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锋
第一百三十八章交锋
把大齐的书籍翻译成外文, 然后拿去其他国家销售?
这样的先例倒也不是没有过, 只是以往四译馆翻译的, 都是儒家等学说的经典之作。裴清殊还从没听说过, 有翻译白话小说和话本的。
不过, 这件事若是能做成的话, 于大齐来说的确是有利无害的事情。一能促进大齐的经济和文化发展, 二来也能让番邦国家更加了解大齐,扩大大齐在世界范围内、起码是在邻国的影响力。
“我觉得您的主意很好,只是这件事情, 我还要再和四译馆的相关负责人商议一下。”
裴清殊对这方面的事情的确挺感兴趣,但他不好一口答应下来,毕竟仪制司和会同四译馆虽然同属礼部, 但还是完全不同的部门。
不过公孙夫人听了这话之后, 已经非常满足了,连忙端起酒杯, 向裴清殊敬酒。
临走之前, 公孙夫人甚至还答应裴清殊, 说是如果这件事情能做成的话, 就让给裴清殊其中的两成利。
从俪妃的收入情况, 裴清殊就能推测出来,这家书社的盈利情况很好。就算只是两分利, 那也是非常大的一笔巨款了。
裴清殊不好意思要那么多,但他也没有一口回绝。因为他突然想到, 在他去礼部报到的当天, 裴清梁说的一句话——现在来大齐的使臣,已经越来越少了。
这是国家开始衰亡之兆。
虽然大齐目前的国力已经不足以吸引众多外国使臣,但若是文化行业兴盛的话,同样能对大齐的形象起到积极的作用。
而晋江书社作为民间最大的书社,若是完全由旁人掌控的话,裴清殊恐怕难以放心。很多事情,还是要他自己亲自参与,裴清殊才能放下心来。
所以他和公孙夫人提出,自己出一笔钱,来买这所谓的两成利。以后书社若有什么重大决定的话,和他商量一下就好了。
公孙夫人正想为她的书社寻找一个有背景的靠山,裴清殊正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两人可谓一拍即合。
裴清殊本来都要走了,结果他和公孙夫人又就未来的合作事宜聊了一晚上。
等裴清殊回家的时候,宋氏甚至都已经回府了。
他来到后院的时候,宋氏正好在换衣服。
裴清殊抱歉地说:“本来想去城门口接你的来着,结果被阿明叫去了公孙府,和公孙夫人商量了一下合作的事儿。”
“合作?”宋氏好奇地看着他。
裴清殊点点头,简单和宋氏解释了一下。
宋氏听了之后,微微露出不赞同的表情:“殿下的心情我可以理解,只是白话小说,真的能登得上大雅之堂么?不会到了国外之后,反倒被外邦人笑话吧。”
裴清殊规划了一晚上,原本正在兴头上呢。宋氏这么说,颇有些泼凉水的意思。不过裴清殊知道,宋氏也是为了他好,所以他并没有生气,只是温和地说:“放心吧,明日我会和会同四译馆的人好好商议一下,怎么才能结合当地的情况,翻译出受当地人欢迎的文字。”
宋氏还要再说什么,裴清殊就道:“已经很晚了,睡吧。”
让裴清殊略感意外的是,向来被动的宋氏,晚上竟然主动钻进了裴清殊的被窝。
他还以为宋氏折腾了一天,应该很累了才是。
他笑了笑,问怀中的女子:“这么想要孩子啊?”
见宋氏红着脸点头,裴清殊低下头,在她光洁的额头上轻轻亲了一下……
……
第二天来到礼部之后,裴清殊先把自己的日常工作安排好之后,便往四译馆走了一趟。
诚如裴清梁所说,现在会同四译馆的差事十分清闲。裴清殊来的时候,里头安安静静的。几个译字员用手掌托着脑袋,有一搭没一搭地翻着书,殿内一时只能听到簌簌的翻书声。
小德子清了清嗓子,咳嗽了两声。
几个译字员如同从梦中惊醒一般,猛地站了起来:“十、十二殿下!”
裴清殊摆摆手道:“别紧张,你们馆长呢?”
