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的第八点想法:天之处刑者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被一书友强力要求写刑天,那就不要怪我让你梦想破碎了。
  其实按照我的计划,还轮不到写刑天,因为我还没来得及写黄帝和九天玄女。
  我计划是先写这俩,然后再写应龙烛龙,如此才好解释刑天。
  继而勾勒出整个轩辕称帝的传奇史诗。
  不过现在新书已发,之后山海经恐怕会很久才会更一篇。姑且先满足书友想看刑天的心愿吧。
  关于刑天,其实没什么好多说的,他的故事还没有九天玄女重要。
  首先有一点要记住,刑天这个名字,理应是他死后才有的。
  从甲骨文和金文的象形来看,刑字,是个夹着脑袋的行刑台,外加旁边一把大刀。公开处决意为刑。
  天不用说,人头上加一横,意为人头上的是天。
  有的时候,也代指人头,因为人头对于人,就相当于天一样重要。人头也位于人身体的‘天一般’的部位。
  所以刑天,大约是斩首这个词,最古老,最有逼格的一种表述方法。
  被用作人名,可以衍生理解为‘被人首分离者’的意思。亦或者是‘刑于天’的意思,也就是‘被上天斩首者’。
  上古如果说‘那个刑天’,其实恐怕就是特指当年那位‘被第一个公开砍头的人’。
  刑天,有如此殊荣,恐怕未必是‘第一个’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他身份崇高,或者让人忘怀不了。
  继而,他的名字哪怕被人忘了,可人人都用‘刑天’这个称呼,来代称他。
  这就好像什么呢?
  易牙你们知道吧?先秦名厨。还有庖丁,也是一代名厨,屠牛一绝。
  所以后人尊称厨艺时,都说‘易牙之道’。
  而说刀功时,则称‘庖丁之术’。
  刑天也是类似的情况,他肯定并不是叫刑天,但因为他被公开斩首这件事太出名,太让人印象深刻,所以他死之后,古人流传他的事迹,称其为刑天。
  用的,就是公开斩首之刑的,某个特别好听的说法,来代称了他的本名。
  至于刑天的本名叫啥,已然不可考了。
  又说他是蚩尤手下,也有说他是炎帝手下的,这都没有根据。事实上,刑天只有这一条记录留下来,其他先秦文献,根本就没提过这个人。
  那么刑天,为什么让人无法忘怀呢?不过就是个失败者,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被斩首的家伙。
  原因,我想你们大家都知道,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他正是死了,才出名的。
  死了,才震撼于世人的。
  所以他活着的时候的名字,无人记住,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但他死时的震撼,却永远镌刻在当时人的心中,最终名动千古,留下刑天传说。
  那么这个传说,最早出处是什么呢?
  毫无疑问,山海经:“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古人寥寥数笔,一股不屈意志便跃然纸上。
  这也是刑天唯一的记载。
  这个记载,我还是比较相信的,因为延续了山海经一贯的冷酷文风。
  对于刑天的如此表现,没有任何赞扬,或对其原理的描述。
  刑天为何断首还在那舞呢?是不是猛志固常在,顽强不屈的意志支撑着他?没写,没提,没有暗示。
  这就对了!鬼知道他心里想什么?
  相比起来,夸父那里提了一句‘夸父不量力’……就让我感觉不客观了,明显是后人加工了的。
  山海经大部分的记载,都是冰冷直抒的文字,一种非常老实的文风。
  刑天这段,较为符合。
  内容很直白,我想不用翻译也看得懂。
  唯一需要解释的,就是里面一些特定文字的含义。
  不同时代,文字有不同国情的含义。
  与帝至此争神,光这一句话,就有无数种解释。
  帝不必说,我前面聊了那么多帝,帝就是天下共主。
  那么神呢?
  很多主流学界的专家,在解读山海经时,都认为帝,就是神,是华夏人民对于天神的特称。
  这显然是不对的,我反正不认可。
  我之前解读时候说过,山海经是个严格分类的历史地理书。
  他是我认为人类最早的使用了分类学的著作!
  是人、是神、是山、是水、是兽、是鸟……作者都一一分类好了,不管对不对,他至少按照他的理解分类了。
  无比冷静地记录,就像是学术报告一样,你们单看五臧山经,一山连着一山,每一山有什么,都清清楚楚,格式严谨!
