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朕知道了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自从在那个寒冷的夜里被杨奉带走之后,韩孺子与母亲渐行渐远。
  他常常想起小时候的场景,母子二人相依为命,王美人虽然读书不多,却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教育儿子,教他认字,教他做人的道理。
  韩孺子那时最大的梦想就是永远留在母亲身边。
  他永远都会感谢母亲,但是梦想却发生了巨大变化,他坚持出京巡狩,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躲避母亲。
  他还不知道该怎么与母亲打交道,好在母亲迄今为止还没有做出特别过分的事情,免去了一大难题。
  如今难题终于还是来了。
  慈宁太后不只写了一封信,还派来一个人。
  孟娥奉命千里迢迢来见皇帝,带来慈宁太后与皇后两人的书信与口信。
  皇后的信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替崔家私蓄家奴而告罪,崔宏与南直劲勾结的消息还没有公开,她没有提及,可能并不知情。
  慈宁太后的信比较长,言辞谦卑,不像是太后面对皇帝,更不像是母亲对儿子说话,而是以臣子的语气自责,声称自己昏聩无能,为外戚所蒙蔽,选中了王平洋这样的人服侍皇帝,希望皇帝将王平洋押回京城,她要亲自质问。
  信的后半截内容是劝说,希望君臣和睦,不要发生争斗。
  韩孺子放下信,喟然长叹,他是皇帝,却不能让母亲和妻子显耀人前,甚至不能让她们无忧无虑,他的每一个计划都会顺带打击外戚,崔、王两家首当其冲。
  太后的这封信将会留存在史官之府,皇帝的不孝之名只怕会被记在史书中。
  韩孺子没有立刻召见送信来的孟娥,回寝帐休息,次日下午闲下来的时候,抽空让张有才叫来孟娥。
  孟娥一直留在皇后身边,穿着、举止与普通宫女无异,只是神情还与从前一样冷漠,天天留在皇帝身边时是这样,分别多时也还是这样。
  这不是单独见面,张有才等几名太监在场,孟娥行礼,开始转述慈宁太后与皇帝的口信,“太后说,‘陛下这是怎么了?如果觉得我做得不对,直接说出来就好,何必为难王平洋?他原是商人出身,贪些小利,不懂朝廷规矩,为奸人所误,应该没犯什么大罪吧?我安排王平洋随侍陛下,原是一片好心,未料到会落得这样的下场,从此再不敢给陛下引荐一人一物。王家皆是庸碌之辈,不入陛下法眼,我会将他们全送回乡下老家,不许他们再踏进京城一步,希望陛下满意。’”
  书信要由史官记录下来,语气还算委婉,口信就比较直接了,孟娥语气呆板,但是慈宁太后的怒意还是显而易见。
  张有才等人都低下头,假装一个字也听不见,韩孺子嗯了一声,示意孟娥继续。
  “皇后说,‘陛下在外奔波,若有闲暇,请记得皇子与公主。’”
  韩孺子也垂下头,崔小君还与从前一样,总是站在他这一边,说不出严厉的话,她这样做,不知要承受多少来自各方的压力与指责。
  他很快抬起头,相隔千山万水,不用直接面对母亲与皇后,他的心肠更容易变硬,“朕已明白,朕会写信回复,你和张有才一块带回京城。”
  孟娥应是,张有才惊讶地“啊”了一声。
  韩孺子转向张有才,“你是朕的心腹,唯有你能向太后、皇后说明情况。”
  “是,陛下。”张有才偷偷瞄了一眼孟娥,她脸上的神情没有半点变化。
  孟娥告退,韩孺子提笔写信,就像康自矫建议的那样,在信中以大道对孝道,花费大篇幅讲述私蓄家奴对大楚的危害,“譬如病入膏肓之人,唯有猛药可治,若再耽搁下去,虽壮士断腕、虽剖心挖肠,亦难医治。”
  这封信同时写给慈宁太后与皇后,她会被史官收存,韩孺子叫来康自矫等三名顾问,命他们加以润色修改,并重新誊写。
  韩孺子让张有才带几句口信,“告诉太后,‘顾国难顾家,顾家难顾国,儿不孝,不能两全。请太后静养,儿回京之后,当面谢罪。’告诉皇后……告诉皇后……”
  韩孺子沉默良久,“皇后问你什么,你照实回答就是了。”
  “是,陛下。”张有才道。
  康自矫等人改过的信送回来了,加上不少内容,有一些明显是康自矫的手笔,“正人先正己,外戚之罪虽小,却为天下所瞩目,百官献媚,自以为可效仿,因此其恶甚大。”这一类的话比较多。
  韩孺子再次修改,然后交给顾问誊写清楚,成为正式信件,加盖印玺,交给张有才,他与孟娥次日一早就会出发,快马加鞭赶回京城。
  朝廷的三招用过了,韩孺子也一一还招,双方僵持,胜负难料,韩孺子决定到了洛阳之后,再进行下一步计划。
  这天傍晚,韩孺子用膳时心不在焉,饭后又回到书房帐篷,反复阅读群臣的请辞奏章,从千篇一律中寻找差异,他相信,大臣们不可能真的团结一致,必有分歧,只是不敢公开表露出来。
  将近午夜,韩孺子放下奏章,犹豫一会,决定还是回寝帐休息,淑妃早已习惯皇帝的晚归,睡得很熟,不会受到打扰。
  今天却是个例外,淑妃竟然没有早睡,坐在床边,正与孟娥手拉手聊天,看到皇帝进来,两人都站了起来。
  韩孺子很意外。
  淑妃笑道:“陛下真是狠心,孟娥姐姐远道而来,不给接风洗尘也就算了,竟然让她明早就走,怕她没累着吗?”
