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 撤出大坂
明治天皇沉思良久,然后叹了口气,道:“撤吧。”
他觉得伊藤博文说的对,该退的时候还是得退,只有这样,才能为将来的更进一步打好基础。
俗话说得好,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说的也就是这个理。
而伊藤博文见明治同意了,心里也松了一口气,他俯身恭敬地道:“是,陛下。”
“好了,伊藤君,麻烦你去处理撤退之事,朕有点累了,想休息一下。”明治一脸疲态地道。
近段时间以来,为了对抗太平军,明治是劳心又劳力,着实累坏了,他现在什么都不想干,就想睡觉。
“是,陛下,臣先行靠退。”伊藤博文应诺,弯腰恭敬地退出。
明治目送伊藤博文的背影从门口消失,然后又是轻轻叹了一口气,这才起身在书房内平时用来小憩的那张单人床上躺下。
不一会儿,明治就进入了梦乡。
而伊藤博文退出之后,马上就去处理从大坂撤退之事。
正在这时,有手下人来报,有太平军的使者在城外求见伊藤博文。
太平军?伊藤博文听说是太平军,有点意外,他不知道太平军的使者在这个时候来大坂做什么。
那么,到底见还是不见呢?
伊藤博文有点躇踌。
这不见吧,有点说不过去,两国交战。还不斩来使呢,况且,人家是以礼求见。
但要说是见吧。他从感情上又跨不过这个坎,毕竟太平军是敌人,而且,这个时候前来准没什么好事,见不如不见。
所以,伊藤博文一时之间也有点拿不定主意。
他低着头在府内踱了几步,拿眼瞟了瞟明治休息的书房。心里面更是拿不定主意。
如果说明治不在这,他还要好办一些。但是,现在明治也在,一个不慎,明治责怪下来。他就不好办了。
怎么办?嗯,还是先让使者进来,听他先说些什么吧,如果不是那么回事,然后再处置也不迟。
想到这,他便让手下人唤那使者进来。
而太平军的使者入得府来,见了伊藤博文,不卑不亢地行完礼,然后将李鸿章交待的书信呈与伊藤博文。再然后,他静等伊藤博文的回复。
伊藤博文接过书信,颇为疑惑地将之打开。然后认真地读了起来。
他一边读,脸色则是跟着变,一封书信看完,伊藤博文的脸色已是变得相当的难看。
最后,他竟是恼羞成怒地将手中的书信一把扯烂。
然后狂叫道:“岂有此理,真是岂有此理。”
伊藤博文真的是给气坏了。
但是。李鸿章到底在信中说了些什么,竟然将伊藤博文气成了这样?
不可否认。李鸿章此信封的内容是谈论议和之事。
只不过,他写的这封议和意见书却极为的讲究,几乎是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写的。
在信中,李鸿章开门见山地提到了意欲与日军议和之事,但他同时强调,这议和的前提条件是日方能答应中方提出的几个关键条件。
其一,议和之后,日方需向中华称臣,然后岁岁来贡,年年来朝。
其二,日本国必须裁撤所有的军队,改为由中方派遣军队驻扎日本,保护日本国的安全。
其三,日本国必须宣誓永不再战。
其四,日本国的财政大权归于中方。
其五,日方的外交大权归于中方。
除此之外,日本拥有自主权。
简单地说,中方要把持日本的军事,财政,外交等大权。
说白了,日本人只能做为中华的傀儡存在。
这哪里是议和,完全就是最后通碟。
而李鸿章这一招的确是妙,而且是妙不可言。
当然,他更知道,这样的条件,日本人多半不会答应,因为,依日本人的性格,这样的条件对他们来说,那就是奇耻大辱,可是,只要日本人不答应,那太平军就有了再战的借口。
而这也是黄旭心里所想的,李鸿章将黄旭的心思都看透了去,这办起事来的确是得心应手。
如此一来,他也算是完成了黄旭交给他的任务,而黄旭也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樱子,她交待的事,太平军已经做了,但是,日方不同意。
对黄旭等人来说,这也许是最好的结果。
而伊藤博文在扯烂书信,并乱发一通脾气之后,心中便拿定了主意,他想啊,这太平军竟然敢这样侮辱他们大日本帝国,那他也就不客气了。