  这是我解读山海经的一大利器,因此我知道精卫就是个鸟,既不是神,也不是人。
  尊重这种格式化,这种分类原则,这种古人的仪式感,是我解读山海经的基石。
  我曾说过,山海经中的神,也许并不是我们现在的含义,至少要复古一层,不可能跟现在的含义完全一样。
  当时说以后再解释。
  现在可以解释了。
  山海经里,充斥着大量的‘有神’、‘有神焉’这样的分类。
  比如:“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烛龙。”
  这是个典型的,分类为神的存在。
  老规矩,解释神,先追溯它最古的含义。
  而最古的含义,我们就得看甲骨文。
  金文是西周的文字,甲骨文是殷商的文字。因为我国是象形文字体系,所以一脉相承,且能从象形中理解含义。
  那么甲骨文的神,怎么写呢?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那个字是‘电’。
  你们可能要说,不是说神字吗?怎么扯电呢?
  然而没错,甲骨文里,这俩是同一个字!
  象形来看,就是一道闪电!
  ‘?’大概就长这样,一个反向S,我实在是打不出来了。
  总之就是电字,它也确实被当做电的意思来用。
  可是为何,要说它也是神字呢,是因为有些甲骨文段落,它确实又被当做神字来用的。
  很多甲骨文的额外含义,都是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破译的。
  殷商人是个迷信的部族,他们大量地要运用‘神’这个字,所以学者们联系上下文就发现,怎么应该是‘神’字的地方,却都写着‘电’?
  由此可知,甲骨文里,电这个字的另一个含义,就是神。
  奇怪,殷商人不是崇拜鸟吗?怎么以电为神?由此侧面佐证,在甲骨文之前,一定还有更早的文字!
  甲骨文绝对不是汉语的最早形态,它一定还有个更原始的体系。
  扯远了,总之,相关的专家们解释,以电为神很正常。
  汉语里,经常有一个字,代表多个含义,毕竟我们的文字体系就是这样,象形、延伸,有广义、有狭义、有名词动用之类的。
  古人对自然现象无法解释,风雨冰霜都觉得神异,而自然现象之中,最令人震撼的,无疑是‘闪电’!
  所以上古之人,发明了‘电’这个字之后,又延伸出‘神’这个意思,表示人类不可理解,令人仰望,充满力量,神异无比等概念。
  这是主流解释。嗯,我无法反驳,这大约是最合理的解释了。
  我个人也是支持这个解释的。
  我国‘神’这个字的意思,其最早就来源于古人对于闪电的不理解,完全说得通啊,
  之后的金文,神字就在电字的基础上,发生了变化。
  周朝人给‘电’字,加了个偏旁部首,是个用祭台去祭祀的象形。
  左边一个祭坛,右边一道闪电。
  这就是金文里的‘神’字,也给后来的篆文,隶文,乃至现代汉字,奠定了基础,之后都是在简化金文的象形结构了,以至于变成了我们现在的神这个字。
  嗯,非常合理,但是却和山海经的分类格格不入。
  因为按照这种说法,上古夏朝以前古人眼中的神,就是指天神、神仙、超自然,无比神异的意思,跟我们现代一样。
  那么联系山海经通篇,就很奇怪了。
  比如“有神,人面兽身,名曰犂。”
  这个叫犂的神,它的特色就是人面兽身……好吧,古人看到这东西不能理解,感觉很神异,又觉得他很牛叉,心生敬畏,所以称之为神?
  那么为何“有兽焉,其状如豹而长尾,人首而牛耳,一目,名曰诸健。”却是兽类呢?
  还有“有兽焉,其状如犬而人面,善投,见人则笑,其名山挥,其行如风,见则天下大风。”
  都这都是人面兽身,甚至也很神异,为何不是神类?而是‘有兽’?而是兽类?
  可能有人要问,也许是那个东西更像人,所以称之为神。
  OK。
  “羽民国在其东南,其为人长头,身生羽。”
  “有牛黎之国。有人无骨,儋耳之子。”
  “有人焉三面,是颛顼之子,三面一臂,三面之人不死。”
  为何这些又都是人类,同样怪异至极,为何分别是人、神、兽?分得这么清楚?
