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二章 天生就为给日本人添堵
第二七二章 天生就为给日本人添堵
艾米勒?杜美还真给张辰唬住了,毕竟他也是收藏世家的后代,即便自己在这方面没什么兴趣,这么多年一起生活下来,耳濡目染总也能明白一些皮毛。
民窑什么的他并不懂,但是古董青铜器上边肯定是带有纹饰的才会更有价值,没有纹饰青铜器就很普通了,那件青铜爵上边的确没有多少纹饰,而且破损也是明摆着的。
还有那几件玉器,也都是他专门挑出来的,几块雕刻了的白石头而已,想来也不会有什么太高的价值,还有那几件玉器,雕琢工艺相当差劲,都没有把突起处和错位处打磨平了。虽然在他祖父的记录里边说这几件东西的年代很久远,有可能是公元前的古董,但是艾米勒?杜美还是认为这些东西是在没有什么美感,想必也不会有太高的收藏价值了。
艾米勒?杜美这时候也觉得自己是不是有点太过分了,也许那些博物馆还有可能购买一些,毕竟他们是要对所有人进行展览的,但是肯定不会给出很高的价格,毕竟这些东西本身的价值就没那么高。可是对于个人收藏家来说,就有些拿不出手了,能够知道自己出售古玩的人都是在收藏界有一定身份的,这样的古董大概真的不会有什么收藏家能看得上,还是应该拿出几件比较有价值的东西来,这样才能显示出自己的诚意。
但是必须得加一个前提条件,想要购买一件高价值的古董,就必须要在同时购买几件普通的古董,这样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自己的利益。否则来的人都买了高价值的古董,资金倒是很容易就凑齐了,但是却要以很多高价值的古董作为代价,会给家族的收藏带来很大的损失,这个是很不划算的。
在他计较得失的时候,张辰确实在仔细地打量着那几件良渚玉,意念力观察之下表面厚厚的好多层七彩光芒看的张辰都快要陶醉了。七件里边有三件是玉琮,还有两件是玉璧,以及一件冠形器和一件玉镯;三件玉琮其中的一件个头之大,也令张辰咋舌,居然有二十三节,近四十厘米的高度要比那件“玉琮之王”还高出好几个厘米,稀世之宝啊;而且这期间良渚玉器全部都带有繁复的纹饰,比李天平收藏的良渚玉还要强上不少。
自从上次在苏杭等地寻找良渚玉未果之后,这就成了张辰的心病,亲自收藏几件良渚玉对于张辰来说有很大的意义,不单单是丰富藏品这个原因,更多的是寻找和发现的过程,以及收获文化精髓的那种喜悦。
从良渚玉器开始,出现了圆雕、半圆雕、镂空等高难度的技艺。以阴刻线为主淡浮雕为辅的表现手法,分层次用阴刻线刻出云纹,直线,涡纹等为底纹,用浅浮雕的手法表现轮廓,再辅以阴刻线在凸面表现细部的,立体纹、地纹、和装饰纹共用的“三层花”雕刻工艺,也开创了历史的先河。
红山文化玉器和良渚文化的玉器分别都是中国玉器世上的一座里程碑,代表着新石器时代最尖端的雕刻工艺,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璀璨明珠。红山玉张辰的收藏中已经有了,如果不能亲自淘换到良渚玉器,不得不说将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艾米勒?杜美仔细地计算过之后,已经得出了最佳的交易方法,带着一丝抱歉的味道,对张辰道:“实在对不起,亲爱的张,你应该知道的,虽然杜美家的好几代人都是搞收藏的,但是我对于古董收藏并没有什么经验,只是按照它们的年代来进行区分。如果你对这些东西不满意的话,我们就换一种方法,你可以在其他的古董中随意挑选几件,但是必须要在这些古董中选择一定的数量,你也知道的,我如果不是因为公司需要大笔的资金,也不会出售这些古董的,毕竟它们都是杜美家几代人的心血。”
这个主意正中张辰的下怀,他正发愁怎么才能买下这些被他刚刚贬低过的良渚玉器呢,艾米勒?杜美就送来了一个软绵绵热乎乎的大枕头,现在很不得要抱着他亲两口才行。
张辰点点头,装出一副不大情愿担忧无可奈何的样子,道:“好吧,杜美先生,既然你愿意做出一些让步,那我也不好再让你太为难,希望你的公司可以早日渡过难关。但是我们得先说好了,我虽然愿意帮助你,但是也不可能太过分,我每选择一件其他的古董,只能从这些里边拿出五件,再多的话我就不接受了。”
艾米勒?杜美本来计划的是七件,但是听张辰说的很坚决的样子,还真怕自己再坚持的话,会把这个大客户吓跑了,只好是答应道:“好吧,亲爱的张,我同意了。”
