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以进为退(下)
第256章 以进为退(下)
皇位继承人的拥立问题永远是皇朝的一件大事,支持哪位王子可以说是个人选择的问题,至于参与不参与那就是态度问题了,只要你是朝臣,那么躲便是躲不开的,尤其是在皇帝老子放了话,说是要公开讨论的时节,那就更无处躲去了,别说躲了,哪怕你病得起不来床了,爬也得爬着来,若不然,一顶不作为的大帽子一盖将下来,就算是真有几条命也不够抵的,这不,一大早地,满朝文武全都紧赶慢赶地往宫里蹦跶着去了,呵,那等争先恐后的架势颇有些子乡下人赶集的味道,不过么,与赶集者总是兴高采烈不同的是:绝大部朝臣们全都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哪怕脸上带着笑,却也假得很,那眼神里可全是忧虑之色来着。
大事件就是大事件,半点都不含糊,这不,朝都还没上呢,一道选择题便赤/裸裸地摆在了大家伙的面前——朝房,朝臣们等候上朝时小休的地儿,房有东西之分,大体上来说三品以上的官员一般在东朝房等候上朝,而三品以下的官员一般待在西朝房,虽说从无相关之明文规定,可也算是约定成俗的事儿,没什么人会去刻意违犯,可今儿个老惯例却不灵了,咋地?哈,瞧,西朝房挤进了不少三品以上的高官,芩文本、阎立本都在着呢,内里的朝臣大多不是魏王党就是吴王一脉,至于东朝房么,更不得了,习惯来迟一步的司徒长孙无忌今儿个可是一早就到了,会同着中书令萧瑀正在那儿“亲切交谈”着呢,内里的朝臣倒是不老少,可三品以上的却是不多,再仔细瞅瞅,却全都是长孙世家与萧家门下客,这回麻烦了不是?来得稍迟一步的朝臣们全都傻了眼,愣是不知道该往哪边走才好了,更有意思的是李千赫率领着越王一系的文官连同以程咬金为首的一大帮子武将就站在东西朝房间的空地上聊着大天呢,如此一来,大家伙能去的地方可就不多了,大多数朝臣们犹豫了一阵,也就跟着感觉走地闭着眼选了一地儿去凑个热闹,剩下些实在是不想参合进党争中的,或是心中另有算计的朝臣只能跑到两仪殿那疙瘩蹲着去了,还别说,蹲两议殿门口那一疙瘩人里高官还真不老少的,房玄龄、李绩都在其中,就这么着,一个原本好端端的朝议还没开始呢,满皇宫里就火药味十足了,那等赤膊上阵的架势简直跟后世幼儿园小朋友过家家一般热闹。
当然,热闹归热闹,可大家伙毕竟都是高官,是斯文人,倒也不至于真儿个地堕落到泼妇骂街的份上,也就是自己人凑一块闲聊之际,言语间讽刺一下其他集团之人罢了,大面子上还是过得去的,只苦了那些个蹲两仪殿门口的主儿们——两仪殿边上就是低等太监、宫女们住的掖庭宫,那帮子早起准备进宫忙活的下人们见着一起子大老爷们旁的地方不去,凑两仪殿那么个没人气的地儿蹲着,还不得指指点点地围观一番,堂堂朝中高官竟然成了太监们围观的“猴子”,却又怎个“尴尬”了得,好在不多会太极殿那头便传来了太监们喊朝的声音,一起子尴尬万分的朝臣们总算是得了解脱,略显得有些子狼狈地跑回了朝房前的小广场,混入上朝的大队人马中,一道往太极殿赶去。