  难道是因为力量?神拥有强大的神力?
  首先我们排除掉真正的超自然,也就是说,被称为神的东西,是因为古人看起来,觉得他很牛·逼?
  OK。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注意,结合山海经其他的关于陆吾的描述,我们可知,这个‘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的神,就是昆仑的守门神陆吾。
  而根据山海经里其他关于昆仑的描述,我们也知道,昆仑丘的主人,是西王母。
  这里西王母的分类……明确写了,‘有人’!‘有人’!‘有人’!
  昆仑西王母是人类,而神陆吾,则是守门的。
  怎么回事?作者怎么回事?竟然不给西王母分类为神?
  这可是西王母!山海经作者之后三千年,无数的后人都把她当成神仙来拜,山海经的作者,你身为老祖宗,怎么跟我们理解不一样?你竟然说她是人?
  好吧,我总不能说:“你只是山海经的作者,你懂个屁的山海经。”
  这太扯了。
  还是那句话,一切以山海经为真实,作为基本前提。
  那么我们就看得出来,山海经的作者,文字冷静得一匹!
  该是人就是人,该是神就是神。
  无论形状怪异与否,无论可不可以理解,无论是否强大,都跟分类没有关系。
  那么,这里我要提一下,现在流行一种新的说法,那就是巫师。
  山海经里所有的神,都是巫师。他们化妆、纹身、头戴羽毛、插着牛角、披着兽皮,神神怪怪,忽悠民众,自称为神。
  所以,山海经里才有那么多的‘有神焉’,其实在我们看来都是巫师。
  OK,这种解释,也说得过去。
  但是很可惜,我不认可。
  也许上古的巫师,确实忽悠了当时的民众,但是他绝对忽悠不到山海经的作者!
  很简单,山海经里,有‘巫’这个分类!
  如果说神就是巫,那为什么还要有巫这个分类呢?这不重复了吗?
  “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
  这里明确写了,‘十巫’在这升降,上了天又下来。
  这才是巫,他们玩药草的,山海经的作者理得非常清楚。
  “有人名曰柏高,柏髙上下于此,至于天。”
  你们看,这段里的存在,又说是人了,明明这个叫柏高的,也会上天,也是上上下下的。
  他咋不是巫呢?他咋不是神呢?
  怎么就偏偏是人呢?
  综上,我们可以知道,人神的分类,跟形状,跟地位都没有关系。
  它是质感!它是材质划分,它是当时的人可以分辨出来的,明确知道不是人,不是兽,甚至不是血肉之躯的另一种‘活物’。
  “其中多何罗之鱼,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痈。”这个我说过了,是章鱼。
  虽然这玩意儿一首而十身,长得无比怪异。
  但是你们扪心自问,你们看到章鱼,会觉得它是神吗?
  不会的,就算是小孩子,也知道是一种动物。
  不是因为大人教的,而是质感。
  而是那种活蹦乱跳的生命气息。
  我再举个例子,比如一头熊,和一头玩具熊。
  它们长得一样,而且都会动,但都会叫。
  但我想,不会有人分辨不出,哪个是小熊,哪个是大玩具熊吧?
  现在你们来分辨一下下面的描述对象。
  有兽焉,其状如巨犬,身黑,犬齿,人立而行,吠声如虎。
  有神焉,其状如熊,吠声如虎,反臂于头上!
  请问,他们分别是什么?这个例子,我想足够明白了,不明白的举手!
  在楼上举手的,大家去欺负她!
  总而言之,不要把古人当傻子。
  古人只是词汇量稀少,但稀少却又精炼!
  他们见到从未见过的怪物,再恐怖,再神异,至少山海经的作者都冷静地记下……有兽焉!
  因为他知道,那是个动物!是个动物!是个动物!
  生物和非生物,给人的明显感觉就不一样,质感!一种古人都看得出来的,内在的,本质的,不同!
  无数人称山海经怪诞无序,我却从字缝里看得出二个字!
  理智!
  这是一本百科全书,分类严谨。
  那个时代,有那个时代的国情,那个时代的‘约定成俗’,那个时代的常识!
