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少保
现在王安石就要稍微往旧党那边靠一靠,借助力量去打压驸马王诜,但又不能和皇帝撕破脸,新政还得合作。
咋办呢?他有招儿,给王诜捣乱呗。一位以改革祖制为己任的改革派,居然拿起了祖制说事儿。所以说政客就没一个有人品的,他们的嘴横竖都能用,需要的时候当屁股都可以。
“王相你……”听了王安石的话王韶简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尼玛变的也太快了,自己之所以敢和司马光硬顶,很大一部分信心就来自这位改革派大佬。可是这次的结果居然和当年自己一模一样,王安石又出卖了王诜,就像当年出卖自己一般痛快。
人啊,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一点都不假。王韶是个急性子,属于说一不二的那种人,面对朝堂里的弯弯绕很烦,否则也不会急出一身病。面对王安石的背叛、司马光的倾轧,心里一急血压就上来了,然后直接晕倒在御案前面。
“快快快,传太医,王老将军、王老将军……”神宗皇帝被吓了一跳,怎么说着说着就倒下一位啊。
他早就适应了这种政治斗争,历代皇帝长寿的少,大多活不过中年也是因为太费脑子,稍微有点脾气的人气都能气死。
司马光在想什么、王安石为什么突然反水,皇帝心里和明镜一般。可是有些事知道了也没用,要想继续维持朝堂平衡,皇帝也不能按照性子怎么高兴怎么来。有时候明知这么做对国家没有好处,但为了稳固权利依旧要做出让步。
而且王安石提出的人选也符合皇家利益,王中正是谁?他是太监,用太监监军这也是一种控制武将的有效办法。这就叫阳谋,明知道是坑也得跳!
后世里不是有人总结过嘛,政治就是妥协的艺术。谁妥协得巧妙、有分寸、是时候,谁就能笑到最后。
妥协的结果就是驸马王诜破敌有功,赐天鹰阁大学士,加太子少保。王安石能利用制度逼着皇帝给王诜绑上一根绳索,神宗皇帝也用自己的方式反击了回去。
太子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师,少师、少傅、少保称做三少。三师正一品、三少从一品,都是高的不能再高的品阶。即便是王安石、司马光的品阶也不过如此了。
师传授知识、傅监督德行、保管束身体。三师或者三少,就是教授、监督、管束帝王的三位重臣,还是德智体全面发展。这不是惯例,而是周礼上白纸黑字写的。历代帝王除了孝顺父母之外,还要尊敬师长。
自古以来三师、三少都是至高无上的荣誉,汉唐之前是可以当面指责帝王错误的存在。虽然时代变迁、礼乐崩坏,三师和三少已经成了虚衔,但这六个职务依旧是文人梦想的荣誉。
现在一个驸马忽然获得了三少之一的少保衔,大家能服气、能答应吗?
服气皇帝管不了,爱服不服,答应不答应其他人还真管不着,因为三师和三少都是由皇帝亲自任命的,可以询问大臣的意见,也可以不询问。毕竟是为自己的儿子挑老师,当父亲的必须有最终决定权。
而且吧,神宗皇帝给妹夫这个头衔也挺有深意的。如果让驸马当少师或者少傅确实比较勉强,王诜在文学上并没什么建树。那几本驸马系列丛书只算是格物,据大儒还有十万八千里呢,称不上少师。
少傅就更不够格了,这个职务需要德行高尚,不是完人也得无限接近。以王诜前些年的所作所为,真谈不上品格高尚。
但少保就不同了,这是一个教授太子如何锻炼、保养身体,怎么上马行军打仗的职务,有点像个体育老师外加功夫教练。
王诜虽然谈不上军事大家,更没有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的本事,但他真的很会锻炼身体。这一点不仅皇帝认可,后宫嫔妃、官宦家人都会认同,就连王安石也不敢睁着眼说瞎话。
现在驸马又用计谋兵不血刃的灭了夏国一个皇亲外加几千人马,还占了夏国一座城,哪怕是还没盖完的半成品那也是城池。
环顾大宋全国,比王诜功劳大的有、占城比王诜多的也有,但论起成本和效率好像没一个人能比王诜高。
灭敌三千余,只死了四个人,伤不到一伍,除了敌人随身携带之物,就连换洗衣服顺带着早饭都缴获了,耗费之物只有十颗霹雳弹。
妹夫在奏章里说了,霹雳弹价格并不贵,一颗十贯钱足矣。听见没有,一百贯钱就把事儿办了。如果大宋将领打仗全能这么省钱,再养五十万禁军都可以。
这种本事不该教给太子吗?谁敢说半个不字皇帝就打算问问他有何企图。难道说不教给太子留着教别人,这还不是心怀不轨是什么?
