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战后余波 剖白心迹
经过了金沙滩一战后,雁门关成了宋辽双方都非常关注的焦点。
契丹骑兵想要南下攻宋,这个钉子是一定要拔掉的,否则难以进取,而大宋君臣们也很清楚这一点,故而在雁门关周围布置了三个卫的守军,可谓是势力雄厚,代州城中更是设置了西北面行营衙门,直接由兵部和枢密院外派大员总理军方事务,代州刺史的兵权则直接被剥夺掉了,转而管理民务打点驻军的给养等杂事。
我虽然是在丁忧期间,投闲置散,但这枢密院同知与的官衔却是十足真金的招牌,更何况大宋北面行营大总管的称号仍在,此时于边事危机之中挺身而出,算不得僭越。
雁门关经历了连年的战火后,原先的城郭早已经破败不堪,如今的城池乃是新近修筑起来的,为了大宋北方边境的长治久安,朝廷的银子大把大把地撒了出来,导致城墙越修越高,越修越厚,越修越有心得,越修越发坚固,巨大的铁锤砸在上面,也不过溅出一个小白坑来,当真是雄城一座!
说来也是蹊跷得很,就在我们到来之前的夜晚,镇守雁门关的守将突然被人行刺而亡,关内一片混乱,却没有抓到刺客,可谓是人心惶惶,我的到来,多少将这种负面的影响给降低了很多。
大家都知道,当日大破契丹兵马的无敌战神又回来了,心中自然是安定了很多。
经过在苏州一段时间的磨砺之后,我对于处理各种事务又多了几分经验,指挥起属下来更是如臂使指,挟往日之威名,行今日之军令,可谓是令行禁止,全军上下莫不心悦诚服。
首先招集兵马巩固了城防之后,我派人向京师传送奏章,将雁门关守军主将被契丹人行刺身亡的消息报了上去,请示应对方略。
而契丹人的兵马行止也很出乎我们的意料。
原本以为他们只是为了追索我们而来,既然抓不到人,自然也就回去复命了,可是没想到这些骑兵们居然在关外停顿下来,也不知道是因为没有完成任务,害怕回去受到处罚,还是别有什么意图,总之是留在这里不走了。他们的人马也不算多,区区两千骑兵而已,还够不上打一场小仗的规模,可是却给雁门关附近的居民们带来很大的困扰,一些日常的行止都受到了影响,怨言颇多。
“大人,我们何不杀将出去,将契丹人的骑兵收拾干净?”雁门关的一位参将如此建议道,顿时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
眼前这股契丹骑兵,实在算不得什么,也许一个冲锋就端掉了,宋军在上两次的对辽作战中虽然没有占到什么大便宜,战马却俘获了不少,骑兵队伍得到了相当大的扩充,因此将士们的信心也大了许多,才会有硬碰硬的提议。
“不对!重点并不在这里!”我考虑了片刻后,摇了摇头道,“这一股契丹骑兵规模不大,若是想吞掉他,对我们来说易如反掌,可是现在并不是开战的时候。”
“属下等愚昧,还请大人明示?”众人不解其意,于是纷纷询问缘由。
我抬起头来,看了看被风吹动的旗帜,指着城下那些骑兵们说道,“为将者,不敢轻易言战事!兵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国之大事!必先谋定而后动,否则牵一发而动全身,破家亡国,皆起于此!”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却不知道我说的这些与眼前的事情有什么关联。
隔着城墙上的垛口,我指着那些契丹骑兵们向众人分析道,“你们看,这些人衣衫不整,旗帜摇摇欲坠,人马散乱,什么时候契丹人的骑兵堕落到如此地步了?很显然,这些人都是鱼饵,就是要引出你们肚子里面的谗虫,好出城攻击他们,这样就遂了他们的心意了!”
“既然是诱敌,他们的目的何在?”有人出言询问道。
我双手一摊道,“问的好!我也不知道!传令斥候,昼夜加强对周围二十里内的巡查,千万不可麻痹大意,一有异常状况,立刻飞报大帐!”
“是,大人!”众人齐声回答道。
我满意地点了点头,接着去视察别处的防务。
其实我在与众人说话的时候,并没有完全说真话,契丹人的图谋我还是知道一些的,外面这些兵马恐怕就是存心要挑起事端的,无论是炮灰也好,替死鬼也好,就是想要我们出战。一旦我们出战,那他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这个挑起战端的罪名就全要我来背了。
当初宋辽两国在金沙滩之战后的秘密协定里面有过说明,三年之内不起刀兵,一旦有人敢于藐视两朝权威,无缘无故地违反了这条协定,就当受到本国朝廷的最严厉追究!