  就好像山海经的作者,从来没解释‘龙’,没解释‘人’,没解释何为‘鱼’一样。
  所以他也没在山海经里,解释何为‘神’。
  因为这是常识,作者认为只要认识字!就能理解其含义。不识字看什么山海经?
  所以同样是人首兽身的形象,他只需要在前面加一句‘有神焉’,那个时代的人就都懂了。
  因为神,这个分类本身,就已经包含了巨大的信息量!就已经介绍了文字所难以描述的‘质感’。
  这像是什么呢?就像是我们的报告说:“有个机器,长得像狗,它自己会跑,也会叫。”
  “有个人,他长得像狗,自己会跑,会叫。”
  这不是一脉相承的嘛?我们描述一件东西,不应该从一开始,就先说一句,有个XX吗?
  先给个类别,这种我们已经习惯的文法,山海经里就已经大量地运用了!
  如果不加这一句,光看‘长得像狗,它自己会跑,也会叫。’
  鬼知道是个什么东西啊!那个时代的人自己都会误会!
  可是加个分类,就可以理解了。
  综上,我认为‘神’,不是动物。
  因为它既不是‘有人’,也不是‘有兽’,更不是有花有草有鱼有鸟。
  能让那个时代的人,单独立个‘神’类别,可想而知它的质感一定非常特殊,估计跟石头铁块等死物似的。
  但是呢!它也没用‘有石’之类的说法。
  所以神一定不是普通的死物,可能会动,也可能结构特殊,意义特殊,功能特殊。
  如此排除法下来,我只能想到……器具。
  山海经没有‘器’这个分类。
  也许有,只是名为神。
  我们再回到前面发的这句:“有神,人面兽身,名曰犂。”
  天哪,太简短了,如果以神仙妖怪来定义,这玩意儿凭什么是神啊?
  可是如果神,是一种工具呢?是一种机械呢?
  这位名为犂的神……难道是用来耕地翻土的那位?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山海经里大量的神,都是黄帝、颛顼、少昊这些个帝所生。
  生,我以前解释过,有创造之意,衍生之意。
  所以其实就是群帝们,发明了各种机械、器具,曰为神。
  理智一点,那么,我可以说,在上古时代,所谓的神,不过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不过是伟大领袖所创造出来的特殊产物,神异的人造物!
  它可以是宏伟的奇观,可以是能镇守一方的机关,也可以是恩惠于民的器械。
  可以有光照如烛的神,可以有引流排水的神,可以有翻山裂土的神,可以有不死不灭的神。
  上古群帝所缔造的时代,神,只是工具。
  ……
  其实到这里结束最好了,唉,好烦。偏偏是让我解读刑天……
  我上面说了,最好是先解读了黄帝,解读了九天玄女,解读了应龙,解读了‘有神’等分类后,再解读刑天这种小故事……
  【看书福利】送你一个现金红包!关注vx公众【书友大本营】即可领取!
  有点遗憾。
  关于上面的神之解释,其实还有好多内容我没说,毕竟不是专门讲神。
  以上是比较写实的神面目,很多人恐怕没想到,我们民族的神,从来就不是超自然之物。
  现代的我们,已经难以相信,我们神的含义,不是什么神神怪怪的东西,而是非常务实的奇观,非常务实的工程,非常务实的器具。
  它特指,被创造物!
  我们从古以来,就是个创造性的民族。
  而非受神赐予的民族!
  被创造出来的是神,而非人。
  只是我们已经遗忘了上古先民的智慧和理性。
  我们民族的人文思想,都是他们所奠定的。人定胜天,绝天地通,不屈于大自然,百折不挠。这都是从那时候开始,就已经出现了的精神。
  神是什么东西?高的过帝吗?帝乃大功德之王!
  百神皆为群帝所生,在山海经中,众神守昆仑九井岩,镇四方门,司帝之田圃。
  大哉昆仑之主,西王母,反倒是人类,壮哉!
  这背后的风景,以及那个时代是怎样的人文思想,何等深邃,现代人恐怕都想象不到了。
  看完山海经,我能完全理解这种感觉,也明白了为什么我们是一个可以绝天地通的民族。
  或许我们失去和遗忘了太多,但精神已然镌刻于骨头里。
  从甲骨文的神,到金文的神,最大的改变,就是在闪电旁边,加了一个祭坛!
