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 出援22
猎猎的北风之中,富氏一族屈指可数的宿将富津,也在望着几成白地的罗津港。
虽然放眼所见,都是被打成了一片废墟,又被一点点的拆毁铲除城白地,但港区末端那面烟熏火燎的紫红纹风雷旗,依旧顽强屹立在风中,似乎在冷冷嘲笑着他们这些围困者的颓然与无力。
在炮火铳雨当中,富氏至少死了十几个部将,而蒲氏也折损了近半的得力家臣,而更让他忧心的,是已经拔营离开士气低沉的大队人马。
事实上,
得到分作两批抵达的北方噩耗之后,在几度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中,持续了一整夜令人精疲力竭的争吵和叫骂,各种推诿和指责之后,两家的当主富宗礼和蒲世权,还是颇为艰难的做出了那个回师的决定。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多数的人闭嘴和服气。在失去存身之地的威胁下,大家是如此的狂怒与激愤,恨不得马上插翅飞回到全州城去。
而不愿在罗津港这个,已经得到海路后援的弹丸之地,浪费更多的时间。既然已经无法断绝对方得到海陆支援的可能性,那最初的目的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那还不如集中力量,利用熟悉地理和内线优势,歼灭淮镇在内陆的主力,然后一张全罗道的内陆纵深,再和那些重新渡海而来的敌人,慢慢周旋和应对。
这也是大多数人说服自己的理由。而对方得到的后援数量,似乎相当有限的事实,也印证了他们的主张和看法。
至于海洋成立那个貌合神离的金氏藩,管他去死又如何。也只有富津在内的个别人,对于继续攻克罗津港,表示了坚持的偏执态度。
于是,作为少数异见和杂音的他,就从当初一路攻掠而下的先锋大将,明升暗降的变成了“保证后方安全”的后路留守一职。
因此,
随着富津被留下来的,除了一千余名,长期受雇与本家,深受信重而编制较为完整的义从之外,还有来自员全州各大家的从属武力。这样,他们不至于在重新夺回全州之前,有机会成联军中潜在的变数和隐患。
当然了,在他最低程度的估算和判断下,
以四千之众虽然依旧打不动也冲不破对方,但是包围一群被压缩到港区一隅的数百残敌,应该还是不成问题了。
抱着这种隐隐的不安,他一遍又一遍的巡逻和检查了包围圈中的防线。亲自安排更多的警戒和巡哨,勉励或是训诫那些驻守的藩兵们,亲眼看着他们把刀枪和弓箭,都收拾停整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
但是随后在夜里发生的事情,却是大出他的意料。当富津在巨大的叫喊声中,匆忙披着衣甲跑出营帐来的时候,
有些气急败坏看到的却是营地两侧,笼罩在火光和烟气中中奔跑的人群。
对方居然主动反攻了!
对方似乎避开了他驻守的西面,直接将东面和北面两线都被击溃了,那些费力挖掘的壕沟和布置的拒马也没能派上用场,而是随着驻守在后面的士兵一起,在一片烟火和惊慌失措的叫喊声中,彻底放了鸭子。
直到富津带着一千义从,像是救火队一般的连赶两场,才将这些炸了营的部众,给重新勉强定安收拢起来。
然而对方却也没有如他所愿的就此突出去,要是这样的话,他倒可以安心了。而是就这么大肆杀戮纵火了一番之后,又从容有序的,在来自海上有些漫无目的发炮掩护下,重新退了回去。
而那些吓破胆的藩兵,甚至是宁可在皮鞭棍棒下嚎叫打滚,却打死也不肯在夜里追击过去了。
这不由让人气炸了肺,但是富津还是按耐住心中的愤怒,而没有更多的催逼他们,只是亲自监督着他们,将被打破的防线缺口和焚毁的营帐,给重新修补起来。
这些毕竟都不是富氏本家的藩兵,他还必须顾虑到某种适得其反的结果。
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主帐,还没有等到最终损失的数目统计出来,却又听到风雪中送来的另一个噩耗。
“海阳城前来求援?”
