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金都之旅 五
李思业听他改称自己为贤侄,又提想把儿子送到山东,这才恍然大悟,堂堂的左相对自己如此谦让,原来竟是有所求,难怪他刚才对儿子如此生气。
李思业微微一笑道:“俗话说朝中有人好做官,相国愿意将公子交给我,我当然求之不得,我正想改革官学却手中无人,公子不嫌弃,便来山东替我督学吧!”
李蹊大喜,他见金国前景惨淡,自己受人逼迫,便想寻条退路,宋国是不能去,惟有山东办得有声有色,俨如一独立王国,他便动了将儿子送去的念头,见李思业应允,他立刻命人置办一着酒席,又命儿子进来相陪,李思业亦笑道:“让那郝经也一并来吧!”
席间无肉山酒海,但也绿红搭配,清爽可口,李蹊又提起刚才之言,道:“刚才贤侄说想改善官学,可我却听说,山东各地的官学全部都已新造,甚至比过衙门,如此条件,怎么还嫌不足。”
李思业微微笑道:“我说的意思是在所学的内容上做一些改革,圣人也说学生须礼、乐、射、御、书、数六艺齐备,可到今天只尊儒学,我以为这是违背了圣人的本意,学生所学应广为涉猎才对,所以我打算将山东官学中儒学的内容削减一些,另外加上策论、律法、经济、弓马,甚至我还打算办一些专门的学校,如律法专科、算术专科、军事专科,以至于造船、采矿、火器等等凡有利于民生的技能,我都想培养专门人才......”正说着,却瞥见李蹊的脸渐渐阴沉下来。
李蹊暗暗忖道:“此人一派胡言,若依他之言办官学,山东迟早礼仪荡尽,果然是草莽出身,整天就知道打打杀杀,不懂治学,亏我还这等器重于他,也不知赵阁老是看中他哪一点。”心里又略略后悔起来,不想将儿子送到山东去了。
但另外二人却听得津津有味,尤其是郝经,眼中竟慢慢放出光来,他见眼前之人颇有见地,又想起自己平日所思,便突然问道:“不知道李总管以为我金国目前最大的弊端在哪里?”
李思业探身取过一枚柑子,一边慢慢地剥除金黄色的外壳,一边缓缓道:“金世宗推行汉化,强化律法,让金国脱胎换骨,最终能够摆脱蛮夷之邦,实现读书人取士以治国,兴儒以振邦的理想,确实是个有为的君主,不过他的改革却留下一个尾巴,正是这个尾巴早晚会断送了完颜氏一百年的社稷。”
一句话说得在坐二人都涑然动容,郝经急问道:“李总管所指的是什么?”
李思业朝李蹊微微一笑道:“我指的是猛安谋克制,相国不会不明白吧!”
李蹊见他越说越狂妄,心中愈加恼怒,却又不敢得罪他,便冷声道:“李总管,现在朝廷可是在禁言,当心祸从口出。”
李思业听他又换称呼,心中不禁冷笑,道:“相国担心我以言犯禁吗?令公子说的好,青天朗朗,惜日周厉王因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最终被国人所逐,若今上位者一味蒙住耳目,甚至绝人于口,早晚也会坠入深渊。再者,我就是说了,他完颜守绪又能拿我怎样!”
李蹊见他竟敢直呼皇上名玮,心中气极,碍着相国的身份,再三克制,才愤然扭头不理。
但郝经却被引出了兴趣,他身子前倾,毫不掩饰眼中的热烈目光,道:“李总管请直说,郝经洗耳恭听!”李思业点点头,继续道:“我以为猛安谋克制是金国起家的根本,最早以女真各部族控制自己的军户、奴隶,演变到后来,大的猛安家族变成地方豪强,在自己的领地里俨如独立王国,不把朝廷放在眼里,这就如同东汉末年一般,不仅不向朝廷交纳一分税赋,还拼命掠夺土地、侵占军田,把已经少之不能再少的自耕农占为私有,朝廷收入自然日渐枯竭,现在宋国的岁贡也没了,如此朝廷还怎么维持下去。这猛安谋克制的另一个恶果便是几乎每户女真人都有自己汉人奴隶,生活骄淫奢侈,导致金兵的士气衰弱,毫无战力,这才屡败于蒙古,不是我妄言,现在金国尚有时间残喘,等蒙哥、忽必烈统一蒙古之时,也就是金国灭亡之日。”
最后一句话,仿佛是一声惊雷,将数人都惊呆了,半晌,郝经才道:“李总管之语切中要害,但这豪强之势自古就有,如同是一个怪圈,任何一朝的兴亡,都少不了它的影子,不知李总管可有破这怪圈之法?”
李思业暗道:“若论学问、思想我是比不上你,但我却比你多了八百年的历史经验,这就是你比不上我了。”他笑道:“人只要有yu望,就会有zhan有,就会有强弱,这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豪强也是随之而生,不过是强弱过于分明,这并不可怕,只要把它的发展方向限制住,它也就无法兴风作浪。关键不在豪强,豪强只是表象,却不是问题的本质,‘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任何一个朝代都逃不过兴始衰亡,这才是真正的怪圈。我以为要想破这个怪圈,只有通过权力制衡,用公平法制才有可能。”
李蹊虽然不想听他谬论,可是耳朵却没有塞住,李思业的话自然一字不漏地都听到,他听见李思业说到法制,便实在忍不住插口驳道:“李总管认为要公平法制,可是我世宗所定之律法,不用重刑,也不求宽仁,无论百姓王侯,都一律平等,刑部全年断死罪者,或十七人,或二十人,这等法制清平局面,只有贞观年间才可以相比,为何却只是昙花一现,没有能破除你说的那个怪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思业微微一笑道:“俗话说朝中有人好做官,相国愿意将公子交给我,我当然求之不得,我正想改革官学却手中无人,公子不嫌弃,便来山东替我督学吧!”
