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长生天的宠儿(三)
“只有这些理由么?”忽必烈离开金帐的时候抛下这么一句话。
经历过路途上可怕颠簸的郝仁跪伏在地上,没动作,也没声音。忽必烈其实很想知道,郝仁万户到底是没有力气说话,还是找不出一定要带领府兵返回河北的理由。但是忽必烈却不想和郝仁说什么。方才郝仁的一句话仿佛钢针般刺痛了忽必烈的心。
“宋国皇帝像大汗一样,想创造一个他期待的天下。宋国皇帝的天下里面并没有汉人之外的存留之地。臣之所以想回河北,只是想将那些一定会被宋国皇帝杀死的人救出来。大汗责怪臣下不是想着在河北打败宋军,臣实在是没有那样的才能。倾尽臣的能力,也顶多可以救点人而已。”
在草原上打了一年多仗,郝仁的蒙古话比在大都的时候流畅了许多,至少蒙古人已经能听懂一些词。忽必烈见到金帐里的文物群臣的脸色都起了些变化,也许是蒙古草原的环境太恶劣,所以救人被认为是一个非常不得了的道德水准。然而忽必烈自己发现,郝仁对宋国皇帝和蒙古大汗的描述挺精准,至少忽必烈过去没有救人的概念,现在同样没考虑过救人。那些河北的汉人并没有肝脑涂地全家死绝的为忽必烈和大元效忠,这已经让忽必烈觉得遭到了背叛。
回到寝宫,忽必烈大汗坐在舒适的沙发上。这是他非常喜欢的宋国产品,前往大都的时候专门命人带上。这种布艺沙发有着软硬度非常好的感受度,便是忽必烈这样的大胖子一屁股坐上去,依旧不塌下陷。适度的硬度不管是坐是躺,都让身体很舒服。因为路上运输的缘故,比忽必烈晚了几天才到和林。忽必烈重新尝试传统的床铺和座椅,觉得非常不舒服。差点夜不能寐。
点燃了雪茄,寝宫的客厅里很快就有了烟草的香味,忽必烈觉得整个人轻松了许多。就在此时,內侍送了奏章进来。忽必烈没看,直接问:“这是谁的奏章?”
“启禀大汗,这是伯颜大帅的奏章。”
听到这个,忽必烈才一手夹着小雪茄,一手拿起奏章来。看了阵奏章,忽必烈鼓起勇气打开来。伯颜熟悉的字迹就出现在忽必烈的眼前。伯颜介绍了最新的战况,宋军吃了一次大苦头之后,作战就格外的谨慎。所以伯颜大帅竭尽全力骚扰宋军的粮道,大大拖延宋军对大都的进攻速度。不过任何事情都有极限,宋军主力沿着运河走通州,眼瞅就要到大都城下。伯颜大帅告诉忽必烈大汗,最艰苦的战斗即将展开。
从和林到北京直线距离两千多里,便是用八百里快马送,这也是三天前的消息。至于现在战争打成了什么样子,忽必烈心中并不乐观。他原本想留在大都与宋军打一打,在伯颜大帅的全力劝说下选择放弃。现在的事实证明伯颜大帅的建议无比正确,如果当时把所有的力量都用来和宋军在河北决战,只怕现在已经出了大事。
那些后续撤出的蒙古贵人们的情况会怎么样?忽必烈大汗忍不住想起这件事。
此时大都城内外枪炮轰鸣,城头的蒙古军分正在用蒙古火枪和火炮对着宋军的战线猛轰。宋军也架起了带炮盾的大炮对着蒙古军猛烈开火。
两天前,当宋军采取之前的战争模式搭建高台,立刻遭到了蒙古军火枪火炮的轰击。伤亡了百十号人之后,宋军暂时撤退了。之后宋军数次准备在不同的场所建立高台,无一例外的遭到蒙古军的激烈抵抗。
