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关门放狗
皇宫北,华林园内竹林堂,悠扬的钢琴声回荡在竹林中,从旁边经过的李笠停下脚步,倾听这熟悉的旋律。
心灵深处的记忆被唤醒:准备上课了。
经典钢琴曲《蓝色的爱》,被许多学校作为上课铃声,当音乐响起的时候,意味着即将上课,音乐一停,此时还未进教室的人算作迟到。
今日他入宫,夫人也带着女儿李平安入宫,陪太后说话。
现在,应该是李平安在竹林堂内弹琴,因为这首钢琴曲之前可没有外传。
带路的宦者见李笠侧耳倾听,笑道:“彭城公,令爱弹奏的这首《蓝天》,太后可喜欢听了,说琴技可真是出众。”
“嗨,小女琴技寻常,是太后谬赞了。”
场面话谁都会说,李笠不会往心里去,跟着宦者继续前行。
他的嫡长女李平安,最近常和母亲一道入宫,陪着太后闲聊,如今开始给太后弹钢琴,据说太后很喜欢听。
这到底是真喜欢,还是找个借口多让他女儿随母亲入宫,就不知道了。
李笠认为嫡长女的琴技是可以的,因为在府里经常练习,但是,弹得更好的人还有一个,那就是他的庶长女李安宁。
李安宁样貌也不错,也读书写字会算数,同样近婚嫁年纪。
奈何因为是庶出,所以没有李平安的待遇,未能入皇宫,在太后面前露脸、展示琴技。
黄姈不是没考虑过带着庶女一起入宫,也好显得她这个嫡母不过于偏心。
奈何面上不好看:李笠让夫人把嫡庶长女都带入宫,在太后面前露脸,这是急着嫁女为后么?
亦或是如汉时赵飞燕、赵合德姊妹故事?
姓李的果然不要脸啊!
基于现实考虑,除非太后发话,否则李安宁是不会跟着嫡母入宫的。
所以李笠见女儿这几日有些情绪低落,知道女儿切实体会到嫡庶之别,自己心里也不是滋味。
这是无奈的现实,一人之力无法扭转。
但李笠下定决心,无论如何,将来他都要让女儿们嫁个好人家,不分嫡庶。
只要他身处高位,女儿们就不愁嫁,无非是能否做到面子、里子兼得罢了。
在回廊里转了几转,来到一座两层楼阁前,此阁上层叫“重云殿”,下层叫“兴光殿”。
阁前又有两座高楼,东面是“朝日楼”,西面是“夕月楼”。
此时,阁内二楼传来说话声,那是大臣在给皇帝讲课,讲的是《老子》。
也就是谈玄,即所谓“魏晋风流”中的玄学。
一国之君不学治国之术,学玄学,李笠觉得这国家真的前途渺茫。
奈何南朝的主流风尚就是谈玄,士族精英成日里谈玄,皇帝不通玄学的话,如何与士族精英高谈阔论?
按后世的话来说,就是:不如此,如何刷逼格?
皇帝要学什么,与李笠无关,他也没资格提建议,来到阁前,宦者入内,片刻,湘东王萧绎走出来。
两人转到一边,低声交谈起来。
今日几位文臣为皇帝讲课,湘东王萧绎列席,但因为有事要听李笠的汇报,所以顺便在此和李笠开个“小会”。
历时两个多月,新税制的第一阶段顺利实施,即征收过税(关津税)。
现在,即将实行第二步,征收住税(营业税)。
湘东王担心那些利益受损的人们,在第一阶段对税关施展小动作无效后,现在对即将开始的第二阶段征税工作继续下绊子,导致建康城内物价失控。
虽然李笠已经做过仔细讲解,对包括湘东王在内的辅政大臣们保证“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但事关重大,湘东王还是不放心。
因为朝野内外对于新税制的反对意见,一直未见减少,可以说辅政大臣们给李笠挡住了不少风雨,承受着不小的风险。
李笠严格执行关津税的征收,已经在许多人身上割了一大块肉,这些人虽然有所挣扎,但因为各种原因还是忍住了。
现在,李笠又要在这些人身上割另一大块肉,对方还愿意再忍么?
