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最大的隐忧(下)
“老人们谨慎,年轻少壮派却较为激进,没了老人们压制着族内少壮之人,孩儿也不确定日后会发生怎样的意外。”
“让春花她们管着麻逸国物资供应,她们的男人是本宗军方将领,无形中就制约了麻逸国三支舰队的行为,再加上军方头上还有着五大执事镇着,随着本宗实力的增强,也最大程度上避免外镇军将伤到自身。”
蔡鞗看着面色惨白的苏眉,苦笑道:“孩儿不是不信任苏老、刘老、姚老他们,而是因为一国、一家之中都需要些权利的制衡,制衡的作用不是不信任,而是为了避免伤到了自己。”
“兵者,刃也;国者,四方域。守家护国是兵将的天职,但兵刃太利,若无剑鞘加持而常常佩戴于身,很容易未伤敌前先伤己。”
苏十三郑重点头道:“少主说的是,属下也不相信大兄他们会背主而反,但该有的剑鞘还是应该有的!”
蔡鞗微微点头道:“鞗儿原本将春花她们留在麻逸国,就是希望留有人员进行制约一下实力更强的三大船队,尽可能将大家伙团结在一起,避免力量分散,或许阿娘将春花她们分别嫁给三个年轻指挥使也有这种打算,但也破坏了南洋都护府五大执事权利架构的平衡。”
“周将军领船前来,春花也跟着前来,或许是春花想念了阿娘,也或许是为了给东洋舰队争取些火炮,或是为周将军讨来本土舰队的指挥权……”
“不行!”
苏十三猛然站起,眉毛竖起道:“正如少主所说,本宗实力本就不如麻逸国所属船队,又怎能将火炮、本土舰队给了他们?属下决不同意!”
愤怒话语刚说完,苏十三这才惊觉蔡鞗为何如此不顾老寨震荡一意拿下本土指挥权,更是将人员打乱和安排参谋。
杨氏见苏眉身体微颤,心下叹息,拿过惨白微冷纤手轻拍两下,叹气道:“有恩无威则让人无所畏惧,有威无恩则使人疏远不近。当年鞗儿买扑淮南盐巴,一举促成周将军、孙将军、刘将军为兴化军正副指挥使,此谓恩,之后鞗儿于流求岛以弱旅大败数倍山林蛮人,将三位将军发配麻逸国,此谓威,今时妹妹将亲近婢女稼于三人,也算是恩宠有加,稍微打压下,也算不得什么。”
见苏眉惶恐不安,蔡鞗有些后悔说了这些事情,可若不将话语说了通透,他也不确定事后又会变成什么样。起身来到苏眉身边,不管不顾挤到苏眉怀里,让她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蔡鞗拿着阿娘双手贴在自己脸上,感受着纤手上的颤抖、冰凉,笑道:“孩儿不瞒娘亲,若孩儿现在称王称帝,虽有些可笑却并非做不到,孩儿仔细想过了,将来孩儿势必要称王称帝的,族中老人也一定会给些异姓王,南洋岛屿众多,孩儿也与娘亲说了万里疆域的美洲之事,只要咱们有足够的人丁,就算族内一个半大娃娃封王封侯,咱家也有足够的土地让他们子孙世袭。”
“以恩而待,汉唐宦官之流;以威而待,强汉盛唐鼎盛之势;西方有句名言,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虽然这句话语不是绝对,却也有一定的道理,咱家给他们恩泽,也给他们想也不敢想的领地、王侯,若还他娘的敢不满作乱,孩儿就剁下他们的脑袋!”
“老蔡能绝情绝性,孩儿也能!”
杨氏微张嘴巴一脸难以置信,苏十三猛然站起,力道太大将椅凳撞翻,想也未想单膝跪地,如普通军卒半跪于地,按胸低头一脸郑重。
“末将生是苏家奴仆,死亦是苏家之鬼!万不敢稍有违背主公意志!”
听着“主公”两字,杨氏一脸骇然起身……
……
蔡鞗从苏眉怀里起身,小手放在苏十三头顶。
“吾接受你的忠诚,荣耀与你同在!”
“诺!”
蔡鞗看着低头花白老人,静静说道:“等苏老、姚老、阿侬师傅他们前来后,苏老替代春花担任大执事吧。”
“诺!”
“起来吧,吾要与阿娘单独待一会。”
“诺!”