在他看来,李鸿章所提的条件就是一种侮辱。
于是,伊藤博文下令,将太平军的使者拖出去斩了,以此立威。
并且,在这之后,他也做好了与太平军大战的准备,命令全城戒备,以防太平军的攻击。
而在将这一切处理妥当之后,伊藤博文更加认为撤退之事已经是刻不容缓了,他们必须赶在太平军再次发动攻击之前就撤走,否则的话,可能到时候想撤都来不及了。
所以,他在明治睡饱之后,第一时间就向明治汇报了此事,并向明治请罪。
大意就是说,他没等明治的圣裁就擅自做了一些决定,扯掉了中方的议和意见书,杀了太平军的使者,这些都是不合规矩的。
所以,伊藤博文必须请罪。
伊藤博文想啊,明治不在这,他有独断之权,但明治既然在这,如果他还使用这种独断之权的话,那就是对明治不够尊重,有点妄自尊大了。
这是犯忌的,犯帝王的忌,而仅凭这一点,他也得请罪。
不过,在这件事上,明治没有怪他,因为事已发生,说再多也已无用,况且,现在正是需要君臣一心抵挡太平军进攻的时候,所以,明治也不便太过于责怪伊藤博文,只能是让这事一笔揭过去算了。
再说了,他心里面也是赞成伊藤博文的处理方式的,他同样认为,中方是太欺付人了,完全就没有将他们大日本帝国放在眼中,一点诚意都没有,如果他们就此答应中方开出的条件,那与亡国有什么区别,根本就没区别,况且,即使要亡国,他们也不能以这种方式亡,他们要以更加高贵的方式迎接那最终的一刻,那就是死战,即使是死,也要太平军付出足够大的代价。
因为,死战比委屈求全更加契合他们日本武士道精神,
不过,话也得说过来,太平军现在虽占着上风,也不一定就能亡了大日本帝国。
所以,此时无论下什么结论都为时太早。
一切都得走着瞧。
而经过必要的准备,一切都已就绪,于是,日本军民便在伊藤博文的指挥下,有序地撤出大坂,撤往下一站,京都,他们要在京都再次与太平军周旋。
他觉得伊藤博文说的对,该退的时候还是得退,只有这样,才能为将来的更进一步打好基础。
俗话说得好,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说的也就是这个理。
而伊藤博文见明治同意了,心里也松了一口气,他俯身恭敬地道:“是,陛下。”
“好了,伊藤君,麻烦你去处理撤退之事,朕有点累了,想休息一下。”明治一脸疲态地道。
近段时间以来,为了对抗太平军,明治是劳心又劳力,着实累坏了,他现在什么都不想干,就想睡觉。
“是,陛下,臣先行靠退。”伊藤博文应诺,弯腰恭敬地退出。
明治目送伊藤博文的背影从门口消失,然后又是轻轻叹了一口气,这才起身在书房内平时用来小憩的那张单人床上躺下。
不一会儿,明治就进入了梦乡。
而伊藤博文退出之后,马上就去处理从大坂撤退之事。
正在这时,有手下人来报,有太平军的使者在城外求见伊藤博文。
太平军?伊藤博文听说是太平军,有点意外,他不知道太平军的使者在这个时候来大坂做什么。
那么,到底见还是不见呢?
伊藤博文有点躇踌。
这不见吧,有点说不过去,两国交战。还不斩来使呢,况且,人家是以礼求见。
但要说是见吧。他从感情上又跨不过这个坎,毕竟太平军是敌人,而且,这个时候前来准没什么好事,见不如不见。
所以,伊藤博文一时之间也有点拿不定主意。
他低着头在府内踱了几步,拿眼瞟了瞟明治休息的书房。心里面更是拿不定主意。
如果说明治不在这,他还要好办一些。但是,现在明治也在,一个不慎,明治责怪下来。他就不好办了。
怎么办?嗯,还是先让使者进来,听他先说些什么吧,如果不是那么回事,然后再处置也不迟。
想到这,他便让手下人唤那使者进来。
而太平军的使者入得府来,见了伊藤博文,不卑不亢地行完礼,然后将李鸿章交待的书信呈与伊藤博文。再然后,他静等伊藤博文的回复。
伊藤博文接过书信,颇为疑惑地将之打开。然后认真地读了起来。
他一边读,脸色则是跟着变,一封书信看完,伊藤博文的脸色已是变得相当的难看。
最后,他竟是恼羞成怒地将手中的书信一把扯烂。
然后狂叫道:“岂有此理,真是岂有此理。”
伊藤博文真的是给气坏了。
但是。李鸿章到底在信中说了些什么,竟然将伊藤博文气成了这样?
