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回临安(中)
赵嘉仁来过临安不少次,对于临安也算是比较熟悉。之前临安的繁荣还历历在目,此时亲眼看到的临安人口只剩下之前不到一半,整座城市显现出的已经不是萧瑟,而是荒凉。
先命人打扫皇宫,以尽快让太后杨淑妃与小皇帝住进去。赵嘉仁就到了被抢的空空荡荡的政事堂与枢密院参观了一番。从今天开始,赵嘉仁就将是这两个地方的主人。
身为大宋左丞相,赵嘉仁自然是政事堂主宰。而兼任枢密使之后,赵嘉仁则是大宋最高的军事长官。之所以让大家称自己为‘太尉’,就是因为赵嘉仁是大宋真正的太尉。与那种习惯性的尊称完全不同。
看完两地,赵嘉仁命道:“以后就在政事堂办公。”
赵太尉领着朝廷重回临安的消息迅速传到了江北的扬州,负责扬州战事的陈再兴表哥马上就送信前来。和贾似道不同,赵嘉仁对于信息的传递很重视,所以信使送来的信很快就转递给赵嘉仁。此时的赵嘉仁正在宋理宗的陵墓前,重新回填蒙古军挖开的墓地。
对于宋理宗,赵嘉仁其实没啥特别的感情。他的君臣观与员工和公司老板的关系差不多,从这个角度,赵嘉仁与大宋时代的大部分文人其实别无二致。
但是赵嘉仁与那些文人完全不同,他对于国家的理念可不是那帮文人能够比拟的。当然,这也不是赵嘉仁拥有强烈的道德观,有这样的观念,是现代民族国家的理念和tg的革命前辈们身体力行的事迹教育出来的结果。
亲自带队给挖开的墓穴填土,赵嘉仁情绪有些激动。宋理宗死后代表的就是大宋,而大宋则是华夏的延续。若不是宋理宗生前值得批评的地方太多,加上赵嘉仁对宋理宗也没什么感情,他的情绪才只是激动而已。如果是有人敢去挖了黄帝陵,赵嘉仁此时的情绪大概会因为过于强烈而只剩一个念头,那就是‘斩尽杀绝’。
蒙古掘开宋理宗的坟墓之后,除了把尸体与棺椁都给运走之外,还把所有陪葬品都给盗走了。这都是中华的民脂民膏,赵嘉仁除了心疼之外还有些遗憾,若是能追回来送进博物馆就好了。
就在此时,来自扬州的信件送到赵嘉仁这边,他让部队继续填土,自己开始读信。
陈再兴在信里面告诉赵嘉仁,在江北的阿术元帅先是与宋军对峙,一度用威力胜过以前的火炮与宋军对射。不过阿术元帅的火炮是放在大车上的,大车的个头远远胜过宋军的炮车。即便蒙古军的火炮射程有所增加,还是比不上宋军。对射中蒙古木质大车被击毁,蒙古军的努力就化作泡影。
然而之后下起秋雨,宋军也没想到蒙古军排出大阵仗的目的竟然是为了撤退。等雨停之后两三天,宋军才发现蒙古军竟然跑的无影无踪。派出侦查部队,最后发现蒙古军已经撤到了淮南西路。
得知赵嘉仁抵达临安,陈再兴就询问接下来该怎么办。
收起信,赵嘉仁心中一阵遗憾。从整体形势来看,蒙古军收缩战线,完全没有在长江下游与宋军一争雄长的打算。这对于蒙古军是个很好的选择,对于宋军可就不那么好。在这时候,赵嘉仁的部队也不过110个营,这些兵力可以与蒙古军进行会战,却不太能够对收缩战线后的蒙古军实施凶猛的追击。现在赵嘉仁只回到了江南,连长江以北的淮东路都没能完全控制。如果实施猛烈追击,搞不好就会落入蒙古人设下的陷阱里面。如果战略正确,冷兵器的蒙古军同样可以让宋军无处着手呢。
眼瞅着地上的大坑差已经填平,士兵正在进行最后的平整工作。赵嘉仁对御林军统领张世杰说道:“张统领,请杨太后与官家给理宗上个香吧。”
张世杰一愣,忍不住问道:“太尉,难倒不该对着……北边上香么?”