除了升官之外,皇帝也没忘了来点实际的。王中正这个副总管不是光杆司令,随他一同前往湟州的还有一千天武步军。
不是说上四军不出戍嘛,那是在一般情况下。但凡皇帝出征上四军就必须跟着一起。王中正不是皇帝,但他的名义是代替皇帝出征,所以上四军跟着也说得过去。
反正朝臣们算是看出来了,皇帝这是变着法儿的给驸马撑腰,有一百亲从官跟着还不放心,这又给弄去了一千天武步军。
没辙啊,谁让王诜娶了长公主,还被马蹄子踢出一个好脑瓜呢。谁不服也去找马蹄子试试呗,看看能不能给踢出一身星君下凡的本领。
光这样就算完了吗?那就太小看雄心勃勃的神宗皇帝了。这种大规模改变祖宗法制的事儿历代皇帝都不敢做,为啥就他敢呢?
这就叫性格决定命运,神宗皇帝骨子里就有一种冒险的基因,哪怕只有一半儿的成功希望,只要收获足够丰厚他也愿意试试。
还干嘛呢?特区,军事特区!驸马王诜走之前不是提过总参谋部和特区的概念吗,这种模式具体的优缺点可能还搞不太清楚,但对皇权的重要性神宗皇帝听懂了。
他又想借机发挥发挥,搞全面的军事参谋改革肯定会遭到满朝文武反对,但在湟州试行阻力就小多了。
于是北宋内廷就又多了一个部门,叫做参谋部,王韶任副总参谋长,神宗皇帝本人任参谋长,还有王韶的儿子王厚和几位在对夏、对辽战争中有作战经验的文武大臣。
这个机构并不是常设,也无权干涉枢密院、殿前司、侍卫司的用兵用将。它只负责向皇帝提供有关湟州的作战咨询,然后以总参谋部的名义向王诜建议。
那这个部门有什么实际意义吗?外表上可能没有,实际上意义却很大。它有点像清朝的军机处,最初的时候军机处也是个没什么权利的小部门,随着皇帝对权利的热衷,就会慢慢通过各种手段往军机处里捞权利。
凡事儿都怕坚持,时间一长军机处就成了实际上的军事最高指挥单位。建立总参谋部其实也是这个初衷,先用湟州和王诜当幌子,只要这个部门建立起来了,再慢慢扩大、夺权也就有了正当说辞。
在这点上老狐狸王安石和司马光之流都没觉出什么不对,不是他们政治素养差,而是参谋部太超前了。
这玩意是后世人历经了几百年才总结出来的招数,做为古人就算再聪明也得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几百年后的套路他们真想不出来。
咋办呢?他有招儿,给王诜捣乱呗。一位以改革祖制为己任的改革派,居然拿起了祖制说事儿。所以说政客就没一个有人品的,他们的嘴横竖都能用,需要的时候当屁股都可以。
“王相你……”听了王安石的话王韶简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尼玛变的也太快了,自己之所以敢和司马光硬顶,很大一部分信心就来自这位改革派大佬。可是这次的结果居然和当年自己一模一样,王安石又出卖了王诜,就像当年出卖自己一般痛快。
人啊,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一点都不假。王韶是个急性子,属于说一不二的那种人,面对朝堂里的弯弯绕很烦,否则也不会急出一身病。面对王安石的背叛、司马光的倾轧,心里一急血压就上来了,然后直接晕倒在御案前面。
“快快快,传太医,王老将军、王老将军……”神宗皇帝被吓了一跳,怎么说着说着就倒下一位啊。
他早就适应了这种政治斗争,历代皇帝长寿的少,大多活不过中年也是因为太费脑子,稍微有点脾气的人气都能气死。
司马光在想什么、王安石为什么突然反水,皇帝心里和明镜一般。可是有些事知道了也没用,要想继续维持朝堂平衡,皇帝也不能按照性子怎么高兴怎么来。有时候明知这么做对国家没有好处,但为了稳固权利依旧要做出让步。
而且王安石提出的人选也符合皇家利益,王中正是谁?他是太监,用太监监军这也是一种控制武将的有效办法。这就叫阳谋,明知道是坑也得跳!
后世里不是有人总结过嘛,政治就是妥协的艺术。谁妥协得巧妙、有分寸、是时候,谁就能笑到最后。
妥协的结果就是驸马王诜破敌有功,赐天鹰阁大学士,加太子少保。王安石能利用制度逼着皇帝给王诜绑上一根绳索,神宗皇帝也用自己的方式反击了回去。
太子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师,少师、少傅、少保称做三少。三师正一品、三少从一品,都是高的不能再高的品阶。即便是王安石、司马光的品阶也不过如此了。
师传授知识、傅监督德行、保管束身体。三师或者三少,就是教授、监督、管束帝王的三位重臣,还是德智体全面发展。这不是惯例,而是周礼上白纸黑字写的。历代帝王除了孝顺父母之外,还要尊敬师长。
自古以来三师、三少都是至高无上的荣誉,汉唐之前是可以当面指责帝王错误的存在。虽然时代变迁、礼乐崩坏,三师和三少已经成了虚衔,但这六个职务依旧是文人梦想的荣誉。
现在一个驸马忽然获得了三少之一的少保衔,大家能服气、能答应吗?