谈妥了条件,张辰就开始选择自己想要的东西了。买一搭五这样一个条件让张辰在选择的时候也不得不谨慎一些,那一堆东西里边并没有太多收藏价值比较高的,除七件良渚玉器之外,张辰能看得上的不超过三十件。
即使每五件里边再搭配两件一般的,他能够选择的数量也不会太多,最多不会超过十一件,而且同时还要考虑整体的性价比,如果不在张辰认定的捡漏范围之内,一样也是不可以的。
杜美家的优质藏品真的不少,任何一个玩收藏的人进到这里都会流连忘返,张辰站在排列的整整齐齐的陈列柜前面,看着每一件都想拿在自己手里,刚刚选定了这件,马上又觉得那件更好一些,十几分钟下来硬是一件都没有选好。别说是张辰了,任何一个面对同样困惑的人,在这个时候都不会有更好的办法,哪怕是用放弃的法则,这么多的古董看下来也难以作出决定。
这样下去可不行,怕是挑到明天也挑不出几件来,干脆选择法和放弃法共用吧,先选出最适合在这种情况下捡漏的,然后再从中放弃不合适的,其他的东西虽然也很好,但是也不能全部带走啊,就算是自己愿意花钱买,艾米勒?杜美也不会同意卖的,能这样搭配着捆绑销售已经是他的底线了。
捡漏对于张辰来说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基本上他去三次古玩市场最少就会有两次捡漏的机会,有时候去一次就能见到两个或者更多的漏。唐韵的展品里边除了在两座宝藏中得到的东西之外,还有一千多件展品,没有一件不是他捡漏的来的;最小的漏有在古玩市场捡的三把黄锡,最大的漏是他买关家宅子和鼓浪屿那幢小洋楼的时候捡的。
长期的捡漏,也让张辰这个毛病越来越甚,只要不是捡漏,他绝对不会出手。现在这样一个很为难的情况,就是这个毛病带来的坏处,如果换做别人的话,很可能就是挑选其中最有收藏价值的几件,然后再搭配其他的藏品;但是他却不得不在这么多的古董之中艰难地作出决定,还要不断地计算着怎么样才能做到最好。
最让张辰难受的,就是艾米勒?杜美这个人了,他对于收藏可以说是完全不懂,就知道拿着他父亲和祖父的记录说话,但是张晨有不知道那些记录中都是什么样的内容,对每一件藏品是怎样的评价。
万难之下,也只好把目标锁定在瓷器和青铜器这类最容易出问题的东西上,很多瓷器的款识都是后来才发现或者只在少数孤本古籍中记载的,而青铜器则是因为纹饰和器型太过于复杂常常导致鉴定错误。更容易出问题的杂项类,则是因为这里并没有收藏价值极高的而放弃了。
又是两个小时过去了,张辰费尽心思地选出了十三件杜美家的人肯定无法做出准确鉴定,并且收藏价值极高,还能够保证最大性价比的古董。但是这要比他既定的多出两件来,要他再从这十三件中选出十一件,放弃掉其它的两件,简直要比让他选择先掐死***和阿辉之中一个的难度更加的大。
张辰在心里安安地腹诽着,为什么要是十三件呢,难道说到了欧洲真的要毁在这个人人忌讳的十三上面吗,我是道家弟子好不好,和欧洲的任何宗教都完全不沾边的。
这十三件古董每一件都让人无法取舍,情急之下,张辰甚至想干脆把这十三件全部拿下算了,就当这次捡了一个小漏。
最后,张辰还是决定用意念力来进行选择,把这十三件之中年代年代相同的或者是最相近的两件放弃掉,取其他的十一件,这样就很容易搞定了。
闭上眼睛释放出意念力,张辰并不是要去观察那十三件玩意儿,那些东西在之前他已经观察过了,他现在要做的是把这里全部的古董都看一遍。整个这三层里有上万件的东西,一件一件地看,最快也要看到下个礼拜去,再过两天还有拍卖会要参加呢,哪有那么多时间干这个。
在意念力之下观察这些东西,又是一种另类的美丽,不但能够看到古董本身的美丽,在其表层流动着的各色光芒又让没意见玩意儿都更加的漂亮了。对于曾经在很多大型博物馆院都这么干过的张辰来说,这里的一万多件古董并不算什么,他只不过是想感受一下而已,记住这里的每一件玩意儿,也算是一种纪念吧。
咦,这是真么东西?就在张辰感受着上万件古董色彩斑斓的美丽,并且快速在意海之中留下画面的时候,一只小木盒子里边的东西让他再次兴奋了起来。
那只小木盒子只比鞋盒大了那么一点,就在楼梯对面那一边艾米勒?杜美制定必须捆绑销售的古董之中,只不过它藏在了最边上的角落里,便面看起来也不怎么显眼,只不过是一个偶通的漆器盒子而已,所以张辰刚才并没有怎么关注它。
