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怎么会是他
面对着月华的质问,纤歌坦然点头:“不错,就是奴婢,奴婢实在沉不住气,所以就冒冒失失地向着鹤妃献了这样的计策。为的就是一箭双雕,除掉常凌烟肚子里的孩子,然后揭发鹤妃,使得皇上降罪于她,奴婢即便是赔上这条性命,也值了。”
“大胆!”月华勃然大怒:“这皇室后裔竟然成为你复仇的牺牲品!你为了除去鹤妃与廉妃,简直无所不用其极,这样狠辣。若是一旦得逞,贤嫔,鹤妃,廉妃,还有廉妃肚子里的孩子,一共四条性命,几乎就全都丧在你的手里!你这样的奴才留着也是祸害!还敢来求本宫?”
“娘娘!”纤歌哀声道:“难道您就愿意廉妃将腹中胎儿诞下来,夺走您的皇后之位?”
月华冷冷一笑,以前她或许会有一点介意,但是现在,当她得知常凌烟腹中的胎儿并非是陌孤寒的之后,她觉得无所谓了。相反,只有常凌烟一直保住这孩子,太皇太后与常家人才更加心安,不会急着轻举妄动,陌孤寒也有更加充足的准备时间。
“无论愿与不愿,廉妃她怀的都是皇家的子嗣,本宫作为一国之后,怎么能容忍你这样心狠手辣的婢子在宫中继续兴风作浪?”
纤歌摇摇头:“一直以来,兴风作浪的,都是鹤妃娘娘,不是奴婢。即便是奴婢不给她出谋划策,她一样会想出别的办法来对付廉妃。只不过,奴婢的这一计划失败了而已。”
“所以,如今廉妃安然无恙,你就不能借机除掉鹤妃。而你在做事情的时候又故意露出了蛛丝马迹,好让追查的人有迹可循。如今,你害怕了,担心太皇太后追查到你的身上,那么,鹤妃一定会牺牲你,保全她自己。你左思右想,觉得危险,所以来求本宫,保下你的性命?”
月华猜测道。
一言正好道明了纤歌的想法,她央求道:“奴婢自认做得不着痕迹,唯独是奴婢仓惶逃回悠然殿的时候,遇到了廉妃跟前丫头敏儿。奴婢当时还是一身小太监装扮,急匆匆地走,她似乎将奴婢认了出来,还在背后喊了奴婢两声。不过纤歌并未搭理她,直接回了。
若是那丫头在廉妃跟前多嘴,难免招惹廉妃怀疑,到时候,查到奴婢头上来。所以,奴婢想求娘娘开恩,救救奴婢,纤歌并不怕死,但是,纤歌如今大仇未报,所以不想死。
纤歌大胆求娘娘,只要娘娘救了纤歌这次,以后纤歌的性命就是娘娘的,赴汤蹈火,在所不惜。而且,奴婢不需要娘娘出手,定然就能从中周旋,除掉鹤妃与廉妃,也免得娘娘殚精竭虑,沾染一手血腥。”
言罢,纤歌重新跪地叩头,掷地有声。
月华不过是略一沉吟,权衡利弊,心里就有了计较。
这个纤歌的确不能信任,若是按照她所言,此人太有心计,而且睚眦必报,不是可堪大用之人。但是,若是太皇太后追查下来,治罪纤歌,迁怒鹤妃,算下来同样也是不痛不痒,不能斩草除根。
最重要的一点,自己如今最大的对手,乃是常凌烟和太皇太后,留下这纤歌,若是鹤妃对她言听计从的话,不可否认,的确是一大助力。
她冷冷地瞅着她,吩咐道:“抬起头来。”
纤歌不明所以,依言抬头。
月华扬起手来,“啪”的一声,就给了纤歌一个响亮的耳光。
纤歌捂着半边脸,一时愣怔。
“这一巴掌,是本宫替皇上教训你的,毕竟你加害皇嗣,这是诛九族的罪过。这一巴掌给你一个警醒,以后行事,不得这样心狠手辣。”
纤歌低垂下眼帘,遮掩了眸中情绪:“谢皇后娘娘教诲。”
“其次,”月华清清喉咙:“本宫若是救你,就必然是要替你开脱,如此一来,难免招惹鹤妃疑心。给你一巴掌,本宫赏你一个冲撞的罪名,你可懂了?”
