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三章:煌煌汉威(57)
天还没有亮,东大道两侧已经挤满了人,连两边楼房的屋顶之上,也爬满了准备一睹兵威的百姓,征东军征战四方,收匈奴,灭东胡,败齐国,兵威赫赫,但对于蓟城百姓来讲,却还没有真正一睹这支部队的军容,最早的便是青年近卫军的两个师的骑兵兵临蓟城之下,却也是稍停即走.后来征东军入城,逐走齐人,但那时的蓟城百姓却大半逃亡,前些日子不少的部队入城,但亦只是惊鸿一瞥,那些士兵进入军营之后,便极少再出来了.
今天是大阅兵的日子,自然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严圣浩是今天大阅兵的主事人,昨夜他几乎没有怎么睡,事无巨细,一一地安排妥当,当天放亮的时候,他已是到了城楼之上,再仔细地检查了一遍城楼之上的布置,这才松了一口气.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资格上城楼的官员与来贺的各国使节们,在引导官的带领之下,陆陆续续地上了城楼,在指定的椅子之上坐好,坐在城楼之上,对整个东大街以及王宫前的广场上的情景完全一览无余.
汉王高远的位置自然在最中间,而在他的两侧,分别坐在魏国首辅吴起与赵国首辅赵杞,齐国的两位兄弟被分隔开来,距离稍远一些,而在他们的后方,这才是汉国自己的文臣武将.
“汉王到!”随着一声通赞官的一声传报,城楼之上本来或坐或站在一起小声交流的人群一齐向着声音传来的方向转过了身子,自然地排列成了两行.
“见过王上!”所有人都弯下腰来.
“大家伙不必多礼.”高远大笑着,今天他没有穿着汉王的冠服,而是顶盔带甲佩着腰刀,在他的身后,两位夫人叶菁儿和宁馨紧随其后,而小高兴高致远竟然也由一个侍女抱着上了城楼.
“王上,都准备好了!”严圣浩迎上前来,低声道.
“那就开始吧!”高远挥了挥手,道.转身走到自己的坐位之上坐下,叶菁儿和高远则走到了高远身后的两把椅子之上,正襟危坐.
严圣浩走到城楼之前,用劲全身的力气,高声呼喊道:”大汉王朝阅兵仪式现在开始!”
随着他的声音落地,城墙之上,百支号角同声吹响,百面大鼓隆隆敲起,先前紧闭的皇城城门开启,三名骑士飞马而出,打头一人高举着大汉的黄龙旗,两外两人手持马刀,紧紧相随.三人穿过王宫前的广场,沿着东大街一路向前,在他们之后,大汉王朝军队所特有的军队文工团鱼贯而出,在城门左右站定,各色乐器摆开,随着指挥的手臂一挥,音乐之声随即响起.
这是大汉军队的战歌.
长刀所向,直指那北方的疆土;
残阳如血,流淌在南下的征途;
旌旗猎猎,召唤着东进的战鼓;
黄沙漫漫,挡不住西征的脚步。
在下列队高唱战歌的虽然只有不到一百人,但在马蹄声,号角声,战鼓声的应和之下,却显得犹如排山倒海之势一般无二,高远坐在哪里,听着这熟悉的歌声,眼眶不由有些湿润,嘴唇轻启,小声应和,而城楼之上的贺兰雄,许原等一干高级将领,却是情不自禁地跟着高声唱了起来.
这歌声,曾伴随着他们无数次地向着敌人发起冲锋.
远去的马蹄之声又渐渐清晰起来,三名执旗骑士已是飞马而回,穿过城门,翻身下马,三人手执黄龙旗,沿着阶梯,大步向着城楼走来.
城楼之上,两排早已准备好的军人,迎上三名旗士.
执旗骑士双手奉上黄龙旗,交给迎上来的士兵.接过大汉王旗,两排士卒转身,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向城楼之前那高高树立的旗杆.
鼓声停易,号角落音,整个城楼之上,广场之上,一时之间变得鸦雀无声,只余下那两排士卒重重地踏在城墙青砖之上的声音.
“升大汉龙旗!”严圣浩厉声喝道.
音乐之音再度响起,伴随着音乐,歌声再度响起.