朝房那儿的事虽说有些子出人意料,但毕竟是各集团造势的需要,道理上是说得过去的,可等文武百官们进了太极殿却都有些子傻眼了,无他,李世民竟然一早就已经端坐在龙椅上了,这个是件稀罕事喽——按朝廷体制,上朝的规矩可是复杂得很,朝臣们须得在朝堂上在站着等候皇帝的驾临,而后三磕九拜地呼万岁,等皇帝喊了平身之后,才能谢恩而起,可现如今李世民却没按体制走程序,竟然比朝臣们还先到了,这岂不是乱了套,一时间习惯了旧例的朝臣们全都不知该如何是好了,这跪也不是,不跪也不是,麻烦大了不是?好在走最前头的长孙无忌与房玄龄都算是心思灵动之辈,只不过愣了片刻之后,立时反应了过来,率先趴倒在地,磕头呼起万岁来,后头那一帮子朝臣们也就有样学样地跟着照办,可因着个人反应灵敏度的不同,这头就磕得不怎么整齐,至于呼万岁的声音也就因此乱哄哄地显得参差不齐,浑然没半点儿气势劲头。
“平身罢。”李世民对于这个下马威的结果倒是满意得很,丝毫都不曾在意朝臣们的狼狈劲儿,虚虚一抬手,很是平静地说道。
“臣等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一帮子大臣们一边猜测着李世民突如其来的这么一个下马威的意味何在,一边谢恩起身,这会儿有了准备之后,呼万岁之声倒是整齐了不少,可还没等朝臣们转过脑筋来,却见文官队列里突地窜出了一人,手抱着本章,抢在所有大臣之前率先高呼道:“微臣有本启奏陛下,臣要弹劾司徒长孙无忌无礼非法之事。”
长孙无忌身为百官之首,并不是没被人弹劾过,不过嘛,先前弹劾长孙无忌者皆采用的是密折上呈,还从不曾有人当庭弹劾长孙无忌,这可是件大新闻来着,满朝文武吃惊之余,全都将目光看向了那名胆大包天之徒,却猛然发现那名上本言事的五品小官儿竟然是长孙无忌一系的官员——谏议大夫刘述,立时全都来了兴致,个个眼巴巴地盯着李世民,看李世民会如何发落此事。
谏议大夫,看名称似乎是负责规谏皇帝之官,实际上这谏议大夫只是个闲职罢了,专门用来安置一些闲散官员的,并无实际职权,贞观一朝谏议大夫每每有数十人之多,内里大多是些等候着实缺的官吏,一般而言,这等官吏在朝议之时总是最谨小慎微之辈,唯一的一个例外人物就是也曾担任过此职的魏征,无他,真要是在朝议上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那实缺就不知道何时能降临到自个儿的头上了,至于刘述其人,本是长孙无忌门下的一个清客出身,因其小有才学,又是关陇小贵族之后,与长孙世家略有些子沾亲带故,贞观十年被长孙无忌以人才之名推荐给李世民,从户部主事做起,熬了七年才得以晋升为五品官,这才刚有上朝的资格没多久呢,不过因着其长年在长孙无忌门下奔走之故,在朝中倒也能勉强算得上有点儿名堂,若说他要为长孙无忌吹捧大家伙都信,无他,毕竟他刘述乃是长孙无忌的心腹之一,可这会儿刘述却当庭弹劾起长孙无忌来了,这等怪事可不是时时能遇到的,别说一帮子朝臣们的好奇心被吊了起来,便是李世民也有些子反应不过来了,愣了好一阵子,这才皱着眉头道:“讲!”
李世民的话音里充满了不耐,无他,今日的早朝本该是议太子入东宫之事的,李世民先给朝臣们来一个下马威就是为了把握住朝议的主动权,却没想到会冒出刘述这么个二愣子,弹劾的还是自己的恩主,着实令李世民恶心不已的,可问题是朝臣有上本弹劾的权力,即便李世民是皇帝也不能不让人说话罢,当然,心情不好之下,李世民的脸色也就好看不到哪去了,可刘述倒好,一点都不在乎李世民的黑脸,恭恭敬敬地磕了个头道:“陛下明鉴,微臣要弹劾长孙司徒,实因其身为百官之首,却未能为朝臣之表率,如今太子已年长,本不该再住深宫,可长孙司徒却视而不见,始终未曾奏明陛下,此为失职之罪也,惘负陛下之厚爱,其罪不小,微臣不敢不参!”
