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机会(下)
这也是为什么曾经的丝绸之路会选择这条路的原因,因为这里一路往西都是有一条河流的,而西域的人口分布以及国家分布都是依靠这些河流。
而这里一直往西,如果彻底拿下,塔克拉玛干沙漠南侧是昆仑山脉,那里按照现在的条件,也就是昆仑山脉的山脚会有一些人生活,但是人口不多,而作为天险,昆仑山另外一侧也就是青藏高原上面,其实这个时代的人非常少,几乎可以说全部都是无人区。
后世吐蕃强大之后,这个地方的人口都不算是多,包括一千多年后,这些地方都是大片大片的无人区。
所以,拿下了这里,霍刚可以说是就有了一个稳定的大后方,而且,这西域虽然山脉纵横,但是实话实说,从塔克拉玛干沙漠一直到阳关附近,这里的地形还算是平坦,没有难以逾越的地方,这就意味着如果道路修通的话,其实并没有那么难走。
古代的冬季行军打仗绝对不是什么太好的选择,但是霍刚之所以敢现在用兵,其实有几个原因,第一,因为地处天山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中间,这一条狭长的地带之内,其实冬天的温度并不算是很低。
虽然这个时代的温度远比后世要低一些,但是冬季的最低气温并不算是很低,大概也就是零下十几度的样子。当然零下二三十度的地方也是有的,但是绝大部分都是山区。
像是焉耆国这里的温度就并不是很低,所以霍刚并不担心运输的问题,这一年的时间里面,往来于大汉和焉耆国的商队非但没有减少,反而不断的增多,随着这些商队的增加,这里的道路自然早已将探明。
交通与运输部这里运送过去物资并没有多难,而且很多粮食都已经提前存储在了楼兰等地方,距离那里的运输距离并不算是很远。
龙新于途离开的速度并不慢,但是他的速度再快也不可能有白虎军和朱雀军的速度快,倒是他出发的时候,遇上了后续从楼兰城出发的后勤运输部队,连绵不绝的马车前往焉耆国的方向,看到这个的龙新于途不可能不紧张。
而且这些运输队也并没有隐瞒他们的去出,当然他们只是说他们要给前方的军队运送粮草,至于军队干什么去,那他们也不知道了。
得到这个消息的龙新于途脸色狂变,在他看来,霍刚也许已经直接派遣军队前去进攻焉耆国了,不然的话,不可能会有如此之多的粮草运送,按照这些粮草的数量,至少可以支持数万大军!
而他们焉耆国的所有军队加起来才不过六千,而这六千可战之兵还部分在好几个不同的城市里面。
不过不管他怎么想,龙新于途唯一能做的也就是率领着自己的人快速赶回焉耆国。
朱雀军和白虎军并没有进攻焉耆国,但是他们就是从焉耆国的边上路过的,焉耆国和楼兰城之间的距离大约是不到800里的距离,这个距离对于朱雀军和白虎军来说,几乎三天的时间就可以赶到。
不过路上公孙林也释放出了自己的斥候开始在周围绘制相关的路线图,尤其是所有跟河流相关的信息全部都要绘制,当然主要绘制的就是塔里木河。
塔里木河是突厥语的读音,现在这里就叫塔里木河,在离开楼兰国往西大约200里左右,公孙林他们就见到了河流,不过河流在这里就已经断流了,按照原本的河道来计算,这条河道应该是一直汇入楼兰城原本的孔雀海,现在名为霍赐海。
河流在这里就几乎没有水流了,当他们持续往西的时候,河流的河水逐渐开始增多,河流两侧也逐渐出现了草原,甚至在不少地方,公孙林他们还遇到了一些大约只有十几户牧民的突厥人。
对于这些突厥人,公孙林自然不会对他们怎么样,倒是让他们意外的是,他们经过的时候,这些突厥人居然主动迎了上来,询问他们是否是霍首领的军队。
当公孙林给出肯定答案的时候,这些突厥人居然欣喜的表示,他们是否需要热水之类的,多余的东西他们没有,但是给他们烧点热水开始可以的。
这倒是让公孙林他们有些惊讶,询问过后,公孙林才知道,这些突厥人都是得到了胡禄他们宣扬过的霍刚存在的突厥人,只是他们的条件实在是太差,手里的粮食很少,所以没有办法长时间的迁徙。