纤歌一怔,便立即反应过来,顿时欣喜若狂,连连叩首:“谢过娘娘救命之恩。纤歌瑾记在心。”
月华挥挥手:“快些走吧,时间长了,难免招惹别人疑心。”
纤歌再次磕了三个响头,方才满是感激地匆匆走了。
月华沉吟片刻,左右扫望,见周围并无人注意自己,方才回了乾清宫。
陌孤寒不在,魏嬷嬷说陌孤寒去探望廉妃去了,又将适才御花园里发生的事情向着月华重新回禀一遍。
月华心不在焉地应着,掩了房门,然后迫不及待地从怀里摸出那张纸,颤抖着手打开。
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遍布了整张纸,其中不乏有熟悉的人名。
她跳跃过去,径直看向最后一个名字,不仅瞠目结舌。
怎么会是他?!
月华有些难以置信,再次确定一遍,的确就是他。
也难怪端木氏能够在紫禁城里有这样大的权势,她在宫里留了这样手眼通天的一个人,想要多少耳目没有?
纤歌的担忧并非多虑,事情发生以后的第二天,常凌烟跟前的敏儿便将偶遇纤歌之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常凌烟。
若是纤歌当时一身宫女装扮也就罢了,敏儿不会放在心上,偏生当时她还未来得及换下身上的太监服饰,敏儿看着自然起了疑心。
常凌烟曾经那样狠辣地对待纤歌,她会将自己恨之入骨,那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所以常凌烟听完敏儿的话,就立即将此事禀报给了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第一次驾临悠然殿,身后跟着贤嫔。
鹤妃跪在地上,恭敬地给太皇太后磕头,满怀忐忑。
太皇太后也不绕圈子,径直开门见山:“把你跟前的丫头纤歌叫出来,有位故人想要见她。”
鹤妃看一眼太皇太后身后的贤嫔,就知道是大难临头。她开始费心思量,自己应该如何撇清与纤歌之间的关系。
“太皇太后传召一声,妾身就带着她去了,怎么您还亲自劳驾跑一趟?”鹤妃讪讪地笑,心如擂鼓。
太皇太后低垂着眼皮,面色有些沉:“听说那个丫头被廉妃责罚以后就足不出户,极少踏出你清秋宫,哀家自然就亲自跑一趟了。”
鹤妃笑笑,鼻尖上已经隐约有亮晶晶的汗珠沁出:“她这些时日里,心境倒是放开了许多,经常出去走动的。再说她就是一个奴婢,太皇太后如何这样抬举她?”
回应她的,只是太皇太后一声不悦冷哼。
鹤妃讪讪地转身吩咐身边宫人,去纤歌的房间,将她传唤进来。
纤歌低着头,不慌不忙,镇静自若,按照规矩行礼,一板一眼。
太皇太后居高临下看着她:“抬起头来,让哀家看看是副怎样的眉眼?”
纤歌依言抬头。
太皇太后左右端详:“你那左脸是怎么了?如何看起来有些红肿?”
纤歌低垂下眼睑:“昨日在御花园里不小心冲撞了皇后娘娘。”
“你说这一巴掌是皇后娘娘打的?这宫里规矩,一般教训婢子们是不打脸的,怎么还下手这么重?”太皇太后将信将疑。
纤歌点点头:“奴婢不懂规矩,挨打也是活该。”
太皇太后挑挑眉:“什么时候?”
