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1章 南越武帝
唐易接过金玺,仔细看了看,“这的确是西汉的东西。”
“这个我当然能看出来!”陈澄之接口道,“可汉代皇帝的玺印,都是玉质的,只有王侯才有用金的!这个还不算最大的问题,或许哪个皇帝制作过金玺也不好说。但这问题,出在‘武帝’上!”
的确,在西汉,能称为“武帝”的,那只有汉武帝刘彻。武帝行玺,按字面理解,那就应该是刘彻当朝时用的行玺。
可问题是,这个‘武帝’,是个谥号!
华夏历史上这么多皇帝,称呼也比较多,谥号、庙号、年号,都有用的。比如汉武帝,就是个谥号;唐太宗,就是个庙号;康熙,就是个年号。
不难发现,汉代的皇帝,多被后人用谥号称呼,比如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汉献帝。唐宋呢,被用庙号称呼的多,比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徽宗;到了明清,喜欢用年号称呼的多,比如永乐,万历,康熙,乾隆。
不管怎么称呼,皇帝活着的时候,只可能知道自己的年号。
这谥号,是皇帝死后才有的,是被后世“追认”的。庙号呢,是皇帝在太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也是皇帝死后才有;打个比方,相当于后人供奉的祖宗牌位,活着怎么可能有?
比如康熙,这是个年号,一上台就有,上台之后,前面的顺治年号不用了,改元康熙。但是康熙的谥号是: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这个太长了,怪不得没人用。他的庙号是清圣祖。谥号和庙号,都是死后由他儿子雍正主持定的。
汉武帝刘彻,庙号是“世宗”,谥号是“孝武皇帝”。因为在汉代,倡导以孝治天下,所以这皇帝的谥号,都有个“孝”字。既然都有嘛,所以称呼的时候就省略了,直接简称“汉武帝”。像汉文帝,汉景帝,也都是省略了“孝”字。
既然汉武帝是刘彻死了才有的这个称呼。那么他活着的时候所用的行玺,是不可能有“武帝”二字的!
实际上,汉代皇帝的玺,还没有过确凿的考古发现。不过,根据后世其他朝代的皇帝行玺,和汉代的一些史料来推断,汉代皇帝的玺上,这印文应该就是那六种: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
也就是说,就是汉武帝刘彻的行玺,印文也应该是:皇帝行玺。汉武帝驾崩,这些玺陪葬,新任皇帝再做一套,还是这些印文。
这竟然冒出来一个“武帝行玺”,能不让陈澄之摸不着头脑么?最要命的是,无论从工艺、制式、包浆来看,这又是西汉的东西!
唐易看着陈澄之一脸疑惑的表情,笑道,“这不是汉武帝刘彻的行玺,是西汉时另一位‘武帝’的行玺,活着就自封了,而且我看,这行玺,就是他发布诏命用的。”
若说铜器上的手段,唐易当然比不上陈澄之,可要说到正史典籍、野史传说、史料资料,唐易可就看得比陈澄之多了。再结合这个眼力,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啊?”陈澄之一愣,“西汉还有一个‘武帝’?”