他们一直在等待霍首领什么时候统治他们这里,得到这个消息的公孙林是真的有些意外,不过在意外之后,公孙林就果断对他开口道:“从现在开始,这里就是霍刚首领统治的地盘了,你们可以树立大汉的旗帜,如果有人敢对你们不利,我们一定为你们报仇。”
交代完毕之后,公孙林直接就命令手下,拿出了一面特制的大汉旗帜,跟他们军旗不一样的是,这面旗帜是黑底红字,长方形的,上面只有一个“汉”字。
而这一次他们出来的时候,像是这样的特殊旗帜他们每个班的士兵都携带了一面,也就是说没10个人就有一面这样的旗帜。之所以携带如此之多数量的旗帜,为的就是,按照首领的话来说,那叫“宣誓主权”。
只要将这面旗帜插上了,那就是大汉的地盘,如果其他人再占领的话,那就是对大汉不宣而战!而像是这样的居民点就很重要了。
将这面旗帜郑重的交给对方,让公孙林有些意外的是,这十几户突厥人的头领是面色庄重的单膝跪地将这面旗帜接了过来。
看到这一幕的公孙林在看了他们的情况之后,果断留下了一封书信,让他交给后续来的大汉的商队,既然这些人愿意加入大汉,那他们就大汉的子民,自然也是在首领的救助范围之内。
对方并不识字,不知道公孙林给他的信封里面写的是什么,但是却拍着胸脯表示一定会将这封信交给挂着大汉旗帜的运输商队。
不是每个运输商队都会有权利挂大汉旗帜的,至少目前不是。
离开这个聚集点之后,公孙林突然就有点喜欢突厥人了,因为突厥人喜欢游牧而居,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那么可想而知,这一路上像是这样的河流两侧的定居点会有很多。
只要这些突厥人都愿意加入大汉,那么这些就是大汉的领土!谁都不能反对,反对无效!这个野蛮的时代,骑兵就是最大的威慑力!
如果不是首领有命令的话,公孙林都觉得,像是焉耆这样的小国,直接灭掉就可以了,没有人在乎,像是西域这地方,每隔几十年也许就有一个小国灭亡,有时候一个几千人的小镇都敢自称是一个国家。
这样的事情再正常不过。
所以这一次他们出来,其实根本就不用担心有太大的战争,因为这一片区域除了焉耆国之外,就没有其他强大的国家了。
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西突厥真的是一个好人啊,像是焉耆,高昌这些国家,其实之前都是属于西突厥的,同样也因为西突厥的限制,这些国家除了几个县城以及县城附近的土地之外,稍微外围一点的土地都是属于突厥人的。
而往往这些地方都是有突厥人在进行放牧,虽然未必会紧挨着对方,但是距离不远的地方必然是有聚集点的,只要找到这些聚集点,将这些聚集点都挂上大汉的旗帜,那么首领的战略目标就可以达成了。
像是焉耆这些小国家,或许他们的粮食并不缺少,但是这些小国家绝对不可能自己养活自己,他们都是依靠整个西域国家相互之间的商业贸易往来而进行的。
就像是焉耆国,焉耆国的粮食产量是处于出口的状态,但是食盐,布匹等等几乎都是需要从其他的国家由这些商人贸易进来的,如果他们不能够跟外界联系的话,短时间内没有问题,但是连两个月的时间都撑不过就要崩溃了。
所以,焉耆国的结果是注定的。
就像是公孙林所猜测的那样,一路上他们遇到了许多的聚集点,对于他们这样的大军这些聚集点不管是出于自愿还是害怕他们动手,总而言之这些地方都顺利的飘扬起了大汉的旗帜。
公孙林他们的速度很快,相反跟在后面的龙新于途就没有那么快的速度了,但是路上,龙新于途路过这些聚集点的时候,隔着老远就看到了这些聚集点上面挂起来的大汉旗帜,看到这些旗帜,龙新于途的心就不断的往下沉。
到了后面,龙新于途不得不让他的队伍里面的人后面走,而他则是带着两个随从直接骑着快马直奔焉耆国,他怕等他回去的时候,焉耆国已经什么都剩不下了。