苏十三起身,也不理会杨氏,转身大步走出房门,杨氏深深看了眼蔡鞗,开口道:“三郎虽有些犹豫不决,五娘还是想替他求个大执事。”
蔡鞗静静看了杨氏数息,微微点头道:“明日鞗儿让人给五娘送去《进步社》党纲、党章,若三兄没意见,可以担任替代阿侬师傅为大执事。”
杨氏突然笑了,点头道:“五娘没有看错,鞗儿果然是我蔡家卧山之虎。”
说着从衣袖中拿出一本看着陈旧书本,见他面露疑惑,笑道:“前日听了鞗儿训斥三郎话语,虽五娘不知道鞗儿将来会训练出一支怎样存在的军队,但既然鞗儿军中既然有长矛,自也需要些枪术枪法,而这是我杨家家传枪法,希望对鞗儿有些帮助。”
蔡鞗一愣,不由伸手接过薄薄书册,不解道:“鞗儿是不是可以认为五娘,或是蔡家已经彻底支持了鞗儿作为?”
杨氏稍微想了下,说道:“五娘想知道,假如……假如辽国真如鞗儿所言,或是事后鞗儿真的抢了辽国,会如何对待宋国?”
蔡鞗一愣,皱眉说到:“辽国最终情况如何暂还无法决定,而决定权并不在鞗儿,而是在宋国。”
“宋国?”杨氏一脸不解。
蔡鞗转身倒了两杯茶水,一杯送到杨氏手里,又再次坐到沉默不语的苏眉怀里,拿过她双手捧住温热茶盏。
“宋国虽有内忧外患,却还未有民乱、军乱、宗室之乱,那个……即使有些许民乱,也绝对影响不到了宋国安危,辽国就要凶险了许多。”
“从历朝历代兴亡史来看,但凡一个国家同时存在着内乱和难以抵挡的外敌时,这个国家也就到了国灭族亡之时,而辽国是从百姓到军队、宗室皆反的内乱,以及在外还有宋辽夹击窘境,如此之境地,国灭族消并不意外。”
杨氏点头道:“正如鞗儿所言,辽国确实难以为继,可这又与鞗儿的决定又有何干?”
杨氏越来越接受了这个论点,她也相信宋国君臣都看到辽国此时的虚弱,都在试探辽国临死前的反应,也相信宋国会竭力避免辽国临死前突然南向,避免拖着宋国一起去死情形。
“让春花她们管着麻逸国物资供应,她们的男人是本宗军方将领,无形中就制约了麻逸国三支舰队的行为,再加上军方头上还有着五大执事镇着,随着本宗实力的增强,也最大程度上避免外镇军将伤到自身。”
蔡鞗看着面色惨白的苏眉,苦笑道:“孩儿不是不信任苏老、刘老、姚老他们,而是因为一国、一家之中都需要些权利的制衡,制衡的作用不是不信任,而是为了避免伤到了自己。”
“兵者,刃也;国者,四方域。守家护国是兵将的天职,但兵刃太利,若无剑鞘加持而常常佩戴于身,很容易未伤敌前先伤己。”
苏十三郑重点头道:“少主说的是,属下也不相信大兄他们会背主而反,但该有的剑鞘还是应该有的!”
蔡鞗微微点头道:“鞗儿原本将春花她们留在麻逸国,就是希望留有人员进行制约一下实力更强的三大船队,尽可能将大家伙团结在一起,避免力量分散,或许阿娘将春花她们分别嫁给三个年轻指挥使也有这种打算,但也破坏了南洋都护府五大执事权利架构的平衡。”
“周将军领船前来,春花也跟着前来,或许是春花想念了阿娘,也或许是为了给东洋舰队争取些火炮,或是为周将军讨来本土舰队的指挥权……”
“不行!”
苏十三猛然站起,眉毛竖起道:“正如少主所说,本宗实力本就不如麻逸国所属船队,又怎能将火炮、本土舰队给了他们?属下决不同意!”
