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分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大江边上,楚州治所巴县,楚国行军总督梁森登上北岸山坡,看着脚下巴县旧城故址,又看向南岸新城所在。
  那里,是遍布陡峭山坡上的民居,仿佛一级级台阶般,远远看去,蔚为壮观。
  但是,梁森见了此情此景后产生的第一个念头,是隐患颇大:
  要是山坡底部民居失火,火必然顺着山坡往上烧,那可不得了。
  然而此处地形就是如此,无论南岸、北岸,都是山坡陡峭,没有多少平地,大量民居依山而立。
  所以这里的道路十分陡峭,爬起坡来能让人走得气喘吁吁。
  在岸上居住多有不便,所以巴县多有百姓以船为家,以打渔、航运为生。
  梁森看着江上云集的大量船只,想到了之前的白帝城一战。
  那一战,周军水师被官军炮船轻易歼灭,大量兵卒、青壮身亡,这当中,恐怕少不了巴县乃至楚州沿江地区的渔民、船民。
  所以,大概要过二十年,一代人时间,这里的人气才会恢复。
  而二十多年前,魏国攻蜀,随后持续多年的战乱,死了不少人,加上现在这一次,要完全恢复梁时的人气,等于要过两代人。
  这就是乱世,人命如草芥。
  战乱留下的累累伤痕,只能靠太平岁月来慢慢抚平。
  旁边,一群参谋正在观察巴县地形,根据现场勘查情况,对之前拟定的作战计划进行“校对”,看看有无必要进行调整。
  楚州州治巴县,自古为江防要地,此处有强水、涪水、汉水、白水、宕渠水五水汇入,为水路枢要。
  其中,涪水水流量很大,其上游地区,多有州郡要地。
  按计划,官军拿下巴县后,要分兵两路,一路从巴县北上,沿着涪水过遂州(州治遂宁),抵达潼州(州治巴西)。
  巴西,正好位于成都(西南方向)和剑阁(东北方向)之间,可以卡住关中、汉中周军西援成都的通道。
  此为阻援。
  另一路,继续沿江西进,过青衣(青衣水),转北,沿着岷水而行,进入成都地界。
  此为攻城。
  如此安排,相比晋时桓温伐蜀,多了一路:分兵沿涪水北上。
  当时占据蜀地的是成汉国,外无强援,所以兵力万余的晋军直取成都即可,本身兵力也少,要分兵就是自寻死路。
  现在,官军要取成都,必须分兵阻援,因为关中方向会有援军救成都。
  此为既定方案。
  可若是把“攻城阻援”,变成“围城打援”呢?
  即官军接下来要解决的首要目标,从成都变成自东北而来的周国援军。
  这种打法,和之前候在白帝城外,等着益州援军抵达再一起收拾,是同样的道理。
  先歼灭敌军野战力量,再去取缺兵少将、外无援兵的城池。
  若如此,抵达潼州巴西的军队,是主攻,沿着长江(再往前是岷水)去成都的军队是偏师,掣肘成都守军即可。
  这么布置,有个问题:主攻的军队驻扎巴西,若周国援军迟迟不来,那么是东攻剑阁还是西攻成都?
  东攻,就是再度分兵,摊薄兵力,一旦成都这边战局出现变数,满盘皆输(哪怕变数的出现几率很小)。
  若西攻,而周国援军突然从东边冲出来了,怎么应对?
  又要攻城,又要打援,同样会摊薄兵力,很容易出意外。
  如何取舍,完全取决于周国增援益州的兵马,是否会很快出剑阁。
  类似赌,赢了,收益很大,输了,付出的代价也很大。
  。。。。。。
  夜,江南岸,巴县城内,暂做行辕的公廨里,梁森琢磨着地图。
  今日他召集诸将议事,对接下来的行军路线进行了讨论,他提出了一个战术:
  兵是要分,却不是在巴县分。
  而是主力沿着涪水北上,过遂州遂宁,取潼州巴西。
  到了巴西,再分兵:一路西进去攻成都,一路东进取剑阁(前提是周国援军尚未出剑阁)。
  和既定方案明显不同。
  这样做的好处,是后勤稳,只有涪水这一条“粮道”,可以集中使用船只来运送各类辎重和补给。
  对于后勤线(水路)的保护,所需兵力较少,能节省兵力。
  在巴西分兵,东、西二路兵马背靠背,不怕有人偷袭。
  成都周军已经不具备主动出击、决战的能力,而东边汉中乃至关中的周军是否及时来援,都不影响己方依托巴西对成都展开攻势。
  若周国援军来得慢,己方只要拿下剑阁,即便没有火炮,也完全可以把对方的主力挡在剑阁以东。
  然后从容集结兵力,拿下成都。
  若对方援军来得快,那正好,己方主力集结在巴西,先收拾了援军(打援),然后再取孤立无援的成都。
  但这么做,会导致拿下成都的时间变长。
  兵贵神速,己方明显有优势,为何要浪费时间呢?
  梁森在会上没有说的一个原因,是政治原因。
  二十多年前,魏国(西魏)趁火打劫,夺了梁国的蜀地,随后,蜀地不少豪强起兵反抗,战火持续了数年,才慢慢平息。
  这些地方豪强之所以起兵,未必是心向建康朝廷,无非是想趁着魏军入蜀立足未稳,来个浑水摸鱼。
  梁国丧失了对蜀地的控制,而魏军若是被他们赶跑了,接下来,他们不就是当地的土霸王了?
  梁森读过史书,知道当年晋时桓温伐蜀之后,蜀地依旧乱了几年。
  为什么会这样?
  有成汉国旧臣发动叛乱,甚至再次占了成都,故而桓温伐蜀、拿下成都后,又过了将近三年,蜀地才稳定下来。
  再后来,刘裕掌权时,蜀地爆发叛乱,驻军造反,妄图割地自立,刘裕派兵入蜀,费了一番力气才平定叛乱。
  所以,此次朝廷复蜀,李笠让他挂帅,首先是因为信任,信任他的忠诚和能力,要让他复蜀之后,坐镇益州,稳定局势。
  一防地头蛇闹事、浑水摸鱼,二防驻军造反。
  别又乱个几年,朝廷反复派兵入蜀平乱,如此反复折腾,到头来受罪的还是百姓。
  基于这个原因,梁森要适当拖延时间。
  取成都的时间延长,并不是坏事,他能趁机对付一下各地的地头蛇。
  譬如,要求对方派人助战,要求对方支援粮草。
  不服从的,顺势铲除;服从的,授其子弟军职,使其在军中办事,如同人质。
  只要把剑阁这个大门关上,对付起蜀地的地头蛇们,那就是“关门打狗”,轻松许多。
  若速下成都,益州战事很快结束,反倒不好找借口折腾这些地头蛇。
  如此理由,不好当众说出来,毕竟当初,官军在河北收拾地头蛇时,也是只做不说。
  梁森想得明白,决定直取潼关巴西,再分兵,至于周国的援军,会不会“及时”出剑阁,往巴西乃至成都而去,他也很期盼。
  你们派来援蜀的兵马越多,关中能用的兵马就越少,这就是放血。
  所以,朝廷才先攻蜀!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