他有些气急败坏的瞪着传令的藩兵,大声的质问道。
“又是哪来的敌人啊。。”
那些虽有盟约在先,却一贯对外来大军戒心甚重的金氏藩,居然也会跑来求援?,那只怕也是遇到极为危急的事情了。
“说是城中的那些淮兵开始突围,。。”
“海阳城中一时猝不及防,就没能抵挡住。。”
“已经被闯入了聚居的内城。。”
“真是该死,。。”
他重重的挥手锤在桌面上。
“真是一群废物中的废物。。”
虽然口中骂成废物,但是稍微冷静下之后,作为多次参与外道作战的家族宿将,本身所具有某种眼光和远见,他还是决定派人支援海阳城。
别人或许觉得这个金氏藩上下,都是一群眼高手低,实在扶持不起来的庸弱污烂之辈。
但是有所考虑到全局观的他却知道,至少有这么一个背信弃义的金氏藩存在,在海对面的报复来临的时候,至少可以首当其冲的给已经回师的家族大军,争取和拖延更多的时间和缓冲。
乃至成为最坏的情况危急之下,成为自己脱身的某种保证和契机。因此,他还是分出三百名义从,又匆忙收罗了一千名藩兵。
指派着自己的副手,长期受雇富氏的义从头领腾海,连夜赶过去支援,最不济,也要在那群废物,将内城丢掉之前,占下一个城门来。
这样万一金氏那群废物实在不堪用的时候,自己还有一个重新介入和干涉的机会。
天色刚刚开始泛白,忙碌了大半夜还没合眼多久的富津,就不得不从温暖的营帐里出来,盯着明显的眼袋,而继续巡视自己兵力缩减后的防区。
用鞭笞和棍棒教训了一番那些乘机偷懒犯困之辈后,有些疲惫不堪的富津,又掏出一只风磨铜的咫尺镜,开始打量起退守回港区内的那些淮兵。
除了用拆除的建筑物和堆起来的工事,和高高飘扬的旗帜之外外,里面几乎一片静悄悄的毫无动静。
他顿时下了一个决定,将弓箭手聚集起来,分成小批掩进射箭。这样就算是没有直接攻克的能力,也要籍着人数的优势,反骚扰和牵制的对方,片刻不得安生才是。
然后,他又习惯性的看了一眼海面之后,却让他哪怕是穿着厚厚的裘衣,还是禁不住血液倒流,手脚冰冷起来。
....。
时断时续的风雪之中,另一路大军,也在北上的道路中缓缓跋涉。
两藩联军回师的整体速度其实不快,主要因为启程的仓促和准备不足,掉队和走散的人头委实不少。
在经过一些领下的城邑村落时,那些饥肠辘辘的藩兵,甚至会偷偷离开行军的翻土大路,而主动的去劫掠沿途地方。
然后,才在队官装模作样的呵斥声中,带着稻秸捆起来的米包或是装着豆薯的草袋,以及少量的鸡鸭风腊,甚至还有捆扎起来乱造的衣被什么的,慢吞吞的赶上队伍的末梢。
这也是藩家之间战争的某种常态和拉锯下的惯例。当然了,至于这些还容易从蒙山贼的祸乱中幸存下来的,蝼蚁一般的卑贱小民,会不会因此被饿毙冻死,就在那位高高在上的老爷们考虑的范畴之内了。
因此,原本就不怎么规整的队伍,很快就被慢慢的拖成,前后长长的涣散数段了
而从全州城里跑出来的,前后两批相继返还的幸存者,所带来相互指责与矛盾,还是进一步扩大了在主从次序上,原本是抱有相应警惕和戒惧的,两家之间的裂痕和分歧。
因此,作为各自的家臣和部曲,也乐的泾渭分明的保持了足够的距离和分野。
当然了,做诸侯大藩的领头人,他们也不会真正被热血冲头,而带着本家绝大多数的力量,一头扎进以逸待劳的敌人怀抱当中。
为了获得资源,他们们果断抢劫和占据了,洪山郡和山光郡之间,曾经约为盟应的邓藩领地居城,然后才将一路涣散的士气和建制,给稍加收拢回来。
这样从德津郡出发的两万八千人马,居然还有两万五千多人。其中归在富氏下辖的一万四千人,从属于蒲氏的一万人出头。只是次序大都混杂在一起,而不免相互争斗冲突,又闹出不少矛盾和事端来。
好在,作为时代经营的大藩和处于本土内线作战的基本优势,他们起码在全州一带的地方上,并不缺少眼线和消息的来源。