  淑妃称孟娥为“姐姐”,显然不当她是普通宫女。
  “这是公事……”韩孺子想说孟娥习武之人,受得了奔波,想想又咽了回去,“为何不早些休息?”
  “等陛下回来,有话要说呗。”淑妃笑着向外面走去,“你们先聊,我去外面看看还有没有茶水什么的。”
  “太后和皇后还有话要说?”韩孺子问道。
  孟娥点头,“皇后没话了,太后想问陛下,要与大臣斗到什么时候?”
  “到大臣让步为止。”
  “好,我就这么回太后。”
  “还有吗?”
  “没了。”
  韩孺子觉得这句话真没必要私下里问,“好。请谅解,朕现在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关注,绝不能流露出半点犹豫,如果大臣们觉得太后或皇后是朕的软肋,他们会做得更加过分。”
  “我明白,我想太后其实也明白,她只是觉得很丢脸,与另一位太后相比,她的权力太小,几乎可有可无。”
  “这句话不要传到宫里:太后本来就不应该干政,上官太后是大楚的异数,绝不可再有。”
  “嗯。”
  两人沉默了一会,气氛有些尴尬,韩孺子道:“我还在坚持练功。”
  “陛下太忙,内功不会再有提升,但是多练总有好处。”
  “是,起码能熬夜,也能经受奔波之苦。”
  “练功毕竟不是灵丹妙药,陛下能熬夜,主要是因为年轻,万望陛下注意身体,否则的话,中年以后会有影响。”
  韩孺子露出一丝微笑,觉得孟娥变化很大,似乎与从前不太一样。
  孟娥没笑,等了一会,见皇帝没开口,她说:“吏部元尚书愿意支持陛下。”
  韩孺子一愣,“元九鼎?”
  元九鼎本是礼部尚书,后来改任吏部尚书,最擅长投机,先后讨好过上官太后、慈宁太后,如今又向皇帝献媚。
  “他……找到了太后?”
  “不,他托人直接找我。”
  韩孺子的眉毛一扬,心生警惕。
  孟娥继续道:“太后、皇后命我给陛下送信,元九鼎得知之后,托平恩侯夫人找我,说他愿为陛下效劳,该怎么做,只需一句吩咐。”
  “哪都少不了这个平恩侯夫人。”
  “平恩侯夫人说,她家的田宅很少,私蓄家奴一个没有,如果陛下需要,可以拿她家警示群臣。”
  “她不怕平恩侯一家成为朝廷公敌吗?”
  “她说平恩侯一家,她特意强调平恩侯的儿子苗援,愿为陛下赴汤蹈火。”
  韩孺子想了一会,“你觉得呢?元九鼎与平恩侯夫人可信吗?”
  “无所谓可信与不可信,平恩侯一家失势已久,田宅大都被卖掉,用来给儿子铺路,平恩侯夫人说自家没有私奴,应该是真的。至于愿为陛下赴汤蹈火,乃是险中求取富贵,不管以后的事。元九鼎却有几分可疑,我猜他是在试探,如果陛下急迫地给予回应,甚至重用元九鼎,则表明陛下孤立无援,快要坚持不住了。”
  韩孺子十分惊讶,呆了一会,说:“你还在学帝王之术?”
  “陛下坚持练功,我也没有放弃。”
  韩孺子笑了笑,心中涌出一股怀念,若非孟娥经常隐瞒秘密,真想将她留下来。
  怀念很快消失,韩孺子必须让自己变得与石头一样又冷又硬,这与孟娥无关,与太后、皇后更无关,而是要通过一切可能的渠道,向外展示自己的坚持。
  “告诉平恩侯夫人,谨守妇道,莫要干政,苗援就在朕的队伍里,他想要为朕赴汤蹈火,先得显示出赴汤蹈火的本事。”
  “嗯。元九鼎呢?”
  “元九鼎……”对这个老狐狸可不好回答,太急露怯,太冷自断退路,元九鼎是吏部尚书,有机会接任宰相,没准真能争取过来。
  韩孺子思忖片刻,“对他说,‘朕知道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