哗然,一片哗然,刘述之言尚未说完,满朝已是一片大哗,任是谁都没想到刘述竟然以长孙无忌未能及早奏明太子应入东宫为理由来弹劾长孙无忌,一时间全都忘了李世民这个皇帝还高坐在上头呢,全都七嘴八舌地乱议了起来,整个朝堂顿时噪杂得跟菜市场有得一比了,大家伙泰半都猜不透刘述这唱的究竟是哪出戏来着。
不好!在一片噪杂声中,户部侍郎苏勖率先醒过了神来,顿时猛吃了一惊——此不过是以退为进的苦肉计罢了,若是长孙无忌自承其罪,而后圣上再来个略加惩处,那就是说太子入东宫乃是理所该当的事情了,如此一来朝议之导向便定矣,再想扭转只怕就难了,出此计之人毒矣!一念及此,苏勖额头上的汗便冒了出来,再一看隔着不远的叶凌也一样是有些子措手不及的样子,心中顿时凉了半截,也顾不得去参合那些杂七杂八瞎议论,低头沉思了起来。
果然不出苏勖之所料,刘述这头话音刚落,长孙无忌也不去理会朝臣们的乱议之声,向前紧走了几步,一头跪倒在大殿前,颤着声道:“陛下,此老臣之过也,老臣有负圣恩,还请陛下责罚。”
李世民本就是个晓事之人,双眼在长孙无忌与刘述身上转了转,立马明白了其中的蹊跷之所在,不禁莞尔,笑着抬了下手道:“爱卿不必如此,圣人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尔既已知错,朕便不罪尔了,只是太子年岁虽长,却未曾历练,与政务恐有生疏之所,尔须尽心辅助才是。”
长孙无忌不愧是老江湖了,演起双簧戏来可谓得心应手得很,李世民这头话音刚落,他立马接口道:“臣谢陛下不罪之恩,臣定当尽心尽力以佐太子,请陛下放心。”
得,这哥俩个一唱一和地就这么轻轻松松地就要把事情给定下来了,下头那帮子准备了好几天准备大辩论一场的群臣们可就傻眼了,满心的不甘,可一时间又找不到反击的理由,这会儿也顾不得瞎议论了,甚至连呼喝皇上圣明之类的称颂话儿都给忘了,人人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的这一幕,嘴张得只差没把下颌骨给掉地板上了,满殿一片诡异的寂静。
就在这一片诡异的平静之中,原本端坐在殿前的太子李治飞快地起了身,抢在群臣们尚未回过神来之前,一头跪倒在地,接连叩首道:“儿臣愿为父皇分忧,自当听从父皇与司徒大人的教诲,断不敢胡乱行事,还请父皇放心。”
“陛下圣明,微臣以为陛下所言极是,太子殿下年长,是该入东宫历练,既能得长孙司徒全力辅助,当可有所成就,然微臣以为陛下所言之太子殿下未曾经历过政事亦是事实,陡然以大任付之,饶是司徒大人全力扶持,却也难免会有疏失之所在,社稷重担轻忽不得,此微臣之浅见耳,望陛下明察。”苏勖眼瞅着太子入东宫之事已然无法阻挡,心中徒呼奈何之余,不得不出头给李治上点眼药,以防止整个局势被长孙无忌全盘把控住,此时不等李世民再次开金口,抢先插言道。
“陛下,微臣以为苏侍郎所言甚是,司徒大人固然是才识过人,胸中自有锦绣在,可所学之术为臣下之道,虽能辅政,却非帝王之道也,唯有英明如陛下者,方能授太子殿下帝王之道,是故,微臣以为光靠司徒大人一人恐难担起匡扶太子殿下之重责,望陛下明鉴。”苏勖话音刚落,叶凌即刻站了出来,高声呼和道。
苏、叶两名侍郎这么一表态,下头的朝臣们总算是回过神来了,立马乱哄哄地全都站了出来,人人皆云“陛下三思”、“陛下慎重”之类的话儿,呼啦啦百余位官员这么一闹,声势还真是大得有些子吓人的。
李千赫昨夜接到纳隆传来的指令,说是今日早朝太子入住东宫已成定局,让李千赫等人不必强行阻止,但可以往为太子揽权设置些障碍,可却没有具体说是怎么回事,害得李千赫一大早也很有些子摸不清头脑,待得眼瞅着先前长孙无忌唱出的那幕苦肉计之后,被吓了一跳之余,也隐隐猜出“旭日”手中必定是早已知晓了长孙无忌的全盘计划,震撼之余,也不免有些子没受到重视的失落,可他也知晓似他这等半路加入越王府之人要想进入核心决策层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只有干出了实绩,方有可能,此时见吴、魏双王的人马都先后跳将出来了,他身为越王一系在京的最高官员自是不能再保持沉默,忙将心中那些个微微的失落之意收了起来,大步行出队列,亢声道:“陛下,微臣以为叶侍郎所言有理,唯有陛下这等圣明之君,方可为太子殿下之师,他人是无此能耐的,太子者,储君也,为我大唐之社稷永固,唯靠陛下苦心方可,臣等不能为陛下分忧,惭愧,惭愧!”
李千赫这么一出头,越王府一系的官员自是紧紧跟上,如此一来三王人马已全部登场表明了态度,其他那些个看风色的朝臣们立时察觉出不对味了——此时要是再不紧跟,那就是同时得罪了三方人马了,那乐子谁也承担不起,呵,好家伙,一呼噜满大殿的朝臣们全都争先恐后地往外蹦,出了房玄龄、李绩等几个老成持重之辈外,余者可全都跪倒在殿前了,那场面壮观已极。
大唐武风盛,文臣们也都粗通武略,连带着文臣们也都很有血勇之气,每回朝廷议事,次次都争得不可开交,还从未出现过如此这般大一统的状况,朝臣们团结起来所形成的那等压力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可李世民不愧是一代雄主,并没有被朝臣们的气势所压倒,只是淡然一笑,也不急着表态,只是面色平静地扫了眼兀自跪在殿前的李治,很是平和地问了一句道:“稚奴,诸臣工之意尔都听明白了么?”
