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2【西南联大】
周赫煊坐着一辆卡车进入昆明城内,卡车是从机场借来的,载有2000支钢笔和2000个笔记本。
总不能空着手来吧,周赫煊在重庆上飞机的时候,就把钢笔和笔记本一起带上了。
卡车司机估计很少进城,居然找不到路。周赫煊只能下车戴着个路人询问:“老乡你好,西南联大的总办公处怎么走?”
“崇仁街那边,”路人说着朝前一指,“前面穿西装戴眼镜的就是西南联大的老师,你让他带着你过去吧。”
周赫煊转身看去,果然见到一个穿西服的中年人。
此君******,发际线很高,正在一个卖香烟的小贩身边踌躇徘徊。他反反复复好几次掏钱,却总是把钱放回衣兜,下定决心离开却又折返回来,问道:“你的香烟可以论根卖吗?”
卖烟的是个老太婆,胸前挂着个扁平木箱,箱子里敞开装着各式香烟。她回答说:“卖的,你要哪种?”
眼镜中年咽口水道:“最便宜的,只要两根。”
“两根四角钱,先生拿好。”老太婆递过去说。
眼镜中年就像饿鬼看见吃的,以最快速度划燃火柴,站在原地大口大口的吸起来。不到20秒钟,那根香烟就只剩下一小截,他终于停下来,夹着烟头长叹:“唉!”
卖烟的老太婆也感叹道:“可怜哦,可怜哦。”
周赫煊看得有些心酸,等对方把烟头扔掉,才上前说:“先生你好,能带我去西南联大的总办公处吗?”
“周先生,”眼镜中年顿时把周赫煊认出来,高兴地握手道,“你好,你好,鄙人黄子卿。”
黄子卿,字碧帆,麻省理工博士,物理化学家、化学教育家,中国物理化学奠基人之一。
周赫煊对物理化学领域毫无了解,也不认识黄子卿,他问道:“黄先生是西南联大的教授?”
黄子卿说:“嗯,以前是清华的,现在都叫西南联大了。周先生要到总办公处?很近的,我带你过去。”
周赫煊进城时坐的是副驾驶位,保镖们都在车斗里。现在多了一个黄子卿,周赫煊干脆也坐车斗,拆开一包香烟递了过去。
黄子卿顿时眼睛发亮,把香烟放在口鼻间嗅了嗅,开心地笑起来:“美国骆驼烟,就是这个味儿,真是怀念啊。”
周赫煊把剩下的大半包也递了过去:“别人送的,我不太习惯抽骆驼。若是黄教授喜欢,那我就借花献佛了。”
黄子卿哈哈大笑,爽快地接过烟盒:“周先生,你不用怕我丢面子。我老黄别的嗜好没有,就爱抽上几口,多谢你的美意了。”
周赫煊掏出打火机帮黄子卿点上,问道:“西南联大的老师们过得很窘迫?”
黄子卿如实说道:“在长沙时还勉强凑活,搬来昆明以后就困难了。一个个都拖家带口,工资还只发七成,反正我的积蓄已经用尽。岱孙兄(陈岱孙,西南联大经济系主任)下狠心把烟戒了,我却戒不了,平时只能买土烟解瘾。今天实在馋得慌,跟个大烟鬼似的,脸面都丢尽了。”
周赫煊当然知道西南联大的老师很困难,但没想到这才1939年就开始生活窘迫了。工资发七成那是自愿,为抗战节省经费,但今年的物价涨得太凶,老师们很难单靠工作养家糊口。
西南联大说起来很牛逼,后世提起来各种浪漫,但真实情况非常糟糕。三校间的矛盾就不说了,老师们年年喊张工资,为了赚外快,很多知名教授不得不给花边小报写文章。
现在其实还算可以,至少老师和家属能填饱肚子,到1941年以后就更惨了,物价已经涨到外太空。1943年甚至有西南联大教授集体绝食请求涨薪的传闻,蒋梦麟在重庆吓得连忙打电话制止,教育部这才给每位老师加了400元到700元不等。
天可怜见,1943年初的时候,西南联大的助教工资100多元,正职教授最高才600元。这点钱哪够啊,若非有各种补贴,老师们全都要齐家饿死——补贴往往比正工资高出一两倍。
至1945年的物价更吓人,只当年四月份,西南联大需要发放的薪水和补贴就高达4000多万元……
周赫煊和黄子卿闲聊一阵,很快抵达西南联大的总办公处。
联大校长梅贻琦和总务长沈履闻讯,立即出来迎接,拉着周赫煊进去喝茶聊天。
西南联大最耀眼的地方是什么?