而按照这些来源提供的大致印象,那些淮镇兵马,在拿下了全州之后,就在没有更多的大举动过了,而是急着在城里大肆搜掠和拷逼钱财。
然后放纵部下各种寻欢作乐,甚至主动在城中大开集市而不亦乐乎。
他们甚至没有彻底封闭门禁,而让那些藩军来把守门户,是以内外交通之下,一些依旧心向故主的暗线,很容易就送出后续的消息来。
这个消息让人既是咬牙切齿,痛心疾首;却又是不免在有所知情的中上层中滋生起,更多小看轻视的情绪来,正所谓外界穿的颇有名声的淮镇兵,也不过是如此云云。
而在邓藩聚居的弧关城外,
穿着白色大氅,而垫着毛毡趴伏在雪地里的谷老四,也正用咫尺镜仔细观察着城内外,有些乱哄哄的场景。
“没有必要留活口了。。”
说话间,几名同样披着大氅的军士,顿时用铳刺捅穿了捆绑俘虏的脖子,或是用带锯齿的短刃军刀,给抹了脖子,在用雪花盖起来,就基本毫无行迹了
反正在这种乱糟糟的次序下,失踪个别士兵,乃至一小队人马,也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虽然放眼所见,都是被打成了一片废墟,又被一点点的拆毁铲除城白地,但港区末端那面烟熏火燎的紫红纹风雷旗,依旧顽强屹立在风中,似乎在冷冷嘲笑着他们这些围困者的颓然与无力。
在炮火铳雨当中,富氏至少死了十几个部将,而蒲氏也折损了近半的得力家臣,而更让他忧心的,是已经拔营离开士气低沉的大队人马。
事实上,
得到分作两批抵达的北方噩耗之后,在几度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中,持续了一整夜令人精疲力竭的争吵和叫骂,各种推诿和指责之后,两家的当主富宗礼和蒲世权,还是颇为艰难的做出了那个回师的决定。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多数的人闭嘴和服气。在失去存身之地的威胁下,大家是如此的狂怒与激愤,恨不得马上插翅飞回到全州城去。
而不愿在罗津港这个,已经得到海路后援的弹丸之地,浪费更多的时间。既然已经无法断绝对方得到海陆支援的可能性,那最初的目的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那还不如集中力量,利用熟悉地理和内线优势,歼灭淮镇在内陆的主力,然后一张全罗道的内陆纵深,再和那些重新渡海而来的敌人,慢慢周旋和应对。
这也是大多数人说服自己的理由。而对方得到的后援数量,似乎相当有限的事实,也印证了他们的主张和看法。
至于海洋成立那个貌合神离的金氏藩,管他去死又如何。也只有富津在内的个别人,对于继续攻克罗津港,表示了坚持的偏执态度。
于是,作为少数异见和杂音的他,就从当初一路攻掠而下的先锋大将,明升暗降的变成了“保证后方安全”的后路留守一职。
因此,
随着富津被留下来的,除了一千余名,长期受雇与本家,深受信重而编制较为完整的义从之外,还有来自员全州各大家的从属武力。这样,他们不至于在重新夺回全州之前,有机会成联军中潜在的变数和隐患。
当然了,在他最低程度的估算和判断下,
以四千之众虽然依旧打不动也冲不破对方,但是包围一群被压缩到港区一隅的数百残敌,应该还是不成问题了。
抱着这种隐隐的不安,他一遍又一遍的巡逻和检查了包围圈中的防线。亲自安排更多的警戒和巡哨,勉励或是训诫那些驻守的藩兵们,亲眼看着他们把刀枪和弓箭,都收拾停整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
但是随后在夜里发生的事情,却是大出他的意料。当富津在巨大的叫喊声中,匆忙披着衣甲跑出营帐来的时候,
有些气急败坏看到的却是营地两侧,笼罩在火光和烟气中中奔跑的人群。
对方居然主动反攻了!