然而,对方未必敢正面抗税,那么就少不了来阴的。
对于过税,有效的偷税漏税方法不多,因为官府只需要守住几个关津,严格执行税收制度,就能征到税。
对方总不能背生双翅飞起来,带着货物越过税关飞入城中。
可要征收住税,偷税漏税的办法就多了许多,税吏想要征税,难度大了许多倍。
这期间,还容易被人下套,爆发冲突,闹起来,税吏未必能占理。
“大王请放心,只要粮价、布价不涨,建康城里物价就乱不起来。”
李笠依旧信心满满,“新税制,之前在饶州和徐州实行过,经过不断地完善,而不是突然拍脑子想出来的。”
“这个制度经过实践,有着许多经验教训,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以及可能利用的破绽,都已经逐一修正。”
“他们即便诡计多端,能用的招数也就那些,掀不起大浪。”
说到这里,李笠笑起来:“第一阶段,他们抗拒不了,那就意味着第二价段开始后,他们的挣扎是无谓的。”
“税关,现在已经把进出建康的物资和通道管起来,如同把院子的各门安上了门扉。”
“现在,我们关门放狗,他们再怎么叫骂、踢打,也依旧被关在建康这个大院子里,闹不起来。”
萧绎又问:“那,废案,真的不可行?有许多人觉得这废案不错。”
“大王,废案乃饮鸩止渴,刚开始实行时,确实收效显著,然而时间一长,弊病就会愈发明显,届时,无论行商还是坐贾,都会深受其害。”
李笠依旧坚持自己的观点,建立一个新制度时,就一定要从长远考虑,不能贪图一时之利,却遗祸后代。
“下官以为,这废案若实行,到最后,最吃亏的,还是寻常百姓。”
住税(营业税)的征收,自古以来都是各难题,即便是在现代也不例外。
要征税,就得先核实对方的营业额,方法是查账,问题就出在这上面:店家必然有阴阳账簿,必然做假账。
税务机构,如何能尽量掌握该店家的真实营业额?
若征税成本过高,根本就无法执行下去。
且必须保证税吏的公正无私,以及解决有靠山的商家查账难的问题。
对此,李笠采取的策略是两步走:
第一,控制城池周边税关,确保过关的货物,都在税务机构的监督之下,并对其估值、定税、征税。
第二,在控制了税关的基础上,建立由官府监管的交易市场,将城内坐贾组织到交易市场里,直接和携货过关的行商交易。
即强制过关行商与城内坐贾在交易市场交易,实现货物的分销、集散。
如此一来,官府以较低行政成本,掌握了相对准确的交易额,以此对“一级分销商”进行征税。
而不是把税吏撒出去,找下级分销商(坐贾)征税。
至于城内的坐贾在交易市场进货之后,怎么卖货物、过了几手,税务机构不管,因为已经征收过一次营业税了。
若还要征税,就是反复征收营业税,弊病较多,会影响商品的流通,李笠认为目前没必要。
毕竟后世的“营改增”(营业税改增值税),想要在这商品经济不发达、税收制度极度落后(相对而言)的时代实行,难度太大了。
而所谓的“废案”,指的是用官府指定的驵侩(即经纪人、中间商),来撮合行商和坐贾之间的买卖、交易。
买卖双方达成的交易额,会在驵侩这里留下记录,官府就根据驵侩提交的记录,对买方征税。
这种由中间商撮合买卖的制度,类似于历史上出现过的一种制度——牙行制度。
李笠听人谈起,在唐宋时出现的“牙人”、“牙行”制度,明清之际愈发完善,直到20世纪才被逐渐废除。
但中间商这一角色,一直存在着。
牙行制度,有利有弊,但可以确定的一个事实,就是牙行作为中间商,可以两头吃。
行商因为不能直接把货物卖给坐贾,必须依靠牙行撮合交易,且货物必须存在牙行那里,导致自己被牙行捏得死死的,只能被对方剥削。
而坐贾无法直接找行商进货,因为货源都掌握在牙行手上,自己没有议价权,只能被牙行剥削。
牙行这个中间商,两头吃,靠着垄断贸易渠道,轻而易举赚大钱,一旦尾大不掉,就是个祸害。
官府一开始,为了方便征收住税(营业税),养驵侩为看门狗,监视进出的人(货物)。
可随着时间流逝,把持着门口的看门狗,就会变成恶狼,无论是谁从眼前过,都要狠狠咬上几口,撕下大片肉。
咬得对方鲜血淋漓,骨头都能看到。
