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八十 西夏又出事了
利益得到了,草原的治理和战后秩序的建设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为了将行动方案付诸实践,且获得更大面积的草原用来饲养战马和牛羊,为接下来的产业升级做准备,苏咏霖又有了一个想法。
既然不方便越过汪古部和塔塔儿部的领地去治理克烈与乞颜所部的领地,那么干脆来个置换领地得了。
用同样规模的领地换取接近大明疆域的原汪古和塔塔儿部的领地,让他们北迁入草原腹地,原本他们的领地由大明直接管辖。
通过战争得到的克烈和乞颜部的草原领地自然而然归属了大明,如果大明要占领,那么汪古部和塔塔儿部都不会有什么意见,这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越过这两个部落直接占领草原对于大明来说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交通成本和治理成本会高的离谱,但要是不占领,打下来不就等于是为他人做嫁衣吗?
所以苏咏霖觉得不如来个空间置换,一换一,你不吃亏,我也有的赚,平等互惠。
用克烈部和乞颜部的草原换取汪古部和塔塔儿部的草原,让汪古部和塔塔儿部进一步北迁,而大明势力也进一步进入草原,控制更多的草场以安置此番缴获的大量战马和牛羊。
草原领地的扩大也方便苏咏霖设下正式的行政区用于布置饲养和放牧工作,也能用这片大草原作为大明内地的屏障,在长城防线之外建立一条全新的防线。
防线距离精华地带稍微远一点,不要那么近,虽然说什么天子守国门,但是天子要真的总是守国门,总是被敌军把战线推到首都城下,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御敌于国门之外才是上上策。
怀着如此的想法,苏咏霖下诏让汪古部首领兀格和塔塔儿部首领蔑古真前来中都,打着战后宴会的名号,与他们商量这件事情。
对于苏咏霖用操场换草场的建议,兀格和蔑古真略微思考一下,并没有提出反对的意见。
游牧部落里的人们不存在故土难离的思想,他们本就到处迁徙,哪里水草丰美就去哪里生活,没有汉人落叶归根故土难离的情节,所以动员起来很容易。
但是这两人也不是不知道苏咏霖想把他们推到更北面的目的。
这不仅是建设大明自己的放牧区,也是想让他们直面乃蛮、蔑儿乞等部落,接替克烈和乞颜的地位,重塑战后草原的政治生态。
大明希望他们继续为大明戍边,继续为大明充当缓冲区,以解除大明的北方边患。
说实在的,这对于双方而言可以说是双赢的局面,大明需要缓冲区,而汪古和塔塔儿也需要更多的草场和更加水草丰美的放牧地。
克烈和乞颜各自占据了一块非常不错的草场,且范围广大,就算不能得到全部,能得到一部分,也能让部落的生存空间得到扩大。
但是就那么答应了,会不会有什么不可预知的风险出现呢?
可要是不答应,万一大明爸爸生气了,做出什么他们无法接受的事情,又该如何呢?
看着两人纠结的神色,苏咏霖笑着摇了摇头。
“这样吧,你们若是答应,一家给你们两千被大明俘获的青壮,外加一万被俘获的妇女,你们觉得如何?”
给人啊?
那还纠结什么?
部落人口较为稀少的汪古首领兀格立刻表态。
“皇帝陛下如此为我部考虑,汪古部感激不尽,汪古部愿意永远为大明守卫边疆,绝不让任何贪婪的人南下侵扰大明边疆!”
看到兀格如此眼疾手快的站起来表忠心,蔑古真大为不满,但是既然落于人后,也只能承认自己动作太慢了。
于是蔑古真也站起来表示自己的“忠诚”。
“皇帝陛下有如此诚意,塔塔儿要是再不答应,就有点不识抬举了,不识抬举的人不管在中原还是在草原都没有好下场。”
塔塔儿也答应了苏咏霖的换地建议。
于是他们都成为了大明最“忠诚”的狗腿子。
接着,苏咏霖立刻安排鸿胪寺的官员分别跟着兀格和蔑古真前往当地置换领土,然后根据领土范围划定最新的边界,确定边界,白纸黑字写清楚,避免今后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完成这个任务之后,苏咏霖立刻安排财政部和燕山、辽东两大马场的负责人员前往大明新近获得的草原领地,前往当地寻找优质的草场,绘制地图,并且确定今后可以使用的草场。
并且还要承接大明新缴获的二十多万马匹和近五十万的牛羊,两大马场把这些牲畜分一下,带走安置,然后制定详细的饲育计划。
这些牛羊马在接近中原地区的地方饲养,苏咏霖也打算给两大马场各自建设一条直抵中都的驰道。
驰道一旦建成,交通成本降低,整个燕云地区的百姓吃牛羊肉都会变得相对便宜一些。
至于中原地区的百姓,短时间内想要吃到比较便宜的牛羊肉还是比较难的,但是苏咏霖也在中原地区推进了家畜饲育计划,财政部专款拨付,补贴民家饲养家畜,比如鸡鸭和猪之类的。