  万万没想到,最迷信的殷商人都没有加,浓眉大眼的周朝人,却在上面加了……
  这个祭坛一加上去!千百年来,神这个字,开始朝着我们今天的定义,发展前进。
  唉,综上,是我最理智的解读。
  按照惯例,咱来点科幻的。
  为什么到了殷商时期,‘电’这个字,代表了神?
  发生了啥?从山海经的角度想,越想越有点懵逼。
  难不成殷商人,认为上古最伟大,最震撼,最神异的发明……是电?
  首先声明,我前面给你们介绍的,甲骨文专家的主流解释,我是不反对的,因为很合理。
  我这里只是提出另一个大胆的猜测,神在山海经时代,在上古时期,是被创造物。
  但并非所有被创造物,都可以称之为神。还必须要与电有关。
  比如,它需要被电驱动……或者它可以掌控电……至少,它带电……
  所以,山海经作者,在进行分类时,没有用‘器’这个字,因为不够概括完全。
  他选择用‘电’这个字。因为它们是‘电器’。
  这个字用着用着,到了殷商时期,电器的技术已经没了,所以电这个字,就拥有了神明的意思。
  山海经充斥着大量的‘有神’,难道是‘有电’?
  或者说,他的意思是,这个东西,是个带电物体?
  电驱动的被创造物,是可以动的,是可以发声的,是可以长得很怪异,且有特殊作用的,甚至可以有一点点智能的。
  如此看来,山海经里很多的神都可以解释了。
  血肉生灵之躯,无论多么怪异,叫做兽。
  金属器械之躯,无论多么平庸,叫做神。
  神为人造,兽乃天生。
  那么烛龙……
  算了算了,跑题了,拉回来,以后再细讲。
  以上关于神,是我个人的解读,迄今我还没有看到类似的说法,纯粹的独家脑洞。这个概念一出来,其实你们自己都可以去解读山海经了……
  总之了解了这些,现在可以回归‘刑天’了。
  “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刑天叫什么,不知道,甚至可能这是个部族。
  帝是哪位?大概率是黄帝,我和主流学界都是这么认为的。
  首先排除法,他应该不是黑帝颛顼。
  因为黑帝颛顼,也有个类似的故事:‘共工与颛顼争帝’。
  注意细节。
  一个是‘与帝争神’,一个是‘与颛顼争帝’。
  毫无疑问,前者争神,对方已经是称帝了,争的是神这件器具。
  而后者,则称呼的都是颛顼,这表明共工争夺的时候,颛顼还不是帝。他们争得是帝位。
  这就是争神与争帝的区别。
  后人不知含义,所以就流传出刑天反抗黄帝,想要自己当帝,然后被黄帝打败,斩首了云云。
  然而在我看来,刑天明显不配当帝,否则我们应该知道更多关于刑天的故事才对!
  要知道共工,有太多知名的故事了,山海经里就有很多篇幅提到共工。
  对了,共工与祝融大战,这个传说的原型,其实就是所谓的‘共工与颛顼争帝’。
  这俩是同一个故事。
  祝融,就是颛顼。至少那一代的祝融,就是颛顼。
  这是个官职,一个地位很高,但还不是帝的官职,相当于能源部部长吧,国级干部。
  颛顼在称帝之前,总不可能是个平民吧!他称帝之前当过祝融,立过大功。这个我以后解读。
  总之共工某某,与祝融颛顼大战,争夺帝位,最后共工不管老百姓死活,放洪水失民心,所以颛顼赢了,成为黑帝。
  综上,共工是个上古时期,存在感非常强的官职,其所在的氏族,往往都符合当帝的最低条件。
  纵观山海经,共工每次都跟帝之候选人作对,还每次都输了。
  唉,团藏啊。
  反正由此可侧面说明,刑天是不配当帝的,尤其是跟黄帝争,凭什么?炎帝、九黎都服了。
  刑天除了舞干戚,他还有什么故事?没有了,这是那个时代的不是很强,也不是很弱的某个氏族,甚至是……个人。
  如果是氏族,那这就是个小部落抗击黄帝的故事,想要黄帝创造的‘神’,比如高达什么的……哈哈。
  总之想要,就打。然后干输了,还不服,百折不挠,顽强不屈,最后彻底消亡。
  我不喜欢这种说法,我倾向于刑天,乃是‘个人’。
  毕竟从原文来看,“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这更像是一个人,而非一个部族。
  如果是个人,就又有好几种说法。
  比如刑天是个无名小卒,他想要抢帝造的神,结果被明正典刑,公开斩首。
  根据刑字的象形,是个人被架在一座刑具上,头被夹着,旁边有一把刀。
  所以这肯定是公开处决。
  而这种姿势,人死了还能动,倒是挺正常的,只要他意志强烈,头掉了确实还能再挣扎一段时间。
  这对于当时的旁观者们而言,可能很震撼,因此留下这则描述。
  以上,恐怕就是你们所认为的解读吧?
