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谁赚了?(80票加更)
这次文浩替朝廷交换来的东西,他个人认为是朝廷最需要的,所以是赚了。而且他有很大把握说服理宗皇帝和朝中大臣接受这份谈判结果,因为这些让步不是他一个人的意志,全在理宗皇帝给他的授权当中,甚至还替朝廷挽回了更多损失。要是这样的结果还不能通过,那就谁有本事谁去谈吧,问题是谁有这个本事?文浩不由自主的左右看了看,还真没有!
向大宋开放港口,这是文浩为大宋朝廷力争下来的第一个大收获,同时也是他自己计划中的重要一环。金河国长期以来都隐藏得很深,就连海峡公司的股东们也不清楚这个国家到底在哪儿。这对大宋朝廷、对自己的计划都是很不利的。文浩一直习惯于躲在暗处谋划别人,所以他最忌惮自己的同行。
现在好了,只要金河国把港口一开放,文浩觉得自己就有把握把影响力扩展到对方的地盘里去,他觉得自己已经摸透了金河国的脉络,或者说是把那位洪皇帝研究透彻了。要说文浩还得感谢这位洪皇帝,如果没有他的那两本书启迪,自己还走不到这一步。无论如何,这位洪皇帝肚子里确实有货,他的很多主张、思想都是很具蛊惑性的,非常适合忽悠别人为自己的理想卖力。
不过文浩并不领这份情,因为那位皇帝并没有重用自己这样的治世大才,反而把他那位平庸的表哥捧了起来,还在办报的问题上对自己横加干涉,这简直就是对自己的极大侮辱。至于说是谁把自己挖掘出来的、是谁让自己有了出头露脸的机会,这些问题都被他自动过滤了。
像他这种人,不会考虑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只要有一个地方让自己不满意了,那你就是坏人!如果你挡住了他前进的路,那你就是他的死敌!必须除之而后快。
让金河国帮助大宋建造弹药工厂,这又是文浩的第二大收获。金河国一直以坚船利炮立国,同时也靠这个影响并威慑着大宋极其周边国家。只要这个工厂开到了大宋地盘上,文浩就有办法把金河国一直保密的火药配方给弄到手。到时候大宋水师的大炮也一样能糜烂好几里了,金河国还不是想怎么捏就怎么捏?
除此之外,大宋商船终于可以直航卡兰巴港了,做为交换条件,金河国也把这条航线也交了出来。没有了火器之利和航线专属权,金河国简直就是一个欲拒还迎的当红歌姬,只要你有本事,想怎么上就怎么上,文浩认为自己就属于有本事那一类人里的。
至于说卖给大宋新军的火枪便宜点、卖给大宋可以在荒地种植的玉米种子之类的好处,文浩都不往心里去。这些全算是搭头,真正有用处的东西就是上面三点。
当然了,既然是做买卖,不管是亏还是赚,你都得拿出东西去和人家交换。文浩拿出了什么呢?或者说南宋朝廷让出了什么利益。其实也不少,只是文浩和理宗皇帝都认为这些付出不太重要,是他们赚了。可洪涛不这么看,他认为这些东西是一个国家不能拿出来交换的,属于非卖品。
首先就是广州、泉州、琼州三座城市的商人参政会正式成立。这个由海商们选举出来的十五人集团,将代表所在城市全体海商的利益,可以行商会的职权,也可以监管、弹劾当地官员,但不能提名和任命。
没有参政会的批准,海商们可以拒绝执行官府发布的行政命令。也就是说以后官府再有什么涉及到海商利益的规定,必须要先和参政会商议,达到共识之后才能执行。
这玩意意味着什么?可能文浩和大宋朝廷还意识不到它的严重性。
表面上看来,这只是少部分海商的一个小团体,和别人没关系。但有句话说的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旦海商参政会起到了功效,让海商们可以保护自己的利益,那其它群体也会有样学样的。
谁也不是傻子,凭啥你们可以保护自己,我们就不成?既然朝廷答应了你们海商成立参政会,那我们也弄个参政会呗,都是大宋子民,理应一视同仁。宋代朝廷本来就对民间的控制比较宽松,对于这样的要求,只要开过一个口子、有过一次先例,后来者就很难拒绝了。
