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团伙作案
孙老师阴沉着脸走进班内,看到王长寿,用一副严厉的语气说道:“王长寿,你出来!”
王长寿吓得一缩脖子,然后老老实实的站起身来,走了出去。
这位姓孙的老师是负责这个学级的正教员,可以看做是年级主任兼班主任。
实际上班主任是根据苏联的教育经验所学习来的,所以民国的时候还没有班主任这个职务。
根据清朝1904年所公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学校的各学级设置正教员一人,“通教各科目”,“任教授学生之功课,且掌所属之职务”。通俗的讲就是由一个教师担任一个学级的全部学科或主要学科的教学制度,这被称之为学级担任制。
这套制度一直持续到1938年,之后民国采取了导师制,由专人负责一个班级的组织教育工作,而这位老师被称为导师。一个导师可以负责一个班,也可以负责多个班。
二十年代能上学读书的毕竟是少数人,有的学校规模小,一个年纪也就是一个班。复旦附中名气大,教学水平高,是当时上海一流的私立中学,每个年级有数百人,自然要分成多个班级教学,由于没有班主任这一职务,所以这位姓孙的老师担任年级主任的同时,还兼职了班主任的工作。
孙老师念过私塾,也念过西学,虽然没有出国留学的背景,但无论是品德还是学问,都是很不错的,算得上是为人师表的典范。
王长寿这种学渣,天生是怕老师的,被孙老师一叫,顿时就变成了怂货。
只听孙老师开口问道:“昨天那个跑赢日本人的学生,你认识?”
“先生,我不认识。”王长寿连忙摇头。
“不认识?那你今天早晨怎么还和他见过一面!”孙老师冷哼一声。
王长寿顿时明白,今天造成和陈强见面的事情应该是被孙老师知道了,陈强报童的身份已经被曝光了,这事情是瞒不住了。
于是王长寿只好说的:“先生,其实是这样的,我们班参加拔河少一个人,所以我就找了个报童来充个人数,仅此而已,他和日本人比赛的事情可与我无关啊!”
“他真是个报童?报童能跑那么快。”孙老师皱着眉头问。
王长寿很认真的点了点头:“真的,他真的是个报童。先生您想啊,这报童整天走街串巷的卖报,天天就是靠到处跑才能挣口饭吃,要是跑不快的话,怕是连饭前都赚不出来。”
王长寿直接把陈强的原话重复了一遍。
“是这样么?”孙老师不像王长寿那么好忽悠。山崎正男在日本同龄人中绝对是佼佼者,如果随便一个报童都能跑赢山崎正男,那中国人也就不会被成为是“东亚病夫”了。
“你是怎么认识那个报童的?”孙老师接着问。
“买报纸认识的。”王长寿下意识的答道。
“买报纸?你还会看报纸?你还挺关心国家大事的!”孙老师不屑的撇了撇嘴。
王长寿是个学渣,平日看课本都没兴趣,在孙老师看来,这种学生怎么可能会去看报纸?要是没古怪,那才奇怪呢!
王长寿尴尬的一笑,他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去把你买的报纸拿来!”孙老师冷哼一声。
王长寿吓了一跳,那些可都是风月小报啊,要是被老师知道自己看的是那样的报纸,岂不是要凉凉?
于是王长寿下意识的反抗说道:“先生,那就是一些普通的报纸,没啥可看的。”
解释等于掩饰,王长寿说这话反倒是欲盖弥彰,等于告诉孙老师,这报纸是有古怪的。
“我跟你一起去拿!”孙老师拉着王长寿就进了教室,来到了王长寿的书桌前。
王长寿很不情愿的把手伸进了书包,然后抽出了一张报纸,一脸心虚的递给了孙老师。
孙老师拿过这份报纸,低头一看,顿时“咦”了一声。
“晨报诗刊!”
孙老师脸上露出一副见鬼般的表情,一个学渣竟然会看这种文刊报纸,而且不是散文或者小说,而是诗刊!
