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魏达呢,他怎么没来?”依着大伯的性子,肯定会让他跟小弟好好相处,再加上之前这几年一直都是大伯在教导小弟,肯定不会因为要来到他这儿,就把小弟撇到一边去。
  “他回老家参加县试了,时间上不好安排,再说了,也是时候让二弟他们当父母的操操心了。”魏成笑道,这事儿吧,还真是赶巧了,总不能耽误孩子考试。
  反正日后山高水长,兄弟俩见面的机会总是有的,都是好孩子,都是魏家子弟,上一辈人的恩怨,不能影响到下一代人。
  魏成一直都是一个把家族荣誉放在第一位的人,在第一眼看到航海伯府门匾的时候,就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等魏时把那封圣旨拿出来,老人家眼泪都落下来了。
  “真没想到有生之年,老夫还能看到咱们魏家的人被封爵。”
  早在这个侄子刚来柳州城的时候,他就知道这必然是魏家下一代的领头羊,就是没想到这领头羊能够冲的这么快、这么靠前。
  简直就像做梦一样。
  便是即刻就死去,他这把老骨头也没什么遗憾了。
  两位老人家车马劳顿,魏时也不敢一直拉着这二位聊天。
  好在,把邀请两位老人家过来住的信送出去没多久,夫人就已经把院落给安排好了,该准备的东西也都准备好了,这会儿虽然没能提前得到消息,可也不至于抓瞎,两位老人家连同带过来的下人,都已经准备好安置的地方了。
  航海伯府是魏时大婚之后在西城买的院落,不光是大伯没有来过,大伯母也没瞧见过。
  跟之前在东城的那处比起来,这座宅邸不光是位置更好,关键是面积也要大出来很多。
  光是后花园就赶人家一处院子大了,里面除了花花草草和湖泊之外,还有好几个看起来稀奇古怪的东西,相当的占地方。
  “这都是什么呀,是京城这几年才有的新鲜玩意儿吗?以前都没见到过。”钱氏饶有兴致的问道,关键是她就站在旁边瞧着,也看不出来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全是小孩子的玩意儿,远哥儿小的时候,夫君特意让工匠做的,在整个大靖朝都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虽说是小孩子的玩意儿,可着是够吸引人的,这些东西有一个算一个,她也上去玩过。
  “还真看不出来,时哥儿居然有这份耐心,光是把这些东西琢磨出来,就得花了不少时间吧。”钱氏感慨道。
  老爷很多年前就夸这个侄子读书能够耐得住性子,日后必然是可以做大事儿的人。
  现在看来,魏时不光是读书能够耐得住性子,琢磨这些事儿也很是能够耐得住性子。
  如果说钱氏只是单纯的感慨,那魏成想的事情就多了,与其花时间在这些玩物丧志的东西上,那还不如去做些别的事情呢,再说了,魏远虽小,可早就到了要认真读书的时候了,可不能因为这些东西移了性情,耽误了读书。
  当着自家夫人和侄媳妇儿的面,魏成得给这个已经长大了的侄子留面儿,不过却是已经打定主意,私底下要好好跟魏时念叨念叨这事儿,不能这么宠孩子。
  大家长来了,影响也还是有的,魏时整日早出晚归,也就是晚膳的时候,能陪一陪家里人。
  刘枫还是老样子,大伯和大伯母,毕竟不是公公婆婆,不需要去请安,她能表达孝心的地方也就是把府里的事情都安排好,听女先生说书的时候,派人请一请大伯母。
  白姨娘更是不必说了,哪怕儿子成了一等伯,她也只是个姨娘,两边根本就不会往一块凑。
  最受影响的居然是魏远,先是被考察学问,之后又把以往自己做过的诗、写过的文章、练过的字、画过的画拿给大爷爷看,最后成功又交了一位‘忘年交’。
  魏家人骨子里就仿佛没有浪漫的情怀,无论是诗词,还是文章,都是偏务实那一卦的,跟华丽没什么关系,喜好也是如此。
  魏远的作品也符合魏家人一脉相承的传统,跟华丽扯不上边,但又不属于完全的务实,真要用一个词儿来形容的话,那就是‘大气’。
  很难让人相信,一个小孩子的作品上有着磅礴的气势,气吞山河,整个的格局都是立足在一个高点上的。
  简直不能再和魏成的胃口了,尤其这还是自家人,每一个字,每一笔,全都写到他心里去了。
  魏家还没出过这么有灵气的人,如果说他当年看中魏时是因为性格,那在魏远身上,他看中的就是这股与生俱来的灵气了。
  魏家在改换门庭之后,或许还能出一位流传千古的大诗人、大画家、大书法家、大词人……一个可以被称之为全才的人物。
  有后辈如此,当真是祖上冒了青烟。
  魏家的祖坟上有没有冒青烟,谁也不知道,但是在朝廷即将要进行第二次出海的时候,江佑府那边倒是传过来两个喜讯。