李笠不会给这种垄断性质的中间商以任何机会,道理,和朝廷不能实行包税人制度来征税那样:这就是饮鸩止渴。
建康乃权贵云集之地,若实行“废案”(以官府认定的驵侩为中间商,掌握行商、坐贾之间的交易额),这些驵侩必定成为权贵的帮凶,愈发凶残的剥削行商和坐贾。
后果就是物价上涨,成本层层转嫁之后,百姓的生活成本增加。
有人撺掇宰辅们,以“官府驵侩”制度取代拟定实施的新税制(交易市场制度),居心叵测。
试图来个“换汤不换药”,出让些许商税(营业税),以此换得另一个方式继续吸血。
李笠简要地分析了一通,把“废案”的弊端讲得很清楚,萧绎点点头:“既然彭城公有把握,那好,寡人便拭目以待。”
心灵深处的记忆被唤醒:准备上课了。
经典钢琴曲《蓝色的爱》,被许多学校作为上课铃声,当音乐响起的时候,意味着即将上课,音乐一停,此时还未进教室的人算作迟到。
今日他入宫,夫人也带着女儿李平安入宫,陪太后说话。
现在,应该是李平安在竹林堂内弹琴,因为这首钢琴曲之前可没有外传。
带路的宦者见李笠侧耳倾听,笑道:“彭城公,令爱弹奏的这首《蓝天》,太后可喜欢听了,说琴技可真是出众。”
“嗨,小女琴技寻常,是太后谬赞了。”
场面话谁都会说,李笠不会往心里去,跟着宦者继续前行。
他的嫡长女李平安,最近常和母亲一道入宫,陪着太后闲聊,如今开始给太后弹钢琴,据说太后很喜欢听。
这到底是真喜欢,还是找个借口多让他女儿随母亲入宫,就不知道了。
李笠认为嫡长女的琴技是可以的,因为在府里经常练习,但是,弹得更好的人还有一个,那就是他的庶长女李安宁。
李安宁样貌也不错,也读书写字会算数,同样近婚嫁年纪。
奈何因为是庶出,所以没有李平安的待遇,未能入皇宫,在太后面前露脸、展示琴技。
黄姈不是没考虑过带着庶女一起入宫,也好显得她这个嫡母不过于偏心。
奈何面上不好看:李笠让夫人把嫡庶长女都带入宫,在太后面前露脸,这是急着嫁女为后么?
亦或是如汉时赵飞燕、赵合德姊妹故事?
姓李的果然不要脸啊!
基于现实考虑,除非太后发话,否则李安宁是不会跟着嫡母入宫的。
所以李笠见女儿这几日有些情绪低落,知道女儿切实体会到嫡庶之别,自己心里也不是滋味。
这是无奈的现实,一人之力无法扭转。
但李笠下定决心,无论如何,将来他都要让女儿们嫁个好人家,不分嫡庶。
只要他身处高位,女儿们就不愁嫁,无非是能否做到面子、里子兼得罢了。
在回廊里转了几转,来到一座两层楼阁前,此阁上层叫“重云殿”,下层叫“兴光殿”。
阁前又有两座高楼,东面是“朝日楼”,西面是“夕月楼”。
此时,阁内二楼传来说话声,那是大臣在给皇帝讲课,讲的是《老子》。
也就是谈玄,即所谓“魏晋风流”中的玄学。
一国之君不学治国之术,学玄学,李笠觉得这国家真的前途渺茫。
奈何南朝的主流风尚就是谈玄,士族精英成日里谈玄,皇帝不通玄学的话,如何与士族精英高谈阔论?
按后世的话来说,就是:不如此,如何刷逼格?
皇帝要学什么,与李笠无关,他也没资格提建议,来到阁前,宦者入内,片刻,湘东王萧绎走出来。
两人转到一边,低声交谈起来。
今日几位文臣为皇帝讲课,湘东王萧绎列席,但因为有事要听李笠的汇报,所以顺便在此和李笠开个“小会”。
历时两个多月,新税制的第一阶段顺利实施,即征收过税(关津税)。
现在,即将实行第二步,征收住税(营业税)。
湘东王担心那些利益受损的人们,在第一阶段对税关施展小动作无效后,现在对即将开始的第二阶段征税工作继续下绊子,导致建康城内物价失控。
虽然李笠已经做过仔细讲解,对包括湘东王在内的辅政大臣们保证“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但事关重大,湘东王还是不放心。
因为朝野内外对于新税制的反对意见,一直未见减少,可以说辅政大臣们给李笠挡住了不少风雨,承受着不小的风险。
李笠严格执行关津税的征收,已经在许多人身上割了一大块肉,这些人虽然有所挣扎,但因为各种原因还是忍住了。
现在,李笠又要在这些人身上割另一大块肉,对方还愿意再忍么?
