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建设兵团
“但说无妨,吾自认还不是一个听不得道理的昏君!”理宗皇帝三番两次的被洪涛用话挤兑,也有点上火了。
“在我看来,大宋已经治理得很不错了,至少总体方向是对的,但有两个致命弱点。一个就是军备涣散,花费不少、效率很差。一个就是吃国库的官员太多了,本朝对士人宽容,但如果被士人把朝廷拖垮了,这就是本末倒置。没了朝廷,拿什么去对他们宽容?难道指望蒙古军队打过来,还能对他们宽容?假如能把这两个方面略加完善,那我肯定要对官家行大礼了,这是整个大宋黎民百姓之福。”洪涛听出理宗皇帝有点不耐烦,赶紧把废话都咽了回去,略微思索了一下,把一直在他脑子存着的有关宋朝该如何改革的建议提了出来。
这些东西自打他被泊福父子救上来、知道自己来到了宋朝开始,就一直在他脑子里不断补充、完善,经过了近十年的了解,洪涛觉得大宋朝廷总体上来说还是很平衡的,发展方向也没错,很多政策也非常先进,但是有些偏科了,太偏科!这就像一个数理化非常好,但语文英语老是不及格的学生一样,就算他再有才,也很难通过高考这道关。洪涛就打算给大宋朝当一次语文和英语补课老师,让它能把偏科矫正回来一点,不用太多,一点就够。
不过洪涛对大宋真正的决策层了解的不多,主要是没这个机会,无法从根本上帮大宋把把脉,只能是从一个平民百姓的角度来揣摩,然后用他不太擅长管理、却又眼光长远的脑子帮大宋朝分析出来病根,顺便再想一想怎么治理。至于对不对,洪涛不清楚,能不能管用,洪涛也不清楚。不是说了嘛,他只管挖坑不管埋,甩手掌柜的,不操那个心。
“这并不是太新颖的说辞,在吾之前每朝都会为此事发愁,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方式。这是顽疾,一动而牵全身,不可轻言对错。”理宗皇帝有点失望,他以为洪涛能提出什么新鲜玩意来呢,合算牛逼了半天,也是老生常谈。
“嗯,确实,这件事儿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不过总要去解决。病患这个东西,越拖越麻烦,真要是拖到不可救药的时候,再后悔就晚了。官家目前是处于我朝最艰难的时刻,内有很大的经济压力,外有异族入侵。殊不知越是这种时期,越是变革的好时候,因为很多东西都可以借助战争的理由打破,遇到的内部阻力反倒要更小一些。我有几个办法可以试试,没准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不会产生太大的副作用……就是不会有太大的阻力,一般人短时间内看不出来其中的奥妙,等他们看出来了,木已成舟,想反对都来不及。”洪涛看出理宗皇帝对自己的说法不太感冒,没关系,如何忽悠人是洪涛的拿手技术,评级的话至少八级。如何调动别人的情绪,让他对自己所说感兴趣;如何揣摩对方的心思,抓住他的核心问题,都是忽悠人的基本功。
“哦?说来听听。”理宗皇帝上套了,他嘴上说对冗兵、冗官问题不感兴趣,其实他最感兴趣的就是这些问题,只是没有好办法,索性不谈。现在听洪涛说有办法处理,还是动静不太大、反弹很小的温和办法,他不感兴趣才怪。
改革也好、变革也好,是每代君王都会面临的现实问题,可是如何把一场大变革做成无痛人流才是关键。你要改革、要变革,别人都能理解,但你要是打算举着刀子猛砍,把人疼死了孩子也没打下来,就明显得不偿失了。而且这么疼的话,身体本身就会抵触,能成功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后世里做无痛人流才要用麻药、才要用更先进的技术来欺骗身体,让它别有太大反应。其实改革和打胎本质都一样的,都是从身体上挖走一块不需要的肉!但还不能影响整个身体的主要的机能。
