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大行令杨修
杨修的这次出使,称得上是效果拔群,超额完成了任务。
跟袁绍谈妥了交好意向之后,杨修其实也没在邺城多住几天,就匆匆告辞回程了。
但即使杨修走得那么快,袁绍卖粮去关中的第一批粮船队,甚至比杨修还更早抵达了关中,运去了数以万石计的粮食。
之所以到得这么快,是因为这第一批粮食,是从袁绍控制的河内郡发出的,河内距离关中地区比邺城所在的魏郡还要近很多。
袁绍在跟杨修约定之后的次日一早,就派出了快马信使,到河内郡治野王县,让河内太守张杨亲自督办,发野王、怀县、河阳、山阳四县余粮,组织船队与护军去关中卖。后续等河北其他各郡的秋粮税收收上来后,袁绍还会另外组织第二、第三批的卖粮。
船队会顺着黄河逆流抵达河东郡的东垣县,然后陆路运大约一百里,到安邑、闻喜,转入湅水,顺流而下水运从蒲阪津再进入黄河、渡河抵达黄河西岸的渭河,就能到长安。
之所以要绕一下而非全程走黄河,稍微懂点地理的人都知道,那是为了绕过三门峡这个不可能通过的绝地。
东垣到安邑这一百里陆路的成本,着实比另外两段四五百里的黄河水路还要高(河内到东垣四百里,安邑到长安五百里)。而且袁绍还特地派兵保护,确保安邑这段陆路不被饥饿的白波贼抢劫。
驻扎在黄河北岸黎阳港的淳于琼,就被临时就近派去保护张杨的粮车队,七月下旬刚到的时候,当地的白波贼韩暹一开始不长眼,还派出一些兵力来抢,果然被淳于琼击退,斩杀白波贼数百人,韩暹这才消停了些。
而白波贼头号贼首郭太,如今主要驻扎在河东郡以北的平阳郡,也就是后世的临汾一带,他跟韩暹事实上各自划了地盘,所以也懒得赶几百里路过来劫掠,韩暹也没为这点小事向他求援。
考虑到跟刘备的暗中联盟分赃约定,袁绍打算信守诺言,不染指河东郡,所以他在送杨修回去的时候,就跟杨修交代了——
除了这第一批粮食,会由淳于琼负责护送,后续的卖粮,要刘备军自己拿下河东,或者至少是扫清道路,否则要是半路被韩暹劫走了,也得照样问刘备算钱。
杨修当然是满口答应,还盛赞袁绍的仗义,表示他回去之后立刻跟刘备说,让刘备立刻出兵。
尽管今年关中如此灾荒残破,军粮短缺,刘备和李素荀攸商议的结论,都是不该再进行军事冒险,以减少消耗。
但既然河东之战是为了确保己方外贸粮道,那性质就不一样了,哪怕多耗点军粮也得打。而且只要打到河东,就可以在那儿驻军一部分,直接在距离袁绍更近的地方就食,让这些部队吃的粮食少运一些路程,减少路上损耗。
不过考虑到山西西部的地形,除了一些狭窄的河谷平原之外就是吕梁山区了。所以要深入山区追剿白波贼残敌、打游击战,那肯定是扛不住损耗的。
而且关羽今年也已经带着主力部队回益州了,以减少关中地区军粮消耗。
所以估计最后刘备会派偏将徐晃带点兵杀回老家,控制住蒲阪津-安邑-闻喜-东垣一线这四座湅水沿岸的粮道县城,至于河东的广大山区游击战根据地,就等明年缓过起来,再带着关羽重新打一遍吧。
关羽就是河东本地人,五六年前、入川前夕,关羽就是在河东好好扫荡过一番的,还杀了杨奉李乐等贼将。如今再回去,光靠关羽的威名就能让韩暹郭太不敢造次。
……
八月初五,觐见完袁绍后的第十四天,杨修好整以暇地赶回关中,走与粮船队同样的路线,由湅水经蒲阪津渡河入渭,抵达长安。
第一批袁绍粮船队,在杨修抵达前一天也到了,几万石粮食已经清点入库、交割完毕,按照“三石白米就能换一批宽幅蜀锦”的高价,换走了不少刘备军的高端工业品。
随着袁绍也加入卖粮支援关中的行列,长安城里被李素抬高到官方收购价四千钱一石白米、对外零售价五千钱的粮价,也总算因为市场经济供求关系的规律,自然回落了。
袁绍和袁术的商人争着卖粮,李素顺水推舟把白米收购价从四千钱降低到三千钱,市场上的零售价也降低到了三千五百钱,比两个月前的最高峰回落了一千五。
虽然仍是常年的将近十倍,但毕竟也算是给条活路,不至于饿死人了。
而且白米都降到三千五了,麦子就更便宜了,因为袁绍的产区河北是不产白米的,主要是麦面。面粉零售价跌破三千钱一石的大关,豆菽跌破一千钱大关,基本上就有活路了。
这堪称汉末一次救灾的壮举——毕竟今年关中的灾害,哪怕有救灾,至少也导致近二百八十万人歉收近半口粮,那就是一百万人一年的粮食。
哪怕普通人维持最低生存时,不需要跟士兵那样吃很多,但乘上可怕的人口基数和时间长度,总量也非常夸张了——按照士兵们每月吃一石半粮食算,饥民活命除个几倍,至少也是一石粮食吃三四个月,这已经是熬稀粥喝了。