会同四译馆的现任馆长姓向,名文昌,是礼部里出了名的怪人。
据说这个向文昌不善言辞,不爱交际,但精通六种外文。平时说话时甚至有点结巴,可一说起外文来便十分流利,连磕磕巴巴的小毛病都没有了。
因为近几年来大齐和别国的交集日益减少,向文昌现在几乎没有公务可做,白天夜里做的都是同一样工作——翻译自己感兴趣的书籍。
但这只是自娱自乐而已,给不了向文昌太大的成就感。
正因如此,听说了裴清殊的想法之后,向文昌简直两眼放光:“好、好啊!太好了!如果是您和公、公孙夫人要做这件事情的话,想来皇上一定会同意的!我这边倒是没什么问题,就、就、就是如何在别国销售和推广我们翻译出来的书,需要铸印局的大使帮忙沟通一下,得到当地的许可才行。”
向文昌生母早逝,父亲是一名流浪诗人。正因如此,向文昌从小就跟着父亲走南闯北,学会了多个国家的语言。
不过他的语言水平虽高,他的年龄却并不大,不过比裴清殊大上个五六岁而已。
两人聊着聊着,颇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中午一起去了火房吃饭之后,下午,向文昌还向裴清殊引荐了铸印局的大使。
几人凑在一起,商量了几天之后,裴清殊便带着书面计划去找皇帝了。
为了让皇帝答应,裴清殊很有心机地选择了几本俪妃的经典作品作为他们翻译的首选。
皇帝一听说能把自己爱妃的书籍翻译成外文,就十分感兴趣。
皇帝倒没有想太多——他只是觉得,身为一个作者,俪妃知道了这件事之后一定会很开心。只要一想到俪妃会开心,皇帝就很兴奋,所以可以说是没怎么考虑就同意了。
裴清殊一个外文都不识,所以他将翻译工作完全交给了四译馆。偶尔得空时,他会去四译馆看看他们的进度,除此之外暂时并不需要做什么多余的事情。
裴清殊回京城也有一段时间了,他估摸着时候差不多了,就把自己关于整顿官学的计划呈了上去。
虽说裴清殊之前已经和皇帝提过这一条建议,可皇帝当时并没有一口答应下来,只是让他先拟定详细的计划,回头按章程递交给他的上司,再由礼部出面上呈给皇帝。
对此,裴清殊倒是没有什么不满。毕竟大齐的规矩就是,正五品以上的官员才有直接给皇帝上奏的权力。裴清殊之前上的折子,若他不是皇子的话,皇帝压根都不会看一眼。
这份整顿官学的计划,裴清殊和公孙明、傅煦等人一起商议了好几个月,可以说是非常详细周密,可行性很高。
不过,裴清殊的直属上司裴清梁,就是一个滑不溜秋的活泥鳅。改制这种触动众多人既定利益的事情,他是不会领头的。
但是裴清梁也知道,裴清殊是宠妃的儿子,也不能就这么晾着他。
所以裴清梁选择了不答应也不拒绝,而是说自己的能力有限,不敢直接呈交给圣上,然后就把裴清殊的计划呈送给了礼部的两个侍郎,也就是左侍郎三皇子,还有右侍郎修鸿嘉。
左右侍郎虽说都是二品,但大齐以左为尊,右侍郎修鸿嘉几乎没有什么实权,完全是听命于忠亲王和三皇子的。
三皇子看了裴清殊的奏章之后,凉凉地笑了一下,也不同一旁的修鸿嘉商量,就直接对裴清梁说道:“让人把十二弟叫来吧,我亲自和他说。”
……
裴清殊往三皇子那儿走的时候,就有一种不大好的预感。
果然,三皇子见了他之后,张口的第一句话就是质问:“十二弟,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种事情我能理解,只是你这把火,未免也烧得太久了一点吧?”
裴清殊心中咯噔一声,突然觉得当年那个肆意妄为的三皇子似乎回来了,可又有哪里变得不一样了。
“三皇兄这话,我怎么听不懂呢。”裴清殊定住心神,正色说道:“我上回去山西的时候,发现地方官学十分混乱,如果再不整顿的话,还不知要浪费大齐多少银子和资源。我虽入礼部不久,但官学是归仪制司管的,没错吧?我在自己的职责范围之内提出建议,不知有何不妥之处呢?”
和年长自己十岁的兄长正面交锋,说句老实话,裴清殊心里难免有一点害怕。
不说别的,起码三皇子现在是个郡王,还是从二品的礼部侍郎。
他呢?和人家比还差的太多了……估计在三皇子眼里,裴清殊还嫩得很呢。
裴清殊猜得不错,不管后宫如何,起码在礼部,这里就是三皇子的天下,而不是他裴清殊的。
三皇子在礼部经营多年,早已在礼部,甚至整个朝中站稳了脚跟。他主持了多次会试和殿试,结交了许多能臣。一个小小的六品主事,若是不是皇子的话,三皇子根本不会放在眼里。
就算裴清殊是皇子,三皇子也不见得会给他多少尊重:“呵呵,十二弟,我还没说你呢。上回你明明说要去河南,结果不知怎的跑去了山西,你不想解释一下这是怎么一回事么?”