是在国难当头之际,师生们摒弃彼此矛盾,齐心合力把学校建设维持好。本来大家约定三校合并以后,由三校校长轮流担任联大校长,但蒋梦麟和张伯苓主动让权,跑去重庆担任其他公职,让梅贻琦安心的管理西南联大。
梅贻琦后来要辞去校长职务,担任总务长的郑天挺苦心挽留。因为包括郑天挺在内的其他管理者,都是来自北大的,清华的梅贻琦一走,西南联大就成了北大一家独大。
为了保证校治民主,避免一言堂,郑天挺不仅劝留了梅贻琦,还恳请南开和云大的老师务必加入校务委员会。
西南联大从中期开始便是清华、北大、南开和云大联合治校,当然,云南大学属于辅助性质。因为联大和云大只隔一条马路,云大师资力量不足,便邀请了很多联大教授兼任。云大当时勉强算西南联大的一份子,只不过行政和资金独立而已。
众人聊了一会儿学校的情况,梅贻琦就亲自带着周赫煊出城,沈履则留下来继续工作。
西南联大的真正管理者,不是校长梅贻琦,而是总务长沈履。奈何学校实在困难,沈履很快就要撂挑子不干,接任者正是郑天挺,西南联大全靠郑天挺苦撑才能坚持到抗战胜利。
顺便一提,沈履是钱钟书妻子杨绛先生的堂姐夫,威斯康辛和哥伦比亚大学的双料硕士。
卡车很快驶出昆明大西门,梅贻琦指着远处说:“刚来昆明的时候,联大租借昆华农校的校舍教学,新校舍虽然已经建成,但还有一部分师生留在昆华农校。新校址在那边!”
西南联大的校址就在后世的云南师大,说是校舍,其实看着就是一栋栋农村宅院。
校舍是梁思成、林徽因设计的,初版设计图是几栋西式大楼,由于资金困难,不得不修改为三层砖木结构。三层很快变成二层,建成时变为土墙平房,听说每改一稿,林徽因就要落一次泪。
唯一值得肯定的地方,大概就是校舍采光很足了。没有玻璃,直接在土墙上掏大窟窿当窗户,再弄几根木条支撑做窗棂。
房顶是铁皮的,过不了多久就要换成茅草——铁皮可以拿去卖钱筹集经费。
总不能空着手来吧,周赫煊在重庆上飞机的时候,就把钢笔和笔记本一起带上了。
卡车司机估计很少进城,居然找不到路。周赫煊只能下车戴着个路人询问:“老乡你好,西南联大的总办公处怎么走?”
“崇仁街那边,”路人说着朝前一指,“前面穿西装戴眼镜的就是西南联大的老师,你让他带着你过去吧。”
周赫煊转身看去,果然见到一个穿西服的中年人。
此君******,发际线很高,正在一个卖香烟的小贩身边踌躇徘徊。他反反复复好几次掏钱,却总是把钱放回衣兜,下定决心离开却又折返回来,问道:“你的香烟可以论根卖吗?”
卖烟的是个老太婆,胸前挂着个扁平木箱,箱子里敞开装着各式香烟。她回答说:“卖的,你要哪种?”
眼镜中年咽口水道:“最便宜的,只要两根。”
“两根四角钱,先生拿好。”老太婆递过去说。
眼镜中年就像饿鬼看见吃的,以最快速度划燃火柴,站在原地大口大口的吸起来。不到20秒钟,那根香烟就只剩下一小截,他终于停下来,夹着烟头长叹:“唉!”
卖烟的老太婆也感叹道:“可怜哦,可怜哦。”
周赫煊看得有些心酸,等对方把烟头扔掉,才上前说:“先生你好,能带我去西南联大的总办公处吗?”
“周先生,”眼镜中年顿时把周赫煊认出来,高兴地握手道,“你好,你好,鄙人黄子卿。”
黄子卿,字碧帆,麻省理工博士,物理化学家、化学教育家,中国物理化学奠基人之一。
周赫煊对物理化学领域毫无了解,也不认识黄子卿,他问道:“黄先生是西南联大的教授?”