一个人一年至少三石,一百万人可不是三百万石——这已经比公孙瓒在易京囤的全部粮食还多好几成了。再算上运输损耗,可不得五百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跟袁绍谈妥了交好意向之后,杨修其实也没在邺城多住几天,就匆匆告辞回程了。
但即使杨修走得那么快,袁绍卖粮去关中的第一批粮船队,甚至比杨修还更早抵达了关中,运去了数以万石计的粮食。
之所以到得这么快,是因为这第一批粮食,是从袁绍控制的河内郡发出的,河内距离关中地区比邺城所在的魏郡还要近很多。
袁绍在跟杨修约定之后的次日一早,就派出了快马信使,到河内郡治野王县,让河内太守张杨亲自督办,发野王、怀县、河阳、山阳四县余粮,组织船队与护军去关中卖。后续等河北其他各郡的秋粮税收收上来后,袁绍还会另外组织第二、第三批的卖粮。
船队会顺着黄河逆流抵达河东郡的东垣县,然后陆路运大约一百里,到安邑、闻喜,转入湅水,顺流而下水运从蒲阪津再进入黄河、渡河抵达黄河西岸的渭河,就能到长安。
之所以要绕一下而非全程走黄河,稍微懂点地理的人都知道,那是为了绕过三门峡这个不可能通过的绝地。
东垣到安邑这一百里陆路的成本,着实比另外两段四五百里的黄河水路还要高(河内到东垣四百里,安邑到长安五百里)。而且袁绍还特地派兵保护,确保安邑这段陆路不被饥饿的白波贼抢劫。
驻扎在黄河北岸黎阳港的淳于琼,就被临时就近派去保护张杨的粮车队,七月下旬刚到的时候,当地的白波贼韩暹一开始不长眼,还派出一些兵力来抢,果然被淳于琼击退,斩杀白波贼数百人,韩暹这才消停了些。
而白波贼头号贼首郭太,如今主要驻扎在河东郡以北的平阳郡,也就是后世的临汾一带,他跟韩暹事实上各自划了地盘,所以也懒得赶几百里路过来劫掠,韩暹也没为这点小事向他求援。
考虑到跟刘备的暗中联盟分赃约定,袁绍打算信守诺言,不染指河东郡,所以他在送杨修回去的时候,就跟杨修交代了——
除了这第一批粮食,会由淳于琼负责护送,后续的卖粮,要刘备军自己拿下河东,或者至少是扫清道路,否则要是半路被韩暹劫走了,也得照样问刘备算钱。
杨修当然是满口答应,还盛赞袁绍的仗义,表示他回去之后立刻跟刘备说,让刘备立刻出兵。
尽管今年关中如此灾荒残破,军粮短缺,刘备和李素荀攸商议的结论,都是不该再进行军事冒险,以减少消耗。
但既然河东之战是为了确保己方外贸粮道,那性质就不一样了,哪怕多耗点军粮也得打。而且只要打到河东,就可以在那儿驻军一部分,直接在距离袁绍更近的地方就食,让这些部队吃的粮食少运一些路程,减少路上损耗。
不过考虑到山西西部的地形,除了一些狭窄的河谷平原之外就是吕梁山区了。所以要深入山区追剿白波贼残敌、打游击战,那肯定是扛不住损耗的。
而且关羽今年也已经带着主力部队回益州了,以减少关中地区军粮消耗。
所以估计最后刘备会派偏将徐晃带点兵杀回老家,控制住蒲阪津-安邑-闻喜-东垣一线这四座湅水沿岸的粮道县城,至于河东的广大山区游击战根据地,就等明年缓过起来,再带着关羽重新打一遍吧。
关羽就是河东本地人,五六年前、入川前夕,关羽就是在河东好好扫荡过一番的,还杀了杨奉李乐等贼将。如今再回去,光靠关羽的威名就能让韩暹郭太不敢造次。
……
八月初五,觐见完袁绍后的第十四天,杨修好整以暇地赶回关中,走与粮船队同样的路线,由湅水经蒲阪津渡河入渭,抵达长安。
第一批袁绍粮船队,在杨修抵达前一天也到了,几万石粮食已经清点入库、交割完毕,按照“三石白米就能换一批宽幅蜀锦”的高价,换走了不少刘备军的高端工业品。
随着袁绍也加入卖粮支援关中的行列,长安城里被李素抬高到官方收购价四千钱一石白米、对外零售价五千钱的粮价,也总算因为市场经济供求关系的规律,自然回落了。
袁绍和袁术的商人争着卖粮,李素顺水推舟把白米收购价从四千钱降低到三千钱,市场上的零售价也降低到了三千五百钱,比两个月前的最高峰回落了一千五。
虽然仍是常年的将近十倍,但毕竟也算是给条活路,不至于饿死人了。
而且白米都降到三千五了,麦子就更便宜了,因为袁绍的产区河北是不产白米的,主要是麦面。面粉零售价跌破三千钱一石的大关,豆菽跌破一千钱大关,基本上就有活路了。
这堪称汉末一次救灾的壮举——毕竟今年关中的灾害,哪怕有救灾,至少也导致近二百八十万人歉收近半口粮,那就是一百万人一年的粮食。
哪怕普通人维持最低生存时,不需要跟士兵那样吃很多,但乘上可怕的人口基数和时间长度,总量也非常夸张了——按照士兵们每月吃一石半粮食算,饥民活命除个几倍,至少也是一石粮食吃三四个月,这已经是熬稀粥喝了。
一个人一年至少三石,一百万人可不是三百万石——这已经比公孙瓒在易京囤的全部粮食还多好几成了。再算上运输损耗,可不得五百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