把大齐的书籍翻译成外文, 然后拿去其他国家销售?
这样的先例倒也不是没有过, 只是以往四译馆翻译的, 都是儒家等学说的经典之作。裴清殊还从没听说过, 有翻译白话小说和话本的。
不过, 这件事若是能做成的话, 于大齐来说的确是有利无害的事情。一能促进大齐的经济和文化发展, 二来也能让番邦国家更加了解大齐,扩大大齐在世界范围内、起码是在邻国的影响力。
“我觉得您的主意很好,只是这件事情, 我还要再和四译馆的相关负责人商议一下。”
裴清殊对这方面的事情的确挺感兴趣,但他不好一口答应下来,毕竟仪制司和会同四译馆虽然同属礼部, 但还是完全不同的部门。
不过公孙夫人听了这话之后, 已经非常满足了,连忙端起酒杯, 向裴清殊敬酒。
临走之前, 公孙夫人甚至还答应裴清殊, 说是如果这件事情能做成的话, 就让给裴清殊其中的两成利。
从俪妃的收入情况, 裴清殊就能推测出来,这家书社的盈利情况很好。就算只是两分利, 那也是非常大的一笔巨款了。
裴清殊不好意思要那么多,但他也没有一口回绝。因为他突然想到, 在他去礼部报到的当天, 裴清梁说的一句话——现在来大齐的使臣,已经越来越少了。
这是国家开始衰亡之兆。
虽然大齐目前的国力已经不足以吸引众多外国使臣,但若是文化行业兴盛的话,同样能对大齐的形象起到积极的作用。
而晋江书社作为民间最大的书社,若是完全由旁人掌控的话,裴清殊恐怕难以放心。很多事情,还是要他自己亲自参与,裴清殊才能放下心来。
所以他和公孙夫人提出,自己出一笔钱,来买这所谓的两成利。以后书社若有什么重大决定的话,和他商量一下就好了。
公孙夫人正想为她的书社寻找一个有背景的靠山,裴清殊正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两人可谓一拍即合。
裴清殊本来都要走了,结果他和公孙夫人又就未来的合作事宜聊了一晚上。
等裴清殊回家的时候,宋氏甚至都已经回府了。
他来到后院的时候,宋氏正好在换衣服。
裴清殊抱歉地说:“本来想去城门口接你的来着,结果被阿明叫去了公孙府,和公孙夫人商量了一下合作的事儿。”
“合作?”宋氏好奇地看着他。
裴清殊点点头,简单和宋氏解释了一下。
宋氏听了之后,微微露出不赞同的表情:“殿下的心情我可以理解,只是白话小说,真的能登得上大雅之堂么?不会到了国外之后,反倒被外邦人笑话吧。”
裴清殊规划了一晚上,原本正在兴头上呢。宋氏这么说,颇有些泼凉水的意思。不过裴清殊知道,宋氏也是为了他好,所以他并没有生气,只是温和地说:“放心吧,明日我会和会同四译馆的人好好商议一下,怎么才能结合当地的情况,翻译出受当地人欢迎的文字。”
宋氏还要再说什么,裴清殊就道:“已经很晚了,睡吧。”
让裴清殊略感意外的是,向来被动的宋氏,晚上竟然主动钻进了裴清殊的被窝。
他还以为宋氏折腾了一天,应该很累了才是。
他笑了笑,问怀中的女子:“这么想要孩子啊?”
见宋氏红着脸点头,裴清殊低下头,在她光洁的额头上轻轻亲了一下……
……
第二天来到礼部之后,裴清殊先把自己的日常工作安排好之后,便往四译馆走了一趟。
诚如裴清梁所说,现在会同四译馆的差事十分清闲。裴清殊来的时候,里头安安静静的。几个译字员用手掌托着脑袋,有一搭没一搭地翻着书,殿内一时只能听到簌簌的翻书声。
小德子清了清嗓子,咳嗽了两声。
几个译字员如同从梦中惊醒一般,猛地站了起来:“十、十二殿下!”
裴清殊摆摆手道:“别紧张,你们馆长呢?”
