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隔空文战
‘人类社会的进步从来都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一步步达成,这种进步的基础就是个人的成长与进步。所谓生而知之是唬人的屁话。漫长的进化史中,人垒拥有很多生而能行的基因本能,但是能够通过学习,进而形成能解决问题的能力。那是后天通过学习而完成的。譬如守信……’
‘……想守信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为了能够守信,要付出非常大的代价。我们趋利避害的本能,会让我们拒绝选择信守承诺……’
赵谦看着老爹的文章,心里面很是感慨。这些文章里面所讲的,有些是赵嘉仁曾经对赵谦耳提面命过的。有些是赵嘉仁从来没讲过,但是他一直努力去做到的。在过去的时候,赵谦这些的无形压力给逼得烦不胜烦。现在赵谦依旧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但是与以前的压力不同。
从前的时候,赵谦觉得他老爹赵嘉仁拥有的一切都直属于赵谦,或者说只属于赵家。此时赵谦看到的是他老爹正在把所知道的一切都讲述给和赵嘉仁毫无血缘关系的人听。别的人对这些内容也许有完全不同的看法,赵谦却深深的知道他老爹所讲的都是他老爹正在做的。
嫉妒洋溢在赵谦的胸中,如果这些本来只属于赵家人的东西变成了所有人都知道,并且都去奉行的内容,那么身为赵家人的赵谦又该置身何地呢?
看到赵官家文章的并非只有参与灭蝗的部队,军队是自然要学习赵官家的指示,政府内部也接到了赵官家的文章。譬如在愤怒的情绪与悲壮感受下一气呵成《正气歌》的文天祥文知府。
文天祥当时写完了那东西,并且负气的发表出去之后,他其实也有一丝丝的后悔。后悔的理由是觉得他也许会引发赵官家的震怒。最初生出《正气歌》的基本构架,并非是在现在,而是在文天祥得知临安总投降之后的事情。
在那时候的文天祥眼里,蒙古是强大到不可战胜的存在。临安总投降意味着大宋的所有力量都在战争中耗尽,剩下的大宋完全是一个残破的状态。在这样风雨飘扬的时刻,文天祥感受到了深深的绝望。与很多士大夫一样,文天祥开始怀疑是大宋的文化出了问题。但是文天祥又觉得这不对,大宋的文化没有问题。可屡战屡败的事实又让这种信心变得没有依托的基础,于是《正气歌》的基本理念就出现了。
之后的局面就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赵官家率领军队,不过两年时间就重回临安。之后更是每战必胜,恢复了大宋的基本领土。在当时,文天祥也不敢认为大宋就对蒙古拥有了军事优势。
赵官家并没有让大家失望,在黄河战役中彻底击败了蒙古。也让蒙古不可战胜的神话轰然倒塌。和大宋百姓相同,文天祥感觉自己终于能够从恐惧中被解放出来。所以在赵官家登基的时候,文天祥是发自内心的支持。
故意去激怒文天祥心中的真命天子,这样的行动让文天祥觉得有些不安。然后文天祥就看到了‘新时代宋军的基本精神——守信篇’。
看完了这个标题,文天祥就怒了。就文天祥所知道的历史中,历朝历代的主君都是比臣子弱的。偶尔有几个比臣子强的,譬如纣王,‘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
对于各种理论建设,都是诸子百家们的研究结果,都是干臣们的理念。现在赵官家狂妄的开始写文章直接表达他个人的理念,并且要求下面的人们跟着赵官家的理念走。而且在文天祥看来,赵官家的这些文章也有种要和文天祥隔空骂战的意思。这就更不能忍了。
官家拥有权力的制高点,拥有地位上的制高点,所以官家好好的能够听忠臣的进谏即可。这不能因为赵官家自己就是大宋从所未见的能臣良将,他就要连思想的制高点都给占领了。若是这样的话,赵嘉仁就是在造反。造了几千年来制度的反。
带着文臣的愤怒,文天祥快速的阅读着赵官家的文章。以这位大宋状元的文学水平,读懂这篇白话文的文章实在是太轻松了。
第一遍读完之后,文天祥微微皱眉。他只觉得心中有佩服,也有愤怒。两种感觉同时存在,对文天祥来讲是比较少见的。一般来讲,他的心中要么是佩服与欢喜,要么是愤怒与蔑视。
赵官家对于守信的描述是文天祥佩服的。那样的简单明快,那样的娓娓道来。每次文天祥试图让自己守信的时候,都有过类似的思想斗争。年轻时候的文天祥当被人指责不守信的时候,也曾留下许多遗憾。现在回头看,赵官家明确讲述出了遗憾的原因。那种恍然大悟或者与我心有戚戚焉的感觉,让文天祥觉得佩服。
为了弄清楚愤怒,文天祥又把文章读了一遍。因为看过一次,那种正面的感动就弱化了不少。文知府很快就看到了令他愤怒的东西。
文天祥在《正气歌》里面写到,‘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这玩意就是孟子先提出的浩然正气,也是理学讲述的‘养气’。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想守信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为了能够守信,要付出非常大的代价。我们趋利避害的本能,会让我们拒绝选择信守承诺……’
赵谦看着老爹的文章,心里面很是感慨。这些文章里面所讲的,有些是赵嘉仁曾经对赵谦耳提面命过的。有些是赵嘉仁从来没讲过,但是他一直努力去做到的。在过去的时候,赵谦这些的无形压力给逼得烦不胜烦。现在赵谦依旧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但是与以前的压力不同。
从前的时候,赵谦觉得他老爹赵嘉仁拥有的一切都直属于赵谦,或者说只属于赵家。此时赵谦看到的是他老爹正在把所知道的一切都讲述给和赵嘉仁毫无血缘关系的人听。别的人对这些内容也许有完全不同的看法,赵谦却深深的知道他老爹所讲的都是他老爹正在做的。
嫉妒洋溢在赵谦的胸中,如果这些本来只属于赵家人的东西变成了所有人都知道,并且都去奉行的内容,那么身为赵家人的赵谦又该置身何地呢?
