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1章 一本字帖
唐易点点头,“行啊,北河县不远,出市区往北过了大桥就是,那你留个联系方式给我,我抽空去看看!”
“你什么时候能去?”客人连忙问道。
唐易心想,这客人看来是很着急。也是,大半年没发工资,身体有病又需要用钱,心急也难免。“这样吧,你要是能等,就先在我店里坐着会儿。我得等店里的人回来了,才能和你一起去!”
“行,那我等着。”客人立即点点头。喝了口水之后,他忽然又抬头问道,“就你自己去?不用再找个老师傅掌掌眼?”
这时候,大康已经送走了那个客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听了他俩的对话,突然插了一句,“我们老板亲自去,已经是你的造化了!你以为你那是曹操墓啊?”
“大康,对客人要有礼貌!”唐易说了大康一句,转而笑着对客人说道:“你那东西不多,我一个人就够了。不过,你那边倒是要不要找个人帮着看看?万一真有什么好东西,你怎么谈价儿?”
客人被大康说得有点儿不好意思了,“我还谈什么?你看着给就行!我听说过,你古玩行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到时候如果真有好东西,你别让我拿废纸的价儿就行。”
“好,那咱们看看再说吧!”唐易应道。
过了半个多小时,老谭就回来了,“说什么好东西!去了一看,整个儿都是一个作坊出来的,郁闷!”
唐易笑了笑,“老谭,这不常有的事儿么?别动气儿,这还不是最坏的结果。”
“白跑一趟,还不坏?”
“最坏的结果是,你当真的收回来了!”
“那些玉器,都是机器工的底子,就是大康去了也能认出来!”
“好了,现在该你热乎店了,我去收点儿东西!”
老谭一听,看了看那个客人,便没再多说,“好吧!”
唐易开了那辆黑色卡宴,拉着客人走了。
“你这车挺贵,看来做古玩生意的确是赚钱!”客人上了车说道。
“车贵,生意不一定能赚钱,有时候,好车是撑门面的。”
“我们县好几个暴发户都是开的这车!”客人乐呵呵说道,刚说完,就觉得自己说错话了,“我不是那意思啊,你文质彬彬的,一看就不是暴发户。”
唐易笑了笑,“没什么,这车确实暴发户开得多,不过我是为了和女朋友的车配对。对了,大叔贵姓?”
“我姓王,叫王军。”
“王叔,咱可提前说好了,要是没什么好东西,我不是按照废品的价儿了,而是直接就不能收了。你也看到了,我这是古玩店,废纸可没法卖!”
“行。到时候我再换身行头,去别的店问问。”王军接着说道。
这人倒是直率,唐易心想。
到了北河县城,王军指路,最后车停在了一家名为四宝店的店铺门口。停好了车,王军没有带着唐易进入正门,而是从侧面小巷进去,带着唐易进了后院。
所谓仓库,其实就是一排平房,大约有七八间,只有两头各有一个门口。房子里面其实是中间打通的,有小门可以穿过。
开门进屋,有一股子霉味儿,里面堆满了宣纸、字帖、书籍、画册,还有一些成捆毛笔,成箱的墨。
“这些都不能动。”王军一边说,一边把唐易领进了最里面的一见屋子。这里面,都是些旧书和字帖。还有一些字画,不过都没有装裱,看纸张也是新东西,唐易随便翻了几张,基本都是无名之辈练手的东西,确实不值得装裱。
“那什么,你先看看?”王军搓手说道。
唐易点点头,便开始看了起来。
翻翻检检一个小时,唐易也没发现什么好东西。的确有旧书,也是线装本的,但都是民国时候粗制的东西,基本没什么收藏价值,市场价值也不高。
而字帖,大部分都是这些年的印刷品,最老的也就是八十年代的。
唐易心想,他们经理也不是傻子,让他当废纸卖,看来只能当废纸卖,自己有点儿想多了。
