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出兵辽东
卢少爷既然发话了,李铁也没啥可说的,忙拿着纸笔记了下来,好回去改造。
接下来又实验了投石机,这个效果就出奇的好了,因为投石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应用在攻城战中了,所以技术水平还是很先进的,而且那个陶瓷外皮的土炸弹也很不错,十斤重可以放置不少火药,杀伤力那是杠杠的。
而且五十米到一百米的射程,也弥补了新军在这个距离上单一火铳的火力不足,那轰鸣的爆炸声以及四处纷飞的碎瓷片,杀伤力那是相当的惊人。
实验用的一头山羊被一炮击中后,直接变得鲜血淋漓,当场毙命不说,甚至连晚上的烤全羊就没法做了,炊事小旗的厨子见了,也只能改成炖羊汤了。
将所有新式武器实验完了以后,卢飏总体是满意的,接下来就是量产和装备军队,以及加强军队训练了。
所以随后的日子,卢飏便跟万历皇帝告假,基本不去翰林院上班了,每日便泡在军营里,开始操练那些新兵。
卢飏组织的训练基本是按照后世的那种训练强度来的,每日一操、六日休息一天,间或有时候还会加练,比如十公里越野,夜间紧急集合,野外拉练等等。
在明朝前期,那时候的军队基本是三日一操练,戚家军则是两日一操练,如此便可以称得上强军了,等到明后期,如今的大明军队基本是十日一练,而且也只是站站队列,演练一下阵法什么的。
强军都是训练得来的,平时多训练战时就少流血,草原和渔猎民族为什么强悍,主要就是因为他们生存环境恶劣,平常的生存环境也比战时强不到哪里去,艰苦的环境磨练了他们的体质和意志,所以单兵战斗力就比较强悍。
大明的军队不会面临那样恶劣的生存环境,卢飏就只能给他们人为创造了。
当然新军承受如此高强度的操练主要基于三点,一是伙食能够提供操练所必须的能量,二来是军饷的足额按时发放,三是军队各级教导官的洗脑。
如此高强度的训练倒也锻炼出了一批优秀的基层官兵,经过半年多的训练,小旗队和总旗队的各级队长都已经产生了,就是把总以上的军官还在空着,由卢飏看好的士兵暂时代理。
这些人需要在实战中检验出自己的真正本事。
卢飏不去翰林院上班,也不光在军营里面操练,趁闲暇时间,他还在山里捣鼓玻璃这一大杀器。
玻璃这一成本低,利润高的穿越产品,卢飏在穿越之后便一直在偷偷的研制,不过却苦于没有技术人员。
后来山东发大水,有一些博山来的难民里面有几个烧制药玻的工匠,为了物尽其用,卢飏经常去京城的流民营里去招人,于是便将这几个工匠也招来了。
有理论基础,再加上技术工人,卢飏很快便将玻璃给鼓捣出来了,不过因为配比和火候掌握的不好,玻璃的强度还是有些差,不过这都不是大问题了,这些只是多花些钱和时间慢慢调整就好了。
不过让卢飏没有想到的是,朱由校在这其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之前他只是对机械感兴趣,但是当他看到一堆沙子后来变成了晶莹透明的玻璃后,直接惊呼天人。
于是这小子没事便泡在玻璃窑厂里面,功夫不负有心人,等到冬季的第一场大雪之后,窑厂终于出来了第一炉可以应用的玻璃了。
不过里面还有少许的气泡,但是用作窗户玻璃已经完全可以了。
但是卢飏最想应用的却不是这个,而是磨制镜片,制作望远镜,这东西对于战争来说,可是有着大用途的。
这些在博山来的工匠也有会磨制镜片的,至于望远镜的原理,自然有朱由校来教他们,就不用卢飏费心了。
等到年关将近,卢飏的四千新军基本装备上了新式的步枪,当然这些步枪的枪管是让大明各地的官办作坊给制作的,单单凭卢家庄的作坊自然不可能这么短的时间给制作完毕,光是钻枪管就费劲了,虽然有水力加持,但是速度也是慢的很。
虽然是官府作坊制作的,不过质量也是过关的,因为卢飏说了,不合格他可不给钱,而且他可不是随便说说,真的不给钱。
在第一批货到了之后,还是京师王恭厂的货,不过枪管没有达标,卢飏直接拒绝收货也拒绝付款。
官司打到万历皇帝那里,王恭厂的主管直接给弄回家去了,自从这件事之后,便也没人敢糊弄卢飏了,因为这小子真的不给钱,而且还能通天,关键还是个二愣子。
手榴弹和投石机也陆续的装备到了新军,但是火炮这东西却是生产的比较慢,到年底也才生产了八门。
目前卢家庄的炼钢炉严重产量不足,而且新军用钢的地方也多,不光是钢炮,步枪上的刺刀尖和匕首尖也需要用钢,还有兵工铲上的钢刃等等,所以火炮的生产便慢了。
至于铠甲,生产的也比较慢,卢飏用的铠甲虽不是钢的,但是是板甲的样式,制作虽然简单,但是需要水力锻锤的大力冲压才行,到了冬季,河流上冻,这项工作就只能停了。