但是在意念力之下,这只盒子里便的秘密被张辰发现了,这个发现简直让他欣喜若狂,不但可以免去他在那十三件古董之中放弃两件的苦恼,如果艾米勒?杜美同意的话,他甚至都愿意再多选择十三件作为回报。
那只小盒子里边并没有太多的东西,六只大小不等的茶碗和一些同样的瓷器碎片而已。四只比较大一些,其中的两只大小相同,是敞口碗的器型,也叫做“斗笠碗”,矮圈足,碗口沿向外撇,腹壁斜直或微弧,碗腹比较浅,下部向内收回,碗内釉色是窑变之后产生的孔雀尾花纹;另外的两只分别是口沿微微向内收敛,圆饼状实足造型较丰满的敛口碗和沿外撇口内束,口沿以下有向内束成一圈浅显凹槽的束口碗,一只是窑变兔毫釉色,一只是窑变鹧鸪斑釉。两只小一些的是同一款式的撇口碗,一只窑变孔雀尾釉,一只窑变鹧鸪斑釉。
建窑黑釉窑变,张辰差点就要把这些茶碗的名字呼之欲出了,硬生生憋住一口气才把这股**压了下去,一旦这六个字出口,很可能就会带来没必要的麻烦。
宋代是中国瓷器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时期,出现了很多着名的窑口,在官方御窑之外,又有磁州窑、耀州窑、钧窑、定窑、饶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建窑、吉州窑等八大民窑。八大民窑又以长江为界分为南北各四个窑口,建窑属于南四窑之一。
建窑茶碗也叫“建盏”,其盛行得益于宋人的斗茶风尚,北宋后期曾为宫廷烧制斗茶使用的黑釉盏,以至于建窑的名声大噪。
建窑黑釉盏的盛行也对很多其它地区的窑口产生了影响,除福建本省的几十处窑口之外,江西、四川、山西、陕西、河北、河南等各地都有窑口纷纷仿制,形成了以建窑为首的建窑系,而建窑的黑釉茶碗又以窑变釉着称于世。
窑变釉就是指器物在窑内烧制的时候,因为窑中的多种呈色元素,经过氧化或者还原的作用,出窑之后所呈现的意想不到的釉色效果。由于这种情况的出现纯属偶然,加之其形态特别,人们无法得知其中的原理,只知道这是因为在窑内烧制过程变化而成的,所以就称之为“窑变”,正因为窑变瓷器的变化莫测和独一无二,就有了“窑变无双”的赞誉。
《稗史汇编》中记载:瓷有同是一质,遂成异质,同是一色,遂成异色者,水土所合,非人力之巧所能加,是之谓窑变。
不止民窑有窑变瓷,官窑也是有窑变瓷的,《博物要览》中就曾记载:官、哥二窑烧出器皿,有时窑变,于本色釉外变色,或黄、或紫红,肖形可爱。
有记载的窑变最早在唐代以前的青釉瓷器上就已经出现过,最初的时候,窑***现窑变曾被视为不祥,尤其是官窑***现窑变,更是一件天大的事情,这些窑变瓷器往往都会被被砸碎。
时间长了,人们渐渐地发现,窑变釉的形态极美,有的灿若云霞,有的耀如星辰,或如大海怒涛,或如万马奔腾,就开始用艺术眼光来欣赏这种瓷器。
举世闻名的钧窑所生产的就是窑变釉,“钧红”更是一种闻名中外的窑变釉,民间的说法叫做“钧瓷无对,窑变无双,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可谓变化莫测,鬼斧神工。
明代的时候,人们还是无法预测窑变的发生,把窑变釉窑当做是“怪胎”,清以前的景德镇窑也曾经烧出过窑变釉,但是多数都会销毁了。直到康熙时期开始重视窑变釉,才开始专门针对这个进行研究和生产,出了很多着名的豇豆红、苹果绿等窑变釉色瓷器。据《南窑笔记》记载,清代雍、乾年间,景德镇的工匠巳经基本掌握了窑变釉的规律,窑变甚至被视为一种祥瑞,而作为着名色釉而专门生产。
清代生产的窑变釉,虽入火使釉流淌,颜色变化任其自然,非有意预定为某种色泽,但已经能人为配置釉料,较好的控制火候,可以烧造能达到预期效果的产品。
在此前,宋代的建窑窑变釉瓷器最有名的,就是被收藏在***的四只“曜变天目釉茶碗”,除此之外再无存世记载,被***人当做国宝来收藏。
所谓曜变天目只是***人的叫法,因为那几只被带到***的茶碗釉面图案有如日、月、星辰之光,釉面千变万化没有任何规律可循,是以才起名叫做曜变天目,有很多学收藏的人不知所以,认为曜变天目是中国的古称,其实是大错特错的,这种釉色的中国名字叫做“鹧鸪斑”。
历史上曾经有无数人模仿过建窑的“曜变天目釉”,但是从来没有人成功过,直至现在,***人还在极力想要复原这种工艺,无数次的实验之后,也只是得到了几只相似的产品,完全无法和真正的“原装货”相比。