他们想要吃牛羊肉比较困难,但是吃鸡鸭和猪肉还是比较容易的,都是蛋白质,无需分得那么清,有的吃就行。
当然吃肉还是比较昂贵的,寻常人家逢年过节吃顿肉算不错了,能定时定量吃到肉的,目前还是只有军队才能做到。
于是苏咏霖决定推行大豆种植计划,在主粮种植之外,选择合适的土地种植豆类,在市场上增加豆制品的供给,也能为百姓提供较为廉价的蛋白质来源。
短时间内,家畜和豆制品是中原大地上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至于未来要是真的可以解决交通问题和羊毛纺织的问题,大明朝必然会在草原扩大饲育规模,届时,全天下百姓吃牛羊肉都不会是多么困难的事情,不会想要吃、有钱吃却买不到。
未来必然会更加美好,这是作为人皇的苏咏霖对支持他信任他的百姓的承诺。
怀着如此的目标,苏咏霖加快了前进的步伐,于洪武二年十一月中下旬派遣一批船员以天网军第八行动组组员为主的船队打着商船队的名义前往日本,进行首次的对日接触。
他需要对当前日本的政治军事经济还有民俗进行一番了解,然后才能进行操作,看看到底要用什么手段来实行自己的计划。
对于南宋的打击必然要从政治军事和经济三方面一起着手,单纯的军事打击太累了,损耗也会很大,要是能在进攻之前破坏他们的政治和经济,就能极大削弱他们的战斗力。
届时,通过军事手段平推南宋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了。
苏咏霖心心念念着平推南宋,同时也非常期待赵玉成等人在南宋的活动成果,他们取得的成果优秀与否将直接决定他平推南宋的难度。
之前他抽空了解了一下赵玉成等人冒险送回来的活动报告,得知他们在南宋经历了一场大起义,现在已经拉起了一支反抗军进入罗霄大山,正打算在大山中增强实力,建设组织,以此为中心发展军力。
苏咏霖很高兴,亲自安排复兴会组织人手通过南宋边境的贩私盐渠道给赵玉成等人送去他们最需要的帮助。
不管如何,他们能在南宋站稳脚跟甚至拉起一支军队,这件事情已经让苏咏霖惊喜莫名了。
赵玉成是真的成长了,成长为了一名坚强的战士,苏咏霖对他的未来非常期待。
不过还没等苏咏霖准备对南宋搞点事情配合一下赵玉成,西夏那边就又出事了。
为了将行动方案付诸实践,且获得更大面积的草原用来饲养战马和牛羊,为接下来的产业升级做准备,苏咏霖又有了一个想法。
既然不方便越过汪古部和塔塔儿部的领地去治理克烈与乞颜所部的领地,那么干脆来个置换领地得了。
用同样规模的领地换取接近大明疆域的原汪古和塔塔儿部的领地,让他们北迁入草原腹地,原本他们的领地由大明直接管辖。
通过战争得到的克烈和乞颜部的草原领地自然而然归属了大明,如果大明要占领,那么汪古部和塔塔儿部都不会有什么意见,这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越过这两个部落直接占领草原对于大明来说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交通成本和治理成本会高的离谱,但要是不占领,打下来不就等于是为他人做嫁衣吗?
所以苏咏霖觉得不如来个空间置换,一换一,你不吃亏,我也有的赚,平等互惠。
用克烈部和乞颜部的草原换取汪古部和塔塔儿部的草原,让汪古部和塔塔儿部进一步北迁,而大明势力也进一步进入草原,控制更多的草场以安置此番缴获的大量战马和牛羊。
草原领地的扩大也方便苏咏霖设下正式的行政区用于布置饲养和放牧工作,也能用这片大草原作为大明内地的屏障,在长城防线之外建立一条全新的防线。
防线距离精华地带稍微远一点,不要那么近,虽然说什么天子守国门,但是天子要真的总是守国门,总是被敌军把战线推到首都城下,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御敌于国门之外才是上上策。
怀着如此的想法,苏咏霖下诏让汪古部首领兀格和塔塔儿部首领蔑古真前来中都,打着战后宴会的名号,与他们商量这件事情。
对于苏咏霖用操场换草场的建议,兀格和蔑古真略微思考一下,并没有提出反对的意见。
游牧部落里的人们不存在故土难离的思想,他们本就到处迁徙,哪里水草丰美就去哪里生活,没有汉人落叶归根故土难离的情节,所以动员起来很容易。
但是这两人也不是不知道苏咏霖想把他们推到更北面的目的。
这不仅是建设大明自己的放牧区,也是想让他们直面乃蛮、蔑儿乞等部落,接替克烈和乞颜的地位,重塑战后草原的政治生态。
大明希望他们继续为大明戍边,继续为大明充当缓冲区,以解除大明的北方边患。
说实在的,这对于双方而言可以说是双赢的局面,大明需要缓冲区,而汪古和塔塔儿也需要更多的草场和更加水草丰美的放牧地。
克烈和乞颜各自占据了一块非常不错的草场,且范围广大,就算不能得到全部,能得到一部分,也能让部落的生存空间得到扩大。
但是就那么答应了,会不会有什么不可预知的风险出现呢?