“昨日陪着我家主子出去透气,猛然想起殿里有事情忘了交代下面的婢子,就慌里慌张地回来,就是大概冷宫里出事那个时候。”
太皇太后看一眼身后的敏儿,唇角噙着一抹冷笑:“你的意思是说,昨日廉妃出事的时候,你是在跟皇后在一起?”
纤歌明显有些讶异:“奴婢不记得具体时辰,但是皇后娘娘饶过奴婢,奴婢回转悠然殿的时候,正是热闹。奴婢也不敢打听,觉得整张脸火辣辣的,已经肿起老高,唯恐丢了颜面,捂着脸仓惶地跑回来的。”
“奇怪了,那如何会有人看到你一身太监装扮从冷宫的方向过来呢?”
太皇太后双目微眯,似乎有锋利的刀刃刮着纤歌的脸,令她胆战心惊。
“太监装扮?纤歌扮成太监做什么?难不成纤歌会分身术不成?”
敏儿也不畏惧,上前一步,得意指证:“那人分明就是你,我喊了你两声,你慌里慌张地头也不敢回,溜得比兔子还快。”
纤歌立即反唇相讥:“既然那人头也不敢回,姑娘又是凭借什么认定那人就是我呢?”
“别的可以遮掩,这气度和走路的姿势,是熟人一眼就能看穿的。”敏儿也丝毫不让步,据理力争。
纤歌别有深意地一笑:“纤歌跟姑娘很熟吗?”
敏儿一噎,纤歌与鹤妃这多半年深居简出,极少在宫中露面,两人其实拢共也不过打过两三次照面。一次是纤歌被廉妃*那次,敏儿作为旁观的看客,对纤歌有了印象。第二次,便是在悠然殿后面的水榭旁,敏儿收了纤歌的玉镯,多嘴告知她廉妃*她的内情那次。
背后私自议论自家主子,可是大忌,总不能就直白地说出来吧?岂不被纤歌反咬一口?
所以敏儿对于纤歌的这句反问,一时不知如何作答。
太皇太后轻嗤一声:“倒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了。寿喜,差人去乾清宫请皇后娘娘过来,就说哀家请她做个见证。”
“大胆!”月华勃然大怒:“这皇室后裔竟然成为你复仇的牺牲品!你为了除去鹤妃与廉妃,简直无所不用其极,这样狠辣。若是一旦得逞,贤嫔,鹤妃,廉妃,还有廉妃肚子里的孩子,一共四条性命,几乎就全都丧在你的手里!你这样的奴才留着也是祸害!还敢来求本宫?”
“娘娘!”纤歌哀声道:“难道您就愿意廉妃将腹中胎儿诞下来,夺走您的皇后之位?”
月华冷冷一笑,以前她或许会有一点介意,但是现在,当她得知常凌烟腹中的胎儿并非是陌孤寒的之后,她觉得无所谓了。相反,只有常凌烟一直保住这孩子,太皇太后与常家人才更加心安,不会急着轻举妄动,陌孤寒也有更加充足的准备时间。
“无论愿与不愿,廉妃她怀的都是皇家的子嗣,本宫作为一国之后,怎么能容忍你这样心狠手辣的婢子在宫中继续兴风作浪?”
纤歌摇摇头:“一直以来,兴风作浪的,都是鹤妃娘娘,不是奴婢。即便是奴婢不给她出谋划策,她一样会想出别的办法来对付廉妃。只不过,奴婢的这一计划失败了而已。”
“所以,如今廉妃安然无恙,你就不能借机除掉鹤妃。而你在做事情的时候又故意露出了蛛丝马迹,好让追查的人有迹可循。如今,你害怕了,担心太皇太后追查到你的身上,那么,鹤妃一定会牺牲你,保全她自己。你左思右想,觉得危险,所以来求本宫,保下你的性命?”