“官家可以好好筹划一下,把真正战斗力不足的厢军挑选出来,然后成立一个由朝廷掌握的建设兵团。这个兵团干什么呢?很简单,它专门负责去全国各地修建重点工程,比如说道路啦、城池啦、河堤啦、码头等等。这些工程全部由朝廷进行公开扑买,让这个兵团去和别的商家一起竞争,谁的综合条件最好,就给谁干。朝廷拨下来的银钱就是这家兵团的营业款,他们可以从中获得利润,不仅可以自给自足,还能不断发展壮大。但不管如何发展,他们总是属于朝廷的编制,虽然不是打仗的兵,但依旧是兵,可以叫做工程兵。假如朝廷近期没有工程可以提供给他们,他们就可以化整为零,去民间承揽各种工程,获得的收入一部分留作自用,另一部分交给朝廷。这样一来,重点工程的质量就有了保证,造价也会很清晰,不光解决了一部分厢军的就业问题,还可以少去骚扰民间,让他们能专心于自己的生活。”洪涛提出的第一个解决办法就是建立类似于后世的建设兵团,把多余的军队转化成由中央政府管理的半军事化专业团队,用自身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进入市场竞争,不仅可以解决多余军队的问题,还能减轻国家财政支出,甚至会创造一些利润。
“善!这个办法大善!自给自足!”理宗皇帝听高兴了,因为洪涛说出的这个办法很容易实现,还不会遭到太多阻力。因为军队的模式、管理并没改变,只是把功能变了变,就能产生出不同的效果,想一想就比较客观现实。最主要的是这些裁撤下来的厢兵有了收入,失去了武器和粮草,根本不用太担心他们会作乱,这就让理宗皇帝放下多一半的心。皇帝最怕啥?不就是人民起义嘛!
“这只是一部分,公司不能容纳所有需要改变的厢军,朝廷还可以建立一些由朝廷控股、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管理的大型作坊,比如说生产水泥、生产火药、生产出口商品的大作坊。然后尽可能多的雇佣厢军士兵来当作坊里的普通工人。这些产业并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只需要少数工匠坐镇即可。而且出来的产品都是朝廷急需的,比如说水泥,就可以由朝廷统一回购,然后交给建设兵团用于加固防线上的城池。这个工程量非常大,几年都做不完,所需水泥数量也是数不过来。如果能有朝廷控股的作坊来生产水泥,工程造价就会降低很多,因为水泥作坊卖出水泥会得到利润,除了扣留成本和人员工资,还要按照朝廷股份交还给朝廷。这样一来,朝廷只花了一份钱,既解决了冗兵问题,又产出了产品,还解决了建设公司的原料,最后还能获得一部分补偿。至于那些火药、出口商品,根本不用发愁找买家,海峡公司就能包销,生产多少卖多少,价格还不用太低。以后海峡公司的商路会越扩越远,咱大宋的商品会跟着海峡公司的商船卖到全世界各地的每一个国家,然后再把大宋需要的铜、木材、香料、金银、粮食换回来。那些在大宋不值钱的瓷器、火柴、水泥、茶叶、丝绸,到了外国就是几倍、十几倍的利润。您说让全世界都来买大宋的商品,还愁卖不出嘛?这得建多少作坊、雇佣多少厢兵才生产得过来?”看到理宗皇帝有兴趣听自己继续说下去,洪涛的破嘴算是找到发泄口了,这通喷啊。一边说还一边比划,眉飞色舞都不足以形容他的德性了,看得站在皇帝身后的郑清之直揪胡子。他生怕洪涛也像和文南说话一样,去拍皇帝的肩膀。
“……如此说来,冗兵岂不是不够用了!”理宗皇帝还真不是草包,而且他正是年富力强的岁数,脑子不慢,里面东西也不少。洪涛说的这些办法,他虽然有些名词听不太懂,但主题思想是能琢磨明白的,稍微一想,就能分辨出来是好办法还是胡说八道。洪涛这些方法都是后世用烂了的,但放到这个年代里,必然就是神迹。本来能愁死几代皇帝的大难题,到他这儿,就迎刃而解了,高兴得理宗皇帝都主动开起玩笑了。
“官家,已经到了用膳时辰,是不是先回船然后再议……”郑清之比理宗皇帝考虑得更全面,他不想让自己的皇帝受别人影响太多,这样以后他这个宰相的工作就被动了。正好日头升到了头顶,他小声的劝理宗皇帝结束这次谈话。
“哎,吾和洪先生相谈甚欢,不如传膳来此,配上美酒,也是佳话!”可惜理宗皇帝聊兴正浓,他心里还有很多问题想问,坚决不肯回去吃饭,还要把饭送到这里来吃。
