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霡霂春
清明之际,春雨时降。倚德苑里,林禾临窗听雨。
汪氏走近前:“昭仪,您可是想念家人了?过了清明,就是谷雨。奴记得陛下说过谷雨后,阖宫上下就要启程去往洛阳,到那时,昭仪便可与家人团聚了。“
林禾轻轻摇头:“虽说如今吾贵为昭仪,却已是冯氏之女,又岂可与母亲相见?”
汪氏道:“莫说昭仪身在内宫,便是寻常百姓家,也不过年节里可回娘家探望。陛下待昭仪事事上心,将来若回了洛阳,总是有机会的。”
林禾道:“陛下虽说是吾的夫君,却更是天下苍生君主,他本就劳心国事,又岂可再令他为吾劳神。”
汪氏颔首道:“昭仪所言极是,是奴思虑不周。”
正说着,内侍来报,贵嫔夫人李氏已至。得了林禾首肯,汪氏便往外室,将李氏迎了入内。
李氏行了常礼,笑道:“清明将至,妾来看看昭仪这里还缺些什么?”
禾微微一笑:“贵嫔常遣人送来日常所需,吾这里一应俱全,贵嫔有心了。”
李氏满眼含笑:“昭仪怎就与妾如此见外?虽说论家世、论位分,妾都不及昭仪显贵,可妾却觉得与昭仪投缘,待昭仪亦如自家姊妹一般。”见林禾笑而不语继而又道:“妾所做所行皆出自真心,并无攀附昭仪之意。”
林禾不好拂了她心意,于是道:“吾平日里鲜少出门,少了与贵嫔闲话家常之机。日后贵嫔若得空,可常来倚德苑小叙。”
李氏颔首道:“蒙昭仪不弃,妾日后定当常伴昭仪左右。”招手示意环丹端了粥过来,她又道:“妾听闻昭仪脾胃不适,刚好妾得了些河内郡山阳县出的淮山,便将它加入江米中熬制成粥,又辅以赤糖,有固肾益气、补养脾肾之功效,若昭仪不弃,趁热用一些吧。”
林禾刚吃完粥,元宏便入得内来。李氏见他入内,忙起了身,行罢常礼,只立于一旁,不再入座。
林禾正要向元宏行礼,就见他疾步近前,在她身旁坐下:“先把粥吃完,免得凉了伤及脾胃。”
林禾望着元宏,柔声道:“谢陛下体恤,贵嫔刚才送了粥来,妾已经吃好了。”
元宏关切道:“昨夜睡得可好?可还有哪里不适?”
林禾轻轻摇头:“妾一切安好,无甚大碍。”
元宏拉起林禾的手,觉得微凉,疼惜道:“双手寒凉,还说自己安好?快些躺下,好好歇息。”转头又问汪氏道:“太医令可曾来为昭仪请脉?”
汪氏解释道:“陛下,太医令已经来了,在外面候着。只是恰好贵嫔送来热粥,奴思忖着等昭仪吃好了再请他入内。”
李氏不甘被冷落一旁,便接口道:“陛下恕罪,是妾来的不是时候,误了太医令请脉之机。”
元宏此时才想起李氏仍在一旁,于是道:“你是待昭仪上心,又何及有罪?”正了正身子,又道:“清明休沐已毕,明日百官回朝,朕便要上朝理政,无暇再顾及后宫。你既要照拂宫内诸事,又要应心昭仪,倒是苦了你了。”
李氏心内窃喜,嘴上却道:“陛下操心天下苍生,妾的辛劳不及陛下之万一。妾只愿不负陛下所托,令阖宫上下安宁祥和。”
元宏听她这样讲话又见她头簪柳枝,赞许道:“夫人淑德贤惠,有你主持后宫,朕自是安心。”
窗外大雨倾盆,莲塘波澜起伏。
皇后冯氏因被皇帝禁了足,于寝殿之内足足哭闹了一夜,直至丑初之时方才昏昏睡去。
待冯氏醒来,也是午正初刻。
冯氏将伺候她洗漱更衣的宫婢们上下一番打量,狐疑道:“缘何以柳枝簪头?”
众宫婢皆伈伈睍睍,缄舌闭口,无人敢答。
乳母萧氏见此情景,挥了挥手,将人打发了出去,才开口道:“皇后,今日是清明之祭,宫里众人只是随了民间百姓习俗。”
冯氏一脸不悦:“民间俗众岂可与皇家相提并论!怎么连你也是这样装扮?”