执节堂堂,以向四方。
挽天河之水兮洗我刀枪。
金戈铁马。万里鹰扬。
如日出东海兮赫赫煌煌,
吾土吾民,吾国吾邦。
执节堂堂。以守四方。
看长风猎猎兮吹我征裳。
开疆拓土,万里龙骧。
如日之正中兮赫赫煌煌。
粉身碎骨,归报君王。
在雄浑的音乐与歌声之中,大汉黄龙旗映着初升的朝阳,冉冉升起,高远肃然而立,右手握拳,放在心房之上.而在城楼之上,除开那些外国使节之外,所有的无不是在做着同样的这样一个动作.
“王上,请!”大旗升起,严圣浩疾步走到高远身前,躬身道.
高远点点头,身后叶菁儿亦站了起来,从何卫远手中接过高远的战盔,替高远戴好,小心地系上丝绦,冲着叶菁儿点头笑了一笑,高远转身,手扶着腰刀,大步而出.
站上城垛边的木台之上,高远扫了一眼左右,右手握着刀柄,呛的一声,拔刀出鞘,高高举起,稍微停顿了片刻,重重劈下.
刀落下之际,一面大鼓随即敲响,连着三声之后,上百面大鼓跟着响起,远处,传来一个高亢的声音.
“大汉军,前进!”沐浴着朝阳,一支军队从远处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之中.街道两边所有的人都是大为惊讶,因为这一支军队实在谈不上威武.
这是一支由伤残军人组成的受阅部队,他们之中,很多人早已经退役,身上所穿着的都是旧的军服.步伐谈不上整齐,唯一能让人感受到的,就是他们高昂的士气.
这些人有的缺了一支胳膊,有的瘸着腿,有的没了眼睛,戴着眼罩,由身边的同伴扶持着,高呼着口号,向着王宫方向走来.
这样一支特殊的受阅部队,立时引起了所有观看者的好奇,蓟城是燕国的都城,这里的百姓每一年都会见到阅兵,但他们所见的都是高大威猛的军士,像这样一支部队却是闻所未闻.不由得互相交头接耳地打听起来.
但随着这支部队的前进,嘈杂之声渐渐的小了下去,因为沿途警戒的士兵们在这支特殊的部队走到身前的时候,都是庄重地向他们致以军礼.
这是他们的前辈,这是大汉立国的先驱.
这支稍显有些凌乱的部队走到了王宫前的城墙之下,所有人同时举起了手中的武器,刀,矛,弓,不一而足,但都是他们曾经在战场这上使用的武器.
“征东军,万胜,万胜!”这些伤残士卒大声吼道.
高远凛然而立,向着这些人庄重还礼,而城墙之上,武将们向他们施以军礼,而文官们则深深地躬下腰去,大汉国因武而立,对这些伤残军人一向敬重有加.
城楼之上,赵杞,吴起等人先是不解,而后是震惊,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在阅兵这种场合之下,高远竟然会将伤残军人组成一个方阵而且让他们第一个出来受阅,这种殊荣,足以让这些士兵永世不忘,也更会让所有大汉的军人们经此为荣.都说征东军对伤残军人的照顾无顾不止,这才使得他们的军队在战场之上悍不畏死,现在看起来,他们做到的不仅仅是在物质之上的奖励,这种在精神上的奖励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对于士卒的激励却是巨大的.
接下来出场的仍然不是正规军队,而是民兵队伍,这些队伍虽然也穿着藏青色的军服,但上面却没有标识,辩别他们身份的,只是那一面飘扬的旗帜,走在最前面的,是扶风民兵.扶风作为高远的起家之地,这一次代表辽西前来享受受阅殊荣,自然是顺理成章.
扶风民兵之后,便是积石郡的白杨村民兵,白杨村民兵这一次不仅是代表着积石郡出来受阅,他们的村长,此时也正在第一个方阵之中.
一个又一个的民兵队伍雄纠纠气昂最的从城楼之下走过,城楼之上,大汉的文武官员们都笑容满面,不住点头,而其它国家使节不免便骇然色变了,在他们的国家之中,即便是正规军也不过如此吧,可是在大汉,这仅仅是一些民兵队伍,后备兵源罢了.要将这些人训练到这种地步,只怕要支付的银钱便是一个骇人的数目.
高远微笑着看着那些脸上变色的使节,这一次阅兵,是大汉建国的一个仪式,又何尝不是一次示威呢?高远相信,虽然楚国,秦国并没有派人前来,但他们一定会在第一时间,接到这一次阅兵的详细情况.