我国从一九八三年开始,由轻工部陶瓷研究所和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对建窑窑变结晶釉工艺和呈色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工作,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探明了配方组成和烧成制度等对耀变天目特征的影响因素,基本掌握了其形成规律,并且研制出曜变天目釉产品。
但是曜变天目釉的配方很特殊,且炉温难以控制,温度稍有偏差,极有可能烧制失败,烧制相当困难,一般每万件中可能会出现一至两件成品,也只是少支出很少量的试验品而已。
褚铁眼的《古瓷秘录》中也对建窑窑变釉有专门的解释:所谓曜变就是窑变黑瓷器物在光照下,从器表的薄膜上所焕发出来的黄蓝绿紫等色融揉在一起的彩光。黑瓷产生曜变效果的局限性很大,除产生窑变的条件外,玻璃质感强的黑亮釉,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这种釉在烧制过程中,受特殊条件的作用,能形成一种极薄的铁结晶膜。如果没有这层薄膜,就不会在迎光的条件下出现彩虹一样的光晕。建窑的窑变属于结晶釉的一种,在烧制的过程中,由于温度的细微变化,和局部小环境的不同,形成的图案也千变万化,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孤品。结晶釉想要漂亮,不仅要出现千姿百态的结晶,而且要有绚丽多彩的色调相衬托,这就需要有严格的温度把控,温度稍微略高一点,就会造成流釉的现象,成品率极低。结晶釉都是一次烧制而成的,不需要像其它彩色瓷器一样,先烧出素胎,加色之后在回炉二次烧制,从艺术性方面来说,结晶釉的美感也不是人工彩绘能达到的。
张辰万万没有想到,居然能够在法国遇到六只窑变建窑黑釉茶碗,而且还有三只比曜变天目更加美丽百倍的孔雀尾釉,这绝对是一个天大的惊喜。
褚铁眼一只最想研究的两种瓷器就是柴窑瓷和藏于***的“曜变天目”,柴窑瓷张辰早就搞到了,已经有了现成的给他研究,而且还成立了专门的研究课题;现在张辰居然把稀有程度仅次于柴窑的“曜变天目”也找到了,还有更加漂亮的孔雀尾釉,而且还有瓷器碎片,相信以褚铁眼的天赋,有了这些瓷器碎片,肯定能够研究通透,并且烧出几可乱真的复制品来。
张彻已经完全放弃了对其它古董的观察,所有的精神都放在了小盒子里的茶碗上,在四层蓝色光芒的包裹下,这些茶碗是那么的漂亮,在这一刻,在张辰的眼力,世上再没有比这些茶碗更美丽的东西了。
建盏基本可以分为敞口、撇口、敛口和束口四大类,每类有分为大、中、小三种,基本上所有的小圆碗都属于小型敛口碗类。其器型大多为口大底小,有的更是形如漏斗;且多为较浅的圈足,足底面稍向外斜出,足根往往有倒角;也有少数小圆碗是实足的,村适量极为稀少。
这六只茶碗有两只敞口碗、两只撇口碗、一只敛口碗和一只束口碗,且全部都是打完和中碗,甚至还有一只是建窑所有窑变釉之中存世量都极为稀少的实足敛口碗。
张辰很高兴啊,再过很短的一小会儿,这个满载着绝世珍宝的小盒子很快就是他的了。
最让张辰高兴的,就是这只装着绝世珍宝的小箱子放在了捆绑销售的那部分里边,否则的话张辰真有可能破了他永远捡漏绝不正价购买的金身,这里边的每一只茶碗都是无价之宝,就连那些碎瓷片都是价值连城的。这下好了,不用再为选择或者放弃而发愁,还可以搭上六件无价之宝和不少价值连城的瓷片,这可是仅次于买关家宅子的大漏了。
一直以来,***人都在为他们收藏了四只世间仅有的“曜变天目”而骄傲,虽然那四只茶碗的确是当年来中国取经的***和尚带回去的,但是***人那副小人得志无比猖狂的嘴脸却也够让人憎恶的。
而现在,他们的那四只茶碗已经不再是仅有的了,而且也不再是最漂亮的窑变建窑黑釉,中国的唐韵文化展览中心将推出大量新展品,其中就会有六只窑变建窑黑釉茶碗,其中还有三只是最顶级的窑变黑釉“孔雀尾”。
前段时间的***天皇家族文物之争,只是让天皇家族名誉扫地了,而这六只茶碗,却能够恨恨地给所有***收藏界的人一个响亮的耳光,其声之宏巨,将会响彻整个世界。
之前是***天皇家族,不论未来怎么样吧,目前姑且也算是贵族序列;这回又是收藏界,这里边有很多都是收藏家和收藏爱好者,应该算是民间了。两个耳光抽的都很来劲儿,张辰都有点开始怀疑了,自己是不是天生就担负着了给***人添堵的使命。