“在我看来,大宋已经治理得很不错了,至少总体方向是对的,但有两个致命弱点。一个就是军备涣散,花费不少、效率很差。一个就是吃国库的官员太多了,本朝对士人宽容,但如果被士人把朝廷拖垮了,这就是本末倒置。没了朝廷,拿什么去对他们宽容?难道指望蒙古军队打过来,还能对他们宽容?假如能把这两个方面略加完善,那我肯定要对官家行大礼了,这是整个大宋黎民百姓之福。”洪涛听出理宗皇帝有点不耐烦,赶紧把废话都咽了回去,略微思索了一下,把一直在他脑子存着的有关宋朝该如何改革的建议提了出来。
这些东西自打他被泊福父子救上来、知道自己来到了宋朝开始,就一直在他脑子里不断补充、完善,经过了近十年的了解,洪涛觉得大宋朝廷总体上来说还是很平衡的,发展方向也没错,很多政策也非常先进,但是有些偏科了,太偏科!这就像一个数理化非常好,但语文英语老是不及格的学生一样,就算他再有才,也很难通过高考这道关。洪涛就打算给大宋朝当一次语文和英语补课老师,让它能把偏科矫正回来一点,不用太多,一点就够。
不过洪涛对大宋真正的决策层了解的不多,主要是没这个机会,无法从根本上帮大宋把把脉,只能是从一个平民百姓的角度来揣摩,然后用他不太擅长管理、却又眼光长远的脑子帮大宋朝分析出来病根,顺便再想一想怎么治理。至于对不对,洪涛不清楚,能不能管用,洪涛也不清楚。不是说了嘛,他只管挖坑不管埋,甩手掌柜的,不操那个心。
“这并不是太新颖的说辞,在吾之前每朝都会为此事发愁,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方式。这是顽疾,一动而牵全身,不可轻言对错。”理宗皇帝有点失望,他以为洪涛能提出什么新鲜玩意来呢,合算牛逼了半天,也是老生常谈。
“嗯,确实,这件事儿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不过总要去解决。病患这个东西,越拖越麻烦,真要是拖到不可救药的时候,再后悔就晚了。官家目前是处于我朝最艰难的时刻,内有很大的经济压力,外有异族入侵。殊不知越是这种时期,越是变革的好时候,因为很多东西都可以借助战争的理由打破,遇到的内部阻力反倒要更小一些。我有几个办法可以试试,没准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不会产生太大的副作用……就是不会有太大的阻力,一般人短时间内看不出来其中的奥妙,等他们看出来了,木已成舟,想反对都来不及。”洪涛看出理宗皇帝对自己的说法不太感冒,没关系,如何忽悠人是洪涛的拿手技术,评级的话至少八级。如何调动别人的情绪,让他对自己所说感兴趣;如何揣摩对方的心思,抓住他的核心问题,都是忽悠人的基本功。
“哦?说来听听。”理宗皇帝上套了,他嘴上说对冗兵、冗官问题不感兴趣,其实他最感兴趣的就是这些问题,只是没有好办法,索性不谈。现在听洪涛说有办法处理,还是动静不太大、反弹很小的温和办法,他不感兴趣才怪。
改革也好、变革也好,是每代君王都会面临的现实问题,可是如何把一场大变革做成无痛人流才是关键。你要改革、要变革,别人都能理解,但你要是打算举着刀子猛砍,把人疼死了孩子也没打下来,就明显得不偿失了。而且这么疼的话,身体本身就会抵触,能成功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后世里做无痛人流才要用麻药、才要用更先进的技术来欺骗身体,让它别有太大反应。其实改革和打胎本质都一样的,都是从身体上挖走一块不需要的肉!但还不能影响整个身体的主要的机能。