  一个是魏达已经通过了县试,而且排在了前二十名里头,算是比较靠前了,二是魏鹏考过了院试,成为一名秀才。
  双喜临门,面对蒸蒸日上的家族,魏成可以说精神头儿是十足的好,一点都不像是一个快要六十岁的人,还打算要再做些贡献呢。
  “远哥儿的学问早就够了,应该让他回老家考一考,正好老夫也能送他回去,在那边的饮食起居都归我们老两口来照顾,等考完了,我们再一块儿回来。”
  既然学问已经够了,那就得下场,何必要蹉跎时间呢。
  他要是能提早入官场几年,可能官位还能往上提一提,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致仕的时候,还卡在正五品的位置上,高不成低不就的。
  远哥只有九岁,倘若回乡去参加县试,倒是没什么问题,可回老家一趟总不能只参加县试吧,不得一口气考到秀才的功名,那才值得回老家这么一趟,毕竟来回路上要花费的时间实在太多了。
  另一方面远哥儿可是立志要‘打败’他的,六元及第就代表了一次考试都不能失手,现在儿子还没这个水平。
  左右已经有爵位保底了,也不必逼孩子逼得太紧,讲道理九岁的小孩,能像远哥儿这么听话的已经很少见了,上辈子他九岁的时候,还在跟同学嬉笑打闹呢,根本就不懂得上进为何物。
  “还是再等一等吧,等有了十足的把握再说。”魏时没多解释,小孩子要面儿,梦想六元及第的事儿只有他们父子俩知道,连夫人都没告诉。
  还要怎么解释呢,谁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敢说自个儿有十足的把握。
  这句话听起来就觉得极有意思,不难让人联想到对于头名的企图心。
  不过年轻人嘛,就得这样,没有点意气风发,又怎么能称之为是年轻人。
  魏成年少的时候也想过场场考头名,风流一时,名垂青史,可惜他没有那份天赋,也没有魏时的自律,努力了那么多年,也不过是个二甲进士。
  如今看着子孙后辈都有上进心,作为‘大家长’,也没什么好遗憾的了。
  “既然你们有规划,那就照着原来的规划来,老夫不能在这边待太久,一把老骨头了,别想着跟老二似的回族学再发光发热,看看能不能再培养出几个好苗子来,咱们魏家子嗣单薄,就得放眼到整个族里头去。”
  血缘,家族,从来都是最可靠的纽带。
  魏时也明白这个道理,在喜欢搞株连的古代,不管愿意不愿意,血缘关系都决定了要承担彼此的风险和荣誉。
  只不过,他还真是挺舍不得大伯和大伯母离开的。
  “族学里边有父亲在呢,给小孩子开蒙,举人的学识就已经绰绰有余了,再说了族学里一共才有多少孩子,父亲一个人就能忙得过来,大伯还不如多在京城待几年,等远哥儿要回乡考试了,你们再一块走,然后一块回。”
  想的还挺好。
  “不必了,老夫这次就是过来看看,原本也没想着长住,就算不回族学,那也得趁着这把老骨头还有劲儿,多四处走走,达哥儿还小,需要有人管着,鹏哥儿也是如此,以前做官的时候没时间,现在总算是致仕了,总不能放着两个孩子不管,还是得回老家去,等远哥儿也回去考试的时候,老家那边儿这么多人帮着照应,你们小两口也能放心些。”
  但凡是老二能懂点事儿,他也不至于这么放心不下,可他这不是不信任老二吗,不过老二要是靠谱的话,也就没他这个大伯什么事儿了,魏时这孩子早就把老二接过来了。
  哪怕魏时心里头对大伯是极为亲近的,可做侄子跟做儿子还是不一样的,倘若他是大伯的儿子,这会儿不管是撒娇卖乖,还是耍赖皮,都可以不依不饶的让人留下来。
  可是做侄子的,就不能这么做了,彼此之间的亲近跟父子还是不一样的。
  二月份来的,走的时候避开了全年最热的七月份,八月中旬过完了中秋节才启程,满打满算待了都不满七个月。
  魏时一开始是挺忙的,不过等二皇子带队出海以后,航海司这边事情就没那么多了。
  这次出海的队伍要比上次更加浩大,光是船只就增加了五十多艘,总人数高达一万九,带过去的货物自然也就更多了。
  其中大部分都是朝廷采购的,只有极少数才是来源于个人,毕竟达官显贵也是要吃饭的,商业头脑不光是民间的商人才有。
  魏时要是没凑这个热闹,一来是他上次已经捎带了货物,这回就不想这么显眼了,二来也是因为府里头实在是不差银钱,光是大靖朝的市场就已经忙不过来了。
  当然了,这些发条玩具,运到海外去的价格要比在大靖朝更加昂贵,能贵出百十倍的差距来。
  不过银钱太多了,也真就只是个数字而已,反正已经是花不完了,一部分拿出去置办产业,一部分放在家里头压箱底儿,日常生活里的花销,跟这两部分比起来,那真是杯水车薪。
