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西征后方的初级争权(上)
临安皇城里原本修整的就很好,梅雨季节并没有造成积水。穿着漂亮衣服的官员夫人们打着漂亮的雨伞在宫中穿过,抵达了聚会的宫殿。礼物自然还是要送上,知道太后因为穷困没办法回礼,大家送的礼物都是家常所用。
李庭芝的夫人笑道:“太后,再过一段,外子就要前往江西赴任,我要跟着外子一起前去。到时候可就没办法再来看太后。”
“江西……好像是很远。”杨太后叹道。语气中也不知道是遗憾或者是羡慕。如果是之前,杨太后大概只是有些遗憾。随着和外界越来越多的接触,她心中的不安也慢慢平复。随着这种平复,杨太后对于专权的赵太尉就越来越不安起来。
离开临安到江西,这需要千里奔波。不过与生活在赵太尉强大压力之下相比,也许逃离临安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呢。
“太后,你若是临朝,每日都要听那么多朝政,哪里有心思管远近。再说,要是太后临朝,肯定能听到江西的消息。”李庭芝的夫人从容的劝道。李庭芝对赵嘉仁的看法也影响到了李夫人。既然赵太尉想擅权,李庭芝的夫人就希望能够有能够与赵太尉对立的力量。
在现在的大宋,只有太后才具备这样的天然权力。
干部们都是赵太尉的私人,完全以赵太尉马首是瞻。前来觐见太后的都是进士官员的夫人,他们与赵太尉的关系只是同僚而已。所以李庭芝的夫人提出的看法很自然就得到了这帮进士夫人们的赞同。既然这些人没理由向赵嘉仁屈服,他们当然就会选择对他们最有利的方式。
听着女人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讲述,把太后临朝的局面描述的越来越清楚。杨太后是真的心动了。送走了这帮贵妇,杨太后先哄了小官家睡下,接着独自坐在屋内。一时烦闷,她打开了一瓶朗姆酒,拿出了牛肉干,自斟自饮起来。
一杯酒下肚,杨太后就觉得有些有些上头。就在此时,外面传来了熟悉的脚步声。那是张世杰带兵巡夜时的脚步,多少个惊恐夜晚,听到张世杰的脚步声,杨太后就觉得有人在保护她,心中就安定下来。而每次见到赵太尉,杨太后就仿佛直面一把出鞘的利刃,让她惊悸好些日子才能缓过来。
心中有事。杨太后忍不住命令贴身宫女出去,又过了好一阵,贴身宫女带着张世杰进了杨太后的会客厅。屏退左右,杨太后才对张世杰说道:“张统领,现在很多人都说想让我临朝。不知张统领觉得这可否妥当?”
“太后,你……何必自寻烦恼呢……”张世杰叹道。
女性能够很本能的理解谁是从她的角度去考虑,那些女人撺掇她,她其实非常清楚。可她害怕啊。三十五岁就成为独相的赵太尉,他没有理由不想再进一步。听了张世杰的话,杨太后心中委屈,忍不住低声啜泣起来。
灯下看美人,光影让妹纸更美。张世杰看着杨太后梨花带雨的模样,心中怜惜之情大盛,他忍不住凑近一些,低声说道:“太后,若是赵太尉相对太后不利,末将一定拼死也要守得太后周全。可那些女人何尝是为太后说话,她们是在为她们自己说话。”
杨太后伸手握住张世杰的手臂,哭泣着说道:“张统领,哀家不是想为别人牟利,哀家只是害怕。”
张世杰看着杨太后的样子,心中怜惜之意大盛。他抓住杨太后的肩头,两人四目交汇。就这么顿了一阵,杨太后轻轻推开张世杰,退回座位上,轻叹着给自己又倒了杯酒。
之后几天,禁军统领张世杰就公开表示,现在局面已经抵定,太后临朝就是必然的事情。有这样负责保护太后安全的大臣发话,一众官员马上跟进,太学的那帮人也跟着嚷嚷起来。很快就在上层制造了一个要恢复旧制的舆论压力。
赵嘉仁自己其实没怎么考虑过杨太后的破事,此时面对挑战,他也不得不把注意力放到此事之上。他当然不喜欢太后临朝,却也找不到阻止的理由。毕竟杨太后有权力提出这个要求。当然,现在有人发言,更多的人没有发言。赵嘉仁的压力还不够大。