对这种封建迷信,赵嘉仁非常不喜欢,不过这还在他能容忍的范畴之内。所以赵嘉仁答道:“理宗乃是我华夏人,即便尸首被劫走,他的魂魄也不会跟着蒙古人走。难倒你觉得蒙古人还有妖法能够拘走理宗的魂魄不成?”说到最后,赵嘉仁的声音已经非常严厉了。
张世杰听完赵嘉仁的话,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一样。“不不不,太尉想岔了。我也觉得理宗的魂魄已经还留在我大宋的土地上。”
赵嘉仁见张世杰没有犯浑,便继续说道:“既然如此,就请太后与官家过来祭奠理宗的魂魄。”
没多久,杨太后就抱着小皇帝,在张世杰的陪同下走到已经设好的香案前开始祭拜。杨淑妃,初选入宫为美人。咸淳三年,进封淑妃。反正从长相上,绝不能算难看,甚至还能说有点姿色。
不过赵嘉仁并不是用男人看女人的视角去看杨淑妃的,他正在用权力者看待另外一个权力者的眼光打量着杨淑妃。这个女人与赵嘉仁相比,论能力才干等个人素质,她都无法与赵嘉仁抗衡,唯一有优势的大概是年龄吧。她好像比赵嘉仁小五岁,以女性平均寿命比男性长的规律,这位太后有极大几率死在赵嘉仁之后。
但这并没有让赵嘉仁感到威胁。真正有威胁的就是杨淑妃毕竟是太后,这女人若是被别人挑动起什么野心,这个女人在有了野心之后再具备愚蠢的话,那很有可能在某次朝会上,杨淑妃就公开吆喝‘赵嘉仁谋逆,当杀之’。那时候即便赵嘉仁把她给弄死,他也会整的灰头土脸。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先命人打扫皇宫,以尽快让太后杨淑妃与小皇帝住进去。赵嘉仁就到了被抢的空空荡荡的政事堂与枢密院参观了一番。从今天开始,赵嘉仁就将是这两个地方的主人。
身为大宋左丞相,赵嘉仁自然是政事堂主宰。而兼任枢密使之后,赵嘉仁则是大宋最高的军事长官。之所以让大家称自己为‘太尉’,就是因为赵嘉仁是大宋真正的太尉。与那种习惯性的尊称完全不同。
看完两地,赵嘉仁命道:“以后就在政事堂办公。”
赵太尉领着朝廷重回临安的消息迅速传到了江北的扬州,负责扬州战事的陈再兴表哥马上就送信前来。和贾似道不同,赵嘉仁对于信息的传递很重视,所以信使送来的信很快就转递给赵嘉仁。此时的赵嘉仁正在宋理宗的陵墓前,重新回填蒙古军挖开的墓地。
对于宋理宗,赵嘉仁其实没啥特别的感情。他的君臣观与员工和公司老板的关系差不多,从这个角度,赵嘉仁与大宋时代的大部分文人其实别无二致。
但是赵嘉仁与那些文人完全不同,他对于国家的理念可不是那帮文人能够比拟的。当然,这也不是赵嘉仁拥有强烈的道德观,有这样的观念,是现代民族国家的理念和tg的革命前辈们身体力行的事迹教育出来的结果。
亲自带队给挖开的墓穴填土,赵嘉仁情绪有些激动。宋理宗死后代表的就是大宋,而大宋则是华夏的延续。若不是宋理宗生前值得批评的地方太多,加上赵嘉仁对宋理宗也没什么感情,他的情绪才只是激动而已。如果是有人敢去挖了黄帝陵,赵嘉仁此时的情绪大概会因为过于强烈而只剩一个念头,那就是‘斩尽杀绝’。