唐易点了一支烟,“老爷子,你可能有所不知,我给你说说。”
话说秦始皇平定岭南,有一员猛将,名叫赵佗,他就此当了南海郡龙川县县令。后来秦朝亡了,群雄逐鹿中原,乱成一锅粥。这个时候,赵佗趁势而起,从自己的地盘南海郡起兵,又拿下了桂林郡和象郡。
史记云,秦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而当时赵佗坐拥三郡,直接就建国了——南越国。赵佗便自称南越武王。
这南越国地盘不小,北至南岭一线,西至滇桂大部,东至闽越南部,南至南海。都城呢,定在了“番禺”,就是今天的羊城。港岛,其实就在南越国的领土之内。
赵佗在南面称王,刘邦在中原地区也建立了大汉帝国。这个时候,中原多年战乱,亟待休养生息。刘邦考虑了一下,对这个南越国,还是不打为妙,于是派出了一个叫陆贾的,去劝说赵佗,附从大汉。
陆贾这个人,是很有本事的。刘邦和项羽争霸的时候就跟着刘邦,在诸侯间游走,能言善辩,是类似苏秦张仪这样的角儿。后来刘邦死了,吕雉篡权,也是他说和了陈平和周勃,共同谋划,周勃夺军,一举诛吕。
有陆贾出马,赵佗真的被说服了,接受了刘邦赐的南越王印绶,南越国就成了大汉的属国。此后,南越国和汉朝互通往来。中原总比南越先进,各种生产技术开始引入南越国,南越国也越来越强大。
不过,刘邦死了之后,吕雉掌权,汉朝和赵佗的关系就开始紧张了。一开始是封锁边境,禁止贸易,后来,吕雉派兵去攻打南越国。
吕雉比起刘邦,真是差了不是一点儿半点儿,好打刘邦早就打了,何况南越国现在更加强大,肯定没好果子吃。果然,中原那些兵,光是这个炎热潮湿的气候就受不了,连南岭都没过去。
这一打不要紧,赵佗干脆宣布脱离大汉,自己称帝了——南越武帝。
赵佗本来就是个武将,很会打仗,他收复了周边的一些小国,领土范围再度扩大。既然称帝了,那自然就要以皇帝的身份来发号施令。从武王变成武帝,这个称号,他活着就有了,就用了。
所以,这个“武帝行玺”,断代是西汉没错,但应该就是赵佗的行玺!
后面还有点儿事儿,吕雉死了之后,汉文帝刘恒即位,他立即着手开始恢复和赵佗的关系,重修赵佗先人墓地,安抚赵佗在中原的亲戚,而且又把陆贾派出去了。
这一次,赵佗还是听了。不过,却又有那么一点儿不同,他每年还派人去长安朝见大汉皇帝,表面上也像属国王侯那样听命令,但是,在南越国内,他却一直用着皇帝的名号!
“我想起一件事儿来!”陈澄之听唐易说完,忽而接口道。
“这个我当然能看出来!”陈澄之接口道,“可汉代皇帝的玺印,都是玉质的,只有王侯才有用金的!这个还不算最大的问题,或许哪个皇帝制作过金玺也不好说。但这问题,出在‘武帝’上!”
的确,在西汉,能称为“武帝”的,那只有汉武帝刘彻。武帝行玺,按字面理解,那就应该是刘彻当朝时用的行玺。
可问题是,这个‘武帝’,是个谥号!
华夏历史上这么多皇帝,称呼也比较多,谥号、庙号、年号,都有用的。比如汉武帝,就是个谥号;唐太宗,就是个庙号;康熙,就是个年号。
不难发现,汉代的皇帝,多被后人用谥号称呼,比如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汉献帝。唐宋呢,被用庙号称呼的多,比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徽宗;到了明清,喜欢用年号称呼的多,比如永乐,万历,康熙,乾隆。
不管怎么称呼,皇帝活着的时候,只可能知道自己的年号。
这谥号,是皇帝死后才有的,是被后世“追认”的。庙号呢,是皇帝在太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也是皇帝死后才有;打个比方,相当于后人供奉的祖宗牌位,活着怎么可能有?
比如康熙,这是个年号,一上台就有,上台之后,前面的顺治年号不用了,改元康熙。但是康熙的谥号是: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这个太长了,怪不得没人用。他的庙号是清圣祖。谥号和庙号,都是死后由他儿子雍正主持定的。
汉武帝刘彻,庙号是“世宗”,谥号是“孝武皇帝”。因为在汉代,倡导以孝治天下,所以这皇帝的谥号,都有个“孝”字。既然都有嘛,所以称呼的时候就省略了,直接简称“汉武帝”。像汉文帝,汉景帝,也都是省略了“孝”字。
既然汉武帝是刘彻死了才有的这个称呼。那么他活着的时候所用的行玺,是不可能有“武帝”二字的!