不可否认。李鸿章此信封的内容是谈论议和之事。
只不过,他写的这封议和意见书却极为的讲究,几乎是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写的。
在信中,李鸿章开门见山地提到了意欲与日军议和之事,但他同时强调,这议和的前提条件是日方能答应中方提出的几个关键条件。
其一,议和之后,日方需向中华称臣,然后岁岁来贡,年年来朝。
其二,日本国必须裁撤所有的军队,改为由中方派遣军队驻扎日本,保护日本国的安全。
其三,日本国必须宣誓永不再战。
其四,日本国的财政大权归于中方。
其五,日方的外交大权归于中方。
除此之外,日本拥有自主权。
简单地说,中方要把持日本的军事,财政,外交等大权。
说白了,日本人只能做为中华的傀儡存在。
这哪里是议和,完全就是最后通碟。
而李鸿章这一招的确是妙,而且是妙不可言。
当然,他更知道,这样的条件,日本人多半不会答应,因为,依日本人的性格,这样的条件对他们来说,那就是奇耻大辱,可是,只要日本人不答应,那太平军就有了再战的借口。
而这也是黄旭心里所想的,李鸿章将黄旭的心思都看透了去,这办起事来的确是得心应手。
如此一来,他也算是完成了黄旭交给他的任务,而黄旭也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樱子,她交待的事,太平军已经做了,但是,日方不同意。
对黄旭等人来说,这也许是最好的结果。
而伊藤博文在扯烂书信,并乱发一通脾气之后,心中便拿定了主意,他想啊,这太平军竟然敢这样侮辱他们大日本帝国,那他也就不客气了。
在他看来,李鸿章所提的条件就是一种侮辱。
于是,伊藤博文下令,将太平军的使者拖出去斩了,以此立威。
并且,在这之后,他也做好了与太平军大战的准备,命令全城戒备,以防太平军的攻击。
而在将这一切处理妥当之后,伊藤博文更加认为撤退之事已经是刻不容缓了,他们必须赶在太平军再次发动攻击之前就撤走,否则的话,可能到时候想撤都来不及了。
所以,他在明治睡饱之后,第一时间就向明治汇报了此事,并向明治请罪。
大意就是说,他没等明治的圣裁就擅自做了一些决定,扯掉了中方的议和意见书,杀了太平军的使者,这些都是不合规矩的。
所以,伊藤博文必须请罪。
伊藤博文想啊,明治不在这,他有独断之权,但明治既然在这,如果他还使用这种独断之权的话,那就是对明治不够尊重,有点妄自尊大了。
这是犯忌的,犯帝王的忌,而仅凭这一点,他也得请罪。
不过,在这件事上,明治没有怪他,因为事已发生,说再多也已无用,况且,现在正是需要君臣一心抵挡太平军进攻的时候,所以,明治也不便太过于责怪伊藤博文,只能是让这事一笔揭过去算了。
再说了,他心里面也是赞成伊藤博文的处理方式的,他同样认为,中方是太欺付人了,完全就没有将他们大日本帝国放在眼中,一点诚意都没有,如果他们就此答应中方开出的条件,那与亡国有什么区别,根本就没区别,况且,即使要亡国,他们也不能以这种方式亡,他们要以更加高贵的方式迎接那最终的一刻,那就是死战,即使是死,也要太平军付出足够大的代价。
因为,死战比委屈求全更加契合他们日本武士道精神,
不过,话也得说过来,太平军现在虽占着上风,也不一定就能亡了大日本帝国。
所以,此时无论下什么结论都为时太早。
一切都得走着瞧。
而经过必要的准备,一切都已就绪,于是,日本军民便在伊藤博文的指挥下,有序地撤出大坂,撤往下一站,京都,他们要在京都再次与太平军周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