一旦参政会的概念深入了人心,也确实有效。海商们的近亲、整个贸易活动产业链的上下两端、那些陆地上的普通商人也得跟着一起折腾。这个群体更庞大,虽然他们不像海商们一样可以驾着船、拖家带口的避难,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的斗争方式才会更激烈、更残酷,对大宋朝庭的伤害和影响也会更大。毕竟很多大宋官员家里就是商人,这等于是在挖他们的根基。
如果海商和陆地上的商人都能保护自己利益了,那些手工业者、工匠们咋办?他们会不会也想要保护自己?这个答案是肯定的,就连最老实的农民也会有这个诉求,而且越往后朝廷越难以压制这种呼声。因为海商参政会、陆商参政会、手工业者参政会都会联合起来一起帮助和他们有一样诉求的人,这不是在帮别人,而是在帮他们自己。
光一个参政会就够了吗?就能满足商人阶级日益膨胀的胃口了吗?要是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商人这个群体比任何阶级胃口都大,他们几乎就没有满足的时候,就连洪涛都不敢说可以完全控制住他们。除非一点希望也不给他们,否则你只要让他们吃到一次甜头,他们就会终生终世想着这个滋味,只要有一丝希望,就得再去尝一尝,顺便看看能不能多吃一口。
如果没有这个理解、没有这种意识,贸然给商人阶级松绑,那就是自己给自己挖坑呢。除非和商人阶级妥协,否则这个坑就永远填不上了。
这也是商人群体的特性,他们比其他群体更懂得讨价还价、更知道见好就收、更明白细水长流、更善于琢磨人心。和他们斗,除非你使用绝对武力强行压服,否则谁也讨不到好,更被说占便宜了。
但是大宋朝廷使用不了绝对武力,因为边上还有一个金河帝国呢。如果大宋想用武力解决这种问题,金河国就会露出本来面目。它会配合商人们从外部对大宋施加压力,一边分散大宋朝廷的精力,一边试图让商人和朝廷之间的实力差距拉近。必要的时候还会对商人群体提供武器援助,让朝廷看不到轻易获胜的希望,只能在谈判桌上一点点的对更多觉醒的群体让利。等它想要奋起一搏的时候就会发现,它已经被慢慢蚕食的浑身都是窟窿,没有一搏的能力了。
这就是洪涛的全套打算,使用这种方式能把战争的危险降到最低,相对而言可控。
当然了,洪涛也不是真的先知,这玩意别的国家玩过,但难度没这么大,他现在玩的是max级别,能不能像他设想的一样顺利,只有老天知道。
还是那句话,洪涛只管杀不管埋,火苗他点起来,中途也会时不时的往上浇点油,但是这堆火能不能烧到最后,他不知道。这堆火是否会烧得太旺了,把大家的房子全烧掉,他也不知道。他只知道这条路别人走通过,也是条可以富国强民的路,那就应该让自己人也去走一走。
在这场谈判里,金河国还有一个收获,就是怂恿大宋朝廷决定北伐。这个条件是谈判里的主要条件,海商们的事情属于附加。
其实这是洪涛放出来的烟雾弹,大宋北伐不北伐他根本就不太关心。蒙古帝国已经完蛋了,光靠两个互相敌视的准汗国没有能力南侵。这时候对大宋最有利的不应该是北伐,而是在贵由和蒙哥之间来回卖好,挑拨他们俩往死里掐。过上几年、十几年,说不定都不用南宋出兵玩命打,北方的地盘自己就会落入南宋朝廷手里。
但是洪涛在这个问题上实实在在坑了南宋一次,他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已经顾不上南宋朝廷的利益了。在他看来,一个进入初级资本主义模式的南宋,比趁火打劫蒙古帝国更重要的多。为了消弱南宋朝廷的实力,他故意借着郑清之主战派的愿望和理宗皇帝对故土的执念,顺水推舟的促成了这次北伐。
别看蒙古帝国已经分崩离析,但只要南宋朝廷一出兵,还打出了收复故土的旗号,那贵由和蒙哥有百分之八十的可能马上会达成短暂的一致,他们会联合起来一致对付南宋朝廷。所以这场北伐根本不像南宋朝廷预想的那样容易,搞不好又得让南宋朝廷吃一个大亏。
