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怎么办?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钟离,私第,王僧辩与次子王颁交谈,说到时局,只有叹息。
  皇帝驾崩,王僧辩听到噩耗后愕然,随后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大司马、彭城公李笠,必然造反。
  哪怕李笠没有“都督中外诸军事”,也必然起兵造反,因为无论接下来谁当皇帝,都不可能对李笠放心。
  “淮阴目前看起来风平浪静,但是,谣言四起,”王颁缓缓说着,将自己在淮阴行在的所见所闻说出来。
  “有谣言说,彭城公意图以女色迷惑皇帝,以便掌握大权,结果皇帝纵欲过度,出了事。”
  “各种谣言,大多将皇帝驾崩一事,归咎于彭城公,甚至说彭城公已软禁太后,图谋不轨。”
  王僧辩不关心皇帝驾崩的真相是什么,反正皇帝驾崩之后,李笠欲做忠臣而不可得,无路可退,迟早要走出那一步。
  所以,宗室们不会坐以待毙。
  “他们打不过彭城公的,打不过。”王颁说着说着,摇摇头:“不要说徐州军,彭城公整顿过的中军,恐怕就能讨平变乱。”
  “何以见得?”王僧辩问,王颁回答:“孩儿在淮阴,入行宫时,碰到急雨,露天值守的禁卫将士在雨中巍然不动。”
  “直到命令传来,说可以避雨,他们才解散队伍,就近避雨。”
  王僧辩闻言一愣,随后叹了口气:“中军诸营,素来军纪散漫,如今森严如此,宗室们没有赢的可能。”
  “他们或许会派刺客行刺。”王颁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不认为宗室们会坐以待毙,然而想在战场上正面击败李笠很难,所以出阴招是必然。
  王僧辩不认为这种行为会成功:“刺客行刺,须得出其不意,方有可能成功,旁人能想到的,彭城公必然能想到。”
  “据说在徐州寒山时,彭城公就经常被齐国派来的刺客袭击,结果呢?什么事都没有。”
  “宗室们不会坐以待毙,所以必然想尽一切办法,拉拢可以拉拢的人,包括,外人。”
  “外人?”王颁瞪大眼睛,“莫非,莫非....北虏?”
  “是啊,北虏,”王僧辩苦笑起来,“齐主一旦得悉南方形势,必然会趁火打劫,派出兵马进攻河南。”
  “届时,彭城公既要应对齐军,又要对付宗室诸军,孤虎对群狼,优势大减。”
  王颁却不这么认为:“父亲,彭城公手下,不缺担当重任的大将,也不缺追随者,他可不是孤虎。”
  “此次北伐河南,徐州诸将表现,就证明他们能担大任。”
  王僧辩明知故问:“你觉得,彭城公必胜?”
  王颁点点头:“必胜,因为倒向彭城公的人会很多,其中有两淮出身文武官员,还有那些寒族子弟,更别说,饶州鄱阳那边...”
  “饶州,是鄱阳王在镇守。”王僧辩其实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却依旧这么问,是想看看儿子的眼光如何。
  “那又如何呢?饶州百姓,以及当地强宗、大姓,恐怕心早就在彭城公这边。”
  “孩儿就不信,彭城公在鄱阳家乡没有布局,只要一声令下,恐怕,鄱阳王的号令都出不了饶州公廨。”
  “王府卫队,即便想要有所动作,恐怕是举步维艰。”
  儿子能想到这么多,也算不错了,王僧辩没有再问。
  这几日,陆续有不同身份的人来到钟离,给他带来不同身份之人写的信。
  这些信虽然为不同人所写,但内容大同小异,都是劝他为国尽忠,与逆贼划清界限。
  但王僧辩一直在等,等一个人的信。
  昨日,他等到了。
  李笠派人送来一封信,在信中“恳请”他以大局为重,支持朝廷(支持李笠都督中外诸军事),共度时艰。
  王僧辩收到这封信后,松了一口气,且不论李笠在信中所说有多少出于真心,但至少说明一点:
  李笠没有把他当敌人。
  这样就够了,若李笠不屑于对他做表面功夫,那就意味自己成了对方必须铲除的目标。
  那么,接下来该如何应对?
  王僧辩还在想。
  王僧辩和兄弟们,本是北人,当年随着父亲王神念南下入梁,在南方安家落户。
  王家兄弟的大半人生,都在梁国度过,自入仕起,就是梁国臣子,按说到了关键时刻,应当为国尽忠。
  但是,王僧辩没有把握击败李笠。
  若他有如神助,击败了李笠,那么自己的处境也会变得微妙起来:他会不会变成下一个李笠?功高不赏,有死而已?