诗刊啊,这东西可比散文或者小说难读多了,一般的文化水平根本看不懂。
再看看上面的内容,撰稿人有徐志摩、闻一多等著名的诗人。
“怎么可能,打死我都不信!平日里连课本都不怎么翻的学渣王长寿,竟然会看徐志摩的诗?搞笑的吧!他看得懂么?他要是真的对文学这么有兴趣,成绩怎么还会那么的差?”孙老师一脸不可思的看着王长寿。
王长寿则是长出一口气,这张《晨报诗刊》是包在风月小报最外面的,就是为了掩护那些风月小报,王长寿伸手抽出的最外面一张报纸,恰好就是这张打掩护的《晨报诗刊》。
此时王长寿心中不住的感激陈强,多亏了他想了这个瞒天过海的好方法。
“你还会看这种文刊?你还会读诗?”孙老师忍不住发问道。
“我也是想多学习,将来成为栋梁之才。”王长寿开口说道。
孙老师依旧是满心的疑惑,他低头看起了报纸上的内容,认真的阅读了其中一篇徐志摩的诗。
“还真是徐志摩先生的诗,不对啊,这诗我读过啊,这是徐志摩先生几年前的诗作吧?怎么现在的报纸还会放徐先生以前的诗作?”孙老师看了看报纸的日期,发现这是一张1926年的报纸。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长寿吓得一缩脖子,然后老老实实的站起身来,走了出去。
这位姓孙的老师是负责这个学级的正教员,可以看做是年级主任兼班主任。
实际上班主任是根据苏联的教育经验所学习来的,所以民国的时候还没有班主任这个职务。
根据清朝1904年所公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学校的各学级设置正教员一人,“通教各科目”,“任教授学生之功课,且掌所属之职务”。通俗的讲就是由一个教师担任一个学级的全部学科或主要学科的教学制度,这被称之为学级担任制。
这套制度一直持续到1938年,之后民国采取了导师制,由专人负责一个班级的组织教育工作,而这位老师被称为导师。一个导师可以负责一个班,也可以负责多个班。
二十年代能上学读书的毕竟是少数人,有的学校规模小,一个年纪也就是一个班。复旦附中名气大,教学水平高,是当时上海一流的私立中学,每个年级有数百人,自然要分成多个班级教学,由于没有班主任这一职务,所以这位姓孙的老师担任年级主任的同时,还兼职了班主任的工作。
孙老师念过私塾,也念过西学,虽然没有出国留学的背景,但无论是品德还是学问,都是很不错的,算得上是为人师表的典范。
王长寿这种学渣,天生是怕老师的,被孙老师一叫,顿时就变成了怂货。
只听孙老师开口问道:“昨天那个跑赢日本人的学生,你认识?”
“先生,我不认识。”王长寿连忙摇头。
“不认识?那你今天早晨怎么还和他见过一面!”孙老师冷哼一声。
王长寿顿时明白,今天造成和陈强见面的事情应该是被孙老师知道了,陈强报童的身份已经被曝光了,这事情是瞒不住了。
于是王长寿只好说的:“先生,其实是这样的,我们班参加拔河少一个人,所以我就找了个报童来充个人数,仅此而已,他和日本人比赛的事情可与我无关啊!”
“他真是个报童?报童能跑那么快。”孙老师皱着眉头问。
王长寿很认真的点了点头:“真的,他真的是个报童。先生您想啊,这报童整天走街串巷的卖报,天天就是靠到处跑才能挣口饭吃,要是跑不快的话,怕是连饭前都赚不出来。”
王长寿直接把陈强的原话重复了一遍。
“是这样么?”孙老师不像王长寿那么好忽悠。山崎正男在日本同龄人中绝对是佼佼者,如果随便一个报童都能跑赢山崎正男,那中国人也就不会被成为是“东亚病夫”了。
“你是怎么认识那个报童的?”孙老师接着问。
“买报纸认识的。”王长寿下意识的答道。
“买报纸?你还会看报纸?你还挺关心国家大事的!”孙老师不屑的撇了撇嘴。
王长寿是个学渣,平日看课本都没兴趣,在孙老师看来,这种学生怎么可能会去看报纸?要是没古怪,那才奇怪呢!
王长寿尴尬的一笑,他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去把你买的报纸拿来!”孙老师冷哼一声。
王长寿吓了一跳,那些可都是风月小报啊,要是被老师知道自己看的是那样的报纸,岂不是要凉凉?
于是王长寿下意识的反抗说道:“先生,那就是一些普通的报纸,没啥可看的。”
解释等于掩饰,王长寿说这话反倒是欲盖弥彰,等于告诉孙老师,这报纸是有古怪的。
“我跟你一起去拿!”孙老师拉着王长寿就进了教室,来到了王长寿的书桌前。
王长寿很不情愿的把手伸进了书包,然后抽出了一张报纸,一脸心虚的递给了孙老师。
孙老师拿过这份报纸,低头一看,顿时“咦”了一声。
“晨报诗刊!”
孙老师脸上露出一副见鬼般的表情,一个学渣竟然会看这种文刊报纸,而且不是散文或者小说,而是诗刊!
诗刊啊,这东西可比散文或者小说难读多了,一般的文化水平根本看不懂。
再看看上面的内容,撰稿人有徐志摩、闻一多等著名的诗人。
“怎么可能,打死我都不信!平日里连课本都不怎么翻的学渣王长寿,竟然会看徐志摩的诗?搞笑的吧!他看得懂么?他要是真的对文学这么有兴趣,成绩怎么还会那么的差?”孙老师一脸不可思的看着王长寿。
王长寿则是长出一口气,这张《晨报诗刊》是包在风月小报最外面的,就是为了掩护那些风月小报,王长寿伸手抽出的最外面一张报纸,恰好就是这张打掩护的《晨报诗刊》。
此时王长寿心中不住的感激陈强,多亏了他想了这个瞒天过海的好方法。
“你还会看这种文刊?你还会读诗?”孙老师忍不住发问道。
“我也是想多学习,将来成为栋梁之才。”王长寿开口说道。
孙老师依旧是满心的疑惑,他低头看起了报纸上的内容,认真的阅读了其中一篇徐志摩的诗。
“还真是徐志摩先生的诗,不对啊,这诗我读过啊,这是徐志摩先生几年前的诗作吧?怎么现在的报纸还会放徐先生以前的诗作?”孙老师看了看报纸的日期,发现这是一张1926年的报纸。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