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皇帝的两封信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建筑多道壁垒、备置大量冰块、派出和谈使者……楚军做出严阵以待的架势,敌我双方从上到下都是这么以为的。
  楚军兵力不足,除了防守似乎别无选择。
  韩孺子却偏偏要进攻,而且是不遗余力的全军出动。
  崔宏惊呆了,可这项旨意由皇帝亲口说出,他亲耳听到,由不得他表示怀疑。
  “陛下,楚军只有不到两万人……”崔宏还是要劝说几句。
  “朕知道。”韩孺子站起身,将崔太傅当成整个朝廷和全体楚军,“朕问一句,正面交锋,楚军有几成胜算?”
  崔宏一愣,硬着头皮回道:“没有胜算。”
  “守正不行,唯有用奇。”
  “可是……陛下已经用过一次,而且这一回不同,敌酋亲临战场督战。”
  “所以敌军绝对料不到楚军敢于出战。”
  崔宏还要劝说,皇帝抬手,表示自己还没说完,“敌军极可能继续强攻京城,如果攻下,则士气如虹,正面交锋也好,暗中偷袭也罢,函谷关都不是对手,到时候只能另想办法。如果攻城再次遇挫,敌军士气沮丧,奇袭就有可能事半功倍。”
  崔宏张口结舌,不是被说服,而是觉得匪夷所思,就像听到一名赌徒信誓旦旦地宣称下一轮必胜,因此要将全部身家都押上去。
  韩孺子绕过桌子,继续道:“敌军为何数量众多?因其涸泽而渔,攻占一国之后,将其成年男子全部编入军中,不从者斩。这样的军队人心不稳,不可留在本国,必须转战它国,越远越好,而且不能停留,要一战再战。”
  崔宏点点头,马邑城一战楚军在追败逐亡的过程中抓获不少俘虏,过后详加审问,相关公文他都看过,皇帝所说倒是没错,只是不知与现在有什么关系。
  “朕一直在想一个问题,这样的一支军队,其中的将士明知进亦死、退亦死,为何不肯反戈一击,击破神鬼大单于?”
  这个问题崔宏能回答,“据臣所知,敌酋拥有一支本族军队,兵力在五万到十五万之间,除此之外,各国军队数量都不超过一万,如果多于此数,就分到别的方向,甚至会被杀死。敌酋还刻意在各国之间制造矛盾,使得诸军互不信任,无力挑战敌酋的本族之军。敌军将士皆以为,全力图进或有活路,退则必死,因此往往愿意死战。”
  “神鬼大单于极少打败战,所以各国将士都以为进攻优于逃散,更优于造反。”
  “正是,何况将士的家人还都在后方,受神鬼大单于控制。”崔宏道。
  “敌军只可胜,不可败。”
  “当然,神鬼大单于若非百战百胜,单凭本族军队,控制不住这么庞大的诸国联军。马邑城一战,敌军败逃,京城一战,敌军临阵而怯,但这两战的指挥者都不是敌酋本人。他一到,必要取胜。”
  “如果不胜不败呢?”
  “何为不胜不败?”崔宏不解地问。
  “攻破京城为胜,退走为败,若是敌军全力攻城而不破,但又不至退走,则为不胜不败。”
  崔宏思忖片刻,“敌酋亲临指挥而不能破城,则敌军士气必然大受打击。”
  “神鬼大单于会怎么做?”
  “应该不会退走,也不会伺机待战,而是尽快发起下一次进攻,以一场大胜掩盖之前的不胜不败。”
  “照此说来,敌军士气下降不会太久,只在两战之间,可能不到一天,甚至只有一两个时辰。”
  崔宏明白皇帝要说什么,勉强点头。
  韩孺子叹息一声,“敌军士气旺盛时,楚军无论正奇都不是对手,必须趁其士气下降时发起奇袭,或有胜算。”
  “可是京城……能守住吗?”
  “必须守住,如果不能——”韩孺子又叹一声,“楚军退回函谷关,再作打算吧。”
  崔宏被说服了。
  崔宏掌军多年,不说百战百胜,却也颇通兵法,想了一会,说:“我会多派斥候,敌军一有攻城迹象,楚军马上做准备。这几天从邻县征集到一些士兵……”
  “全带上,函谷关只留百人守城。”
  皇帝这是在孤注一掷,崔宏继续道:“楚军可以多张旗帜,或许能迷惑敌军。”
  “也可能要在夜间作战,多带锣鼓,十倍以上,百倍也可,务必要让敌军心慌意乱。”
  崔宏上前一步,“臣请亲自带兵,陛下留下守城。”
  韩孺子摇摇头,“这一战朕必须亲临战场,否则的话,拿什么稳定军心?”