李蹊大喜,他见金国前景惨淡,自己受人逼迫,便想寻条退路,宋国是不能去,惟有山东办得有声有色,俨如一独立王国,他便动了将儿子送去的念头,见李思业应允,他立刻命人置办一着酒席,又命儿子进来相陪,李思业亦笑道:“让那郝经也一并来吧!”
席间无肉山酒海,但也绿红搭配,清爽可口,李蹊又提起刚才之言,道:“刚才贤侄说想改善官学,可我却听说,山东各地的官学全部都已新造,甚至比过衙门,如此条件,怎么还嫌不足。”
李思业微微笑道:“我说的意思是在所学的内容上做一些改革,圣人也说学生须礼、乐、射、御、书、数六艺齐备,可到今天只尊儒学,我以为这是违背了圣人的本意,学生所学应广为涉猎才对,所以我打算将山东官学中儒学的内容削减一些,另外加上策论、律法、经济、弓马,甚至我还打算办一些专门的学校,如律法专科、算术专科、军事专科,以至于造船、采矿、火器等等凡有利于民生的技能,我都想培养专门人才......”正说着,却瞥见李蹊的脸渐渐阴沉下来。
李蹊暗暗忖道:“此人一派胡言,若依他之言办官学,山东迟早礼仪荡尽,果然是草莽出身,整天就知道打打杀杀,不懂治学,亏我还这等器重于他,也不知赵阁老是看中他哪一点。”心里又略略后悔起来,不想将儿子送到山东去了。
但另外二人却听得津津有味,尤其是郝经,眼中竟慢慢放出光来,他见眼前之人颇有见地,又想起自己平日所思,便突然问道:“不知道李总管以为我金国目前最大的弊端在哪里?”
李思业探身取过一枚柑子,一边慢慢地剥除金黄色的外壳,一边缓缓道:“金世宗推行汉化,强化律法,让金国脱胎换骨,最终能够摆脱蛮夷之邦,实现读书人取士以治国,兴儒以振邦的理想,确实是个有为的君主,不过他的改革却留下一个尾巴,正是这个尾巴早晚会断送了完颜氏一百年的社稷。”
一句话说得在坐二人都涑然动容,郝经急问道:“李总管所指的是什么?”
李思业朝李蹊微微一笑道:“我指的是猛安谋克制,相国不会不明白吧!”
李蹊见他越说越狂妄,心中愈加恼怒,却又不敢得罪他,便冷声道:“李总管,现在朝廷可是在禁言,当心祸从口出。”
李思业听他又换称呼,心中不禁冷笑,道:“相国担心我以言犯禁吗?令公子说的好,青天朗朗,惜日周厉王因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最终被国人所逐,若今上位者一味蒙住耳目,甚至绝人于口,早晚也会坠入深渊。再者,我就是说了,他完颜守绪又能拿我怎样!”
李蹊见他竟敢直呼皇上名玮,心中气极,碍着相国的身份,再三克制,才愤然扭头不理。
但郝经却被引出了兴趣,他身子前倾,毫不掩饰眼中的热烈目光,道:“李总管请直说,郝经洗耳恭听!”李思业点点头,继续道:“我以为猛安谋克制是金国起家的根本,最早以女真各部族控制自己的军户、奴隶,演变到后来,大的猛安家族变成地方豪强,在自己的领地里俨如独立王国,不把朝廷放在眼里,这就如同东汉末年一般,不仅不向朝廷交纳一分税赋,还拼命掠夺土地、侵占军田,把已经少之不能再少的自耕农占为私有,朝廷收入自然日渐枯竭,现在宋国的岁贡也没了,如此朝廷还怎么维持下去。这猛安谋克制的另一个恶果便是几乎每户女真人都有自己汉人奴隶,生活骄淫奢侈,导致金兵的士气衰弱,毫无战力,这才屡败于蒙古,不是我妄言,现在金国尚有时间残喘,等蒙哥、忽必烈统一蒙古之时,也就是金国灭亡之日。”
最后一句话,仿佛是一声惊雷,将数人都惊呆了,半晌,郝经才道:“李总管之语切中要害,但这豪强之势自古就有,如同是一个怪圈,任何一朝的兴亡,都少不了它的影子,不知李总管可有破这怪圈之法?”
李思业暗道:“若论学问、思想我是比不上你,但我却比你多了八百年的历史经验,这就是你比不上我了。”他笑道:“人只要有yu望,就会有zhan有,就会有强弱,这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豪强也是随之而生,不过是强弱过于分明,这并不可怕,只要把它的发展方向限制住,它也就无法兴风作浪。关键不在豪强,豪强只是表象,却不是问题的本质,‘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任何一个朝代都逃不过兴始衰亡,这才是真正的怪圈。我以为要想破这个怪圈,只有通过权力制衡,用公平法制才有可能。”
李蹊虽然不想听他谬论,可是耳朵却没有塞住,李思业的话自然一字不漏地都听到,他听见李思业说到法制,便实在忍不住插口驳道:“李总管认为要公平法制,可是我世宗所定之律法,不用重刑,也不求宽仁,无论百姓王侯,都一律平等,刑部全年断死罪者,或十七人,或二十人,这等法制清平局面,只有贞观年间才可以相比,为何却只是昙花一现,没有能破除你说的那个怪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