可要是不答应,万一大明爸爸生气了,做出什么他们无法接受的事情,又该如何呢?
看着两人纠结的神色,苏咏霖笑着摇了摇头。
“这样吧,你们若是答应,一家给你们两千被大明俘获的青壮,外加一万被俘获的妇女,你们觉得如何?”
给人啊?
那还纠结什么?
部落人口较为稀少的汪古首领兀格立刻表态。
“皇帝陛下如此为我部考虑,汪古部感激不尽,汪古部愿意永远为大明守卫边疆,绝不让任何贪婪的人南下侵扰大明边疆!”
看到兀格如此眼疾手快的站起来表忠心,蔑古真大为不满,但是既然落于人后,也只能承认自己动作太慢了。
于是蔑古真也站起来表示自己的“忠诚”。
“皇帝陛下有如此诚意,塔塔儿要是再不答应,就有点不识抬举了,不识抬举的人不管在中原还是在草原都没有好下场。”
塔塔儿也答应了苏咏霖的换地建议。
于是他们都成为了大明最“忠诚”的狗腿子。
接着,苏咏霖立刻安排鸿胪寺的官员分别跟着兀格和蔑古真前往当地置换领土,然后根据领土范围划定最新的边界,确定边界,白纸黑字写清楚,避免今后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完成这个任务之后,苏咏霖立刻安排财政部和燕山、辽东两大马场的负责人员前往大明新近获得的草原领地,前往当地寻找优质的草场,绘制地图,并且确定今后可以使用的草场。
并且还要承接大明新缴获的二十多万马匹和近五十万的牛羊,两大马场把这些牲畜分一下,带走安置,然后制定详细的饲育计划。
这些牛羊马在接近中原地区的地方饲养,苏咏霖也打算给两大马场各自建设一条直抵中都的驰道。
驰道一旦建成,交通成本降低,整个燕云地区的百姓吃牛羊肉都会变得相对便宜一些。
至于中原地区的百姓,短时间内想要吃到比较便宜的牛羊肉还是比较难的,但是苏咏霖也在中原地区推进了家畜饲育计划,财政部专款拨付,补贴民家饲养家畜,比如鸡鸭和猪之类的。
他们想要吃牛羊肉比较困难,但是吃鸡鸭和猪肉还是比较容易的,都是蛋白质,无需分得那么清,有的吃就行。
当然吃肉还是比较昂贵的,寻常人家逢年过节吃顿肉算不错了,能定时定量吃到肉的,目前还是只有军队才能做到。
于是苏咏霖决定推行大豆种植计划,在主粮种植之外,选择合适的土地种植豆类,在市场上增加豆制品的供给,也能为百姓提供较为廉价的蛋白质来源。
短时间内,家畜和豆制品是中原大地上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至于未来要是真的可以解决交通问题和羊毛纺织的问题,大明朝必然会在草原扩大饲育规模,届时,全天下百姓吃牛羊肉都不会是多么困难的事情,不会想要吃、有钱吃却买不到。
未来必然会更加美好,这是作为人皇的苏咏霖对支持他信任他的百姓的承诺。
怀着如此的目标,苏咏霖加快了前进的步伐,于洪武二年十一月中下旬派遣一批船员以天网军第八行动组组员为主的船队打着商船队的名义前往日本,进行首次的对日接触。
他需要对当前日本的政治军事经济还有民俗进行一番了解,然后才能进行操作,看看到底要用什么手段来实行自己的计划。
对于南宋的打击必然要从政治军事和经济三方面一起着手,单纯的军事打击太累了,损耗也会很大,要是能在进攻之前破坏他们的政治和经济,就能极大削弱他们的战斗力。
届时,通过军事手段平推南宋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了。
苏咏霖心心念念着平推南宋,同时也非常期待赵玉成等人在南宋的活动成果,他们取得的成果优秀与否将直接决定他平推南宋的难度。
之前他抽空了解了一下赵玉成等人冒险送回来的活动报告,得知他们在南宋经历了一场大起义,现在已经拉起了一支反抗军进入罗霄大山,正打算在大山中增强实力,建设组织,以此为中心发展军力。
苏咏霖很高兴,亲自安排复兴会组织人手通过南宋边境的贩私盐渠道给赵玉成等人送去他们最需要的帮助。
不管如何,他们能在南宋站稳脚跟甚至拉起一支军队,这件事情已经让苏咏霖惊喜莫名了。
赵玉成是真的成长了,成长为了一名坚强的战士,苏咏霖对他的未来非常期待。
不过还没等苏咏霖准备对南宋搞点事情配合一下赵玉成,西夏那边就又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