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喜讯(续)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上午,天上乌云密布,但行宫里,无论是宫人还是禁卫,一个个脸上都沐浴着“阳光”。
  这“阳光”来自一个喜讯:太子妃诞下一子,于是,宫内人人有赏。
  不仅宦者、宫女、杂工,包括禁卫,无论是当值的,还是轮休的,都有赏。
  加上前线战事顺利,齐国已灭亡,开封城内外喜气洋洋。
  但入宫向皇帝禀报后勤运输情况的皇太子李昉,所说的内容,却不是那么“喜气洋洋”。
  “前线捷报频传,各部兵马表现出色,但粮食的消耗很大,加上运输过程中的消耗...当然,这在预料之中,消耗并未失控。”
  “随着朝廷控制河东、洛州、陕州主要地区,以及清剿当地残余势力的战斗不断扩大,粮食的供应会愈发紧张。”
  李昉用一张张表格数据,以及示意图,向父亲讲解当前的后勤状况。
  简而言之,仗打得顺畅,而粮食的消耗也很大,虽然“成本控制”做得不错,但正如战前所估算的那样,楚军的后勤补给(粮食补给)开始接近极限。
  所以朝廷才打算发行第二期“国债”,筹钱筹粮,确保周转,以防万一。
  若战争规模继续扩大下去,即在灭齐之后灭周,就会面临一个“要么大胜,要么大败”的局面。
  如果楚军能够一直赢下去,攻入关中,攻入陇右,攻入益梁地区,将周军主力歼灭,一鼓作气灭掉周国,实现天下统一,那倒还好。
  若接下来的战事进展缓慢,与周国的战争旷日持久(持续一年以上),那么,不仅军粮供应会出问题,朝廷用于镇守新得地区的兵力也会严重不足。
  没有军队镇守的地区,人心就会不稳,官府也无法在当地真正扎根。
  而大量存粮被用于前线作战补给,国内各地粮仓库存不足,对于天灾的承受能力就会下降。
  一旦发生较大规模的旱涝灾害,朝廷没有充足的存粮用于平抑粮价,或者赈济灾民,就会出大事。
  若是南方出大事,或许还有周旋的余地,可若是河北、河南地区这些齐国故地出大事,导致烽烟四起,形势可能会急转直下。
  河南河北,长期为北国控制,虽然如今为楚国治下,但人心不稳。
  其中,河南地区相对好些,河北地区纳入朝廷治下不过两三年,官府在各地刚扎根,根基并不稳。
  加上楚军当年有目的的铲除河北各地豪族,没收田产,地方上积累的怨气可不小。
  这些怨气,需要持续多年的太平日子去化解,一旦朝廷应对失当,怨气就很容易爆发,引发大量叛乱。
  一旦出现这个局面,朝廷要怎么应对?
  西边,主力军队还在和周军纠缠,周国和其他齐国故地还得分兵镇守,草原方向,突厥人会否卷土重来还未可知,这时候河北要是乱起来,可不得了。
  李昉最后给出自己的建议:战事可以缓一缓,不需要和周国停战,但己方的攻势可以放缓,保持进攻的态势即可。
  既然此次出兵的首要目标(灭齐)、次要目标(歼灭周国的一到两支野战军团,拿下洛州地区)已经达到,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消化”胜利成果。
  而不是急着一鼓作气把周国灭掉,因为时间在楚国这边。
  周国的两支野战军团完蛋,十余万兵马伤亡殆尽,没有个十来年,是恢复不过来的。
  但楚国不同,对新占的河东、洛州、陕州地区进行“消化”,一两年就行。
  这一两年,在当地建立起新秩序,并派军队驻守,清剿溃兵与不合作的地头蛇,
  与此同时,继续巩固对河北地区的控制,让将士们有时间休整,让百姓能够喘口气。
  缓过气后,做好准备,再灭周,就稳妥了。
  李笠对儿子的建议很满意,因为他就是打算这么做的,并和宰辅们达成共识:
  消化齐国故地,消化洛州地区,是当务之急。
  毕竟河东地区,以及洛州西、南部为山地,其中有大量山蛮和地头蛇,目前不服楚国,需要投入大量兵力去“剿匪”,建立地方秩序。
  与此同时,要对关中保持军事压力,在河东以及陕州地区驻扎重兵,展现出进攻态势,迫使周国全力备战,导致农业生产受影响。
  周国这边,之前遭受的战争创伤无法愈合,精神上又时刻承受着折磨,时间一长,怕是吃不消。
  而时间在楚国这边,加上大规模战争对粮食的消耗确实不小,所以没必要急,即便等个一年两年,等得起。
  李笠随后提起第二个话题:洛阳城是原地重建,还是选址新建?
  如果是选址新建,新址选在哪里比较合适?
  李昉到洛阳现场勘查了一番,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答案,便说:
  “孩儿以为,选址新建更好,自汉以来的洛阳城,已经不堪重负...”
  “新址,目前有一个不错的待选位置,在如今洛阳城以西,同样是在洛水畔,不过南面正对伊阙,一如建康南面正对牛首山,以其双峰为门阙那般...”