萧氏唯恐冯氏知了因由心中动气,故不敢将实情相告,只搪塞道:“陛下还要向先祖行祭祀之礼,宫内众人不得回家祭祖,插柳不过是略表思念罢了。”
冯氏虽心中不解,却对萧氏深信不疑,便不再出声。
恰此时,婵梅从外殿入得内来。见冯氏已醒来,便一下跪倒在冯氏面前,忿忿道:“皇后,那李贵嫔才掌了宫权,便改了您立的规矩,这气焰实在太过嚣张。”
萧氏本想出声制止,可为时晚矣。
冯氏闻言,心内一惊,当下转了脸色,疾声道:“你此言何意?”不等婵梅出声,她已看见婵梅也是头簪柳枝,便疑道:“平日里只你最好花花哨哨,怎得今日也是如此装扮?”
婵梅一脸委屈:“那李贵嫔,晨起令内侍们至各宫传话,宫内凡内侍皆身上配柳,凡妃嫔、官女子与宫婢皆头上簪柳…”
不等她说完,冯氏已是面色铁青:“贱妇!虽说簪柳本无不妥,可李氏这个贱妇刚得了权便改了吾的诏令,这是要阖宫上下知她掌权,令吾难堪!”一把抓起枕头扔在萧氏身上,她怒道:“你所言所作吾从不曾有疑,如今连你也骗吾!”言罢,便痛哭起来。
萧氏跪伏于地,解释道:“皇后,奴待皇后岂能存以二心?奴不忍皇后知晓此事,只怕令皇后徒增伤悲。”说话间又向冯氏叩首:“皇后被陛下收了宫权,就是知道了也是无力相阻。李贵嫔此举,定是为示好陛下,令陛下觉她贤德。她心机之重,奴所料未及。”
“太子与子恪兄弟阋墙,陛下不责罚他们,却来责罚我,实在不公!”冯氏抽泣道:“父亲去了平城,陛下全然不顾夫妻情份,吾难不成要任那贱妇耀武扬威?”
萧氏轻叹口气:“君心难测,事发之初陛下不责罚皇后,反倒等太师远行才籍口此事收了皇后宫权…”
汪氏走近前:“昭仪,您可是想念家人了?过了清明,就是谷雨。奴记得陛下说过谷雨后,阖宫上下就要启程去往洛阳,到那时,昭仪便可与家人团聚了。“
林禾轻轻摇头:“虽说如今吾贵为昭仪,却已是冯氏之女,又岂可与母亲相见?”
汪氏道:“莫说昭仪身在内宫,便是寻常百姓家,也不过年节里可回娘家探望。陛下待昭仪事事上心,将来若回了洛阳,总是有机会的。”
林禾道:“陛下虽说是吾的夫君,却更是天下苍生君主,他本就劳心国事,又岂可再令他为吾劳神。”
汪氏颔首道:“昭仪所言极是,是奴思虑不周。”
正说着,内侍来报,贵嫔夫人李氏已至。得了林禾首肯,汪氏便往外室,将李氏迎了入内。
李氏行了常礼,笑道:“清明将至,妾来看看昭仪这里还缺些什么?”
禾微微一笑:“贵嫔常遣人送来日常所需,吾这里一应俱全,贵嫔有心了。”
李氏满眼含笑:“昭仪怎就与妾如此见外?虽说论家世、论位分,妾都不及昭仪显贵,可妾却觉得与昭仪投缘,待昭仪亦如自家姊妹一般。”见林禾笑而不语继而又道:“妾所做所行皆出自真心,并无攀附昭仪之意。”
林禾不好拂了她心意,于是道:“吾平日里鲜少出门,少了与贵嫔闲话家常之机。日后贵嫔若得空,可常来倚德苑小叙。”
李氏颔首道:“蒙昭仪不弃,妾日后定当常伴昭仪左右。”招手示意环丹端了粥过来,她又道:“妾听闻昭仪脾胃不适,刚好妾得了些河内郡山阳县出的淮山,便将它加入江米中熬制成粥,又辅以赤糖,有固肾益气、补养脾肾之功效,若昭仪不弃,趁热用一些吧。”
林禾刚吃完粥,元宏便入得内来。李氏见他入内,忙起了身,行罢常礼,只立于一旁,不再入座。
林禾正要向元宏行礼,就见他疾步近前,在她身旁坐下:“先把粥吃完,免得凉了伤及脾胃。”
林禾望着元宏,柔声道:“谢陛下体恤,贵嫔刚才送了粥来,妾已经吃好了。”
元宏关切道:“昨夜睡得可好?可还有哪里不适?”