月华猜测道。
一言正好道明了纤歌的想法,她央求道:“奴婢自认做得不着痕迹,唯独是奴婢仓惶逃回悠然殿的时候,遇到了廉妃跟前丫头敏儿。奴婢当时还是一身小太监装扮,急匆匆地走,她似乎将奴婢认了出来,还在背后喊了奴婢两声。不过纤歌并未搭理她,直接回了。
若是那丫头在廉妃跟前多嘴,难免招惹廉妃怀疑,到时候,查到奴婢头上来。所以,奴婢想求娘娘开恩,救救奴婢,纤歌并不怕死,但是,纤歌如今大仇未报,所以不想死。
纤歌大胆求娘娘,只要娘娘救了纤歌这次,以后纤歌的性命就是娘娘的,赴汤蹈火,在所不惜。而且,奴婢不需要娘娘出手,定然就能从中周旋,除掉鹤妃与廉妃,也免得娘娘殚精竭虑,沾染一手血腥。”
言罢,纤歌重新跪地叩头,掷地有声。
月华不过是略一沉吟,权衡利弊,心里就有了计较。
这个纤歌的确不能信任,若是按照她所言,此人太有心计,而且睚眦必报,不是可堪大用之人。但是,若是太皇太后追查下来,治罪纤歌,迁怒鹤妃,算下来同样也是不痛不痒,不能斩草除根。
最重要的一点,自己如今最大的对手,乃是常凌烟和太皇太后,留下这纤歌,若是鹤妃对她言听计从的话,不可否认,的确是一大助力。
她冷冷地瞅着她,吩咐道:“抬起头来。”
纤歌不明所以,依言抬头。
月华扬起手来,“啪”的一声,就给了纤歌一个响亮的耳光。
纤歌捂着半边脸,一时愣怔。
“这一巴掌,是本宫替皇上教训你的,毕竟你加害皇嗣,这是诛九族的罪过。这一巴掌给你一个警醒,以后行事,不得这样心狠手辣。”
纤歌低垂下眼帘,遮掩了眸中情绪:“谢皇后娘娘教诲。”
“其次,”月华清清喉咙:“本宫若是救你,就必然是要替你开脱,如此一来,难免招惹鹤妃疑心。给你一巴掌,本宫赏你一个冲撞的罪名,你可懂了?”
纤歌一怔,便立即反应过来,顿时欣喜若狂,连连叩首:“谢过娘娘救命之恩。纤歌瑾记在心。”
月华挥挥手:“快些走吧,时间长了,难免招惹别人疑心。”
纤歌再次磕了三个响头,方才满是感激地匆匆走了。
月华沉吟片刻,左右扫望,见周围并无人注意自己,方才回了乾清宫。
陌孤寒不在,魏嬷嬷说陌孤寒去探望廉妃去了,又将适才御花园里发生的事情向着月华重新回禀一遍。
月华心不在焉地应着,掩了房门,然后迫不及待地从怀里摸出那张纸,颤抖着手打开。
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遍布了整张纸,其中不乏有熟悉的人名。
她跳跃过去,径直看向最后一个名字,不仅瞠目结舌。
怎么会是他?!
月华有些难以置信,再次确定一遍,的确就是他。
也难怪端木氏能够在紫禁城里有这样大的权势,她在宫里留了这样手眼通天的一个人,想要多少耳目没有?