先前李世民与长孙无忌唱双簧之际,李治眼瞅着好事将近,心中自是激动不已,喜形于色,可待得后头群臣纷纷出面设障之时,却又显得慌乱得很,此时脸色正自变幻个不停,尚未想明白该如何是好,一听得李世民发问,忙不迭地磕了个头,略带一丝慌乱地回道:“父、父皇明、明鉴,儿臣都听明白了。”
“明白了就好,尔之意如何?”李世民见李治先喜后惊的样子颇为不喜,可却并没有多说些什么,只是扬了下眉头,紧赶着追问道。
“儿臣全凭父皇做主,并无异议。”李治见李世民略有不悦之色,立时哆嗦了一下,忙不迭地磕着头回道。
“也罢,那就这样好了,尔一日在东宫跟长孙司徒、萧中书等朝中大员学习政务,一日在宫中跟着朕罢。”话音一落,李世民不再给朝臣们出言的机会,起了身,大步转入了后殿之中,随着柳东河那声“退朝”之言一出,这一日的早朝便算是匆匆结束了,众朝臣们就算是再不甘也没处讲理去,而太子李治算是勉强得到了一个出头的机会,至于能不能有所作为,那就只有天才晓得了……
皇位继承人的拥立问题永远是皇朝的一件大事,支持哪位王子可以说是个人选择的问题,至于参与不参与那就是态度问题了,只要你是朝臣,那么躲便是躲不开的,尤其是在皇帝老子放了话,说是要公开讨论的时节,那就更无处躲去了,别说躲了,哪怕你病得起不来床了,爬也得爬着来,若不然,一顶不作为的大帽子一盖将下来,就算是真有几条命也不够抵的,这不,一大早地,满朝文武全都紧赶慢赶地往宫里蹦跶着去了,呵,那等争先恐后的架势颇有些子乡下人赶集的味道,不过么,与赶集者总是兴高采烈不同的是:绝大部朝臣们全都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哪怕脸上带着笑,却也假得很,那眼神里可全是忧虑之色来着。
大事件就是大事件,半点都不含糊,这不,朝都还没上呢,一道选择题便赤/裸裸地摆在了大家伙的面前——朝房,朝臣们等候上朝时小休的地儿,房有东西之分,大体上来说三品以上的官员一般在东朝房等候上朝,而三品以下的官员一般待在西朝房,虽说从无相关之明文规定,可也算是约定成俗的事儿,没什么人会去刻意违犯,可今儿个老惯例却不灵了,咋地?哈,瞧,西朝房挤进了不少三品以上的高官,芩文本、阎立本都在着呢,内里的朝臣大多不是魏王党就是吴王一脉,至于东朝房么,更不得了,习惯来迟一步的司徒长孙无忌今儿个可是一早就到了,会同着中书令萧瑀正在那儿“亲切交谈”着呢,内里的朝臣倒是不老少,可三品以上的却是不多,再仔细瞅瞅,却全都是长孙世家与萧家门下客,这回麻烦了不是?来得稍迟一步的朝臣们全都傻了眼,愣是不知道该往哪边走才好了,更有意思的是李千赫率领着越王一系的文官连同以程咬金为首的一大帮子武将就站在东西朝房间的空地上聊着大天呢,如此一来,大家伙能去的地方可就不多了,大多数朝臣们犹豫了一阵,也就跟着感觉走地闭着眼选了一地儿去凑个热闹,剩下些实在是不想参合进党争中的,或是心中另有算计的朝臣只能跑到两仪殿那疙瘩蹲着去了,还别说,蹲两议殿门口那一疙瘩人里高官还真不老少的,房玄龄、李绩都在其中,就这么着,一个原本好端端的朝议还没开始呢,满皇宫里就火药味十足了,那等赤膊上阵的架势简直跟后世幼儿园小朋友过家家一般热闹。
当然,热闹归热闹,可大家伙毕竟都是高官,是斯文人,倒也不至于真儿个地堕落到泼妇骂街的份上,也就是自己人凑一块闲聊之际,言语间讽刺一下其他集团之人罢了,大面子上还是过得去的,只苦了那些个蹲两仪殿门口的主儿们——两仪殿边上就是低等太监、宫女们住的掖庭宫,那帮子早起准备进宫忙活的下人们见着一起子大老爷们旁的地方不去,凑两仪殿那么个没人气的地儿蹲着,还不得指指点点地围观一番,堂堂朝中高官竟然成了太监们围观的“猴子”,却又怎个“尴尬”了得,好在不多会太极殿那头便传来了太监们喊朝的声音,一起子尴尬万分的朝臣们总算是得了解脱,略显得有些子狼狈地跑回了朝房前的小广场,混入上朝的大队人马中,一道往太极殿赶去。