林禾轻轻摇头:“妾一切安好,无甚大碍。”
元宏拉起林禾的手,觉得微凉,疼惜道:“双手寒凉,还说自己安好?快些躺下,好好歇息。”转头又问汪氏道:“太医令可曾来为昭仪请脉?”
汪氏解释道:“陛下,太医令已经来了,在外面候着。只是恰好贵嫔送来热粥,奴思忖着等昭仪吃好了再请他入内。”
李氏不甘被冷落一旁,便接口道:“陛下恕罪,是妾来的不是时候,误了太医令请脉之机。”
元宏此时才想起李氏仍在一旁,于是道:“你是待昭仪上心,又何及有罪?”正了正身子,又道:“清明休沐已毕,明日百官回朝,朕便要上朝理政,无暇再顾及后宫。你既要照拂宫内诸事,又要应心昭仪,倒是苦了你了。”
李氏心内窃喜,嘴上却道:“陛下操心天下苍生,妾的辛劳不及陛下之万一。妾只愿不负陛下所托,令阖宫上下安宁祥和。”
元宏听她这样讲话又见她头簪柳枝,赞许道:“夫人淑德贤惠,有你主持后宫,朕自是安心。”
窗外大雨倾盆,莲塘波澜起伏。
皇后冯氏因被皇帝禁了足,于寝殿之内足足哭闹了一夜,直至丑初之时方才昏昏睡去。
待冯氏醒来,也是午正初刻。
冯氏将伺候她洗漱更衣的宫婢们上下一番打量,狐疑道:“缘何以柳枝簪头?”
众宫婢皆伈伈睍睍,缄舌闭口,无人敢答。
乳母萧氏见此情景,挥了挥手,将人打发了出去,才开口道:“皇后,今日是清明之祭,宫里众人只是随了民间百姓习俗。”
冯氏一脸不悦:“民间俗众岂可与皇家相提并论!怎么连你也是这样装扮?”
萧氏唯恐冯氏知了因由心中动气,故不敢将实情相告,只搪塞道:“陛下还要向先祖行祭祀之礼,宫内众人不得回家祭祖,插柳不过是略表思念罢了。”
冯氏虽心中不解,却对萧氏深信不疑,便不再出声。
恰此时,婵梅从外殿入得内来。见冯氏已醒来,便一下跪倒在冯氏面前,忿忿道:“皇后,那李贵嫔才掌了宫权,便改了您立的规矩,这气焰实在太过嚣张。”
萧氏本想出声制止,可为时晚矣。
冯氏闻言,心内一惊,当下转了脸色,疾声道:“你此言何意?”不等婵梅出声,她已看见婵梅也是头簪柳枝,便疑道:“平日里只你最好花花哨哨,怎得今日也是如此装扮?”
婵梅一脸委屈:“那李贵嫔,晨起令内侍们至各宫传话,宫内凡内侍皆身上配柳,凡妃嫔、官女子与宫婢皆头上簪柳…”
不等她说完,冯氏已是面色铁青:“贱妇!虽说簪柳本无不妥,可李氏这个贱妇刚得了权便改了吾的诏令,这是要阖宫上下知她掌权,令吾难堪!”一把抓起枕头扔在萧氏身上,她怒道:“你所言所作吾从不曾有疑,如今连你也骗吾!”言罢,便痛哭起来。
萧氏跪伏于地,解释道:“皇后,奴待皇后岂能存以二心?奴不忍皇后知晓此事,只怕令皇后徒增伤悲。”说话间又向冯氏叩首:“皇后被陛下收了宫权,就是知道了也是无力相阻。李贵嫔此举,定是为示好陛下,令陛下觉她贤德。她心机之重,奴所料未及。”
“太子与子恪兄弟阋墙,陛下不责罚他们,却来责罚我,实在不公!”冯氏抽泣道:“父亲去了平城,陛下全然不顾夫妻情份,吾难不成要任那贱妇耀武扬威?”
萧氏轻叹口气:“君心难测,事发之初陛下不责罚皇后,反倒等太师远行才籍口此事收了皇后宫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