  。。。。。。
  下午,昨日刚抵达开封的娄定远,向李笠汇报此次去晋阳的“创收”情况。
  简而言之,收获颇丰。
  以韩长鸾为代表的齐国佞幸人物,果然肥得流油,向来精通搜刮、索贿的娄定远,使出浑身解数,从这些人身上,榨出不少油水。
  榨出大量金银珠宝、西域异宝,以及各种田产、罕见的服玩器物,可谓满载而归。
  娄定远呈上一份清单,请李笠过目,李笠接过之后,看也不看,放在一旁。
  账目当然要对一对,但自有少府寺去办,具体的“分成”,也是由少府寺去和娄定远对接。
  李笠这么用娄定远,是让这位有点事做,顺便给带兵打仗的将领弄点“辛苦费”,给国库添一些收入,就是“皆大欢喜”的意思。
  其实他并不关心自己那“一成”的分成,意思意思拿一点,也好让别人放心拿。
  他关心的是那几个“油渣”,便问娄定远:“韩长鸾这些佞幸,朕就留其性命,用几个闲职打发了?”
  “陛下圣明!”娄定远赶紧恭维。
  李笠又问:“这几个人,不会死灰复燃吧?”
  “陛下勿忧,韩长鸾等人,之所以把持朝政,无非是得齐主信任,如今没了依靠,就如同无树可攀的藤蔓,三五刀笔吏,就能弄死。”
  李笠点点头:“行吧,既然你和他们谈了条件,等他们到了开封,走完过场,就选几个闲职报上来,朕让人去办即可。”
  娄定远立刻表态:“谢陛下信任!!”
  这件事定下来,算是“守信”,也给了娄定远表现的机会。
  李笠又问起晋阳那边的情况,算是从另一个渠道,了解晋阳的现状。
  娄定远大概说了一下自己所知晋阳城的情况,尤其提到那些“九州军士”。
  这些军士连同家人,大多是当年的六镇军民,以及战乱中活下来的兵卒,他们跟着高欢四处征战,是高欢走上人生巅峰的依仗。
  所以,这些军户在东魏、齐国的待遇不错,对高家颇为忠心。
  若要做个对比,可比作李笠的鄱阳乡亲以及徐州兵卒。
  鄱阳、徐州出身的将士,对于李笠及李家的忠心,自然不是别处军民可比的。
  所以,这些九州军士虽然作战能力强,但对于楚国来说,用起来不放心,都杀了也没必要,不如“稀释”。
  现在,在一系列的安抚之下,这些军户已经稳住了,接下来,就是分批异地安置、化整为零。
  有司马消难负责这一事务,倒不会有什么问题。
  眼见着该问的都问了,该说的都说了,李笠接连打了几个哈欠。
  这就是“朕有些乏了,你退下吧”的意思,娄定远当然明白,却有些欲言又止。
  李笠觉得奇怪:“还有何事?”
  娄定远迟疑片刻,说:“陛下,那韩长鸾为求活命,可是献了不少宝贝。”
  “嗯,朕知道了。”李笠拍了拍娄定远交上来的清单。
  随后想到了什么,补充:“你若是看中什么宝贝,可以拿,不过要折价计入分成。”
  娄定远干笑了几声,说:“不不不,微臣的意思,是韩长鸾,献了个美人...”
  “美人?你留着就行。”李笠对美人不感兴趣,因为他的后宫都是美人。
  当然,岁月在美人们的脸上留下了痕迹,不过,他还有年轻貌美、青春无敌的张丽华,不稀罕什么美人。
  “陛下,这位美人,真是绝色,微臣可不敢私藏,派人好生伺候,带着来到开封....”
  “能有多美?你自己留着吧。”
  #送888现金红包# 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热门神作,抽888现金红包!
  “陛下,微臣实在不敢私藏,如此绝色女子,只能常伴陛下身边..”
  李笠听娄定远不断强调“绝色”,心中起疑。
  女儿李平安为何会变寡妇,李笠可是谨记在心,而且也确实有人意图用女刺客对付他。
  所以他对来路不明的女人,下意识起戒心。
  娄定远却说:“陛下请放心,这美人,因父母双亡,无依无靠,便入宫做宫女。”
  “后来年纪到,长开了,面容姣好,被选去侍奉齐妃穆氏,却被韩长鸾看中...”
  “咳咳,韩长鸾是觉得奇货可居,将其作为买命钱,养在私第,如女儿一般待遇,前后,不到一个月时间....”
  “其人来历,微臣核对过晋阳宫内档案,并问过不少宫女,宦者,确认无误。”
  这一番话,强调两点:一,美人身份清白,就是一个普通宫女,并不是韩长鸾蓄养多年的人,在韩宅住了不到一个月时间。
  二,美人是完璧之身,没受过什么“调教”。
  李笠听了,依旧不以为然:绝色?年轻?能比得上我的丽华么?
  张丽华可是祸国红颜级别的美人,这个时代,谁能比得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