当然了,蒙古帝国也好受不了。在成建制的火枪兵面前,战争初期他们会受到很大损失,就算最终守住了北边的地盘,也得落个损兵折将、国力虚弱的结局。
向大宋开放港口,这是文浩为大宋朝廷力争下来的第一个大收获,同时也是他自己计划中的重要一环。金河国长期以来都隐藏得很深,就连海峡公司的股东们也不清楚这个国家到底在哪儿。这对大宋朝廷、对自己的计划都是很不利的。文浩一直习惯于躲在暗处谋划别人,所以他最忌惮自己的同行。
现在好了,只要金河国把港口一开放,文浩觉得自己就有把握把影响力扩展到对方的地盘里去,他觉得自己已经摸透了金河国的脉络,或者说是把那位洪皇帝研究透彻了。要说文浩还得感谢这位洪皇帝,如果没有他的那两本书启迪,自己还走不到这一步。无论如何,这位洪皇帝肚子里确实有货,他的很多主张、思想都是很具蛊惑性的,非常适合忽悠别人为自己的理想卖力。
不过文浩并不领这份情,因为那位皇帝并没有重用自己这样的治世大才,反而把他那位平庸的表哥捧了起来,还在办报的问题上对自己横加干涉,这简直就是对自己的极大侮辱。至于说是谁把自己挖掘出来的、是谁让自己有了出头露脸的机会,这些问题都被他自动过滤了。
像他这种人,不会考虑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只要有一个地方让自己不满意了,那你就是坏人!如果你挡住了他前进的路,那你就是他的死敌!必须除之而后快。
让金河国帮助大宋建造弹药工厂,这又是文浩的第二大收获。金河国一直以坚船利炮立国,同时也靠这个影响并威慑着大宋极其周边国家。只要这个工厂开到了大宋地盘上,文浩就有办法把金河国一直保密的火药配方给弄到手。到时候大宋水师的大炮也一样能糜烂好几里了,金河国还不是想怎么捏就怎么捏?
除此之外,大宋商船终于可以直航卡兰巴港了,做为交换条件,金河国也把这条航线也交了出来。没有了火器之利和航线专属权,金河国简直就是一个欲拒还迎的当红歌姬,只要你有本事,想怎么上就怎么上,文浩认为自己就属于有本事那一类人里的。
至于说卖给大宋新军的火枪便宜点、卖给大宋可以在荒地种植的玉米种子之类的好处,文浩都不往心里去。这些全算是搭头,真正有用处的东西就是上面三点。
当然了,既然是做买卖,不管是亏还是赚,你都得拿出东西去和人家交换。文浩拿出了什么呢?或者说南宋朝廷让出了什么利益。其实也不少,只是文浩和理宗皇帝都认为这些付出不太重要,是他们赚了。可洪涛不这么看,他认为这些东西是一个国家不能拿出来交换的,属于非卖品。
首先就是广州、泉州、琼州三座城市的商人参政会正式成立。这个由海商们选举出来的十五人集团,将代表所在城市全体海商的利益,可以行商会的职权,也可以监管、弹劾当地官员,但不能提名和任命。
没有参政会的批准,海商们可以拒绝执行官府发布的行政命令。也就是说以后官府再有什么涉及到海商利益的规定,必须要先和参政会商议,达到共识之后才能执行。
这玩意意味着什么?可能文浩和大宋朝廷还意识不到它的严重性。
表面上看来,这只是少部分海商的一个小团体,和别人没关系。但有句话说的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旦海商参政会起到了功效,让海商们可以保护自己的利益,那其它群体也会有样学样的。
谁也不是傻子,凭啥你们可以保护自己,我们就不成?既然朝廷答应了你们海商成立参政会,那我们也弄个参政会呗,都是大宋子民,理应一视同仁。宋代朝廷本来就对民间的控制比较宽松,对于这样的要求,只要开过一个口子、有过一次先例,后来者就很难拒绝了。
一旦参政会的概念深入了人心,也确实有效。海商们的近亲、整个贸易活动产业链的上下两端、那些陆地上的普通商人也得跟着一起折腾。这个群体更庞大,虽然他们不像海商们一样可以驾着船、拖家带口的避难,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的斗争方式才会更激烈、更残酷,对大宋朝庭的伤害和影响也会更大。毕竟很多大宋官员家里就是商人,这等于是在挖他们的根基。