龙新于途的速度很快,不过等他远远看到焉耆国最外面的都城的时候,龙新于途愣了一下,因为那城上还挂着他们焉耆国的旗帜,而不是汉旗。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网址:
而这里一直往西,如果彻底拿下,塔克拉玛干沙漠南侧是昆仑山脉,那里按照现在的条件,也就是昆仑山脉的山脚会有一些人生活,但是人口不多,而作为天险,昆仑山另外一侧也就是青藏高原上面,其实这个时代的人非常少,几乎可以说全部都是无人区。
后世吐蕃强大之后,这个地方的人口都不算是多,包括一千多年后,这些地方都是大片大片的无人区。
所以,拿下了这里,霍刚可以说是就有了一个稳定的大后方,而且,这西域虽然山脉纵横,但是实话实说,从塔克拉玛干沙漠一直到阳关附近,这里的地形还算是平坦,没有难以逾越的地方,这就意味着如果道路修通的话,其实并没有那么难走。
古代的冬季行军打仗绝对不是什么太好的选择,但是霍刚之所以敢现在用兵,其实有几个原因,第一,因为地处天山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中间,这一条狭长的地带之内,其实冬天的温度并不算是很低。
虽然这个时代的温度远比后世要低一些,但是冬季的最低气温并不算是很低,大概也就是零下十几度的样子。当然零下二三十度的地方也是有的,但是绝大部分都是山区。
像是焉耆国这里的温度就并不是很低,所以霍刚并不担心运输的问题,这一年的时间里面,往来于大汉和焉耆国的商队非但没有减少,反而不断的增多,随着这些商队的增加,这里的道路自然早已将探明。
交通与运输部这里运送过去物资并没有多难,而且很多粮食都已经提前存储在了楼兰等地方,距离那里的运输距离并不算是很远。
龙新于途离开的速度并不慢,但是他的速度再快也不可能有白虎军和朱雀军的速度快,倒是他出发的时候,遇上了后续从楼兰城出发的后勤运输部队,连绵不绝的马车前往焉耆国的方向,看到这个的龙新于途不可能不紧张。
而且这些运输队也并没有隐瞒他们的去出,当然他们只是说他们要给前方的军队运送粮草,至于军队干什么去,那他们也不知道了。
得到这个消息的龙新于途脸色狂变,在他看来,霍刚也许已经直接派遣军队前去进攻焉耆国了,不然的话,不可能会有如此之多的粮草运送,按照这些粮草的数量,至少可以支持数万大军!
而他们焉耆国的所有军队加起来才不过六千,而这六千可战之兵还部分在好几个不同的城市里面。
不过不管他怎么想,龙新于途唯一能做的也就是率领着自己的人快速赶回焉耆国。
朱雀军和白虎军并没有进攻焉耆国,但是他们就是从焉耆国的边上路过的,焉耆国和楼兰城之间的距离大约是不到800里的距离,这个距离对于朱雀军和白虎军来说,几乎三天的时间就可以赶到。
不过路上公孙林也释放出了自己的斥候开始在周围绘制相关的路线图,尤其是所有跟河流相关的信息全部都要绘制,当然主要绘制的就是塔里木河。
塔里木河是突厥语的读音,现在这里就叫塔里木河,在离开楼兰国往西大约200里左右,公孙林他们就见到了河流,不过河流在这里就已经断流了,按照原本的河道来计算,这条河道应该是一直汇入楼兰城原本的孔雀海,现在名为霍赐海。
河流在这里就几乎没有水流了,当他们持续往西的时候,河流的河水逐渐开始增多,河流两侧也逐渐出现了草原,甚至在不少地方,公孙林他们还遇到了一些大约只有十几户牧民的突厥人。
对于这些突厥人,公孙林自然不会对他们怎么样,倒是让他们意外的是,他们经过的时候,这些突厥人居然主动迎了上来,询问他们是否是霍首领的军队。
当公孙林给出肯定答案的时候,这些突厥人居然欣喜的表示,他们是否需要热水之类的,多余的东西他们没有,但是给他们烧点热水开始可以的。
这倒是让公孙林他们有些惊讶,询问过后,公孙林才知道,这些突厥人都是得到了胡禄他们宣扬过的霍刚存在的突厥人,只是他们的条件实在是太差,手里的粮食很少,所以没有办法长时间的迁徙。