纤歌的担忧并非多虑,事情发生以后的第二天,常凌烟跟前的敏儿便将偶遇纤歌之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常凌烟。
若是纤歌当时一身宫女装扮也就罢了,敏儿不会放在心上,偏生当时她还未来得及换下身上的太监服饰,敏儿看着自然起了疑心。
常凌烟曾经那样狠辣地对待纤歌,她会将自己恨之入骨,那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所以常凌烟听完敏儿的话,就立即将此事禀报给了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第一次驾临悠然殿,身后跟着贤嫔。
鹤妃跪在地上,恭敬地给太皇太后磕头,满怀忐忑。
太皇太后也不绕圈子,径直开门见山:“把你跟前的丫头纤歌叫出来,有位故人想要见她。”
鹤妃看一眼太皇太后身后的贤嫔,就知道是大难临头。她开始费心思量,自己应该如何撇清与纤歌之间的关系。
“太皇太后传召一声,妾身就带着她去了,怎么您还亲自劳驾跑一趟?”鹤妃讪讪地笑,心如擂鼓。
太皇太后低垂着眼皮,面色有些沉:“听说那个丫头被廉妃责罚以后就足不出户,极少踏出你清秋宫,哀家自然就亲自跑一趟了。”
鹤妃笑笑,鼻尖上已经隐约有亮晶晶的汗珠沁出:“她这些时日里,心境倒是放开了许多,经常出去走动的。再说她就是一个奴婢,太皇太后如何这样抬举她?”
回应她的,只是太皇太后一声不悦冷哼。
鹤妃讪讪地转身吩咐身边宫人,去纤歌的房间,将她传唤进来。
纤歌低着头,不慌不忙,镇静自若,按照规矩行礼,一板一眼。
太皇太后居高临下看着她:“抬起头来,让哀家看看是副怎样的眉眼?”
纤歌依言抬头。
太皇太后左右端详:“你那左脸是怎么了?如何看起来有些红肿?”
纤歌低垂下眼睑:“昨日在御花园里不小心冲撞了皇后娘娘。”
“你说这一巴掌是皇后娘娘打的?这宫里规矩,一般教训婢子们是不打脸的,怎么还下手这么重?”太皇太后将信将疑。
纤歌点点头:“奴婢不懂规矩,挨打也是活该。”
太皇太后挑挑眉:“什么时候?”
“昨日陪着我家主子出去透气,猛然想起殿里有事情忘了交代下面的婢子,就慌里慌张地回来,就是大概冷宫里出事那个时候。”
太皇太后看一眼身后的敏儿,唇角噙着一抹冷笑:“你的意思是说,昨日廉妃出事的时候,你是在跟皇后在一起?”
纤歌明显有些讶异:“奴婢不记得具体时辰,但是皇后娘娘饶过奴婢,奴婢回转悠然殿的时候,正是热闹。奴婢也不敢打听,觉得整张脸火辣辣的,已经肿起老高,唯恐丢了颜面,捂着脸仓惶地跑回来的。”
“奇怪了,那如何会有人看到你一身太监装扮从冷宫的方向过来呢?”
太皇太后双目微眯,似乎有锋利的刀刃刮着纤歌的脸,令她胆战心惊。
“太监装扮?纤歌扮成太监做什么?难不成纤歌会分身术不成?”
敏儿也不畏惧,上前一步,得意指证:“那人分明就是你,我喊了你两声,你慌里慌张地头也不敢回,溜得比兔子还快。”
纤歌立即反唇相讥:“既然那人头也不敢回,姑娘又是凭借什么认定那人就是我呢?”
“别的可以遮掩,这气度和走路的姿势,是熟人一眼就能看穿的。”敏儿也丝毫不让步,据理力争。
纤歌别有深意地一笑:“纤歌跟姑娘很熟吗?”
敏儿一噎,纤歌与鹤妃这多半年深居简出,极少在宫中露面,两人其实拢共也不过打过两三次照面。一次是纤歌被廉妃*那次,敏儿作为旁观的看客,对纤歌有了印象。第二次,便是在悠然殿后面的水榭旁,敏儿收了纤歌的玉镯,多嘴告知她廉妃*她的内情那次。
背后私自议论自家主子,可是大忌,总不能就直白地说出来吧?岂不被纤歌反咬一口?
所以敏儿对于纤歌的这句反问,一时不知如何作答。
太皇太后轻嗤一声:“倒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了。寿喜,差人去乾清宫请皇后娘娘过来,就说哀家请她做个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