  楚军的战术就是虚张声势,敌军或许不明所以,却骗不了己方士兵,能给他们带来些许信心的唯有皇帝本人。
  崔宏考虑再三,无可劝谏,再躬身道:“臣请为先锋。”
  “好。”这正是韩孺子的本意,崔宏既是兵部尚书,又是皇后的父亲,理应与皇帝共进退。
  崔宏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主动提出,紧接着,他提出了条件,“既为楚臣,自当为大楚、为陛下尽忠,臣年迈体衰,于世间并无留恋,只有一事萦怀:长子死于军中,幼孙尚稚,只剩次子崔腾一人以续香火。”
  “崔腾可以留在关内。”
  崔宏跪下磕头,谢恩之后告退,开始调兵备战。
  韩孺子独自在书房里来回踱步,他在冒奇险,所谓退守函谷关只是安慰,如果京城被攻破,敌军必然一鼓作气直逼关下,楚军的撤退很容易变成溃散,皇帝本人也镇压不住。
  可他想不出还有别的办法能打赢这一战。
  “生死存亡在此一举,祖宗若是有灵,保佑朕旗开得胜,若是以为朕无德无能,朕甘愿战死沙场。”
  韩孺子自言自语,他对神灵向来敬而远之,这时却忍不住向祖先求助。
  自己给自己鼓了一会劲儿,韩孺子再度平静下来,走到门口,对张有才说:“请孟娥过来。”
  孟娥很快到了,还是普通宿卫士兵的装束,张有才刚要退下,皇帝将他叫住:“有才留下。”
  韩孺子从桌上拿起一封已经写好的信,递给张有才,“这是密诏,朕离关之后,你即刻动身前往洛阳,将此信交给皇后,不得有误。”
  张有才大致明白皇帝要做什么,心中一颤,扑通跪下,“陛下……”
  “这不是谦让的时候,朕心意已决,你执行旨意就好。”
  张有才磕头,起身之后颤抖不已,却不敢再说话。
  韩孺子又从桌上拿起另一封信,交给孟娥,“你留在关内,只要一听说前方败绩,立刻去洛阳,也将此信交给皇后。”
  孟娥看了一眼信,没有接,说:“让张有才带信,我留下。”
  “这两封信不能同时带到洛阳,必须一先一后,而且必须是你。”
  孟娥还是摇头,“我另外推荐两个人,陛下肯定觉得合适。”
  韩孺子很久没被人这么直白地拒绝过了,有些尴尬,“不可能再有人比你合适。”
  “杜氏爷孙。”孟娥还是说了出来。
  韩孺子吃了一惊,盯着孟娥看了好一会,最后说:“去哪找他们爷俩儿?”
  “他们就在函谷关,跟张有才见过面。”
  张有才脸一红,急忙道:“我不是有意隐瞒,实在是陛下最近太忙……”
  韩孺子笑了笑,表示不在意,手里拿着信犹豫片刻,最后递给张有才,“这封信你也拿着,等你出发的时候再将它交给杜老爷子,必须是他,不是小杜。”
  张有才点头。
  “杜摸天要见皇后比较困难,你要与他约好如何在洛阳见面。”
  张有才再次点头。
  “你要告诉杜摸天,如果前方大胜,他手里的信立刻毁掉。”
  张有才还是点头,“陛下不见他们爷俩儿吗?”
  韩孺子露出微笑,“不必。你先退下吧。”
  张有才拿着两封信退下。
  韩孺子看着孟娥,“你知道信中写了什么?”
  “第一封信,陛下要立庆皇子为太子,以免朝廷无主。”
  “是,朕还让皇后必要时带着太子前往晋城,接受大军的保护。”
  “第二封信,如果陛下大败,京城、函谷关接连失守,陛下希望有人能带着皇后、皇子与公主藏于江湖,就像是当初的陈齐后人。”
  都被孟娥猜中,只有一些小错误,韩孺子笑了一下,“只是孺君公主,皇后与皇子不可逃于民间,他们要为大楚尽忠。所以你比杜氏爷孙更合适。”
  “陛下错了,我虽是陈齐后人,但我是被保护者,杜氏爷孙名满江湖,朋友遍及天下,他们才是保护者。”
  韩孺子退后两步,“你已经没什么可学的了,为何还要留下?”
  “有始有终,陛下大败,楚亡,陛下大胜,从此无需帝王之术,对我来说,这都是终结。”
  “朕若大败,楚未必亡,朕留在晋城的人足够再建一个朝廷。”
  “嗯,我又学一招。”
  韩孺子又笑一下,他很想向孟娥提一个问题,最后还是决定藏在心里,说道:“有时候,朕更希望经历大风大浪,是不是太自私了些?”
  “那句话怎么说的?一个人可以自私,但不要自私到以为别人不自私。陛下当然自私,只要还能考虑到别人就不为过。”
  “你的自私呢?只是为了学**王之术?”韩孺子忍不住旁敲侧击。
  孟娥却没有回答,问道:“得有人去通知京城,让他们多坚守一阵。”
  “不要命已经去了。”韩孺子迅速冷静下来,思绪又转到即将到来的大战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