  宗室们容不得一头猛虎,更不会容得下杀死猛虎的勇士。
  皇帝驾崩,即便皇后、张贵人能生下皇子,李笠已经不可能做大梁的忠臣,战争爆发无法避免。
  若战事很快结束,倒不要紧,受牵连的百姓少,国力损耗不大。
  若战事旷日持久,很容被周、齐两国趁火打劫,届时,沔北、河南地区,甚至荆襄、两淮地区,都会沦陷。
  真要是这样,战争的胜利者,手中是残破的江山,长江以北地区悉数丢失,国势大衰,只能苟延残喘,再无统一中原之可能。
  王僧辩近日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他到底想要什么?
  高官厚禄?福及子孙后代的富贵?还是...
  有生之年,天下一统,并参与其中?
  。。。。。。
  小黄,郊外,一场狩猎接近尾声,营地里,亳州刺史王琳和部下们清点猎物,现烤现吃,佐以美酒,快活不已。
  现场一片欢声笑语,王琳看着一张张笑脸,忽然有些恍惚。
  昨日,他收到了李笠的亲笔信,李笠在信中“恳请”他以大局为重,支持朝廷(支持李笠都督中外诸军事),共度时艰。
  王琳看过信后,心情复杂。
  他不蠢,知道皇帝驾崩后,李笠若不想死全家,就只有一条路可以走。
  所以,“都督中外诸军事”是必然的。
  而李笠只要走上那条路,就没人可以阻拦,且对方极大概率能够顺利走到终点。
  因为李笠真的太能打了,手下又不缺强兵悍将,恐怕无人可以在战场上正面击败李笠。
  那么,现在,我该怎么办?
  王琳不知道。
  他家本是卑微的兵家,多亏姊姊、妹妹容貌出众,被湘东王看中,才有了出头的机会。
  王琳觉得,自己全家受了湘东王的恩惠,就该为国效命。
  至少,要报答湘东王的恩惠。
  所以,一旦李笠走到那一步,改朝换代,必然对前朝宗室斩草除根,那么,他的外甥们,包括琅琊王萧方诸,难逃一死。
  作为舅舅,他怎么能看着自己外甥走向末路而视若无睹?
  这对得起湘东王么?
  而他作为食梁之禄的梁臣,怎么能在关键时刻,与逆贼同流合污?
  哪怕这个逆贼,是自己的好友,造反是情不得已。
  但基于现实,王琳知道,自己站在李笠那边,是最好的选择。
  无论是对他、对王家、对于部下,都是如此。
  因为如无意外,李笠必然是胜利者,更别说皇帝驾崩、李笠都督中外诸军事的消息传来,王琳左右心腹,就有些蠢蠢欲动。
  劝王琳,支持李笠。
  李笠年富力强,手下大将不少,又有两淮豪杰追随,能打的不仅有强悍的徐州军,还有鄱阳那边的子弟。
  而且儿子多,世子都十三、四岁了。
  怎么看,李笠都有成为开国皇帝的可能,如同冉冉升起的朝阳。
  而梁国的那些宗室,有哪个能打的?
  宗室们容不下战功赫赫的李笠,就能容下击败李笠的人?
  所以,当左右得知派人来找他后,虽然不知具体说了什么,一个个都喜形于色。
  认为李笠是在向王琳示好,明显是要拉拢,所以,大伙都很高兴。
  很显然,王琳做为一个群体的首领,自己怎么想倒是其次,关键是这个群体的主要成员怎么想。
  他这二十多年来,结交无数朋友,有了不少追随者,这些朋友和追随者当中,大部分出身微寒,甚至是来路不明的“好汉”。
  这些人追随他,一是因为投缘,二是因为他给了这些人以希望,出头的希望。
  而现在,对于许多人来说,只要王琳站在李笠这边,那么王琳连同大伙的前途,一片光明。
  对于出身微寒的武人们来说,名震天下的李笠、亲近寒人的李笠、“英雄不问出处”的李笠、号称不败的李笠,就是大伙的前途所在。
  王琳知道,如果他选择和李笠作对,部下之中会有很多人离开他,站在李笠那边。
  这种选择,是基于自身利益而做出的,而不是个人恩怨。
  那些投向李笠的人,依旧会感激他多年来的提携、照顾,依旧会认他这个“王郎”,但是,会坚定不移的跟着李笠向前走。
  因为只有李笠才能带着这些人不断打胜仗,让这些人凭借军功平步青云,而不在乎这些人的出身。
  此次北伐河南,就有不少武人凭借军功晋升,在河南各地当县令、郡守,这在以往是难以想象的。
  如今,河南是许多将士的根本所在,许多人在河南有了“功田”,当了官。
  而能够守护河南的人,就只有李笠。
  如果李笠完了,萧氏皇帝,有能力守住河南么?
  恐怕未必,许多人都担心宗室们和北虏勾结,以让出河南、淮北为代价,“请”北虏攻打李笠。
  这是不能接受的,所以王琳知道自己的部下当中,许多人都希望他站在李笠这一边。
  支持李笠,就能守住河南,守住大伙辛辛苦苦立下战功换回来的官位、土地。
  王琳看着谈笑风生的部下们,心中满是无奈。
  人心所向,所以,我该怎么办?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