看唐易的样子,王军也看出情况不妙,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再看看,再看看,实在不行,就算了。”
唐易想了想,就剩下那一些字画没仔细看了。那些字画,在一张旧桌子上摞了有一尺多高,他只是随意翻检了几张。
于是,唐易又一张一张看了起来。
这一落摞看完,终于有一本“书”被唐易拿了出来。
其实,这就是一本手工装订的东西,外面是发黄的元书纸,封面上手写了俩字:字帖。看这元书纸,也不老,看这手写的俩字儿,虽然工整平顺,但也非名家手笔。
元书纸,是一种竹纸,这种纸比较柔韧,而且不容易蛀,不容易变色,所以除了当做书画用纸,还可以装裱和当做包装纸,这本“书”就是用元书纸当了封皮。
要是一般人,在这么一堆破烂里翻出这么一本手工装订的东西,也不会打开看了,无非就是学书法的人自己装订的一本字帖罢了。
但唐易不一样,他没打开,就发现了这本字帖的与众不同。“差点儿就错过了!”唐易心中也是小有感叹。
打开字帖,里面是一张张的拓片,每张拓片将近30厘米长,十几厘米宽,每张拓片上二十几个字。最前面有六张拓片格式一致。后面的“拓片”,却都是现代的印刷品了。
这六张拓片上的字,非常清晰,拓功一流。楷书字体,工整严谨,正而峭劲,是典型的欧体。而且,拓片背面,也用元书纸衬裱过,老裱,未装订的边缘有些残破了。
唐易翻着这本字帖,王军也凑上来,看了一会儿,叹了一口气,“哎,原来是欧阳询的字帖。”
王军在书法用品店工作,见得最多的就是字帖,字帖里见得最多的,就是欧阳询的,他不懂鉴古,只是看出比较老,但是再老,在他眼里,也不过是一本普通的字帖。
欧阳询的名头,可谓妇孺皆知,和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大家,又和柳公权、颜真卿、赵孟頫并成为楷书四大家。他的楷书,便于学习,所以字帖常常成为入门者的教材。
“你什么时候能去?”客人连忙问道。
唐易心想,这客人看来是很着急。也是,大半年没发工资,身体有病又需要用钱,心急也难免。“这样吧,你要是能等,就先在我店里坐着会儿。我得等店里的人回来了,才能和你一起去!”
“行,那我等着。”客人立即点点头。喝了口水之后,他忽然又抬头问道,“就你自己去?不用再找个老师傅掌掌眼?”
这时候,大康已经送走了那个客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听了他俩的对话,突然插了一句,“我们老板亲自去,已经是你的造化了!你以为你那是曹操墓啊?”
“大康,对客人要有礼貌!”唐易说了大康一句,转而笑着对客人说道:“你那东西不多,我一个人就够了。不过,你那边倒是要不要找个人帮着看看?万一真有什么好东西,你怎么谈价儿?”
客人被大康说得有点儿不好意思了,“我还谈什么?你看着给就行!我听说过,你古玩行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到时候如果真有好东西,你别让我拿废纸的价儿就行。”
“好,那咱们看看再说吧!”唐易应道。
过了半个多小时,老谭就回来了,“说什么好东西!去了一看,整个儿都是一个作坊出来的,郁闷!”
唐易笑了笑,“老谭,这不常有的事儿么?别动气儿,这还不是最坏的结果。”
“白跑一趟,还不坏?”
“最坏的结果是,你当真的收回来了!”
“那些玉器,都是机器工的底子,就是大康去了也能认出来!”
“好了,现在该你热乎店了,我去收点儿东西!”
老谭一听,看了看那个客人,便没再多说,“好吧!”