艾米勒?杜美还真给张辰唬住了,毕竟他也是收藏世家的后代,即便自己在这方面没什么兴趣,这么多年一起生活下来,耳濡目染总也能明白一些皮毛。
民窑什么的他并不懂,但是古董青铜器上边肯定是带有纹饰的才会更有价值,没有纹饰青铜器就很普通了,那件青铜爵上边的确没有多少纹饰,而且破损也是明摆着的。
还有那几件玉器,也都是他专门挑出来的,几块雕刻了的白石头而已,想来也不会有什么太高的价值,还有那几件玉器,雕琢工艺相当差劲,都没有把突起处和错位处打磨平了。虽然在他祖父的记录里边说这几件东西的年代很久远,有可能是公元前的古董,但是艾米勒?杜美还是认为这些东西是在没有什么美感,想必也不会有太高的收藏价值了。
艾米勒?杜美这时候也觉得自己是不是有点太过分了,也许那些博物馆还有可能购买一些,毕竟他们是要对所有人进行展览的,但是肯定不会给出很高的价格,毕竟这些东西本身的价值就没那么高。可是对于个人收藏家来说,就有些拿不出手了,能够知道自己出售古玩的人都是在收藏界有一定身份的,这样的古董大概真的不会有什么收藏家能看得上,还是应该拿出几件比较有价值的东西来,这样才能显示出自己的诚意。
但是必须得加一个前提条件,想要购买一件高价值的古董,就必须要在同时购买几件普通的古董,这样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自己的利益。否则来的人都买了高价值的古董,资金倒是很容易就凑齐了,但是却要以很多高价值的古董作为代价,会给家族的收藏带来很大的损失,这个是很不划算的。
在他计较得失的时候,张辰确实在仔细地打量着那几件良渚玉,意念力观察之下表面厚厚的好多层七彩光芒看的张辰都快要陶醉了。七件里边有三件是玉琮,还有两件是玉璧,以及一件冠形器和一件玉镯;三件玉琮其中的一件个头之大,也令张辰咋舌,居然有二十三节,近四十厘米的高度要比那件“玉琮之王”还高出好几个厘米,稀世之宝啊;而且这期间良渚玉器全部都带有繁复的纹饰,比李天平收藏的良渚玉还要强上不少。
自从上次在苏杭等地寻找良渚玉未果之后,这就成了张辰的心病,亲自收藏几件良渚玉对于张辰来说有很大的意义,不单单是丰富藏品这个原因,更多的是寻找和发现的过程,以及收获文化精髓的那种喜悦。
从良渚玉器开始,出现了圆雕、半圆雕、镂空等高难度的技艺。以阴刻线为主淡浮雕为辅的表现手法,分层次用阴刻线刻出云纹,直线,涡纹等为底纹,用浅浮雕的手法表现轮廓,再辅以阴刻线在凸面表现细部的,立体纹、地纹、和装饰纹共用的“三层花”雕刻工艺,也开创了历史的先河。
红山文化玉器和良渚文化的玉器分别都是中国玉器世上的一座里程碑,代表着新石器时代最尖端的雕刻工艺,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璀璨明珠。红山玉张辰的收藏中已经有了,如果不能亲自淘换到良渚玉器,不得不说将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艾米勒?杜美仔细地计算过之后,已经得出了最佳的交易方法,带着一丝抱歉的味道,对张辰道:“实在对不起,亲爱的张,你应该知道的,虽然杜美家的好几代人都是搞收藏的,但是我对于古董收藏并没有什么经验,只是按照它们的年代来进行区分。如果你对这些东西不满意的话,我们就换一种方法,你可以在其他的古董中随意挑选几件,但是必须要在这些古董中选择一定的数量,你也知道的,我如果不是因为公司需要大笔的资金,也不会出售这些古董的,毕竟它们都是杜美家几代人的心血。”
这个主意正中张辰的下怀,他正发愁怎么才能买下这些被他刚刚贬低过的良渚玉器呢,艾米勒?杜美就送来了一个软绵绵热乎乎的大枕头,现在很不得要抱着他亲两口才行。
张辰点点头,装出一副不大情愿担忧无可奈何的样子,道:“好吧,杜美先生,既然你愿意做出一些让步,那我也不好再让你太为难,希望你的公司可以早日渡过难关。但是我们得先说好了,我虽然愿意帮助你,但是也不可能太过分,我每选择一件其他的古董,只能从这些里边拿出五件,再多的话我就不接受了。”
艾米勒?杜美本来计划的是七件,但是听张辰说的很坚决的样子,还真怕自己再坚持的话,会把这个大客户吓跑了,只好是答应道:“好吧,亲爱的张,我同意了。”