蒙古掘开宋理宗的坟墓之后,除了把尸体与棺椁都给运走之外,还把所有陪葬品都给盗走了。这都是中华的民脂民膏,赵嘉仁除了心疼之外还有些遗憾,若是能追回来送进博物馆就好了。
就在此时,来自扬州的信件送到赵嘉仁这边,他让部队继续填土,自己开始读信。
陈再兴在信里面告诉赵嘉仁,在江北的阿术元帅先是与宋军对峙,一度用威力胜过以前的火炮与宋军对射。不过阿术元帅的火炮是放在大车上的,大车的个头远远胜过宋军的炮车。即便蒙古军的火炮射程有所增加,还是比不上宋军。对射中蒙古木质大车被击毁,蒙古军的努力就化作泡影。
然而之后下起秋雨,宋军也没想到蒙古军排出大阵仗的目的竟然是为了撤退。等雨停之后两三天,宋军才发现蒙古军竟然跑的无影无踪。派出侦查部队,最后发现蒙古军已经撤到了淮南西路。
得知赵嘉仁抵达临安,陈再兴就询问接下来该怎么办。
收起信,赵嘉仁心中一阵遗憾。从整体形势来看,蒙古军收缩战线,完全没有在长江下游与宋军一争雄长的打算。这对于蒙古军是个很好的选择,对于宋军可就不那么好。在这时候,赵嘉仁的部队也不过110个营,这些兵力可以与蒙古军进行会战,却不太能够对收缩战线后的蒙古军实施凶猛的追击。现在赵嘉仁只回到了江南,连长江以北的淮东路都没能完全控制。如果实施猛烈追击,搞不好就会落入蒙古人设下的陷阱里面。如果战略正确,冷兵器的蒙古军同样可以让宋军无处着手呢。
眼瞅着地上的大坑差已经填平,士兵正在进行最后的平整工作。赵嘉仁对御林军统领张世杰说道:“张统领,请杨太后与官家给理宗上个香吧。”
张世杰一愣,忍不住问道:“太尉,难倒不该对着……北边上香么?”
对这种封建迷信,赵嘉仁非常不喜欢,不过这还在他能容忍的范畴之内。所以赵嘉仁答道:“理宗乃是我华夏人,即便尸首被劫走,他的魂魄也不会跟着蒙古人走。难倒你觉得蒙古人还有妖法能够拘走理宗的魂魄不成?”说到最后,赵嘉仁的声音已经非常严厉了。
张世杰听完赵嘉仁的话,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一样。“不不不,太尉想岔了。我也觉得理宗的魂魄已经还留在我大宋的土地上。”
赵嘉仁见张世杰没有犯浑,便继续说道:“既然如此,就请太后与官家过来祭奠理宗的魂魄。”
没多久,杨太后就抱着小皇帝,在张世杰的陪同下走到已经设好的香案前开始祭拜。杨淑妃,初选入宫为美人。咸淳三年,进封淑妃。反正从长相上,绝不能算难看,甚至还能说有点姿色。
不过赵嘉仁并不是用男人看女人的视角去看杨淑妃的,他正在用权力者看待另外一个权力者的眼光打量着杨淑妃。这个女人与赵嘉仁相比,论能力才干等个人素质,她都无法与赵嘉仁抗衡,唯一有优势的大概是年龄吧。她好像比赵嘉仁小五岁,以女性平均寿命比男性长的规律,这位太后有极大几率死在赵嘉仁之后。
但这并没有让赵嘉仁感到威胁。真正有威胁的就是杨淑妃毕竟是太后,这女人若是被别人挑动起什么野心,这个女人在有了野心之后再具备愚蠢的话,那很有可能在某次朝会上,杨淑妃就公开吆喝‘赵嘉仁谋逆,当杀之’。那时候即便赵嘉仁把她给弄死,他也会整的灰头土脸。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