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9章 罗·罗设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石军的这片专栏文章一经发出便在欧美各界引起巨大反响,之所以有如此效果,除了国内w地区发生的里氏8.0级特大地震外,最关键的是石军文章中使用了大量切实可行的数据进行说明。
  比如说中国腾飞集团的航空发动机产量将因此下降68.7%,理由是所属的六个厂全部集中在棉花,而棉花距离震中的w地区直线距离还不到500公里,属于地震受损严重的地区之一。
  再比如说他对中国腾飞集团下一步的判断也十分准确,专栏文章中提到中国腾飞集团下一步必然是收缩战线,削减支出,从而为应对巨额损失腾出空间。
  结果文章见报不到六个小时,中国腾飞集团便发布公报,暂停对标波音777和空客a350的双通道双发大型远程客机fcnb—240客机的研发,至于理由公报中并没有说明,但外界普遍猜测还是因为此次地震导致中国腾飞损失惨重,无力在承担这么大规模的投入。
  不仅如此,在此之后的4个小时内,中国腾飞接连发出4份公报,除了其中一份是向灾区提供2亿人民币和价值3亿人民币的物资外,其余三份都跟业务有关。
  其中令外界最看重的是最后一份公报,涉及到航空供应链问题,其主要内容是中国腾飞介于业务调整,暂缓上半年预计交付的22架fcnb—220系列客机以及波音、空客、庞巴迪等相关厂商的配套零部件以及高端航空材料。
  虽然措辞上公告说的很含蓄,并保证下半年恢复供应,但这份公报一出,对外界来说无疑是靴子终于落地的实证。
  很明显,一场超级地震把中国腾飞的脊梁骨给震断了,不然平白无故的推迟交货干什么?
  于是市场很快有了反应,首先是资本市场,腾飞系概念股次日一开盘便集体大跌,其中关联较深的几家甚至盘中跌停,直接被按在地板上各种摩擦。
  其次便是几家观望的航空产业界巨头,比如说英国的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年初的时候眼看着中国腾飞与波音联手上演回首掏,一人反绑双手,一人按着头,把空客脑袋按在马桶里使劲儿的灌,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看得那叫一个心惊胆战。
  但也从中看到一丝业务快速拓展的契机。
  因为借助这次事件,中国腾飞的fcnb—220系列客机算是站住了脚跟,虽然无法进军国际市场,但国内市场已经足够大,尤其是中国腾飞重拳出击,整合了国内的各大航空公司,并获得超过800架订单后,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终于是坐不住了。
  连忙派人跑来国内,希望能够在国内建厂,以便组装、生产罗尔斯·罗伊斯公司与普惠公联合研制的v2500系列大涵道比航空发动机。
  当然了,将这么高端的产品线放在国内不可能没有条件,那便是希望中国腾飞出产的fcnb—220系列客机能够采用v2500系列大涵道比航空发动机。
  此举无论是国内还是罗尔斯·罗伊斯公司都是双赢的决定。
  对罗尔斯·罗伊斯公司那就不用说了,自打通用的cfm—56这款万能神机横空出世后,就开启了一路吊打同行之路。
  加之当初罗尔斯·罗伊斯公司一脑门子扎进三轴航空发动机,导致在rb—211这个型号上严重超支不说,周期更是拉的老长,差点儿没因此把整个公司给弄扑街后,也是元气大伤,更无力与通用抗衡。
  无奈之下只能跟普惠公司联手,开发v2500系列大涵道比航空发动机与通用抗衡,结果他们这边还没开花结果,通用却与法国的赛峰公司合作的leap系列航空发动开始投入市场。
  不但抢先了一步,更重要的是各项指标几乎碾压罗罗的v2500系列大涵道比航空发动机,这就让罗罗特别尴尬不说,市场占有率更是直线下降。
  好在靠着面子,空客和波音都把v2500系列大涵道比航空发动机作为a320和波音737的选用型号,但在leap系列航空发动超强的统治力面前,除了一个漂亮的配置表格上的名头外,真正装机的却没有多少。
  这就导致罗罗公司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
  所以这次主动找上门,准备在国内设厂,一来是拓展业务,缓解v2500系列大涵道比航空发动机销售不畅带来的经营压力;二来,也是最重要的考量便是想借着中国腾飞这位新生的航空界权贵,也让自己打一个翻身仗,毕竟通用统治世界航空发动机的时间够多了,怎么算也该他们罗罗出出头了。
  对于中国腾飞来说,罗罗在国内设厂同样是极利于自身发展的大好事儿。
  要知道fcnb—220系列生产的关键并不是整机的产能,而在于航空发动机,尽管中国腾飞的航空发动机生产线已经是加班加点的生产,依旧满足不了fcnb—220系列庞大的订单量。
  没办法,中国腾飞的航空发动机业务可不单单只有fcnb—220系列客机,还有诸多的军用型号。
  就比如说已经量产的十号工程,其使用的wd—72suv大推力航空发动机就占去了中国腾飞航空发动机业务内相当大的产能。
  这也就罢了,最近总部希望用国产航空航空发动机替换苏—27系列上的俄制产品,同样需要优先保障。
  当然还有中国腾飞承担的fc—23型舰载机上的航空发动机,优先级不但更高,而且加急,因为海军的001号航母即将完工,相关的舰载机训练已经在某海军基地加班加点的进行着,为了赶上进度,fc—23型舰载机首架原型机已经在两个月前试飞成功,如今正在总结海军提出的修改意见,组织人员进行改进。
  而其中有关航空发动机方面就有十几项,不抓紧都不行。
  林林总总这么多型号,必然牵扯相关的产能,从而压缩民用型号的生产,所以中国腾飞早就想转移一部分产能给其他相关企业单位。
  可问题是国内航空发动机厂就那么几个,而且一个萝卜一个坑,生产的东西早就固定好了,接手新型号都有不同程度的困难。
  当然如果下大力气的话,不是不能解决,最最关键的是相关专业人才和技术工人队伍的欠缺,这才是中国腾飞面临的最大困境。
  场地没有可以买,设备没有可以造,人才没有怎么办?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呐,短期内真的很难解决!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