谈妥了条件,张辰就开始选择自己想要的东西了。买一搭五这样一个条件让张辰在选择的时候也不得不谨慎一些,那一堆东西里边并没有太多收藏价值比较高的,除七件良渚玉器之外,张辰能看得上的不超过三十件。
即使每五件里边再搭配两件一般的,他能够选择的数量也不会太多,最多不会超过十一件,而且同时还要考虑整体的性价比,如果不在张辰认定的捡漏范围之内,一样也是不可以的。
杜美家的优质藏品真的不少,任何一个玩收藏的人进到这里都会流连忘返,张辰站在排列的整整齐齐的陈列柜前面,看着每一件都想拿在自己手里,刚刚选定了这件,马上又觉得那件更好一些,十几分钟下来硬是一件都没有选好。别说是张辰了,任何一个面对同样困惑的人,在这个时候都不会有更好的办法,哪怕是用放弃的法则,这么多的古董看下来也难以作出决定。
这样下去可不行,怕是挑到明天也挑不出几件来,干脆选择法和放弃法共用吧,先选出最适合在这种情况下捡漏的,然后再从中放弃不合适的,其他的东西虽然也很好,但是也不能全部带走啊,就算是自己愿意花钱买,艾米勒?杜美也不会同意卖的,能这样搭配着捆绑销售已经是他的底线了。
捡漏对于张辰来说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基本上他去三次古玩市场最少就会有两次捡漏的机会,有时候去一次就能见到两个或者更多的漏。唐韵的展品里边除了在两座宝藏中得到的东西之外,还有一千多件展品,没有一件不是他捡漏的来的;最小的漏有在古玩市场捡的三把黄锡,最大的漏是他买关家宅子和鼓浪屿那幢小洋楼的时候捡的。
长期的捡漏,也让张辰这个毛病越来越甚,只要不是捡漏,他绝对不会出手。现在这样一个很为难的情况,就是这个毛病带来的坏处,如果换做别人的话,很可能就是挑选其中最有收藏价值的几件,然后再搭配其他的藏品;但是他却不得不在这么多的古董之中艰难地作出决定,还要不断地计算着怎么样才能做到最好。
最让张辰难受的,就是艾米勒?杜美这个人了,他对于收藏可以说是完全不懂,就知道拿着他父亲和祖父的记录说话,但是张晨有不知道那些记录中都是什么样的内容,对每一件藏品是怎样的评价。
万难之下,也只好把目标锁定在瓷器和青铜器这类最容易出问题的东西上,很多瓷器的款识都是后来才发现或者只在少数孤本古籍中记载的,而青铜器则是因为纹饰和器型太过于复杂常常导致鉴定错误。更容易出问题的杂项类,则是因为这里并没有收藏价值极高的而放弃了。
又是两个小时过去了,张辰费尽心思地选出了十三件杜美家的人肯定无法做出准确鉴定,并且收藏价值极高,还能够保证最大性价比的古董。但是这要比他既定的多出两件来,要他再从这十三件中选出十一件,放弃掉其它的两件,简直要比让他选择先掐死***和阿辉之中一个的难度更加的大。
张辰在心里安安地腹诽着,为什么要是十三件呢,难道说到了欧洲真的要毁在这个人人忌讳的十三上面吗,我是道家弟子好不好,和欧洲的任何宗教都完全不沾边的。
这十三件古董每一件都让人无法取舍,情急之下,张辰甚至想干脆把这十三件全部拿下算了,就当这次捡了一个小漏。
最后,张辰还是决定用意念力来进行选择,把这十三件之中年代年代相同的或者是最相近的两件放弃掉,取其他的十一件,这样就很容易搞定了。
闭上眼睛释放出意念力,张辰并不是要去观察那十三件玩意儿,那些东西在之前他已经观察过了,他现在要做的是把这里全部的古董都看一遍。整个这三层里有上万件的东西,一件一件地看,最快也要看到下个礼拜去,再过两天还有拍卖会要参加呢,哪有那么多时间干这个。
在意念力之下观察这些东西,又是一种另类的美丽,不但能够看到古董本身的美丽,在其表层流动着的各色光芒又让没意见玩意儿都更加的漂亮了。对于曾经在很多大型博物馆院都这么干过的张辰来说,这里的一万多件古董并不算什么,他只不过是想感受一下而已,记住这里的每一件玩意儿,也算是一种纪念吧。
咦,这是真么东西?就在张辰感受着上万件古董色彩斑斓的美丽,并且快速在意海之中留下画面的时候,一只小木盒子里边的东西让他再次兴奋了起来。
那只小木盒子只比鞋盒大了那么一点,就在楼梯对面那一边艾米勒?杜美制定必须捆绑销售的古董之中,只不过它藏在了最边上的角落里,便面看起来也不怎么显眼,只不过是一个偶通的漆器盒子而已,所以张辰刚才并没有怎么关注它。
但是在意念力之下,这只盒子里便的秘密被张辰发现了,这个发现简直让他欣喜若狂,不但可以免去他在那十三件古董之中放弃两件的苦恼,如果艾米勒?杜美同意的话,他甚至都愿意再多选择十三件作为回报。