然而,对方未必敢正面抗税,那么就少不了来阴的。
对于过税,有效的偷税漏税方法不多,因为官府只需要守住几个关津,严格执行税收制度,就能征到税。
对方总不能背生双翅飞起来,带着货物越过税关飞入城中。
可要征收住税,偷税漏税的办法就多了许多,税吏想要征税,难度大了许多倍。
这期间,还容易被人下套,爆发冲突,闹起来,税吏未必能占理。
“大王请放心,只要粮价、布价不涨,建康城里物价就乱不起来。”
李笠依旧信心满满,“新税制,之前在饶州和徐州实行过,经过不断地完善,而不是突然拍脑子想出来的。”
“这个制度经过实践,有着许多经验教训,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以及可能利用的破绽,都已经逐一修正。”
“他们即便诡计多端,能用的招数也就那些,掀不起大浪。”
说到这里,李笠笑起来:“第一阶段,他们抗拒不了,那就意味着第二价段开始后,他们的挣扎是无谓的。”
“税关,现在已经把进出建康的物资和通道管起来,如同把院子的各门安上了门扉。”
“现在,我们关门放狗,他们再怎么叫骂、踢打,也依旧被关在建康这个大院子里,闹不起来。”
萧绎又问:“那,废案,真的不可行?有许多人觉得这废案不错。”
“大王,废案乃饮鸩止渴,刚开始实行时,确实收效显著,然而时间一长,弊病就会愈发明显,届时,无论行商还是坐贾,都会深受其害。”
李笠依旧坚持自己的观点,建立一个新制度时,就一定要从长远考虑,不能贪图一时之利,却遗祸后代。
“下官以为,这废案若实行,到最后,最吃亏的,还是寻常百姓。”
住税(营业税)的征收,自古以来都是各难题,即便是在现代也不例外。
要征税,就得先核实对方的营业额,方法是查账,问题就出在这上面:店家必然有阴阳账簿,必然做假账。
税务机构,如何能尽量掌握该店家的真实营业额?
若征税成本过高,根本就无法执行下去。
且必须保证税吏的公正无私,以及解决有靠山的商家查账难的问题。
对此,李笠采取的策略是两步走:
第一,控制城池周边税关,确保过关的货物,都在税务机构的监督之下,并对其估值、定税、征税。
第二,在控制了税关的基础上,建立由官府监管的交易市场,将城内坐贾组织到交易市场里,直接和携货过关的行商交易。
即强制过关行商与城内坐贾在交易市场交易,实现货物的分销、集散。
如此一来,官府以较低行政成本,掌握了相对准确的交易额,以此对“一级分销商”进行征税。
而不是把税吏撒出去,找下级分销商(坐贾)征税。
至于城内的坐贾在交易市场进货之后,怎么卖货物、过了几手,税务机构不管,因为已经征收过一次营业税了。
若还要征税,就是反复征收营业税,弊病较多,会影响商品的流通,李笠认为目前没必要。
毕竟后世的“营改增”(营业税改增值税),想要在这商品经济不发达、税收制度极度落后(相对而言)的时代实行,难度太大了。
而所谓的“废案”,指的是用官府指定的驵侩(即经纪人、中间商),来撮合行商和坐贾之间的买卖、交易。
买卖双方达成的交易额,会在驵侩这里留下记录,官府就根据驵侩提交的记录,对买方征税。
这种由中间商撮合买卖的制度,类似于历史上出现过的一种制度——牙行制度。
李笠听人谈起,在唐宋时出现的“牙人”、“牙行”制度,明清之际愈发完善,直到20世纪才被逐渐废除。
但中间商这一角色,一直存在着。
牙行制度,有利有弊,但可以确定的一个事实,就是牙行作为中间商,可以两头吃。
行商因为不能直接把货物卖给坐贾,必须依靠牙行撮合交易,且货物必须存在牙行那里,导致自己被牙行捏得死死的,只能被对方剥削。
而坐贾无法直接找行商进货,因为货源都掌握在牙行手上,自己没有议价权,只能被牙行剥削。
牙行这个中间商,两头吃,靠着垄断贸易渠道,轻而易举赚大钱,一旦尾大不掉,就是个祸害。
官府一开始,为了方便征收住税(营业税),养驵侩为看门狗,监视进出的人(货物)。
可随着时间流逝,把持着门口的看门狗,就会变成恶狼,无论是谁从眼前过,都要狠狠咬上几口,撕下大片肉。
咬得对方鲜血淋漓,骨头都能看到。
李笠不会给这种垄断性质的中间商以任何机会,道理,和朝廷不能实行包税人制度来征税那样:这就是饮鸩止渴。
建康乃权贵云集之地,若实行“废案”(以官府认定的驵侩为中间商,掌握行商、坐贾之间的交易额),这些驵侩必定成为权贵的帮凶,愈发凶残的剥削行商和坐贾。
后果就是物价上涨,成本层层转嫁之后,百姓的生活成本增加。
有人撺掇宰辅们,以“官府驵侩”制度取代拟定实施的新税制(交易市场制度),居心叵测。
试图来个“换汤不换药”,出让些许商税(营业税),以此换得另一个方式继续吸血。
李笠简要地分析了一通,把“废案”的弊端讲得很清楚,萧绎点点头:“既然彭城公有把握,那好,寡人便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