唐易开了那辆黑色卡宴,拉着客人走了。
“你这车挺贵,看来做古玩生意的确是赚钱!”客人上了车说道。
“车贵,生意不一定能赚钱,有时候,好车是撑门面的。”
“我们县好几个暴发户都是开的这车!”客人乐呵呵说道,刚说完,就觉得自己说错话了,“我不是那意思啊,你文质彬彬的,一看就不是暴发户。”
唐易笑了笑,“没什么,这车确实暴发户开得多,不过我是为了和女朋友的车配对。对了,大叔贵姓?”
“我姓王,叫王军。”
“王叔,咱可提前说好了,要是没什么好东西,我不是按照废品的价儿了,而是直接就不能收了。你也看到了,我这是古玩店,废纸可没法卖!”
“行。到时候我再换身行头,去别的店问问。”王军接着说道。
这人倒是直率,唐易心想。
到了北河县城,王军指路,最后车停在了一家名为四宝店的店铺门口。停好了车,王军没有带着唐易进入正门,而是从侧面小巷进去,带着唐易进了后院。
所谓仓库,其实就是一排平房,大约有七八间,只有两头各有一个门口。房子里面其实是中间打通的,有小门可以穿过。
开门进屋,有一股子霉味儿,里面堆满了宣纸、字帖、书籍、画册,还有一些成捆毛笔,成箱的墨。
“这些都不能动。”王军一边说,一边把唐易领进了最里面的一见屋子。这里面,都是些旧书和字帖。还有一些字画,不过都没有装裱,看纸张也是新东西,唐易随便翻了几张,基本都是无名之辈练手的东西,确实不值得装裱。
“那什么,你先看看?”王军搓手说道。
唐易点点头,便开始看了起来。
翻翻检检一个小时,唐易也没发现什么好东西。的确有旧书,也是线装本的,但都是民国时候粗制的东西,基本没什么收藏价值,市场价值也不高。
而字帖,大部分都是这些年的印刷品,最老的也就是八十年代的。
唐易心想,他们经理也不是傻子,让他当废纸卖,看来只能当废纸卖,自己有点儿想多了。
看唐易的样子,王军也看出情况不妙,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再看看,再看看,实在不行,就算了。”
唐易想了想,就剩下那一些字画没仔细看了。那些字画,在一张旧桌子上摞了有一尺多高,他只是随意翻检了几张。
于是,唐易又一张一张看了起来。
这一落摞看完,终于有一本“书”被唐易拿了出来。
其实,这就是一本手工装订的东西,外面是发黄的元书纸,封面上手写了俩字:字帖。看这元书纸,也不老,看这手写的俩字儿,虽然工整平顺,但也非名家手笔。
元书纸,是一种竹纸,这种纸比较柔韧,而且不容易蛀,不容易变色,所以除了当做书画用纸,还可以装裱和当做包装纸,这本“书”就是用元书纸当了封皮。
要是一般人,在这么一堆破烂里翻出这么一本手工装订的东西,也不会打开看了,无非就是学书法的人自己装订的一本字帖罢了。
但唐易不一样,他没打开,就发现了这本字帖的与众不同。“差点儿就错过了!”唐易心中也是小有感叹。
打开字帖,里面是一张张的拓片,每张拓片将近30厘米长,十几厘米宽,每张拓片上二十几个字。最前面有六张拓片格式一致。后面的“拓片”,却都是现代的印刷品了。
这六张拓片上的字,非常清晰,拓功一流。楷书字体,工整严谨,正而峭劲,是典型的欧体。而且,拓片背面,也用元书纸衬裱过,老裱,未装订的边缘有些残破了。
唐易翻着这本字帖,王军也凑上来,看了一会儿,叹了一口气,“哎,原来是欧阳询的字帖。”
王军在书法用品店工作,见得最多的就是字帖,字帖里见得最多的,就是欧阳询的,他不懂鉴古,只是看出比较老,但是再老,在他眼里,也不过是一本普通的字帖。
欧阳询的名头,可谓妇孺皆知,和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大家,又和柳公权、颜真卿、赵孟頫并成为楷书四大家。他的楷书,便于学习,所以字帖常常成为入门者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