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8 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二十六章
  里间是面相岸边的房间,窗口处便是两株高大柳树,柳枝如碧绿烟云,将窗户笼罩住。
  长宁过去将窗户推开,站在窗口往外看了看,外面很远处才有值守的侍卫。
  宫里并没有将鸣蝉驱逐,故而蝉声伴随着不时响起的蛙声,别有一番意趣。
  皇帝顾世旻看妹妹穿着一身只绣有暗纹的素衣,乌发如云,肌肤胜雪,眼若点漆,唇色粉嫩,身姿挺拔中带着一股妖娆,宛若从诗中走出的仕女。
  长宁发现哥哥一直盯着自己,就转过头来问道:“哥哥,是什么事?”
  她即使不叫皇帝“皇兄”,顾世旻也并不会生气,反而很喜欢她叫他“哥哥”,亲切又温柔。
  他走到了一边的圈椅上去坐下,才说道:“慕老将军给朕上了折子,说希望让朕召回慕昭,让他回京中任职。”
  长宁略微奇怪,因为前年慕昭去寿州城从军,慕老将军也把慕昭遣了回来,说的是慕昭鲁莽,需要再磨砺性情,当时长宁倒没多想,因她也觉得慕昭有时候行事的确有些莽撞,但之后她随驾去北边军中,慕昭屡立战功,可见他其实并不是个鲁莽的人,反而是足智多谋,心中有成算,才出击的。
  既然这样,慕老将军为何一味要将慕昭遣回京城来呢。
  是不想让他在边疆涉险?
  但长宁不觉得是这样,慕家满门武将,连继承人世孙都要去边关战场,更何况是慕昭这样的私生子外孙。
  长宁想到这里便思维一顿,私生子?
  难道是与他的身世有关?
  长宁只是胡思乱想,又问皇帝道:“哥哥是什么意思呢?”
  皇帝笑了笑,对长宁招手,长宁只得从窗户边走到了皇帝的身边去。
  顾世旻伸手拉住了长宁的手,盯着她看,笑着叹道:“朕尚且记得第一次见你,你还是个要被抱在怀里的婴孩,还没有阿圆大,现下就要嫁人了。”
  这不是顾世旻第一次感叹此事,以前也感叹过。
  长宁知道他虽然也能做到杀伐决断,但在很多时候,也有些多愁善感,这种从骨子里带出来的性格,是没有办法的。
  长宁朝皇帝撒娇道:“无论宁宁长多大,都是哥哥的妹妹,都会陪您在京中,不会远去的。除非哥哥什么时候不喜欢我了。”
  顾世旻赶紧说道:“这是说什么话,朕怎么会不喜欢你了呢,真是孩子话!以后别这样讲。”
  长宁便点头:“知道了。”
  顾世旻又说:“朕知你心系慕家此子,只是,他的出身并不顶好。你若是是因所见人少,故而看上他,那朕可以再安排几场宫宴,你多看看其他家的儿郎,看是否会有意。”
  长宁知道皇帝的意思,其实皇帝并不是觉得她嫁给慕昭不好,而是为了其他。他定然会以为,当初自己住到静安长公主府,之后又表示要和慕昭定亲,也许喜欢占一部分原因,但还有另外的原因,那就是当时还是太子的顾世旻作为太子地位不稳,也许皇帝会临时再换人,所以必得要慕家这种大周数一数二的军将世家为后盾,她和慕昭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她为他做出的牺牲。
  所以现在顾世旻做了皇帝了,自然不会让妹妹随意嫁一个人,有着浪漫主义情怀的顾世旻,是希望妹妹同她所爱的人成婚的,而不是一种利益结合。
  长宁故作生气地说道:“再看其他家的男儿做什么,我已经是公主,又有哥哥你的宠爱,慕昭他的出身不好又有什么关系,难道他的出身再好,能够好得过我吗。只要我和他情投意合,以后又有哥哥您的看护,他定会让所有人刮目相看的。”
  说到这里,她还轻轻摇了摇皇帝的手,“哥哥,你说是不是?”