对方似乎避开了他驻守的西面,直接将东面和北面两线都被击溃了,那些费力挖掘的壕沟和布置的拒马也没能派上用场,而是随着驻守在后面的士兵一起,在一片烟火和惊慌失措的叫喊声中,彻底放了鸭子。
直到富津带着一千义从,像是救火队一般的连赶两场,才将这些炸了营的部众,给重新勉强定安收拢起来。
然而对方却也没有如他所愿的就此突出去,要是这样的话,他倒可以安心了。而是就这么大肆杀戮纵火了一番之后,又从容有序的,在来自海上有些漫无目的发炮掩护下,重新退了回去。
而那些吓破胆的藩兵,甚至是宁可在皮鞭棍棒下嚎叫打滚,却打死也不肯在夜里追击过去了。
这不由让人气炸了肺,但是富津还是按耐住心中的愤怒,而没有更多的催逼他们,只是亲自监督着他们,将被打破的防线缺口和焚毁的营帐,给重新修补起来。
这些毕竟都不是富氏本家的藩兵,他还必须顾虑到某种适得其反的结果。
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主帐,还没有等到最终损失的数目统计出来,却又听到风雪中送来的另一个噩耗。
“海阳城前来求援?”
他有些气急败坏的瞪着传令的藩兵,大声的质问道。
“又是哪来的敌人啊。。”
那些虽有盟约在先,却一贯对外来大军戒心甚重的金氏藩,居然也会跑来求援?,那只怕也是遇到极为危急的事情了。
“说是城中的那些淮兵开始突围,。。”
“海阳城中一时猝不及防,就没能抵挡住。。”
“已经被闯入了聚居的内城。。”
“真是该死,。。”
他重重的挥手锤在桌面上。
“真是一群废物中的废物。。”
虽然口中骂成废物,但是稍微冷静下之后,作为多次参与外道作战的家族宿将,本身所具有某种眼光和远见,他还是决定派人支援海阳城。
别人或许觉得这个金氏藩上下,都是一群眼高手低,实在扶持不起来的庸弱污烂之辈。
但是有所考虑到全局观的他却知道,至少有这么一个背信弃义的金氏藩存在,在海对面的报复来临的时候,至少可以首当其冲的给已经回师的家族大军,争取和拖延更多的时间和缓冲。
乃至成为最坏的情况危急之下,成为自己脱身的某种保证和契机。因此,他还是分出三百名义从,又匆忙收罗了一千名藩兵。
指派着自己的副手,长期受雇富氏的义从头领腾海,连夜赶过去支援,最不济,也要在那群废物,将内城丢掉之前,占下一个城门来。
这样万一金氏那群废物实在不堪用的时候,自己还有一个重新介入和干涉的机会。
天色刚刚开始泛白,忙碌了大半夜还没合眼多久的富津,就不得不从温暖的营帐里出来,盯着明显的眼袋,而继续巡视自己兵力缩减后的防区。
用鞭笞和棍棒教训了一番那些乘机偷懒犯困之辈后,有些疲惫不堪的富津,又掏出一只风磨铜的咫尺镜,开始打量起退守回港区内的那些淮兵。
除了用拆除的建筑物和堆起来的工事,和高高飘扬的旗帜之外外,里面几乎一片静悄悄的毫无动静。
他顿时下了一个决定,将弓箭手聚集起来,分成小批掩进射箭。这样就算是没有直接攻克的能力,也要籍着人数的优势,反骚扰和牵制的对方,片刻不得安生才是。