宋军也是第一次面对这样的敌人,不得不停下攻击,准备新的攻城手段。而在此时,蒙古太子真金则到了太庙,请出祖宗排位打包准备撤离。那些蒙古贵人并非都集结在大都,按照蒙古的规矩,这些人拥有分布在河北各地的地盘。大撤退命令下达之后,很多人就离开了大都,前往他们的地盘。这些人名下的田产、驱口、女子,大部分都在地方上。
太子真金此时也准备撤退,撤退之前带上了忽必烈大汗忘记带的祖宗排位。虽然大元的制度上采取了汉制,特别是建立起太庙,供奉了祖宗排位。但是真金觉得自家老爹忽必烈对这些仪式和制度的看法并不认真。忽必烈相信代表祖宗的并非是那些牌位,而是埋葬了祖宗的墓地。这些木质的牌位,不过是写了文字的东西罢了。
带着属下走出太庙,伯颜大帅已经在外面等着。见到真金他们出来,伯颜大帅上前说道:“太子,北归的道路已经备好。臣也派人护送,祝愿太子一路顺风。”
“嗯。大帅,也望你早日回到和林。”真金太子对伯颜大帅说道。此次伯颜大帅留守大都可没有傻乎乎的等着宋军打过来。在竭尽全力拖延宋军抵达大都城下的速度同时,伯颜大帅帮助贵人们带着他们的人口财物北归。除了贵族之外,城内大量的匠户们也要分批北上送到北方。他们可都是忽必烈大汗的私人财产。所以分别之际,真金太子对伯颜大帅的叮咛发自内心。
出了城,太子真金的队伍快速北上。走出去几十里路程,就在一个路口处见到不少人头悬挂在路边书上,下面写着‘逃奴杀无赦’的汉字与蒙古字。还有些衣衫褴褛满身是伤的家伙蜷缩在树下。见到有人来,旁边的看守立刻用棍棒把他们驱赶起来,这下才看到他们的脖子上套着铁链,铁链的另一头被锁在树上。这帮人则哭喊着,“我们再也不逃走了!我们再也不逃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经历过路途上可怕颠簸的郝仁跪伏在地上,没动作,也没声音。忽必烈其实很想知道,郝仁万户到底是没有力气说话,还是找不出一定要带领府兵返回河北的理由。但是忽必烈却不想和郝仁说什么。方才郝仁的一句话仿佛钢针般刺痛了忽必烈的心。
“宋国皇帝像大汗一样,想创造一个他期待的天下。宋国皇帝的天下里面并没有汉人之外的存留之地。臣之所以想回河北,只是想将那些一定会被宋国皇帝杀死的人救出来。大汗责怪臣下不是想着在河北打败宋军,臣实在是没有那样的才能。倾尽臣的能力,也顶多可以救点人而已。”
在草原上打了一年多仗,郝仁的蒙古话比在大都的时候流畅了许多,至少蒙古人已经能听懂一些词。忽必烈见到金帐里的文物群臣的脸色都起了些变化,也许是蒙古草原的环境太恶劣,所以救人被认为是一个非常不得了的道德水准。然而忽必烈自己发现,郝仁对宋国皇帝和蒙古大汗的描述挺精准,至少忽必烈过去没有救人的概念,现在同样没考虑过救人。那些河北的汉人并没有肝脑涂地全家死绝的为忽必烈和大元效忠,这已经让忽必烈觉得遭到了背叛。
回到寝宫,忽必烈大汗坐在舒适的沙发上。这是他非常喜欢的宋国产品,前往大都的时候专门命人带上。这种布艺沙发有着软硬度非常好的感受度,便是忽必烈这样的大胖子一屁股坐上去,依旧不塌下陷。适度的硬度不管是坐是躺,都让身体很舒服。因为路上运输的缘故,比忽必烈晚了几天才到和林。忽必烈重新尝试传统的床铺和座椅,觉得非常不舒服。差点夜不能寐。
点燃了雪茄,寝宫的客厅里很快就有了烟草的香味,忽必烈觉得整个人轻松了许多。就在此时,內侍送了奏章进来。忽必烈没看,直接问:“这是谁的奏章?”