看到赵官家文章的并非只有参与灭蝗的部队,军队是自然要学习赵官家的指示,政府内部也接到了赵官家的文章。譬如在愤怒的情绪与悲壮感受下一气呵成《正气歌》的文天祥文知府。
文天祥当时写完了那东西,并且负气的发表出去之后,他其实也有一丝丝的后悔。后悔的理由是觉得他也许会引发赵官家的震怒。最初生出《正气歌》的基本构架,并非是在现在,而是在文天祥得知临安总投降之后的事情。
在那时候的文天祥眼里,蒙古是强大到不可战胜的存在。临安总投降意味着大宋的所有力量都在战争中耗尽,剩下的大宋完全是一个残破的状态。在这样风雨飘扬的时刻,文天祥感受到了深深的绝望。与很多士大夫一样,文天祥开始怀疑是大宋的文化出了问题。但是文天祥又觉得这不对,大宋的文化没有问题。可屡战屡败的事实又让这种信心变得没有依托的基础,于是《正气歌》的基本理念就出现了。
之后的局面就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赵官家率领军队,不过两年时间就重回临安。之后更是每战必胜,恢复了大宋的基本领土。在当时,文天祥也不敢认为大宋就对蒙古拥有了军事优势。
赵官家并没有让大家失望,在黄河战役中彻底击败了蒙古。也让蒙古不可战胜的神话轰然倒塌。和大宋百姓相同,文天祥感觉自己终于能够从恐惧中被解放出来。所以在赵官家登基的时候,文天祥是发自内心的支持。
故意去激怒文天祥心中的真命天子,这样的行动让文天祥觉得有些不安。然后文天祥就看到了‘新时代宋军的基本精神——守信篇’。
看完了这个标题,文天祥就怒了。就文天祥所知道的历史中,历朝历代的主君都是比臣子弱的。偶尔有几个比臣子强的,譬如纣王,‘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
对于各种理论建设,都是诸子百家们的研究结果,都是干臣们的理念。现在赵官家狂妄的开始写文章直接表达他个人的理念,并且要求下面的人们跟着赵官家的理念走。而且在文天祥看来,赵官家的这些文章也有种要和文天祥隔空骂战的意思。这就更不能忍了。
官家拥有权力的制高点,拥有地位上的制高点,所以官家好好的能够听忠臣的进谏即可。这不能因为赵官家自己就是大宋从所未见的能臣良将,他就要连思想的制高点都给占领了。若是这样的话,赵嘉仁就是在造反。造了几千年来制度的反。
带着文臣的愤怒,文天祥快速的阅读着赵官家的文章。以这位大宋状元的文学水平,读懂这篇白话文的文章实在是太轻松了。
第一遍读完之后,文天祥微微皱眉。他只觉得心中有佩服,也有愤怒。两种感觉同时存在,对文天祥来讲是比较少见的。一般来讲,他的心中要么是佩服与欢喜,要么是愤怒与蔑视。
赵官家对于守信的描述是文天祥佩服的。那样的简单明快,那样的娓娓道来。每次文天祥试图让自己守信的时候,都有过类似的思想斗争。年轻时候的文天祥当被人指责不守信的时候,也曾留下许多遗憾。现在回头看,赵官家明确讲述出了遗憾的原因。那种恍然大悟或者与我心有戚戚焉的感觉,让文天祥觉得佩服。
为了弄清楚愤怒,文天祥又把文章读了一遍。因为看过一次,那种正面的感动就弱化了不少。文知府很快就看到了令他愤怒的东西。
文天祥在《正气歌》里面写到,‘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这玩意就是孟子先提出的浩然正气,也是理学讲述的‘养气’。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