  很可惜,这只是第二层,我说过山海经作者文风非常冷静。
  他不会无缘无故,写下‘以乳为目’这种文字的。
  在我看来,这文字既然在山海经里,那么一定发生了!
  所以第三层解读,刑天真的是人吗?
  其实解读到了这里,我就应该引入九天玄女解读时提出的一些概念了,可惜,我还没来得及解读九天玄女……
  简单一说,那就是这篇文字,并没有给刑天分类,所以它有可能是个‘电器’。
  刑天是机器人,就可以解释头砍了以后,还能用胸前的光学传感器观察,还能用腹部的喇叭说话,并且双手挥舞着盾牌与斧头。
  啧啧,智械危机?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个人,被黄帝砍了,还要专门记载下来……
  这不是一般的普通人挑衅黄帝,而是个‘神器’造反了。
  这个神器刑天,到底是黄帝自己造的,还是天上给的,那我就不知道了……
  第四层,既然会攻击黄帝,大概率是天上给的吧。
  如此,也能解释为何‘争神’,这并非刑天贪婪,而是回收。
  仗都打完了,轩辕都称帝了,于是刑天,按照他的任务,此刻应该回收黄帝的‘装备’。
  所谓的刑天,或许不是‘被上天斩首者’的意思,而是‘来自上天的断头台’。
  “天之处刑者!”
  如若黄帝不老实,不交还‘诸神’,则断下黄帝的首级。
  而结果你们也知道了,黄帝胆大包天,本该是刽子手的刑天,反被公开处刑。
  黄帝不给,刑天找他要,黄帝就是不给,甚至还抓住了刑天,将其送上了断头台。
  如此,也能解释,为什么黄帝要安葬刑天!
  毕竟是上头有人啊,天上来的行刑官,直接因为不想还,就砍死了,肯定不好。
  所以……
  “唉,诸位,我不是不想还,正要还,结果他上来就袭击我,我没办法,只好把他抓起来,砍掉脑袋,唉,真可怜,程序出错了吧?虽然是他先动的手,但我也冲动了,还是把他安葬了吧……”
  外交智慧啊,冲突可以,不要撕破脸。
  黄帝估计想研究一下身体,就只安葬了头,留下了身体。
  可惜黄帝还是想多了,他太低估天上那伙人了,以为手上有对方给的‘诸神’就可以对抗。
  他虽然毁坏了刑天,但刑天只是个智械而已,天上的人并没有亲自来回收。
  而且脑袋虽然安葬了,可身体并未失去行动能力。
  当黄帝靠近时,突然刑天胸口亮起,腹部发声道:“还装备!我要把‘诸神’带回天上!”
  说罢,还挥舞盾牌斧头恫吓。
  最后发生了什么,没有记录,但想想也知道,黄帝不会傻到硬刚。
  砍掉刑天的头,已经是玩擦边球了,大概率是在试探底线。
  看到刑天没了头,胸口竟然还能长出眼睛,肚子上还能张开嘴巴,双手挥舞兵器,黄帝就知道,不可力敌,他还差了太多情报。
  就算他有办法搞定刑天,可他对天上那伙人,一无所知,时机远未成熟。
  所以最终的结果,黄帝应该是认怂了,肯定还是妥协了些什么。
  而之后,他开始了传统艺能,坑孩子……
  他战争期间,以女儿为工具,赢得胜利,也就是九天玄女的故事。
  和平期间,利用了‘恒我’,送出了卧底。
  他是个腹黑的大帝,他也许曾是上天的傀儡,可他也从未忘记过反抗。
  一切,只为了找出解决‘天人’的办法,打破‘天地通’的格局,终结‘十日时代’。
  他的合作,他的绥靖,他的腹黑,最终只为了后世某代大帝,可以驱逐九日,绝天地通。
  收集情报,打好基础,最终谁能站出来,黄帝自己已经看不到了。
  为何黑帝颛顼可以知道赶走外星人的办法?可以知道外星人一直隐瞒的法律?