“官家可以好好筹划一下,把真正战斗力不足的厢军挑选出来,然后成立一个由朝廷掌握的建设兵团。这个兵团干什么呢?很简单,它专门负责去全国各地修建重点工程,比如说道路啦、城池啦、河堤啦、码头等等。这些工程全部由朝廷进行公开扑买,让这个兵团去和别的商家一起竞争,谁的综合条件最好,就给谁干。朝廷拨下来的银钱就是这家兵团的营业款,他们可以从中获得利润,不仅可以自给自足,还能不断发展壮大。但不管如何发展,他们总是属于朝廷的编制,虽然不是打仗的兵,但依旧是兵,可以叫做工程兵。假如朝廷近期没有工程可以提供给他们,他们就可以化整为零,去民间承揽各种工程,获得的收入一部分留作自用,另一部分交给朝廷。这样一来,重点工程的质量就有了保证,造价也会很清晰,不光解决了一部分厢军的就业问题,还可以少去骚扰民间,让他们能专心于自己的生活。”洪涛提出的第一个解决办法就是建立类似于后世的建设兵团,把多余的军队转化成由中央政府管理的半军事化专业团队,用自身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进入市场竞争,不仅可以解决多余军队的问题,还能减轻国家财政支出,甚至会创造一些利润。
“善!这个办法大善!自给自足!”理宗皇帝听高兴了,因为洪涛说出的这个办法很容易实现,还不会遭到太多阻力。因为军队的模式、管理并没改变,只是把功能变了变,就能产生出不同的效果,想一想就比较客观现实。最主要的是这些裁撤下来的厢兵有了收入,失去了武器和粮草,根本不用太担心他们会作乱,这就让理宗皇帝放下多一半的心。皇帝最怕啥?不就是人民起义嘛!
“这只是一部分,公司不能容纳所有需要改变的厢军,朝廷还可以建立一些由朝廷控股、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管理的大型作坊,比如说生产水泥、生产火药、生产出口商品的大作坊。然后尽可能多的雇佣厢军士兵来当作坊里的普通工人。这些产业并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只需要少数工匠坐镇即可。而且出来的产品都是朝廷急需的,比如说水泥,就可以由朝廷统一回购,然后交给建设兵团用于加固防线上的城池。这个工程量非常大,几年都做不完,所需水泥数量也是数不过来。如果能有朝廷控股的作坊来生产水泥,工程造价就会降低很多,因为水泥作坊卖出水泥会得到利润,除了扣留成本和人员工资,还要按照朝廷股份交还给朝廷。这样一来,朝廷只花了一份钱,既解决了冗兵问题,又产出了产品,还解决了建设公司的原料,最后还能获得一部分补偿。至于那些火药、出口商品,根本不用发愁找买家,海峡公司就能包销,生产多少卖多少,价格还不用太低。以后海峡公司的商路会越扩越远,咱大宋的商品会跟着海峡公司的商船卖到全世界各地的每一个国家,然后再把大宋需要的铜、木材、香料、金银、粮食换回来。那些在大宋不值钱的瓷器、火柴、水泥、茶叶、丝绸,到了外国就是几倍、十几倍的利润。您说让全世界都来买大宋的商品,还愁卖不出嘛?这得建多少作坊、雇佣多少厢兵才生产得过来?”看到理宗皇帝有兴趣听自己继续说下去,洪涛的破嘴算是找到发泄口了,这通喷啊。一边说还一边比划,眉飞色舞都不足以形容他的德性了,看得站在皇帝身后的郑清之直揪胡子。他生怕洪涛也像和文南说话一样,去拍皇帝的肩膀。
“……如此说来,冗兵岂不是不够用了!”理宗皇帝还真不是草包,而且他正是年富力强的岁数,脑子不慢,里面东西也不少。洪涛说的这些办法,他虽然有些名词听不太懂,但主题思想是能琢磨明白的,稍微一想,就能分辨出来是好办法还是胡说八道。洪涛这些方法都是后世用烂了的,但放到这个年代里,必然就是神迹。本来能愁死几代皇帝的大难题,到他这儿,就迎刃而解了,高兴得理宗皇帝都主动开起玩笑了。
“官家,已经到了用膳时辰,是不是先回船然后再议……”郑清之比理宗皇帝考虑得更全面,他不想让自己的皇帝受别人影响太多,这样以后他这个宰相的工作就被动了。正好日头升到了头顶,他小声的劝理宗皇帝结束这次谈话。
“哎,吾和洪先生相谈甚欢,不如传膳来此,配上美酒,也是佳话!”可惜理宗皇帝聊兴正浓,他心里还有很多问题想问,坚决不肯回去吃饭,还要把饭送到这里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