服气皇帝管不了,爱服不服,答应不答应其他人还真管不着,因为三师和三少都是由皇帝亲自任命的,可以询问大臣的意见,也可以不询问。毕竟是为自己的儿子挑老师,当父亲的必须有最终决定权。
而且吧,神宗皇帝给妹夫这个头衔也挺有深意的。如果让驸马当少师或者少傅确实比较勉强,王诜在文学上并没什么建树。那几本驸马系列丛书只算是格物,据大儒还有十万八千里呢,称不上少师。
少傅就更不够格了,这个职务需要德行高尚,不是完人也得无限接近。以王诜前些年的所作所为,真谈不上品格高尚。
但少保就不同了,这是一个教授太子如何锻炼、保养身体,怎么上马行军打仗的职务,有点像个体育老师外加功夫教练。
王诜虽然谈不上军事大家,更没有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的本事,但他真的很会锻炼身体。这一点不仅皇帝认可,后宫嫔妃、官宦家人都会认同,就连王安石也不敢睁着眼说瞎话。
现在驸马又用计谋兵不血刃的灭了夏国一个皇亲外加几千人马,还占了夏国一座城,哪怕是还没盖完的半成品那也是城池。
环顾大宋全国,比王诜功劳大的有、占城比王诜多的也有,但论起成本和效率好像没一个人能比王诜高。
灭敌三千余,只死了四个人,伤不到一伍,除了敌人随身携带之物,就连换洗衣服顺带着早饭都缴获了,耗费之物只有十颗霹雳弹。
妹夫在奏章里说了,霹雳弹价格并不贵,一颗十贯钱足矣。听见没有,一百贯钱就把事儿办了。如果大宋将领打仗全能这么省钱,再养五十万禁军都可以。
这种本事不该教给太子吗?谁敢说半个不字皇帝就打算问问他有何企图。难道说不教给太子留着教别人,这还不是心怀不轨是什么?
除了升官之外,皇帝也没忘了来点实际的。王中正这个副总管不是光杆司令,随他一同前往湟州的还有一千天武步军。
不是说上四军不出戍嘛,那是在一般情况下。但凡皇帝出征上四军就必须跟着一起。王中正不是皇帝,但他的名义是代替皇帝出征,所以上四军跟着也说得过去。
反正朝臣们算是看出来了,皇帝这是变着法儿的给驸马撑腰,有一百亲从官跟着还不放心,这又给弄去了一千天武步军。
没辙啊,谁让王诜娶了长公主,还被马蹄子踢出一个好脑瓜呢。谁不服也去找马蹄子试试呗,看看能不能给踢出一身星君下凡的本领。
光这样就算完了吗?那就太小看雄心勃勃的神宗皇帝了。这种大规模改变祖宗法制的事儿历代皇帝都不敢做,为啥就他敢呢?
这就叫性格决定命运,神宗皇帝骨子里就有一种冒险的基因,哪怕只有一半儿的成功希望,只要收获足够丰厚他也愿意试试。
还干嘛呢?特区,军事特区!驸马王诜走之前不是提过总参谋部和特区的概念吗,这种模式具体的优缺点可能还搞不太清楚,但对皇权的重要性神宗皇帝听懂了。
他又想借机发挥发挥,搞全面的军事参谋改革肯定会遭到满朝文武反对,但在湟州试行阻力就小多了。
于是北宋内廷就又多了一个部门,叫做参谋部,王韶任副总参谋长,神宗皇帝本人任参谋长,还有王韶的儿子王厚和几位在对夏、对辽战争中有作战经验的文武大臣。
这个机构并不是常设,也无权干涉枢密院、殿前司、侍卫司的用兵用将。它只负责向皇帝提供有关湟州的作战咨询,然后以总参谋部的名义向王诜建议。
那这个部门有什么实际意义吗?外表上可能没有,实际上意义却很大。它有点像清朝的军机处,最初的时候军机处也是个没什么权利的小部门,随着皇帝对权利的热衷,就会慢慢通过各种手段往军机处里捞权利。
凡事儿都怕坚持,时间一长军机处就成了实际上的军事最高指挥单位。建立总参谋部其实也是这个初衷,先用湟州和王诜当幌子,只要这个部门建立起来了,再慢慢扩大、夺权也就有了正当说辞。
在这点上老狐狸王安石和司马光之流都没觉出什么不对,不是他们政治素养差,而是参谋部太超前了。
这玩意是后世人历经了几百年才总结出来的招数,做为古人就算再聪明也得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几百年后的套路他们真想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