  皇帝看妹妹的确是真和那慕昭情投意合,便也就放心了,笑着道:“是,是。”
  便又说:“边关危险,你要和他成婚,将他调回京城也好,就在京中任职,比北边边防好。”
  长宁却摇了摇头,说道:“哥哥,我觉得还是算了。我同慕昭相见多次,我知道他不是喜欢靠荫庇而加官进爵的人,他希望能够在边关建功立业,因这是属于他自己的价值,我不想因为喜欢他,要嫁给他,就将他当成一只鸟一样关在安全的地方。这样,他不会开心。所以就让他在边关好了。喜欢一个人,就要让他开心,让他做他喜欢的事。我便是如此认为的。”
  皇帝些许诧异,但又欣喜地颔首道:“宁宁一向知事,反倒是朕,没有你明白。”
  长宁拉着他的手说:“哪里是这样,哥哥正是因为疼爱我,才那么想的。因为感情,人往往不能做出最好的决定。爱之便欲其尊贵,厌恶之便不愿同其接近,但以爱和厌,并不能分出人的好坏来。哥哥是皇上,定然是比我懂啊。所以我其实只是想,我是哥哥您的妹妹,身份尊贵,能够决定很多人的命运的好坏,但我一定要警醒,不能随自己的喜恶那么去决定事情。”
  皇帝叹道:“你说得对。”
  于是皇帝之后给慕老将军回了折子,说慕昭年轻,正该是建功立业的时候,应该看他的意思,将慕老将军的这个恳求回绝了。
  在宫里的日子是富贵而奢靡的。
  虽然皇帝自己很节俭,但却不让妹妹节俭,反而赏赐她很多东西。
  长宁这日便出宫去静安大长公主府里拜见姑母,转而去看已经修好的长宁长公主府。
  静安大长公主府里还是老样子,满门的男儿,大多在边关,府里尽是些女人,大长公主便每日里要断这些女人之间的芝麻蒜皮的事情。
  长宁的到来,静安大长公主十分高兴。
  长宁在宁康居里的东西,有些已经送到她自己的公主府里去了,有些带进了宫,有些则还在静安大长公主府里。
  静安大长公主说道:“你的封邑就在京畿外,你尽可以去走走的。”
  长宁知道皇帝还拨了款让在她的封邑上为她修公主府,其实长宁自己并不愿意这么破费,但皇帝大约是没有自己的子女,又只有她这么一个同胞妹妹,所以只得在她一人身上用这种关爱,便想将好的都给她。
  所以长宁之后也不知该如何劝阻皇帝了,只得让他那么去做。
  反正长宁已经决定,等以后,她的哥哥驾崩,侄儿上位的时候,她会将封邑退还给皇家,让侄儿去封给他的儿子好了。
  这样便也不会因自己食邑太大且在京畿而遭到以后的新皇的忌惮不喜了。
  长宁回答静安大长公主道:“虽只是京畿附近,但出了京城,我便也不好去那么远的地方。”
  之后长宁就邀请静安大长公主去自己的公主府里看一看,静安大长公主便应了,两人就坐了轿子过去。
  在长宁长公主府里只是转了一圈,就花费了半个时辰,里面修建得很是宽阔,长宁这不是第一次来,但是第一次仔细地逛了一遍,她自己很是惊叹,对姑母说道:“我不曾想里面这么阔大,以后怎么住得了。”
  地方太大了,很多地方就会荒废浪费了。
  毕竟她既不养面首,又不养士,那么多院落,谁去住。
  而且慕昭也没有别的兄弟姊妹呢。
  静安大长公主笑了起来,拍着她的手说道:“宁宁居然还为此烦恼,大可不必,以后你呀,多生一些儿女,儿子又有孙子女,等你老了,你会发现,屋子还不够住呢。就像我,现下就希望孙子更多些。”
  长宁瞪大了眼睛,说起来,她真没有孩子越多越好的观念,倒是觉得生三四个孩子,然后都能好好养大,那就好了。
  要是生个七八个,即使出生富贵,不愁养,但她和慕昭对孩子的感情和精力也是一定的,哪里爱得过来呢。
  而且孩子多了,他们也容易闹矛盾。
  人心都是偏的,不可能真的都能做到十分友爱。
  长宁没答,静安大长公主就当她是害羞了。
  等长宁准备回宫的时候,静安大长公主府正好收到了北边来的家信,其中就有慕昭给长宁的。
  长宁心情愉悦地揣着信回宫了。
  在回宫的马车上,她就将信拿出来看了。
  慕昭虽然是个武将,但因从小受大长公主的教养,又抄过不少书,一笔字写得不错。
  信中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无非是问好,又说了一些军中的情况,其实军中也并无什么特别的。
  不过,在最后,慕昭写了一句游移不定的话,乃是父母生之恩,比之他人教养之恩,又算如何,若是不孝,便背负不孝。
  写得很是奇怪,但长宁却看懂了。
  她想,难道是慕昭的生父有去找他。
  而他的生父,并不讨他的喜欢,而且之前慕老将军希望将慕昭调回京城,难道也是因此。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