消息传开之后,司马考就跑去找他师叔徐远志。见面之后,司马考率直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师叔,我觉得太后这么做,摆明了是想削太尉的权。”
“想有什么用?”徐远志反问道。
“啊?”司马考呆住了,他没想到徐远志居然这么回答。
“太后想什么都不重要,再说即便是弄到道路以目,难倒还能让人不腹诽么?我还从来没听说有人做到过这般地步。”徐远志补充说明。
“可是太后临朝之后,大小事情她就得决断。”司马考提出了关键点。
“那对太后有什么好处?”徐远志再问道。
“她有权了!”司马考回答的非常果断。
“她若是现在乖乖听话,大家倒是对她没有什么反对。若是杨太后倒行逆施,难倒就没人说出她当年在度宗身边却没能阻止度宗荒淫无道么?”徐远志说的很率直。他懒得对自己的师侄废话。
司马考也是个聪明人,他马上就抓住了重点。原先是他想错了。
即便太后临朝又能如何。她的每一个错误决定都可以被极大的放大,那时候就是太后失德。而一个失德的太后除了老老实实的交权,然后缩在宫里闭嘴不言的话,还能如何?如果蛇不出洞,赵太尉还得各种小心,如果蛇出洞了,暴露在众人目光下的杨太后的每一个行动,都可以被十倍百倍的放大。
“多谢师叔指点。”司马考喜上眉梢的本想告辞,想起了最近的学社培训课程,司马考问道:“不知师叔还有什么要问我的么?”从礼貌上讲,只要徐远志说‘没有’,司马考马上就可以离开。
“有!”徐远志果断答道:“不知此次株连宋奸之事,你们刑部是怎么想的。”
“一事一办还行。法理、法度、法意,加上不能追朔,我们现在还没找到能通用的株连办法。”司马考也回答的极为干脆。
李庭芝的夫人笑道:“太后,再过一段,外子就要前往江西赴任,我要跟着外子一起前去。到时候可就没办法再来看太后。”
“江西……好像是很远。”杨太后叹道。语气中也不知道是遗憾或者是羡慕。如果是之前,杨太后大概只是有些遗憾。随着和外界越来越多的接触,她心中的不安也慢慢平复。随着这种平复,杨太后对于专权的赵太尉就越来越不安起来。
离开临安到江西,这需要千里奔波。不过与生活在赵太尉强大压力之下相比,也许逃离临安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呢。
“太后,你若是临朝,每日都要听那么多朝政,哪里有心思管远近。再说,要是太后临朝,肯定能听到江西的消息。”李庭芝的夫人从容的劝道。李庭芝对赵嘉仁的看法也影响到了李夫人。既然赵太尉想擅权,李庭芝的夫人就希望能够有能够与赵太尉对立的力量。
在现在的大宋,只有太后才具备这样的天然权力。
干部们都是赵太尉的私人,完全以赵太尉马首是瞻。前来觐见太后的都是进士官员的夫人,他们与赵太尉的关系只是同僚而已。所以李庭芝的夫人提出的看法很自然就得到了这帮进士夫人们的赞同。既然这些人没理由向赵嘉仁屈服,他们当然就会选择对他们最有利的方式。
听着女人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讲述,把太后临朝的局面描述的越来越清楚。杨太后是真的心动了。送走了这帮贵妇,杨太后先哄了小官家睡下,接着独自坐在屋内。一时烦闷,她打开了一瓶朗姆酒,拿出了牛肉干,自斟自饮起来。
一杯酒下肚,杨太后就觉得有些有些上头。就在此时,外面传来了熟悉的脚步声。那是张世杰带兵巡夜时的脚步,多少个惊恐夜晚,听到张世杰的脚步声,杨太后就觉得有人在保护她,心中就安定下来。而每次见到赵太尉,杨太后就仿佛直面一把出鞘的利刃,让她惊悸好些日子才能缓过来。
心中有事。杨太后忍不住命令贴身宫女出去,又过了好一阵,贴身宫女带着张世杰进了杨太后的会客厅。屏退左右,杨太后才对张世杰说道:“张统领,现在很多人都说想让我临朝。不知张统领觉得这可否妥当?”