民兵队伍行进过后,正规军终于正式登场,率先驶上东大街的是北方野战军的独立骑兵师,带队的正是师长公孙义,与步兵方阵由一千人组成不同,骑兵方阵由两百名骑兵构成,黑色的战袍,黑色的战马,整齐划一的步伐,让所有人看得目瞪口呆,两百匹战马,相互之间不过有着数寸的空隙,但却丝毫不乱,在外人看来,几乎就是马头接着马尾.(未完待续)
今天是大阅兵的日子,自然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严圣浩是今天大阅兵的主事人,昨夜他几乎没有怎么睡,事无巨细,一一地安排妥当,当天放亮的时候,他已是到了城楼之上,再仔细地检查了一遍城楼之上的布置,这才松了一口气.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资格上城楼的官员与来贺的各国使节们,在引导官的带领之下,陆陆续续地上了城楼,在指定的椅子之上坐好,坐在城楼之上,对整个东大街以及王宫前的广场上的情景完全一览无余.
汉王高远的位置自然在最中间,而在他的两侧,分别坐在魏国首辅吴起与赵国首辅赵杞,齐国的两位兄弟被分隔开来,距离稍远一些,而在他们的后方,这才是汉国自己的文臣武将.
“汉王到!”随着一声通赞官的一声传报,城楼之上本来或坐或站在一起小声交流的人群一齐向着声音传来的方向转过了身子,自然地排列成了两行.
“见过王上!”所有人都弯下腰来.
“大家伙不必多礼.”高远大笑着,今天他没有穿着汉王的冠服,而是顶盔带甲佩着腰刀,在他的身后,两位夫人叶菁儿和宁馨紧随其后,而小高兴高致远竟然也由一个侍女抱着上了城楼.
“王上,都准备好了!”严圣浩迎上前来,低声道.
“那就开始吧!”高远挥了挥手,道.转身走到自己的坐位之上坐下,叶菁儿和高远则走到了高远身后的两把椅子之上,正襟危坐.
严圣浩走到城楼之前,用劲全身的力气,高声呼喊道:”大汉王朝阅兵仪式现在开始!”
随着他的声音落地,城墙之上,百支号角同声吹响,百面大鼓隆隆敲起,先前紧闭的皇城城门开启,三名骑士飞马而出,打头一人高举着大汉的黄龙旗,两外两人手持马刀,紧紧相随.三人穿过王宫前的广场,沿着东大街一路向前,在他们之后,大汉王朝军队所特有的军队文工团鱼贯而出,在城门左右站定,各色乐器摆开,随着指挥的手臂一挥,音乐之声随即响起.
这是大汉军队的战歌.
长刀所向,直指那北方的疆土;
残阳如血,流淌在南下的征途;
旌旗猎猎,召唤着东进的战鼓;
黄沙漫漫,挡不住西征的脚步。
在下列队高唱战歌的虽然只有不到一百人,但在马蹄声,号角声,战鼓声的应和之下,却显得犹如排山倒海之势一般无二,高远坐在哪里,听着这熟悉的歌声,眼眶不由有些湿润,嘴唇轻启,小声应和,而城楼之上的贺兰雄,许原等一干高级将领,却是情不自禁地跟着高声唱了起来.
这歌声,曾伴随着他们无数次地向着敌人发起冲锋.
远去的马蹄之声又渐渐清晰起来,三名执旗骑士已是飞马而回,穿过城门,翻身下马,三人手执黄龙旗,沿着阶梯,大步向着城楼走来.
城楼之上,两排早已准备好的军人,迎上三名旗士.
执旗骑士双手奉上黄龙旗,交给迎上来的士兵.接过大汉王旗,两排士卒转身,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向城楼之前那高高树立的旗杆.
鼓声停易,号角落音,整个城楼之上,广场之上,一时之间变得鸦雀无声,只余下那两排士卒重重地踏在城墙青砖之上的声音.
“升大汉龙旗!”严圣浩厉声喝道.
音乐之音再度响起,伴随着音乐,歌声再度响起.
执节堂堂,以向四方。
挽天河之水兮洗我刀枪。
金戈铁马。万里鹰扬。
如日出东海兮赫赫煌煌,
吾土吾民,吾国吾邦。
执节堂堂。以守四方。
看长风猎猎兮吹我征裳。
开疆拓土,万里龙骧。
如日之正中兮赫赫煌煌。
粉身碎骨,归报君王。
在雄浑的音乐与歌声之中,大汉黄龙旗映着初升的朝阳,冉冉升起,高远肃然而立,右手握拳,放在心房之上.而在城楼之上,除开那些外国使节之外,所有的无不是在做着同样的这样一个动作.
