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1青年农场的老知青
“我、我不跟你一般见识,好男不跟女斗,我改天再好好的收拾你。”
“你还想收拾我?我今天先收拾收拾你。”
“你再过来我报警的呀!”
“报吧,正好让警察来给你收尸。”
悍妇很快开始了追击,那个男人则是一溜烟就没影了,逃跑的速度非常惊人,一看就是平时训练有素。
这又是打又是骂的,嚷嚷的都闹翻了天,邻居们自然是都出来看热闹了,于是张萌就趁机拉着一个女人问道:“师傅呀,麻烦你打听个事情,请问马厂长家具体是那个门?”
“马厂长?刚刚不是跑了吗?我看2-3个小时是不会回来喽!”
“……”
无语的张萌回到钱洪的身边,小声的问道:“现在怎么办?”
“这事也不是非得厂长出面,咱们再打听打听别人吧,车间主任、工会主席、工长股长,总之是厂里面的大小领导谁都行。”前两家已经没戏了,总不能今天一天都空手而归吧,于是钱洪想了想就给张萌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那好,我去前面问一问。”
“那我就走这边,两头一块问,这样效率会更高一些。”
于是钱洪他们分开行动了,当张萌拦住一位小姑娘,和善的跟对方搭话时,钱洪就信步往前走去,在堆满杂物、狭窄的走廊上前进,对这个时候上海人家的生活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餐具厨具都整整齐齐的收在碗柜里面,小厨房是一家紧挨着一家,并且每个水龙头上都有一把小锁头……
走着走着,钱洪忽然听到了一阵熟悉的旋律,等他站住仔细又听了听,居然真的是自己那首《北大荒》,此时此刻正从一个敞开门的房间里面传出来。
好奇的走过去一看,原来是这户人家的客厅中摆着桌子,桌子上的收音机发出的声音,只是正在演唱的这个歌手,实力可要比钱洪强多了,人家那是真正的男高音,所以将歌曲粗犷的特色全展现了出来。
下一秒,钱洪正打算离开,可谁知从屋里里面忽然走出一个中年女人,结果就跟钱洪来了个意料之外的对视。
“你找谁呀?”中年女人有些警惕的问道。
“真不好意思,我听到这个歌,一时就有点出神了。”钱洪十分尴尬的回答。
“东北人?”
“是呀,这首歌写的就是我的家乡,黑龙江。”
“来来来,小伙子你不忙的话就进来坐吧,我可是很久都没有碰到黑龙江老乡了。”
“阿姨你也是黑龙江人?可是这口音一点都不像呀!”
“阿拉上海人,不过下乡就在黑龙江的五常,足足在农场呆了6年。”
“五常青年农场?”
“对对,你咋知道那?”
“我妈也是在五常下得乡,就在青年农场的3连,到地方先给发了一套黄棉袄,听我妈给我讲过,你们上海过去的知青穿的都是灰色的棉袄吧?”
“没错,可惜我是七连的,不过说不定我跟你妈妈还见过面那!”
说着说着,眼前的中年女人就激动起来,她把钱洪拉到桌边坐下,还从一旁的柜子里面翻出一本相册,那里面的黑白照片是满满记录着黑龙江的风光,还有上海知青在青年农场的点点滴滴。
钱洪也很高兴,在上海呆了快一个月了,除了朱颖之外,再没有熟悉的人能好好的聊天,借这个机会他就跟这位陌生的阿姨畅谈起来,说说东北的食物与趣事、风俗,也算是多少缓解一下思乡之苦。
可没想到初次见面的两人是越聊越投机,讲起当年下乡的趣事、糗事,那笑声都夸张的传到了屋子外面,钱洪在聊天中得知这位阿姨姓顾,身份则是袜子厂的工会干事,证实钱洪想要寻找的人,那这算不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大宇呀,你到袜子厂的家属区来,是有什么事情吗?”等桌子上摆好茶水、瓜子与水果糖,顾阿姨就询问起来,并且还亲切的称呼钱洪的小名,感觉上两人已经是非常的熟悉了。
“也没什么大事,就是我姐来上海上学,我跟着一块来见见世面,有时间就在这附近随便转转。”信任还没建立起来,所以钱洪也不敢说的太深,于是就随口敷衍了两句。
“你姐姐在上海上学呀,是大学吗?”