愤怒话语刚说完,苏十三这才惊觉蔡鞗为何如此不顾老寨震荡一意拿下本土指挥权,更是将人员打乱和安排参谋。
杨氏见苏眉身体微颤,心下叹息,拿过惨白微冷纤手轻拍两下,叹气道:“有恩无威则让人无所畏惧,有威无恩则使人疏远不近。当年鞗儿买扑淮南盐巴,一举促成周将军、孙将军、刘将军为兴化军正副指挥使,此谓恩,之后鞗儿于流求岛以弱旅大败数倍山林蛮人,将三位将军发配麻逸国,此谓威,今时妹妹将亲近婢女稼于三人,也算是恩宠有加,稍微打压下,也算不得什么。”
见苏眉惶恐不安,蔡鞗有些后悔说了这些事情,可若不将话语说了通透,他也不确定事后又会变成什么样。起身来到苏眉身边,不管不顾挤到苏眉怀里,让她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蔡鞗拿着阿娘双手贴在自己脸上,感受着纤手上的颤抖、冰凉,笑道:“孩儿不瞒娘亲,若孩儿现在称王称帝,虽有些可笑却并非做不到,孩儿仔细想过了,将来孩儿势必要称王称帝的,族中老人也一定会给些异姓王,南洋岛屿众多,孩儿也与娘亲说了万里疆域的美洲之事,只要咱们有足够的人丁,就算族内一个半大娃娃封王封侯,咱家也有足够的土地让他们子孙世袭。”
“以恩而待,汉唐宦官之流;以威而待,强汉盛唐鼎盛之势;西方有句名言,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虽然这句话语不是绝对,却也有一定的道理,咱家给他们恩泽,也给他们想也不敢想的领地、王侯,若还他娘的敢不满作乱,孩儿就剁下他们的脑袋!”
“老蔡能绝情绝性,孩儿也能!”
杨氏微张嘴巴一脸难以置信,苏十三猛然站起,力道太大将椅凳撞翻,想也未想单膝跪地,如普通军卒半跪于地,按胸低头一脸郑重。
“末将生是苏家奴仆,死亦是苏家之鬼!万不敢稍有违背主公意志!”
听着“主公”两字,杨氏一脸骇然起身……
……
蔡鞗从苏眉怀里起身,小手放在苏十三头顶。
“吾接受你的忠诚,荣耀与你同在!”
“诺!”
蔡鞗看着低头花白老人,静静说道:“等苏老、姚老、阿侬师傅他们前来后,苏老替代春花担任大执事吧。”
“诺!”
“起来吧,吾要与阿娘单独待一会。”
“诺!”
苏十三起身,也不理会杨氏,转身大步走出房门,杨氏深深看了眼蔡鞗,开口道:“三郎虽有些犹豫不决,五娘还是想替他求个大执事。”
蔡鞗静静看了杨氏数息,微微点头道:“明日鞗儿让人给五娘送去《进步社》党纲、党章,若三兄没意见,可以担任替代阿侬师傅为大执事。”
杨氏突然笑了,点头道:“五娘没有看错,鞗儿果然是我蔡家卧山之虎。”
说着从衣袖中拿出一本看着陈旧书本,见他面露疑惑,笑道:“前日听了鞗儿训斥三郎话语,虽五娘不知道鞗儿将来会训练出一支怎样存在的军队,但既然鞗儿军中既然有长矛,自也需要些枪术枪法,而这是我杨家家传枪法,希望对鞗儿有些帮助。”
蔡鞗一愣,不由伸手接过薄薄书册,不解道:“鞗儿是不是可以认为五娘,或是蔡家已经彻底支持了鞗儿作为?”
杨氏稍微想了下,说道:“五娘想知道,假如……假如辽国真如鞗儿所言,或是事后鞗儿真的抢了辽国,会如何对待宋国?”
蔡鞗一愣,皱眉说到:“辽国最终情况如何暂还无法决定,而决定权并不在鞗儿,而是在宋国。”
“宋国?”杨氏一脸不解。
蔡鞗转身倒了两杯茶水,一杯送到杨氏手里,又再次坐到沉默不语的苏眉怀里,拿过她双手捧住温热茶盏。
“宋国虽有内忧外患,却还未有民乱、军乱、宗室之乱,那个……即使有些许民乱,也绝对影响不到了宋国安危,辽国就要凶险了许多。”
“从历朝历代兴亡史来看,但凡一个国家同时存在着内乱和难以抵挡的外敌时,这个国家也就到了国灭族亡之时,而辽国是从百姓到军队、宗室皆反的内乱,以及在外还有宋辽夹击窘境,如此之境地,国灭族消并不意外。”
杨氏点头道:“正如鞗儿所言,辽国确实难以为继,可这又与鞗儿的决定又有何干?”
杨氏越来越接受了这个论点,她也相信宋国君臣都看到辽国此时的虚弱,都在试探辽国临死前的反应,也相信宋国会竭力避免辽国临死前突然南向,避免拖着宋国一起去死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