会同四译馆的现任馆长姓向,名文昌,是礼部里出了名的怪人。
据说这个向文昌不善言辞,不爱交际,但精通六种外文。平时说话时甚至有点结巴,可一说起外文来便十分流利,连磕磕巴巴的小毛病都没有了。
因为近几年来大齐和别国的交集日益减少,向文昌现在几乎没有公务可做,白天夜里做的都是同一样工作——翻译自己感兴趣的书籍。
但这只是自娱自乐而已,给不了向文昌太大的成就感。
正因如此,听说了裴清殊的想法之后,向文昌简直两眼放光:“好、好啊!太好了!如果是您和公、公孙夫人要做这件事情的话,想来皇上一定会同意的!我这边倒是没什么问题,就、就、就是如何在别国销售和推广我们翻译出来的书,需要铸印局的大使帮忙沟通一下,得到当地的许可才行。”
向文昌生母早逝,父亲是一名流浪诗人。正因如此,向文昌从小就跟着父亲走南闯北,学会了多个国家的语言。
不过他的语言水平虽高,他的年龄却并不大,不过比裴清殊大上个五六岁而已。
两人聊着聊着,颇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中午一起去了火房吃饭之后,下午,向文昌还向裴清殊引荐了铸印局的大使。
几人凑在一起,商量了几天之后,裴清殊便带着书面计划去找皇帝了。
为了让皇帝答应,裴清殊很有心机地选择了几本俪妃的经典作品作为他们翻译的首选。
皇帝一听说能把自己爱妃的书籍翻译成外文,就十分感兴趣。
皇帝倒没有想太多——他只是觉得,身为一个作者,俪妃知道了这件事之后一定会很开心。只要一想到俪妃会开心,皇帝就很兴奋,所以可以说是没怎么考虑就同意了。
裴清殊一个外文都不识,所以他将翻译工作完全交给了四译馆。偶尔得空时,他会去四译馆看看他们的进度,除此之外暂时并不需要做什么多余的事情。
裴清殊回京城也有一段时间了,他估摸着时候差不多了,就把自己关于整顿官学的计划呈了上去。
虽说裴清殊之前已经和皇帝提过这一条建议,可皇帝当时并没有一口答应下来,只是让他先拟定详细的计划,回头按章程递交给他的上司,再由礼部出面上呈给皇帝。
对此,裴清殊倒是没有什么不满。毕竟大齐的规矩就是,正五品以上的官员才有直接给皇帝上奏的权力。裴清殊之前上的折子,若他不是皇子的话,皇帝压根都不会看一眼。
这份整顿官学的计划,裴清殊和公孙明、傅煦等人一起商议了好几个月,可以说是非常详细周密,可行性很高。
不过,裴清殊的直属上司裴清梁,就是一个滑不溜秋的活泥鳅。改制这种触动众多人既定利益的事情,他是不会领头的。
但是裴清梁也知道,裴清殊是宠妃的儿子,也不能就这么晾着他。
所以裴清梁选择了不答应也不拒绝,而是说自己的能力有限,不敢直接呈交给圣上,然后就把裴清殊的计划呈送给了礼部的两个侍郎,也就是左侍郎三皇子,还有右侍郎修鸿嘉。
左右侍郎虽说都是二品,但大齐以左为尊,右侍郎修鸿嘉几乎没有什么实权,完全是听命于忠亲王和三皇子的。
三皇子看了裴清殊的奏章之后,凉凉地笑了一下,也不同一旁的修鸿嘉商量,就直接对裴清梁说道:“让人把十二弟叫来吧,我亲自和他说。”
……
裴清殊往三皇子那儿走的时候,就有一种不大好的预感。
果然,三皇子见了他之后,张口的第一句话就是质问:“十二弟,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种事情我能理解,只是你这把火,未免也烧得太久了一点吧?”
裴清殊心中咯噔一声,突然觉得当年那个肆意妄为的三皇子似乎回来了,可又有哪里变得不一样了。
“三皇兄这话,我怎么听不懂呢。”裴清殊定住心神,正色说道:“我上回去山西的时候,发现地方官学十分混乱,如果再不整顿的话,还不知要浪费大齐多少银子和资源。我虽入礼部不久,但官学是归仪制司管的,没错吧?我在自己的职责范围之内提出建议,不知有何不妥之处呢?”
和年长自己十岁的兄长正面交锋,说句老实话,裴清殊心里难免有一点害怕。
不说别的,起码三皇子现在是个郡王,还是从二品的礼部侍郎。
他呢?和人家比还差的太多了……估计在三皇子眼里,裴清殊还嫩得很呢。
裴清殊猜得不错,不管后宫如何,起码在礼部,这里就是三皇子的天下,而不是他裴清殊的。
三皇子在礼部经营多年,早已在礼部,甚至整个朝中站稳了脚跟。他主持了多次会试和殿试,结交了许多能臣。一个小小的六品主事,若是不是皇子的话,三皇子根本不会放在眼里。
就算裴清殊是皇子,三皇子也不见得会给他多少尊重:“呵呵,十二弟,我还没说你呢。上回你明明说要去河南,结果不知怎的跑去了山西,你不想解释一下这是怎么一回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