然后,他又习惯性的看了一眼海面之后,却让他哪怕是穿着厚厚的裘衣,还是禁不住血液倒流,手脚冰冷起来。
....。
时断时续的风雪之中,另一路大军,也在北上的道路中缓缓跋涉。
两藩联军回师的整体速度其实不快,主要因为启程的仓促和准备不足,掉队和走散的人头委实不少。
在经过一些领下的城邑村落时,那些饥肠辘辘的藩兵,甚至会偷偷离开行军的翻土大路,而主动的去劫掠沿途地方。
然后,才在队官装模作样的呵斥声中,带着稻秸捆起来的米包或是装着豆薯的草袋,以及少量的鸡鸭风腊,甚至还有捆扎起来乱造的衣被什么的,慢吞吞的赶上队伍的末梢。
这也是藩家之间战争的某种常态和拉锯下的惯例。当然了,至于这些还容易从蒙山贼的祸乱中幸存下来的,蝼蚁一般的卑贱小民,会不会因此被饿毙冻死,就在那位高高在上的老爷们考虑的范畴之内了。
因此,原本就不怎么规整的队伍,很快就被慢慢的拖成,前后长长的涣散数段了
而从全州城里跑出来的,前后两批相继返还的幸存者,所带来相互指责与矛盾,还是进一步扩大了在主从次序上,原本是抱有相应警惕和戒惧的,两家之间的裂痕和分歧。
因此,作为各自的家臣和部曲,也乐的泾渭分明的保持了足够的距离和分野。
当然了,做诸侯大藩的领头人,他们也不会真正被热血冲头,而带着本家绝大多数的力量,一头扎进以逸待劳的敌人怀抱当中。
为了获得资源,他们们果断抢劫和占据了,洪山郡和山光郡之间,曾经约为盟应的邓藩领地居城,然后才将一路涣散的士气和建制,给稍加收拢回来。
这样从德津郡出发的两万八千人马,居然还有两万五千多人。其中归在富氏下辖的一万四千人,从属于蒲氏的一万人出头。只是次序大都混杂在一起,而不免相互争斗冲突,又闹出不少矛盾和事端来。
好在,作为时代经营的大藩和处于本土内线作战的基本优势,他们起码在全州一带的地方上,并不缺少眼线和消息的来源。
而按照这些来源提供的大致印象,那些淮镇兵马,在拿下了全州之后,就在没有更多的大举动过了,而是急着在城里大肆搜掠和拷逼钱财。
然后放纵部下各种寻欢作乐,甚至主动在城中大开集市而不亦乐乎。
他们甚至没有彻底封闭门禁,而让那些藩军来把守门户,是以内外交通之下,一些依旧心向故主的暗线,很容易就送出后续的消息来。
这个消息让人既是咬牙切齿,痛心疾首;却又是不免在有所知情的中上层中滋生起,更多小看轻视的情绪来,正所谓外界穿的颇有名声的淮镇兵,也不过是如此云云。
而在邓藩聚居的弧关城外,
穿着白色大氅,而垫着毛毡趴伏在雪地里的谷老四,也正用咫尺镜仔细观察着城内外,有些乱哄哄的场景。
“没有必要留活口了。。”
说话间,几名同样披着大氅的军士,顿时用铳刺捅穿了捆绑俘虏的脖子,或是用带锯齿的短刃军刀,给抹了脖子,在用雪花盖起来,就基本毫无行迹了
反正在这种乱糟糟的次序下,失踪个别士兵,乃至一小队人马,也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