“启禀大汗,这是伯颜大帅的奏章。”
听到这个,忽必烈才一手夹着小雪茄,一手拿起奏章来。看了阵奏章,忽必烈鼓起勇气打开来。伯颜熟悉的字迹就出现在忽必烈的眼前。伯颜介绍了最新的战况,宋军吃了一次大苦头之后,作战就格外的谨慎。所以伯颜大帅竭尽全力骚扰宋军的粮道,大大拖延宋军对大都的进攻速度。不过任何事情都有极限,宋军主力沿着运河走通州,眼瞅就要到大都城下。伯颜大帅告诉忽必烈大汗,最艰苦的战斗即将展开。
从和林到北京直线距离两千多里,便是用八百里快马送,这也是三天前的消息。至于现在战争打成了什么样子,忽必烈心中并不乐观。他原本想留在大都与宋军打一打,在伯颜大帅的全力劝说下选择放弃。现在的事实证明伯颜大帅的建议无比正确,如果当时把所有的力量都用来和宋军在河北决战,只怕现在已经出了大事。
那些后续撤出的蒙古贵人们的情况会怎么样?忽必烈大汗忍不住想起这件事。
此时大都城内外枪炮轰鸣,城头的蒙古军分正在用蒙古火枪和火炮对着宋军的战线猛轰。宋军也架起了带炮盾的大炮对着蒙古军猛烈开火。
两天前,当宋军采取之前的战争模式搭建高台,立刻遭到了蒙古军火枪火炮的轰击。伤亡了百十号人之后,宋军暂时撤退了。之后宋军数次准备在不同的场所建立高台,无一例外的遭到蒙古军的激烈抵抗。
宋军也是第一次面对这样的敌人,不得不停下攻击,准备新的攻城手段。而在此时,蒙古太子真金则到了太庙,请出祖宗排位打包准备撤离。那些蒙古贵人并非都集结在大都,按照蒙古的规矩,这些人拥有分布在河北各地的地盘。大撤退命令下达之后,很多人就离开了大都,前往他们的地盘。这些人名下的田产、驱口、女子,大部分都在地方上。
太子真金此时也准备撤退,撤退之前带上了忽必烈大汗忘记带的祖宗排位。虽然大元的制度上采取了汉制,特别是建立起太庙,供奉了祖宗排位。但是真金觉得自家老爹忽必烈对这些仪式和制度的看法并不认真。忽必烈相信代表祖宗的并非是那些牌位,而是埋葬了祖宗的墓地。这些木质的牌位,不过是写了文字的东西罢了。
带着属下走出太庙,伯颜大帅已经在外面等着。见到真金他们出来,伯颜大帅上前说道:“太子,北归的道路已经备好。臣也派人护送,祝愿太子一路顺风。”
“嗯。大帅,也望你早日回到和林。”真金太子对伯颜大帅说道。此次伯颜大帅留守大都可没有傻乎乎的等着宋军打过来。在竭尽全力拖延宋军抵达大都城下的速度同时,伯颜大帅帮助贵人们带着他们的人口财物北归。除了贵族之外,城内大量的匠户们也要分批北上送到北方。他们可都是忽必烈大汗的私人财产。所以分别之际,真金太子对伯颜大帅的叮咛发自内心。
出了城,太子真金的队伍快速北上。走出去几十里路程,就在一个路口处见到不少人头悬挂在路边书上,下面写着‘逃奴杀无赦’的汉字与蒙古字。还有些衣衫褴褛满身是伤的家伙蜷缩在树下。见到有人来,旁边的看守立刻用棍棒把他们驱赶起来,这下才看到他们的脖子上套着铁链,铁链的另一头被锁在树上。这帮人则哭喊着,“我们再也不逃走了!我们再也不逃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