那只小盒子里边并没有太多的东西,六只大小不等的茶碗和一些同样的瓷器碎片而已。四只比较大一些,其中的两只大小相同,是敞口碗的器型,也叫做“斗笠碗”,矮圈足,碗口沿向外撇,腹壁斜直或微弧,碗腹比较浅,下部向内收回,碗内釉色是窑变之后产生的孔雀尾花纹;另外的两只分别是口沿微微向内收敛,圆饼状实足造型较丰满的敛口碗和沿外撇口内束,口沿以下有向内束成一圈浅显凹槽的束口碗,一只是窑变兔毫釉色,一只是窑变鹧鸪斑釉。两只小一些的是同一款式的撇口碗,一只窑变孔雀尾釉,一只窑变鹧鸪斑釉。
建窑黑釉窑变,张辰差点就要把这些茶碗的名字呼之欲出了,硬生生憋住一口气才把这股**压了下去,一旦这六个字出口,很可能就会带来没必要的麻烦。
宋代是中国瓷器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时期,出现了很多着名的窑口,在官方御窑之外,又有磁州窑、耀州窑、钧窑、定窑、饶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建窑、吉州窑等八大民窑。八大民窑又以长江为界分为南北各四个窑口,建窑属于南四窑之一。
建窑茶碗也叫“建盏”,其盛行得益于宋人的斗茶风尚,北宋后期曾为宫廷烧制斗茶使用的黑釉盏,以至于建窑的名声大噪。
建窑黑釉盏的盛行也对很多其它地区的窑口产生了影响,除福建本省的几十处窑口之外,江西、四川、山西、陕西、河北、河南等各地都有窑口纷纷仿制,形成了以建窑为首的建窑系,而建窑的黑釉茶碗又以窑变釉着称于世。
窑变釉就是指器物在窑内烧制的时候,因为窑中的多种呈色元素,经过氧化或者还原的作用,出窑之后所呈现的意想不到的釉色效果。由于这种情况的出现纯属偶然,加之其形态特别,人们无法得知其中的原理,只知道这是因为在窑内烧制过程变化而成的,所以就称之为“窑变”,正因为窑变瓷器的变化莫测和独一无二,就有了“窑变无双”的赞誉。
《稗史汇编》中记载:瓷有同是一质,遂成异质,同是一色,遂成异色者,水土所合,非人力之巧所能加,是之谓窑变。
不止民窑有窑变瓷,官窑也是有窑变瓷的,《博物要览》中就曾记载:官、哥二窑烧出器皿,有时窑变,于本色釉外变色,或黄、或紫红,肖形可爱。
有记载的窑变最早在唐代以前的青釉瓷器上就已经出现过,最初的时候,窑***现窑变曾被视为不祥,尤其是官窑***现窑变,更是一件天大的事情,这些窑变瓷器往往都会被被砸碎。
时间长了,人们渐渐地发现,窑变釉的形态极美,有的灿若云霞,有的耀如星辰,或如大海怒涛,或如万马奔腾,就开始用艺术眼光来欣赏这种瓷器。
举世闻名的钧窑所生产的就是窑变釉,“钧红”更是一种闻名中外的窑变釉,民间的说法叫做“钧瓷无对,窑变无双,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可谓变化莫测,鬼斧神工。
明代的时候,人们还是无法预测窑变的发生,把窑变釉窑当做是“怪胎”,清以前的景德镇窑也曾经烧出过窑变釉,但是多数都会销毁了。直到康熙时期开始重视窑变釉,才开始专门针对这个进行研究和生产,出了很多着名的豇豆红、苹果绿等窑变釉色瓷器。据《南窑笔记》记载,清代雍、乾年间,景德镇的工匠巳经基本掌握了窑变釉的规律,窑变甚至被视为一种祥瑞,而作为着名色釉而专门生产。
清代生产的窑变釉,虽入火使釉流淌,颜色变化任其自然,非有意预定为某种色泽,但已经能人为配置釉料,较好的控制火候,可以烧造能达到预期效果的产品。
在此前,宋代的建窑窑变釉瓷器最有名的,就是被收藏在***的四只“曜变天目釉茶碗”,除此之外再无存世记载,被***人当做国宝来收藏。
所谓曜变天目只是***人的叫法,因为那几只被带到***的茶碗釉面图案有如日、月、星辰之光,釉面千变万化没有任何规律可循,是以才起名叫做曜变天目,有很多学收藏的人不知所以,认为曜变天目是中国的古称,其实是大错特错的,这种釉色的中国名字叫做“鹧鸪斑”。
历史上曾经有无数人模仿过建窑的“曜变天目釉”,但是从来没有人成功过,直至现在,***人还在极力想要复原这种工艺,无数次的实验之后,也只是得到了几只相似的产品,完全无法和真正的“原装货”相比。