“嗯,她是学英语专业的。”
“这个好,以后可以当翻译,不像我们这一代人,宝贵的青春都被耽误了,只能进厂子做工,现在还遇到了厂子破产,未来怎么样都不晓得。”
“顾阿姨你也不用担心,总会有办法的。”
“欧呦,我还要你这么个小东西来开导我?今天既然遇上了,那改天就带你姐姐来家里吃饭,你叔叔烧的菜还是蛮不错的。”
“一定一定,我们从黑龙江也带了不少的特产过来,那天我来一定给顾阿姨带上一些,都是自己家亲戚弄的蘑菇、木耳、榛子、粘豆包啥的,顾阿姨你可千万别嫌弃呀!”
“不嫌弃不嫌弃,我做梦都在想这些东西呀,黑龙江的山货,那在上海可是非常稀罕的呀!这都多少年了,我还以为这辈子都吃不到了。”
“顾阿姨你放心,等我回去就给你寄一批过来,保证让你吃够、吃腻!”
“呵呵呵……,好的呀好的呀!”
两人愉快的聊了两杯茶的时间,然后钱洪就告辞出来了,而顾阿姨更是直接把他送到了弄堂的大门口,然后还依依不舍的跟钱洪摆手告别。
而钱洪从弄堂出来,自己又在旁边等了一会儿,张萌这才拖拖拉拉的跑出来,跟着两人是一边在公交站牌下等车,一边交流刚刚获得的一手信息。
张萌在这段时间里面,陆续打听到了车间主任和销售科长的家,距离都相距远,但是因为不清楚钱洪的真正动机,张萌一个人就没敢贸贸然进去,只是等钱洪犹豫了半天,感觉却还是顾阿姨这边更适合一些,应该把精力集中放在她这里才对。
“你还想收拾我?我今天先收拾收拾你。”
“你再过来我报警的呀!”
“报吧,正好让警察来给你收尸。”
悍妇很快开始了追击,那个男人则是一溜烟就没影了,逃跑的速度非常惊人,一看就是平时训练有素。
这又是打又是骂的,嚷嚷的都闹翻了天,邻居们自然是都出来看热闹了,于是张萌就趁机拉着一个女人问道:“师傅呀,麻烦你打听个事情,请问马厂长家具体是那个门?”
“马厂长?刚刚不是跑了吗?我看2-3个小时是不会回来喽!”
“……”
无语的张萌回到钱洪的身边,小声的问道:“现在怎么办?”
“这事也不是非得厂长出面,咱们再打听打听别人吧,车间主任、工会主席、工长股长,总之是厂里面的大小领导谁都行。”前两家已经没戏了,总不能今天一天都空手而归吧,于是钱洪想了想就给张萌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那好,我去前面问一问。”
“那我就走这边,两头一块问,这样效率会更高一些。”
于是钱洪他们分开行动了,当张萌拦住一位小姑娘,和善的跟对方搭话时,钱洪就信步往前走去,在堆满杂物、狭窄的走廊上前进,对这个时候上海人家的生活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餐具厨具都整整齐齐的收在碗柜里面,小厨房是一家紧挨着一家,并且每个水龙头上都有一把小锁头……
走着走着,钱洪忽然听到了一阵熟悉的旋律,等他站住仔细又听了听,居然真的是自己那首《北大荒》,此时此刻正从一个敞开门的房间里面传出来。
好奇的走过去一看,原来是这户人家的客厅中摆着桌子,桌子上的收音机发出的声音,只是正在演唱的这个歌手,实力可要比钱洪强多了,人家那是真正的男高音,所以将歌曲粗犷的特色全展现了出来。
下一秒,钱洪正打算离开,可谁知从屋里里面忽然走出一个中年女人,结果就跟钱洪来了个意料之外的对视。
“你找谁呀?”中年女人有些警惕的问道。
“真不好意思,我听到这个歌,一时就有点出神了。”钱洪十分尴尬的回答。
“东北人?”