他们一直在等待霍首领什么时候统治他们这里,得到这个消息的公孙林是真的有些意外,不过在意外之后,公孙林就果断对他开口道:“从现在开始,这里就是霍刚首领统治的地盘了,你们可以树立大汉的旗帜,如果有人敢对你们不利,我们一定为你们报仇。”
交代完毕之后,公孙林直接就命令手下,拿出了一面特制的大汉旗帜,跟他们军旗不一样的是,这面旗帜是黑底红字,长方形的,上面只有一个“汉”字。
而这一次他们出来的时候,像是这样的特殊旗帜他们每个班的士兵都携带了一面,也就是说没10个人就有一面这样的旗帜。之所以携带如此之多数量的旗帜,为的就是,按照首领的话来说,那叫“宣誓主权”。
只要将这面旗帜插上了,那就是大汉的地盘,如果其他人再占领的话,那就是对大汉不宣而战!而像是这样的居民点就很重要了。
将这面旗帜郑重的交给对方,让公孙林有些意外的是,这十几户突厥人的头领是面色庄重的单膝跪地将这面旗帜接了过来。
看到这一幕的公孙林在看了他们的情况之后,果断留下了一封书信,让他交给后续来的大汉的商队,既然这些人愿意加入大汉,那他们就大汉的子民,自然也是在首领的救助范围之内。
对方并不识字,不知道公孙林给他的信封里面写的是什么,但是却拍着胸脯表示一定会将这封信交给挂着大汉旗帜的运输商队。
不是每个运输商队都会有权利挂大汉旗帜的,至少目前不是。
离开这个聚集点之后,公孙林突然就有点喜欢突厥人了,因为突厥人喜欢游牧而居,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那么可想而知,这一路上像是这样的河流两侧的定居点会有很多。
只要这些突厥人都愿意加入大汉,那么这些就是大汉的领土!谁都不能反对,反对无效!这个野蛮的时代,骑兵就是最大的威慑力!
如果不是首领有命令的话,公孙林都觉得,像是焉耆这样的小国,直接灭掉就可以了,没有人在乎,像是西域这地方,每隔几十年也许就有一个小国灭亡,有时候一个几千人的小镇都敢自称是一个国家。
这样的事情再正常不过。
所以这一次他们出来,其实根本就不用担心有太大的战争,因为这一片区域除了焉耆国之外,就没有其他强大的国家了。
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西突厥真的是一个好人啊,像是焉耆,高昌这些国家,其实之前都是属于西突厥的,同样也因为西突厥的限制,这些国家除了几个县城以及县城附近的土地之外,稍微外围一点的土地都是属于突厥人的。
而往往这些地方都是有突厥人在进行放牧,虽然未必会紧挨着对方,但是距离不远的地方必然是有聚集点的,只要找到这些聚集点,将这些聚集点都挂上大汉的旗帜,那么首领的战略目标就可以达成了。
像是焉耆这些小国家,或许他们的粮食并不缺少,但是这些小国家绝对不可能自己养活自己,他们都是依靠整个西域国家相互之间的商业贸易往来而进行的。
就像是焉耆国,焉耆国的粮食产量是处于出口的状态,但是食盐,布匹等等几乎都是需要从其他的国家由这些商人贸易进来的,如果他们不能够跟外界联系的话,短时间内没有问题,但是连两个月的时间都撑不过就要崩溃了。
所以,焉耆国的结果是注定的。
就像是公孙林所猜测的那样,一路上他们遇到了许多的聚集点,对于他们这样的大军这些聚集点不管是出于自愿还是害怕他们动手,总而言之这些地方都顺利的飘扬起了大汉的旗帜。
公孙林他们的速度很快,相反跟在后面的龙新于途就没有那么快的速度了,但是路上,龙新于途路过这些聚集点的时候,隔着老远就看到了这些聚集点上面挂起来的大汉旗帜,看到这些旗帜,龙新于途的心就不断的往下沉。
到了后面,龙新于途不得不让他的队伍里面的人后面走,而他则是带着两个随从直接骑着快马直奔焉耆国,他怕等他回去的时候,焉耆国已经什么都剩不下了。
龙新于途的速度很快,不过等他远远看到焉耆国最外面的都城的时候,龙新于途愣了一下,因为那城上还挂着他们焉耆国的旗帜,而不是汉旗。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