我国从一九八三年开始,由轻工部陶瓷研究所和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对建窑窑变结晶釉工艺和呈色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工作,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探明了配方组成和烧成制度等对耀变天目特征的影响因素,基本掌握了其形成规律,并且研制出曜变天目釉产品。
但是曜变天目釉的配方很特殊,且炉温难以控制,温度稍有偏差,极有可能烧制失败,烧制相当困难,一般每万件中可能会出现一至两件成品,也只是少支出很少量的试验品而已。
褚铁眼的《古瓷秘录》中也对建窑窑变釉有专门的解释:所谓曜变就是窑变黑瓷器物在光照下,从器表的薄膜上所焕发出来的黄蓝绿紫等色融揉在一起的彩光。黑瓷产生曜变效果的局限性很大,除产生窑变的条件外,玻璃质感强的黑亮釉,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这种釉在烧制过程中,受特殊条件的作用,能形成一种极薄的铁结晶膜。如果没有这层薄膜,就不会在迎光的条件下出现彩虹一样的光晕。建窑的窑变属于结晶釉的一种,在烧制的过程中,由于温度的细微变化,和局部小环境的不同,形成的图案也千变万化,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孤品。结晶釉想要漂亮,不仅要出现千姿百态的结晶,而且要有绚丽多彩的色调相衬托,这就需要有严格的温度把控,温度稍微略高一点,就会造成流釉的现象,成品率极低。结晶釉都是一次烧制而成的,不需要像其它彩色瓷器一样,先烧出素胎,加色之后在回炉二次烧制,从艺术性方面来说,结晶釉的美感也不是人工彩绘能达到的。
张辰万万没有想到,居然能够在法国遇到六只窑变建窑黑釉茶碗,而且还有三只比曜变天目更加美丽百倍的孔雀尾釉,这绝对是一个天大的惊喜。
褚铁眼一只最想研究的两种瓷器就是柴窑瓷和藏于***的“曜变天目”,柴窑瓷张辰早就搞到了,已经有了现成的给他研究,而且还成立了专门的研究课题;现在张辰居然把稀有程度仅次于柴窑的“曜变天目”也找到了,还有更加漂亮的孔雀尾釉,而且还有瓷器碎片,相信以褚铁眼的天赋,有了这些瓷器碎片,肯定能够研究通透,并且烧出几可乱真的复制品来。
张彻已经完全放弃了对其它古董的观察,所有的精神都放在了小盒子里的茶碗上,在四层蓝色光芒的包裹下,这些茶碗是那么的漂亮,在这一刻,在张辰的眼力,世上再没有比这些茶碗更美丽的东西了。
建盏基本可以分为敞口、撇口、敛口和束口四大类,每类有分为大、中、小三种,基本上所有的小圆碗都属于小型敛口碗类。其器型大多为口大底小,有的更是形如漏斗;且多为较浅的圈足,足底面稍向外斜出,足根往往有倒角;也有少数小圆碗是实足的,村适量极为稀少。
这六只茶碗有两只敞口碗、两只撇口碗、一只敛口碗和一只束口碗,且全部都是打完和中碗,甚至还有一只是建窑所有窑变釉之中存世量都极为稀少的实足敛口碗。
张辰很高兴啊,再过很短的一小会儿,这个满载着绝世珍宝的小盒子很快就是他的了。
最让张辰高兴的,就是这只装着绝世珍宝的小箱子放在了捆绑销售的那部分里边,否则的话张辰真有可能破了他永远捡漏绝不正价购买的金身,这里边的每一只茶碗都是无价之宝,就连那些碎瓷片都是价值连城的。这下好了,不用再为选择或者放弃而发愁,还可以搭上六件无价之宝和不少价值连城的瓷片,这可是仅次于买关家宅子的大漏了。
一直以来,***人都在为他们收藏了四只世间仅有的“曜变天目”而骄傲,虽然那四只茶碗的确是当年来中国取经的***和尚带回去的,但是***人那副小人得志无比猖狂的嘴脸却也够让人憎恶的。
而现在,他们的那四只茶碗已经不再是仅有的了,而且也不再是最漂亮的窑变建窑黑釉,中国的唐韵文化展览中心将推出大量新展品,其中就会有六只窑变建窑黑釉茶碗,其中还有三只是最顶级的窑变黑釉“孔雀尾”。
前段时间的***天皇家族文物之争,只是让天皇家族名誉扫地了,而这六只茶碗,却能够恨恨地给所有***收藏界的人一个响亮的耳光,其声之宏巨,将会响彻整个世界。
之前是***天皇家族,不论未来怎么样吧,目前姑且也算是贵族序列;这回又是收藏界,这里边有很多都是收藏家和收藏爱好者,应该算是民间了。两个耳光抽的都很来劲儿,张辰都有点开始怀疑了,自己是不是天生就担负着了给***人添堵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