  越是手里头不差钱,魏时就越不想着琢磨什么钟表了,哪怕是到现在,他对理工科的东西也不怎么感兴趣,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多读读儿子的诗,多品一品儿子的画。
  暂且不要说老父亲的滤镜光环在这放着呢,儿子的诗作如今真成了这京城里的风潮,儿子也顺理成章的成了弄潮儿。
  之前魏时乡试和会试的主考官,太子嫡亲的舅舅白大人,不单单是成了儿子的往年交,而且对方还一连写了好几首诗,就是为了称赞少年英才——魏远。
  这事儿他不是在两个当事人那里得知的,而是同年纪风锦特意过来告诉他的。
  都是同一届的进士,也一块儿参加过琼林宴,魏时作为当时的状元,其实并不怎么受这位主考官的喜爱,原因也就在于他的文采上,没有多少灵气。
  纪风锦作为旁观者,也很是清楚这事儿。
  说实在的,同样作为在诗作上没有太多灵气的人,纪风锦虽然比魏时强了一点,但他也是很看不上白大人这样的喜好。
  毕竟朝廷选拔官员,更多的还是看个人能力,而不是谁的诗更有灵气。
  让纪风锦一直耿耿于怀的就是当年的第四名了,传胪到底是比不上探花郎。
  倘若那一届的主考官不是白大人,可能他也就不会跟探花郎失之交臂了。
  纵然有自己实力不济的缘故,可是碰上白大人做主考官,这运气也着实不怎么样。
  如今,白大人也有为人折服的时候,而且还是一个只有九岁的小孩子,凑巧的是,这小孩还是当年文采没有多少灵气的状元郎的儿子。
  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多年前的白大人肯定没想过会有今日。
  纪风锦倒也不是对白大人怀恨于心,只不过对探花郎这事耿耿于怀了这么多年,这会儿看热闹看得是相当起劲儿,还特意跑过来跟状元郎分享。
  这位应当才是最为爽气的,老子的‘仇’,当儿子的给报了,既具有传奇性,又特别的痛快。
  ‘大仇得报’的魏时:……
  多少年的事儿了,他早就已经记不太清楚了,更何况他跟白大人的文风不同,自个儿又的的确确在诗作上没有多少灵气,能够在白大人做主考官的情况下,接连考取解元、会元、状元,还真得感谢白大人没有以自己的喜好来作为考试评判的标准。
  “这点儿事儿何至于记这么长时间,你好歹也是做父亲的人了,怎么还这么孩子气。”魏时有些哭笑不得的道。
  纪风锦不光是一位儿女双全的父亲,而且比他还要年长几岁呢,会试和殿试感觉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太过遥远。
  就连他跟白大人那些过往,也都已经过去很久了。
  他跟太子的关系虽然不错,但是还没有上升到要跟太子舅舅相处的程度,差事上,他辗转了好几个部门,可是从未去过翰林院,而且内容上跟翰林院也没有交叠的部分。
  可以说在入了仕途之后,他跟白大人几乎是没有打交道的地方。
  儿子在京城文圈这么有名气,白大人作为文化圈里的一块牌面,不可能没有关注过自家儿子,能够被自家儿子的文采所折服,也并非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自打儿子成了京城里有名的小神童之后,交友范围之广泛,魏时是已经开过眼界的,这事儿已经不足以让他惊讶了。
  得,果然不是一个水平的。
  纪风锦无奈的勾了勾唇,“还是修为不到家,比不得魏兄。”
  相交这么多年,他对这人还真是挺佩服的,明明是一副不争不抢的寡淡性子,可是做事情却出奇的认真,运气更是十足的好,不然的话也不会在短短几年里就被封了爵,官职更是一升再升。
  明明是同一年的进士,不过名次上有些差距而已,可到了仕途上,这份差距可就大了。
  纪风锦一直都是旁人眼中的上进之人,也曾经被不少人私底下嘀咕过过于功利,这一点他确实也承认,能够把婚事一直坚持到自个儿高中进士,出发点本身就不纯粹,还不是想着水涨船高了之后,能够娶到家世更好的夫人。
  他也的确得偿所愿了,没坑人、没害人,他不觉得功利一些有什么,无愧于心,无愧于天地。
  魏时跟他一样,也是大多数人眼里的功利之人,在坊间的名声可不怎么样。
  光是从这一点上,他们俩就是同一个阵营里的,更别提除了同窗关系和同年关系之外,他们还有着七拐八拐的亲戚关系。
  自个儿嫡亲的妹妹嫁给了刘钰,魏时则是娶了刘钰嫡亲的姐姐。
  这关系也算是亲厚了,毕竟他的友人不多,魏时的朋友也不是很多。
  </div>
  </div>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