我也是知道其中内情的当事人之一,怎么可能上这个恶当?之所以没有对众人讲明,就是这个协定未免有些太令人泄气了,不利于团结人心鼓舞士气。
而城外的契丹人则更加嚣张起来,也不越境,就是远远地在那里横加挑衅,不断地谩骂和讥笑,就是不主动进攻,即便是看到有出关的个别百姓,也只是揪住衣服恐吓一番而已。
我一看到这个情况,更加坚定了心中所想,干脆在城头上面挂出了免战牌,严令各部不得擅自行动,违反军令者定斩不饶,一时之间关里面的士兵们都有些埋怨,认为自己的统帅胆小怕事不堪重任,就连七郎也是这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契丹骑兵想要南下攻宋,这个钉子是一定要拔掉的,否则难以进取,而大宋君臣们也很清楚这一点,故而在雁门关周围布置了三个卫的守军,可谓是势力雄厚,代州城中更是设置了西北面行营衙门,直接由兵部和枢密院外派大员总理军方事务,代州刺史的兵权则直接被剥夺掉了,转而管理民务打点驻军的给养等杂事。
我虽然是在丁忧期间,投闲置散,但这枢密院同知与的官衔却是十足真金的招牌,更何况大宋北面行营大总管的称号仍在,此时于边事危机之中挺身而出,算不得僭越。
雁门关经历了连年的战火后,原先的城郭早已经破败不堪,如今的城池乃是新近修筑起来的,为了大宋北方边境的长治久安,朝廷的银子大把大把地撒了出来,导致城墙越修越高,越修越厚,越修越有心得,越修越发坚固,巨大的铁锤砸在上面,也不过溅出一个小白坑来,当真是雄城一座!
说来也是蹊跷得很,就在我们到来之前的夜晚,镇守雁门关的守将突然被人行刺而亡,关内一片混乱,却没有抓到刺客,可谓是人心惶惶,我的到来,多少将这种负面的影响给降低了很多。
大家都知道,当日大破契丹兵马的无敌战神又回来了,心中自然是安定了很多。
经过在苏州一段时间的磨砺之后,我对于处理各种事务又多了几分经验,指挥起属下来更是如臂使指,挟往日之威名,行今日之军令,可谓是令行禁止,全军上下莫不心悦诚服。
首先招集兵马巩固了城防之后,我派人向京师传送奏章,将雁门关守军主将被契丹人行刺身亡的消息报了上去,请示应对方略。
而契丹人的兵马行止也很出乎我们的意料。
原本以为他们只是为了追索我们而来,既然抓不到人,自然也就回去复命了,可是没想到这些骑兵们居然在关外停顿下来,也不知道是因为没有完成任务,害怕回去受到处罚,还是别有什么意图,总之是留在这里不走了。他们的人马也不算多,区区两千骑兵而已,还够不上打一场小仗的规模,可是却给雁门关附近的居民们带来很大的困扰,一些日常的行止都受到了影响,怨言颇多。
“大人,我们何不杀将出去,将契丹人的骑兵收拾干净?”雁门关的一位参将如此建议道,顿时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
眼前这股契丹骑兵,实在算不得什么,也许一个冲锋就端掉了,宋军在上两次的对辽作战中虽然没有占到什么大便宜,战马却俘获了不少,骑兵队伍得到了相当大的扩充,因此将士们的信心也大了许多,才会有硬碰硬的提议。
“不对!重点并不在这里!”我考虑了片刻后,摇了摇头道,“这一股契丹骑兵规模不大,若是想吞掉他,对我们来说易如反掌,可是现在并不是开战的时候。”
“属下等愚昧,还请大人明示?”众人不解其意,于是纷纷询问缘由。
我抬起头来,看了看被风吹动的旗帜,指着城下那些骑兵们说道,“为将者,不敢轻易言战事!兵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国之大事!必先谋定而后动,否则牵一发而动全身,破家亡国,皆起于此!”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却不知道我说的这些与眼前的事情有什么关联。
隔着城墙上的垛口,我指着那些契丹骑兵们向众人分析道,“你们看,这些人衣衫不整,旗帜摇摇欲坠,人马散乱,什么时候契丹人的骑兵堕落到如此地步了?很显然,这些人都是鱼饵,就是要引出你们肚子里面的谗虫,好出城攻击他们,这样就遂了他们的心意了!”
“既然是诱敌,他们的目的何在?”有人出言询问道。
我双手一摊道,“问的好!我也不知道!传令斥候,昼夜加强对周围二十里内的巡查,千万不可麻痹大意,一有异常状况,立刻飞报大帐!”
“是,大人!”众人齐声回答道。
我满意地点了点头,接着去视察别处的防务。
其实我在与众人说话的时候,并没有完全说真话,契丹人的图谋我还是知道一些的,外面这些兵马恐怕就是存心要挑起事端的,无论是炮灰也好,替死鬼也好,就是想要我们出战。一旦我们出战,那他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这个挑起战端的罪名就全要我来背了。
当初宋辽两国在金沙滩之战后的秘密协定里面有过说明,三年之内不起刀兵,一旦有人敢于藐视两朝权威,无缘无故地违反了这条协定,就当受到本国朝廷的最严厉追究!
我也是知道其中内情的当事人之一,怎么可能上这个恶当?之所以没有对众人讲明,就是这个协定未免有些太令人泄气了,不利于团结人心鼓舞士气。
而城外的契丹人则更加嚣张起来,也不越境,就是远远地在那里横加挑衅,不断地谩骂和讥笑,就是不主动进攻,即便是看到有出关的个别百姓,也只是揪住衣服恐吓一番而已。
我一看到这个情况,更加坚定了心中所想,干脆在城头上面挂出了免战牌,严令各部不得擅自行动,违反军令者定斩不饶,一时之间关里面的士兵们都有些埋怨,认为自己的统帅胆小怕事不堪重任,就连七郎也是这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