黄子卿说:“嗯,以前是清华的,现在都叫西南联大了。周先生要到总办公处?很近的,我带你过去。”
周赫煊进城时坐的是副驾驶位,保镖们都在车斗里。现在多了一个黄子卿,周赫煊干脆也坐车斗,拆开一包香烟递了过去。
黄子卿顿时眼睛发亮,把香烟放在口鼻间嗅了嗅,开心地笑起来:“美国骆驼烟,就是这个味儿,真是怀念啊。”
周赫煊把剩下的大半包也递了过去:“别人送的,我不太习惯抽骆驼。若是黄教授喜欢,那我就借花献佛了。”
黄子卿哈哈大笑,爽快地接过烟盒:“周先生,你不用怕我丢面子。我老黄别的嗜好没有,就爱抽上几口,多谢你的美意了。”
周赫煊掏出打火机帮黄子卿点上,问道:“西南联大的老师们过得很窘迫?”
黄子卿如实说道:“在长沙时还勉强凑活,搬来昆明以后就困难了。一个个都拖家带口,工资还只发七成,反正我的积蓄已经用尽。岱孙兄(陈岱孙,西南联大经济系主任)下狠心把烟戒了,我却戒不了,平时只能买土烟解瘾。今天实在馋得慌,跟个大烟鬼似的,脸面都丢尽了。”
周赫煊当然知道西南联大的老师很困难,但没想到这才1939年就开始生活窘迫了。工资发七成那是自愿,为抗战节省经费,但今年的物价涨得太凶,老师们很难单靠工作养家糊口。
西南联大说起来很牛逼,后世提起来各种浪漫,但真实情况非常糟糕。三校间的矛盾就不说了,老师们年年喊张工资,为了赚外快,很多知名教授不得不给花边小报写文章。
现在其实还算可以,至少老师和家属能填饱肚子,到1941年以后就更惨了,物价已经涨到外太空。1943年甚至有西南联大教授集体绝食请求涨薪的传闻,蒋梦麟在重庆吓得连忙打电话制止,教育部这才给每位老师加了400元到700元不等。
天可怜见,1943年初的时候,西南联大的助教工资100多元,正职教授最高才600元。这点钱哪够啊,若非有各种补贴,老师们全都要齐家饿死——补贴往往比正工资高出一两倍。
至1945年的物价更吓人,只当年四月份,西南联大需要发放的薪水和补贴就高达4000多万元……
周赫煊和黄子卿闲聊一阵,很快抵达西南联大的总办公处。
联大校长梅贻琦和总务长沈履闻讯,立即出来迎接,拉着周赫煊进去喝茶聊天。
西南联大最耀眼的地方是什么?
是在国难当头之际,师生们摒弃彼此矛盾,齐心合力把学校建设维持好。本来大家约定三校合并以后,由三校校长轮流担任联大校长,但蒋梦麟和张伯苓主动让权,跑去重庆担任其他公职,让梅贻琦安心的管理西南联大。
梅贻琦后来要辞去校长职务,担任总务长的郑天挺苦心挽留。因为包括郑天挺在内的其他管理者,都是来自北大的,清华的梅贻琦一走,西南联大就成了北大一家独大。
为了保证校治民主,避免一言堂,郑天挺不仅劝留了梅贻琦,还恳请南开和云大的老师务必加入校务委员会。
西南联大从中期开始便是清华、北大、南开和云大联合治校,当然,云南大学属于辅助性质。因为联大和云大只隔一条马路,云大师资力量不足,便邀请了很多联大教授兼任。云大当时勉强算西南联大的一份子,只不过行政和资金独立而已。
众人聊了一会儿学校的情况,梅贻琦就亲自带着周赫煊出城,沈履则留下来继续工作。
西南联大的真正管理者,不是校长梅贻琦,而是总务长沈履。奈何学校实在困难,沈履很快就要撂挑子不干,接任者正是郑天挺,西南联大全靠郑天挺苦撑才能坚持到抗战胜利。
顺便一提,沈履是钱钟书妻子杨绛先生的堂姐夫,威斯康辛和哥伦比亚大学的双料硕士。
卡车很快驶出昆明大西门,梅贻琦指着远处说:“刚来昆明的时候,联大租借昆华农校的校舍教学,新校舍虽然已经建成,但还有一部分师生留在昆华农校。新校址在那边!”
西南联大的校址就在后世的云南师大,说是校舍,其实看着就是一栋栋农村宅院。
校舍是梁思成、林徽因设计的,初版设计图是几栋西式大楼,由于资金困难,不得不修改为三层砖木结构。三层很快变成二层,建成时变为土墙平房,听说每改一稿,林徽因就要落一次泪。
唯一值得肯定的地方,大概就是校舍采光很足了。没有玻璃,直接在土墙上掏大窟窿当窗户,再弄几根木条支撑做窗棂。
房顶是铁皮的,过不了多久就要换成茅草——铁皮可以拿去卖钱筹集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