实际上,汉代皇帝的玺,还没有过确凿的考古发现。不过,根据后世其他朝代的皇帝行玺,和汉代的一些史料来推断,汉代皇帝的玺上,这印文应该就是那六种: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
也就是说,就是汉武帝刘彻的行玺,印文也应该是:皇帝行玺。汉武帝驾崩,这些玺陪葬,新任皇帝再做一套,还是这些印文。
这竟然冒出来一个“武帝行玺”,能不让陈澄之摸不着头脑么?最要命的是,无论从工艺、制式、包浆来看,这又是西汉的东西!
唐易看着陈澄之一脸疑惑的表情,笑道,“这不是汉武帝刘彻的行玺,是西汉时另一位‘武帝’的行玺,活着就自封了,而且我看,这行玺,就是他发布诏命用的。”
若说铜器上的手段,唐易当然比不上陈澄之,可要说到正史典籍、野史传说、史料资料,唐易可就看得比陈澄之多了。再结合这个眼力,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啊?”陈澄之一愣,“西汉还有一个‘武帝’?”
唐易点了一支烟,“老爷子,你可能有所不知,我给你说说。”
话说秦始皇平定岭南,有一员猛将,名叫赵佗,他就此当了南海郡龙川县县令。后来秦朝亡了,群雄逐鹿中原,乱成一锅粥。这个时候,赵佗趁势而起,从自己的地盘南海郡起兵,又拿下了桂林郡和象郡。
史记云,秦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而当时赵佗坐拥三郡,直接就建国了——南越国。赵佗便自称南越武王。
这南越国地盘不小,北至南岭一线,西至滇桂大部,东至闽越南部,南至南海。都城呢,定在了“番禺”,就是今天的羊城。港岛,其实就在南越国的领土之内。
赵佗在南面称王,刘邦在中原地区也建立了大汉帝国。这个时候,中原多年战乱,亟待休养生息。刘邦考虑了一下,对这个南越国,还是不打为妙,于是派出了一个叫陆贾的,去劝说赵佗,附从大汉。
陆贾这个人,是很有本事的。刘邦和项羽争霸的时候就跟着刘邦,在诸侯间游走,能言善辩,是类似苏秦张仪这样的角儿。后来刘邦死了,吕雉篡权,也是他说和了陈平和周勃,共同谋划,周勃夺军,一举诛吕。
有陆贾出马,赵佗真的被说服了,接受了刘邦赐的南越王印绶,南越国就成了大汉的属国。此后,南越国和汉朝互通往来。中原总比南越先进,各种生产技术开始引入南越国,南越国也越来越强大。
不过,刘邦死了之后,吕雉掌权,汉朝和赵佗的关系就开始紧张了。一开始是封锁边境,禁止贸易,后来,吕雉派兵去攻打南越国。
吕雉比起刘邦,真是差了不是一点儿半点儿,好打刘邦早就打了,何况南越国现在更加强大,肯定没好果子吃。果然,中原那些兵,光是这个炎热潮湿的气候就受不了,连南岭都没过去。
这一打不要紧,赵佗干脆宣布脱离大汉,自己称帝了——南越武帝。
赵佗本来就是个武将,很会打仗,他收复了周边的一些小国,领土范围再度扩大。既然称帝了,那自然就要以皇帝的身份来发号施令。从武王变成武帝,这个称号,他活着就有了,就用了。
所以,这个“武帝行玺”,断代是西汉没错,但应该就是赵佗的行玺!
后面还有点儿事儿,吕雉死了之后,汉文帝刘恒即位,他立即着手开始恢复和赵佗的关系,重修赵佗先人墓地,安抚赵佗在中原的亲戚,而且又把陆贾派出去了。
这一次,赵佗还是听了。不过,却又有那么一点儿不同,他每年还派人去长安朝见大汉皇帝,表面上也像属国王侯那样听命令,但是,在南越国内,他却一直用着皇帝的名号!
“我想起一件事儿来!”陈澄之听唐易说完,忽而接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