“太后,你……何必自寻烦恼呢……”张世杰叹道。
女性能够很本能的理解谁是从她的角度去考虑,那些女人撺掇她,她其实非常清楚。可她害怕啊。三十五岁就成为独相的赵太尉,他没有理由不想再进一步。听了张世杰的话,杨太后心中委屈,忍不住低声啜泣起来。
灯下看美人,光影让妹纸更美。张世杰看着杨太后梨花带雨的模样,心中怜惜之情大盛,他忍不住凑近一些,低声说道:“太后,若是赵太尉相对太后不利,末将一定拼死也要守得太后周全。可那些女人何尝是为太后说话,她们是在为她们自己说话。”
杨太后伸手握住张世杰的手臂,哭泣着说道:“张统领,哀家不是想为别人牟利,哀家只是害怕。”
张世杰看着杨太后的样子,心中怜惜之意大盛。他抓住杨太后的肩头,两人四目交汇。就这么顿了一阵,杨太后轻轻推开张世杰,退回座位上,轻叹着给自己又倒了杯酒。
之后几天,禁军统领张世杰就公开表示,现在局面已经抵定,太后临朝就是必然的事情。有这样负责保护太后安全的大臣发话,一众官员马上跟进,太学的那帮人也跟着嚷嚷起来。很快就在上层制造了一个要恢复旧制的舆论压力。
赵嘉仁自己其实没怎么考虑过杨太后的破事,此时面对挑战,他也不得不把注意力放到此事之上。他当然不喜欢太后临朝,却也找不到阻止的理由。毕竟杨太后有权力提出这个要求。当然,现在有人发言,更多的人没有发言。赵嘉仁的压力还不够大。
消息传开之后,司马考就跑去找他师叔徐远志。见面之后,司马考率直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师叔,我觉得太后这么做,摆明了是想削太尉的权。”
“想有什么用?”徐远志反问道。
“啊?”司马考呆住了,他没想到徐远志居然这么回答。
“太后想什么都不重要,再说即便是弄到道路以目,难倒还能让人不腹诽么?我还从来没听说有人做到过这般地步。”徐远志补充说明。
“可是太后临朝之后,大小事情她就得决断。”司马考提出了关键点。
“那对太后有什么好处?”徐远志再问道。
“她有权了!”司马考回答的非常果断。
“她若是现在乖乖听话,大家倒是对她没有什么反对。若是杨太后倒行逆施,难倒就没人说出她当年在度宗身边却没能阻止度宗荒淫无道么?”徐远志说的很率直。他懒得对自己的师侄废话。
司马考也是个聪明人,他马上就抓住了重点。原先是他想错了。
即便太后临朝又能如何。她的每一个错误决定都可以被极大的放大,那时候就是太后失德。而一个失德的太后除了老老实实的交权,然后缩在宫里闭嘴不言的话,还能如何?如果蛇不出洞,赵太尉还得各种小心,如果蛇出洞了,暴露在众人目光下的杨太后的每一个行动,都可以被十倍百倍的放大。
“多谢师叔指点。”司马考喜上眉梢的本想告辞,想起了最近的学社培训课程,司马考问道:“不知师叔还有什么要问我的么?”从礼貌上讲,只要徐远志说‘没有’,司马考马上就可以离开。
“有!”徐远志果断答道:“不知此次株连宋奸之事,你们刑部是怎么想的。”
“一事一办还行。法理、法度、法意,加上不能追朔,我们现在还没找到能通用的株连办法。”司马考也回答的极为干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