“王上,请!”大旗升起,严圣浩疾步走到高远身前,躬身道.
高远点点头,身后叶菁儿亦站了起来,从何卫远手中接过高远的战盔,替高远戴好,小心地系上丝绦,冲着叶菁儿点头笑了一笑,高远转身,手扶着腰刀,大步而出.
站上城垛边的木台之上,高远扫了一眼左右,右手握着刀柄,呛的一声,拔刀出鞘,高高举起,稍微停顿了片刻,重重劈下.
刀落下之际,一面大鼓随即敲响,连着三声之后,上百面大鼓跟着响起,远处,传来一个高亢的声音.
“大汉军,前进!”沐浴着朝阳,一支军队从远处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之中.街道两边所有的人都是大为惊讶,因为这一支军队实在谈不上威武.
这是一支由伤残军人组成的受阅部队,他们之中,很多人早已经退役,身上所穿着的都是旧的军服.步伐谈不上整齐,唯一能让人感受到的,就是他们高昂的士气.
这些人有的缺了一支胳膊,有的瘸着腿,有的没了眼睛,戴着眼罩,由身边的同伴扶持着,高呼着口号,向着王宫方向走来.
这样一支特殊的受阅部队,立时引起了所有观看者的好奇,蓟城是燕国的都城,这里的百姓每一年都会见到阅兵,但他们所见的都是高大威猛的军士,像这样一支部队却是闻所未闻.不由得互相交头接耳地打听起来.
但随着这支部队的前进,嘈杂之声渐渐的小了下去,因为沿途警戒的士兵们在这支特殊的部队走到身前的时候,都是庄重地向他们致以军礼.
这是他们的前辈,这是大汉立国的先驱.
这支稍显有些凌乱的部队走到了王宫前的城墙之下,所有人同时举起了手中的武器,刀,矛,弓,不一而足,但都是他们曾经在战场这上使用的武器.
“征东军,万胜,万胜!”这些伤残士卒大声吼道.
高远凛然而立,向着这些人庄重还礼,而城墙之上,武将们向他们施以军礼,而文官们则深深地躬下腰去,大汉国因武而立,对这些伤残军人一向敬重有加.
城楼之上,赵杞,吴起等人先是不解,而后是震惊,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在阅兵这种场合之下,高远竟然会将伤残军人组成一个方阵而且让他们第一个出来受阅,这种殊荣,足以让这些士兵永世不忘,也更会让所有大汉的军人们经此为荣.都说征东军对伤残军人的照顾无顾不止,这才使得他们的军队在战场之上悍不畏死,现在看起来,他们做到的不仅仅是在物质之上的奖励,这种在精神上的奖励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对于士卒的激励却是巨大的.
接下来出场的仍然不是正规军队,而是民兵队伍,这些队伍虽然也穿着藏青色的军服,但上面却没有标识,辩别他们身份的,只是那一面飘扬的旗帜,走在最前面的,是扶风民兵.扶风作为高远的起家之地,这一次代表辽西前来享受受阅殊荣,自然是顺理成章.
扶风民兵之后,便是积石郡的白杨村民兵,白杨村民兵这一次不仅是代表着积石郡出来受阅,他们的村长,此时也正在第一个方阵之中.
一个又一个的民兵队伍雄纠纠气昂最的从城楼之下走过,城楼之上,大汉的文武官员们都笑容满面,不住点头,而其它国家使节不免便骇然色变了,在他们的国家之中,即便是正规军也不过如此吧,可是在大汉,这仅仅是一些民兵队伍,后备兵源罢了.要将这些人训练到这种地步,只怕要支付的银钱便是一个骇人的数目.
高远微笑着看着那些脸上变色的使节,这一次阅兵,是大汉建国的一个仪式,又何尝不是一次示威呢?高远相信,虽然楚国,秦国并没有派人前来,但他们一定会在第一时间,接到这一次阅兵的详细情况.
民兵队伍行进过后,正规军终于正式登场,率先驶上东大街的是北方野战军的独立骑兵师,带队的正是师长公孙义,与步兵方阵由一千人组成不同,骑兵方阵由两百名骑兵构成,黑色的战袍,黑色的战马,整齐划一的步伐,让所有人看得目瞪口呆,两百匹战马,相互之间不过有着数寸的空隙,但却丝毫不乱,在外人看来,几乎就是马头接着马尾.(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