨办法。
大汉王国这么大的地盘,这么多的民族,经济的发展自然也是不衡的,各地的产出,经济来源也大相径庭,那么国家的政策往哪里偏一偏,对于这些特定的地方,自然便是天大的利益,每年的这个时候,总是蓟城最热闹的时候,也是新闻最多的时候。
议员们吵架打架动手的新闻,都会是这个年末蓟城人最津津乐道的话题。大汉周报在这个周期内,除了报道大议会所同意的各项新政策法案之外,便是插着这些八卦新闻,不要小瞧这瞧这些不起眼的在边边角角的东西,这些恰恰是大汉周报销量激增的原因,太多的平头百姓对于那些政策法令感兴趣的并不是很多,但这些类似于小道消息的东西却能增加他们购买的**。
大汉现在读书人多了,孩童适龄之后,必须要送入本地的学堂,假如那家有孩子到年龄而没有被送入学堂的话,那先是会有学堂的人上门摧促,再不执行,就会是官府上门了,在大汉,小孩入学发蒙是不需要学费的,官府甚至还会补贴孩子在学校的伙食,但对于某些家庭来说,七八岁的孩子已经可以挣钱了,蓟城有的是大把的机会挣钱,但在严厉了处罚了数起不送孩子入学的家庭之后,这种现象现在已经基本绝迹了。
识字人增多,大汉周报也变得愈来愈有趣,即便是家里大人不识字,也会买一份回去让家里的孩子读来听听。
大汉周报现在光是在蓟城一地,每一期的销售额都会超过十万份,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因为蓟城现在算上流动的人口,也不过百余万人而已,每十个人中便有一个识字的,这再这个时代已经算是一个奇迹了。
这也是高远最为骄傲的成绩,那怕因此朝廷要付出不菲的花费。不过现在,高远能做的也只能是为启蒙儿童们免费,再进一步,那就不行了。很多孩子们在启蒙过后,便不得不失学而开始踏出他人生的第一步了。
当然议员们并没有这种自己为蓟城人增添了无数乐趣的自觉,每到一年的这个时候,来自各地的大议员们都是精神抖擞着准备投入战斗,为本地争取更多的利益。不然到了下一年,来蓟城战斗的可不见得就是自己了。
但这些东西对于积石郡的议员们来说是用不着考虑太多的,如果说蓟城是整个大汉王国的政治中心,那积石郡就是大汉的经济中心,积石郡因为是征东军的发源之地,在哪里,几乎集中了大汉所的军工坊,一大批的影响到全国经济走向的商业都发源自哪里,积石郡的富裕是众所周知,每年大议会的时候,他们不用为了争取国家的扶助款和政策扶持而争得头破血流,反而为成为各地争相拉拢的对象,因为积石郡的议员在各郡州占比中是最多的。
积石郡有多达三十六位议员。
大汉王国的大议员的配比的原则一是在建国过程之中的贡献,二是本地的人口基数,三是经济发展的程度,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讲,其它地方都无法与积石郡相比。
如果在一项提案之中,得到了积石郡议员的全体支持,那就不仅仅是票数的多寡,还有积石郡本身的份量的支持。
对于积石郡的议员来说,到蓟城,更是一个风光享受的过程。而这些议员到蓟城之后,除了他们的会馆,还有另一个集会的地方,那就是何大友的家。
何大友是积石郡第一批议员,也是迄今为止积石郡是有份量的大议员,现在虽然已经退出了这一行列,但他依然是积石郡上下不能忽视的一员,在蓟城之后,他们可以从何大友这里或多或少打探出一些王上高远对今年所有提案的一些态度并从中琢磨出今年朝廷的大致走向,以便在随后与各地的讨价还价之中占据主动,当然,在为积石郡获得好处的时候,也不致于因为支持错了对象而让王上不满。(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