“是呀,这首歌写的就是我的家乡,黑龙江。”
“来来来,小伙子你不忙的话就进来坐吧,我可是很久都没有碰到黑龙江老乡了。”
“阿姨你也是黑龙江人?可是这口音一点都不像呀!”
“阿拉上海人,不过下乡就在黑龙江的五常,足足在农场呆了6年。”
“五常青年农场?”
“对对,你咋知道那?”
“我妈也是在五常下得乡,就在青年农场的3连,到地方先给发了一套黄棉袄,听我妈给我讲过,你们上海过去的知青穿的都是灰色的棉袄吧?”
“没错,可惜我是七连的,不过说不定我跟你妈妈还见过面那!”
说着说着,眼前的中年女人就激动起来,她把钱洪拉到桌边坐下,还从一旁的柜子里面翻出一本相册,那里面的黑白照片是满满记录着黑龙江的风光,还有上海知青在青年农场的点点滴滴。
钱洪也很高兴,在上海呆了快一个月了,除了朱颖之外,再没有熟悉的人能好好的聊天,借这个机会他就跟这位陌生的阿姨畅谈起来,说说东北的食物与趣事、风俗,也算是多少缓解一下思乡之苦。
可没想到初次见面的两人是越聊越投机,讲起当年下乡的趣事、糗事,那笑声都夸张的传到了屋子外面,钱洪在聊天中得知这位阿姨姓顾,身份则是袜子厂的工会干事,证实钱洪想要寻找的人,那这算不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大宇呀,你到袜子厂的家属区来,是有什么事情吗?”等桌子上摆好茶水、瓜子与水果糖,顾阿姨就询问起来,并且还亲切的称呼钱洪的小名,感觉上两人已经是非常的熟悉了。
“也没什么大事,就是我姐来上海上学,我跟着一块来见见世面,有时间就在这附近随便转转。”信任还没建立起来,所以钱洪也不敢说的太深,于是就随口敷衍了两句。
“你姐姐在上海上学呀,是大学吗?”
“嗯,她是学英语专业的。”
“这个好,以后可以当翻译,不像我们这一代人,宝贵的青春都被耽误了,只能进厂子做工,现在还遇到了厂子破产,未来怎么样都不晓得。”
“顾阿姨你也不用担心,总会有办法的。”
“欧呦,我还要你这么个小东西来开导我?今天既然遇上了,那改天就带你姐姐来家里吃饭,你叔叔烧的菜还是蛮不错的。”
“一定一定,我们从黑龙江也带了不少的特产过来,那天我来一定给顾阿姨带上一些,都是自己家亲戚弄的蘑菇、木耳、榛子、粘豆包啥的,顾阿姨你可千万别嫌弃呀!”
“不嫌弃不嫌弃,我做梦都在想这些东西呀,黑龙江的山货,那在上海可是非常稀罕的呀!这都多少年了,我还以为这辈子都吃不到了。”
“顾阿姨你放心,等我回去就给你寄一批过来,保证让你吃够、吃腻!”
“呵呵呵……,好的呀好的呀!”
两人愉快的聊了两杯茶的时间,然后钱洪就告辞出来了,而顾阿姨更是直接把他送到了弄堂的大门口,然后还依依不舍的跟钱洪摆手告别。
而钱洪从弄堂出来,自己又在旁边等了一会儿,张萌这才拖拖拉拉的跑出来,跟着两人是一边在公交站牌下等车,一边交流刚刚获得的一手信息。
张萌在这段时间里面,陆续打听到了车间主任和销售科长的家,距离都相距远,但是因为不清楚钱洪的真正动机,张萌一个人就没敢贸贸然进去,只是等钱洪犹豫了半天,感觉却还是顾阿姨这边更适合一些,应该把精力集中放在她这里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