不过这难不倒卢飏,没有板甲,卢飏就先采购了一批明军原来的甲胄,虽然防护效果不如板甲,但是穿上它,让士兵们有了面对敌人骑兵冲锋的底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接下来又实验了投石机,这个效果就出奇的好了,因为投石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应用在攻城战中了,所以技术水平还是很先进的,而且那个陶瓷外皮的土炸弹也很不错,十斤重可以放置不少火药,杀伤力那是杠杠的。
而且五十米到一百米的射程,也弥补了新军在这个距离上单一火铳的火力不足,那轰鸣的爆炸声以及四处纷飞的碎瓷片,杀伤力那是相当的惊人。
实验用的一头山羊被一炮击中后,直接变得鲜血淋漓,当场毙命不说,甚至连晚上的烤全羊就没法做了,炊事小旗的厨子见了,也只能改成炖羊汤了。
将所有新式武器实验完了以后,卢飏总体是满意的,接下来就是量产和装备军队,以及加强军队训练了。
所以随后的日子,卢飏便跟万历皇帝告假,基本不去翰林院上班了,每日便泡在军营里,开始操练那些新兵。
卢飏组织的训练基本是按照后世的那种训练强度来的,每日一操、六日休息一天,间或有时候还会加练,比如十公里越野,夜间紧急集合,野外拉练等等。
在明朝前期,那时候的军队基本是三日一操练,戚家军则是两日一操练,如此便可以称得上强军了,等到明后期,如今的大明军队基本是十日一练,而且也只是站站队列,演练一下阵法什么的。
强军都是训练得来的,平时多训练战时就少流血,草原和渔猎民族为什么强悍,主要就是因为他们生存环境恶劣,平常的生存环境也比战时强不到哪里去,艰苦的环境磨练了他们的体质和意志,所以单兵战斗力就比较强悍。
大明的军队不会面临那样恶劣的生存环境,卢飏就只能给他们人为创造了。
当然新军承受如此高强度的操练主要基于三点,一是伙食能够提供操练所必须的能量,二来是军饷的足额按时发放,三是军队各级教导官的洗脑。
如此高强度的训练倒也锻炼出了一批优秀的基层官兵,经过半年多的训练,小旗队和总旗队的各级队长都已经产生了,就是把总以上的军官还在空着,由卢飏看好的士兵暂时代理。
这些人需要在实战中检验出自己的真正本事。
卢飏不去翰林院上班,也不光在军营里面操练,趁闲暇时间,他还在山里捣鼓玻璃这一大杀器。
玻璃这一成本低,利润高的穿越产品,卢飏在穿越之后便一直在偷偷的研制,不过却苦于没有技术人员。
后来山东发大水,有一些博山来的难民里面有几个烧制药玻的工匠,为了物尽其用,卢飏经常去京城的流民营里去招人,于是便将这几个工匠也招来了。
有理论基础,再加上技术工人,卢飏很快便将玻璃给鼓捣出来了,不过因为配比和火候掌握的不好,玻璃的强度还是有些差,不过这都不是大问题了,这些只是多花些钱和时间慢慢调整就好了。
不过让卢飏没有想到的是,朱由校在这其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之前他只是对机械感兴趣,但是当他看到一堆沙子后来变成了晶莹透明的玻璃后,直接惊呼天人。
于是这小子没事便泡在玻璃窑厂里面,功夫不负有心人,等到冬季的第一场大雪之后,窑厂终于出来了第一炉可以应用的玻璃了。
不过里面还有少许的气泡,但是用作窗户玻璃已经完全可以了。
但是卢飏最想应用的却不是这个,而是磨制镜片,制作望远镜,这东西对于战争来说,可是有着大用途的。
这些在博山来的工匠也有会磨制镜片的,至于望远镜的原理,自然有朱由校来教他们,就不用卢飏费心了。
等到年关将近,卢飏的四千新军基本装备上了新式的步枪,当然这些步枪的枪管是让大明各地的官办作坊给制作的,单单凭卢家庄的作坊自然不可能这么短的时间给制作完毕,光是钻枪管就费劲了,虽然有水力加持,但是速度也是慢的很。
虽然是官府作坊制作的,不过质量也是过关的,因为卢飏说了,不合格他可不给钱,而且他可不是随便说说,真的不给钱。
在第一批货到了之后,还是京师王恭厂的货,不过枪管没有达标,卢飏直接拒绝收货也拒绝付款。
官司打到万历皇帝那里,王恭厂的主管直接给弄回家去了,自从这件事之后,便也没人敢糊弄卢飏了,因为这小子真的不给钱,而且还能通天,关键还是个二愣子。
手榴弹和投石机也陆续的装备到了新军,但是火炮这东西却是生产的比较慢,到年底也才生产了八门。
目前卢家庄的炼钢炉严重产量不足,而且新军用钢的地方也多,不光是钢炮,步枪上的刺刀尖和匕首尖也需要用钢,还有兵工铲上的钢刃等等,所以火炮的生产便慢了。
至于铠甲,生产的也比较慢,卢飏用的铠甲虽不是钢的,但是是板甲的样式,制作虽然简单,但是需要水力锻锤的大力冲压才行,到了冬季,河流上冻,这项工作就只能停了。
不过这难不倒卢飏,没有板甲,卢飏就先采购了一批明军原来的甲胄,虽然防护效果不如板甲,但是穿上它,让士兵们有了面对敌人骑兵冲锋的底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