  也许正是源于,黄帝助‘恒我奔月’的那一步棋。
  亘古相传的刑天之事,我们看到的只是刑天的不屈,与那死了也要战斗的气概。
  精神很好,但只有这样的气概,终究是个莽夫。
  真正的勇气,是低头。
  是表面低着头,心里却坚持一个念头不动摇。
  那个念头,叫做抬头。
  也许我们只重视这则故事里,最璀璨震撼的那个挥舞干戚的影子。
  而没有注意到,隐藏在影子下,黄帝心中谁也不知道的可怕念头。
  谁也不知道,黄帝当时在想什么,他杀了刑天,又安葬了他。
  他安葬了头颅,却放过了身体。身体挥舞着干戚,到底让黄帝在那一刻,想通了什么?
  硬刚,必死无疑,他一定选择了低头。选择了低头发展不动摇。
  我结合‘恒我奔月’的记载……在想……这不正是在布局吗?
  或许黄帝的心中,压抑着无比大逆不道的逆天念头,某种抗争意识已然觉醒。
  对方为什么要‘争神’?为什么要拿走强大而神奇的造物?这些机器很重要吗?这难道不是在畏惧我吗?忌惮我们这些踩着黄土的人吗?也许与天人的差距没有那么大……
  正是这种充满野心的‘邪念’,点燃了反抗的心火。
  也许,黄帝是个天生的叛逆者。
  ‘我为什么不可以背叛,助我一统天下的你们呢?’
  他砍下了刑天的头颅,迈出了叛逆的第一步:试探。
  尽管他终其一生,都没有终结十日时代,但他一定做了很多,暗中做了很多。
  他放下了第一块拼图,布下了第一步棋子。
  第一块,最重要。
  很抱歉,让我解读刑天的书友,在我眼里刑天从来不是什么大英雄。
  刑天的故事,并不是个反抗的故事,更不是个被砍倒之后,还倔强地嚷嚷我不服输的故事。
  被人践踏之后,选择低头,最终坚定一个信念,发展一百年不动摇,牺牲无数而最终抬头的故事,才是真英雄。
  或许,这样的精神很毒,但在现实里,我确实是这么想的。
  我记得前面刚开始解读山海经时,我就说过,我心中的黄帝,阴险腹黑有担当。
  抛开科幻版的故事,写实版本的他也同样如此。
  他是经历了战争的洗礼,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人,乃姬家天下初代君,百姓制度开辟者,绝不是个和气老!
  迄今为止,先秦之后流传的黄帝故事,皆是仁爱。
  却忘了,他是个开国之君。
  刑天,除了死的那一刻,所留给世人的惊讶以外,再无其他。
  也许正是这无甚功德的气概,颇为吸引人,从晋朝之后,注意,是晋朝开始,刑天才终于多了点故事,一会儿变成蚩尤的大臣,一会儿变成炎帝的臣属,甚至到了现代,成为了所谓战神。
  但是刑天,终究只有山海经那一处可信记载。
  无论争神,争的是什么,他都是失败者。
  对他的歌颂,一切始源于晋朝陶渊明,陶渊明看了山海经,为他与精卫附了一首诗。
  而在推崇大复仇的汉朝,而在铁血的大秦,而在先秦的大争之世,刑天不过是无名小卒。
  因为他,没有功德。
  好啦,这次应书友要求,把刑天写了,大概他会很失望。
  不过我原设想的解读顺序,也被打乱了。难顶。
  好在,蓝白界面,黑帝时代下的‘黄帝’故事,已经开始。
  新书《信息全知者》已经发布,还没注意到的兄弟赶紧去收个藏。
  以上。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