如果海商和陆地上的商人都能保护自己利益了,那些手工业者、工匠们咋办?他们会不会也想要保护自己?这个答案是肯定的,就连最老实的农民也会有这个诉求,而且越往后朝廷越难以压制这种呼声。因为海商参政会、陆商参政会、手工业者参政会都会联合起来一起帮助和他们有一样诉求的人,这不是在帮别人,而是在帮他们自己。
光一个参政会就够了吗?就能满足商人阶级日益膨胀的胃口了吗?要是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商人这个群体比任何阶级胃口都大,他们几乎就没有满足的时候,就连洪涛都不敢说可以完全控制住他们。除非一点希望也不给他们,否则你只要让他们吃到一次甜头,他们就会终生终世想着这个滋味,只要有一丝希望,就得再去尝一尝,顺便看看能不能多吃一口。
如果没有这个理解、没有这种意识,贸然给商人阶级松绑,那就是自己给自己挖坑呢。除非和商人阶级妥协,否则这个坑就永远填不上了。
这也是商人群体的特性,他们比其他群体更懂得讨价还价、更知道见好就收、更明白细水长流、更善于琢磨人心。和他们斗,除非你使用绝对武力强行压服,否则谁也讨不到好,更被说占便宜了。
但是大宋朝廷使用不了绝对武力,因为边上还有一个金河帝国呢。如果大宋想用武力解决这种问题,金河国就会露出本来面目。它会配合商人们从外部对大宋施加压力,一边分散大宋朝廷的精力,一边试图让商人和朝廷之间的实力差距拉近。必要的时候还会对商人群体提供武器援助,让朝廷看不到轻易获胜的希望,只能在谈判桌上一点点的对更多觉醒的群体让利。等它想要奋起一搏的时候就会发现,它已经被慢慢蚕食的浑身都是窟窿,没有一搏的能力了。
这就是洪涛的全套打算,使用这种方式能把战争的危险降到最低,相对而言可控。
当然了,洪涛也不是真的先知,这玩意别的国家玩过,但难度没这么大,他现在玩的是max级别,能不能像他设想的一样顺利,只有老天知道。
还是那句话,洪涛只管杀不管埋,火苗他点起来,中途也会时不时的往上浇点油,但是这堆火能不能烧到最后,他不知道。这堆火是否会烧得太旺了,把大家的房子全烧掉,他也不知道。他只知道这条路别人走通过,也是条可以富国强民的路,那就应该让自己人也去走一走。
在这场谈判里,金河国还有一个收获,就是怂恿大宋朝廷决定北伐。这个条件是谈判里的主要条件,海商们的事情属于附加。
其实这是洪涛放出来的烟雾弹,大宋北伐不北伐他根本就不太关心。蒙古帝国已经完蛋了,光靠两个互相敌视的准汗国没有能力南侵。这时候对大宋最有利的不应该是北伐,而是在贵由和蒙哥之间来回卖好,挑拨他们俩往死里掐。过上几年、十几年,说不定都不用南宋出兵玩命打,北方的地盘自己就会落入南宋朝廷手里。
但是洪涛在这个问题上实实在在坑了南宋一次,他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已经顾不上南宋朝廷的利益了。在他看来,一个进入初级资本主义模式的南宋,比趁火打劫蒙古帝国更重要的多。为了消弱南宋朝廷的实力,他故意借着郑清之主战派的愿望和理宗皇帝对故土的执念,顺水推舟的促成了这次北伐。
别看蒙古帝国已经分崩离析,但只要南宋朝廷一出兵,还打出了收复故土的旗号,那贵由和蒙哥有百分之八十的可能马上会达成短暂的一致,他们会联合起来一致对付南宋朝廷。所以这场北伐根本不像南宋朝廷预想的那样容易,搞不好又得让南宋朝廷吃一个大亏。
当然了,蒙古帝国也好受不了。在成建制的火枪兵面前,战争初期他们会受到很大损失,就算最终守住了北边的地盘,也得落个损兵折将、国力虚弱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