朝房那儿的事虽说有些子出人意料,但毕竟是各集团造势的需要,道理上是说得过去的,可等文武百官们进了太极殿却都有些子傻眼了,无他,李世民竟然一早就已经端坐在龙椅上了,这个是件稀罕事喽——按朝廷体制,上朝的规矩可是复杂得很,朝臣们须得在朝堂上在站着等候皇帝的驾临,而后三磕九拜地呼万岁,等皇帝喊了平身之后,才能谢恩而起,可现如今李世民却没按体制走程序,竟然比朝臣们还先到了,这岂不是乱了套,一时间习惯了旧例的朝臣们全都不知该如何是好了,这跪也不是,不跪也不是,麻烦大了不是?好在走最前头的长孙无忌与房玄龄都算是心思灵动之辈,只不过愣了片刻之后,立时反应了过来,率先趴倒在地,磕头呼起万岁来,后头那一帮子朝臣们也就有样学样地跟着照办,可因着个人反应灵敏度的不同,这头就磕得不怎么整齐,至于呼万岁的声音也就因此乱哄哄地显得参差不齐,浑然没半点儿气势劲头。
“平身罢。”李世民对于这个下马威的结果倒是满意得很,丝毫都不曾在意朝臣们的狼狈劲儿,虚虚一抬手,很是平静地说道。
“臣等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一帮子大臣们一边猜测着李世民突如其来的这么一个下马威的意味何在,一边谢恩起身,这会儿有了准备之后,呼万岁之声倒是整齐了不少,可还没等朝臣们转过脑筋来,却见文官队列里突地窜出了一人,手抱着本章,抢在所有大臣之前率先高呼道:“微臣有本启奏陛下,臣要弹劾司徒长孙无忌无礼非法之事。”
长孙无忌身为百官之首,并不是没被人弹劾过,不过嘛,先前弹劾长孙无忌者皆采用的是密折上呈,还从不曾有人当庭弹劾长孙无忌,这可是件大新闻来着,满朝文武吃惊之余,全都将目光看向了那名胆大包天之徒,却猛然发现那名上本言事的五品小官儿竟然是长孙无忌一系的官员——谏议大夫刘述,立时全都来了兴致,个个眼巴巴地盯着李世民,看李世民会如何发落此事。
谏议大夫,看名称似乎是负责规谏皇帝之官,实际上这谏议大夫只是个闲职罢了,专门用来安置一些闲散官员的,并无实际职权,贞观一朝谏议大夫每每有数十人之多,内里大多是些等候着实缺的官吏,一般而言,这等官吏在朝议之时总是最谨小慎微之辈,唯一的一个例外人物就是也曾担任过此职的魏征,无他,真要是在朝议上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那实缺就不知道何时能降临到自个儿的头上了,至于刘述其人,本是长孙无忌门下的一个清客出身,因其小有才学,又是关陇小贵族之后,与长孙世家略有些子沾亲带故,贞观十年被长孙无忌以人才之名推荐给李世民,从户部主事做起,熬了七年才得以晋升为五品官,这才刚有上朝的资格没多久呢,不过因着其长年在长孙无忌门下奔走之故,在朝中倒也能勉强算得上有点儿名堂,若说他要为长孙无忌吹捧大家伙都信,无他,毕竟他刘述乃是长孙无忌的心腹之一,可这会儿刘述却当庭弹劾起长孙无忌来了,这等怪事可不是时时能遇到的,别说一帮子朝臣们的好奇心被吊了起来,便是李世民也有些子反应不过来了,愣了好一阵子,这才皱着眉头道:“讲!”
李世民的话音里充满了不耐,无他,今日的早朝本该是议太子入东宫之事的,李世民先给朝臣们来一个下马威就是为了把握住朝议的主动权,却没想到会冒出刘述这么个二愣子,弹劾的还是自己的恩主,着实令李世民恶心不已的,可问题是朝臣有上本弹劾的权力,即便李世民是皇帝也不能不让人说话罢,当然,心情不好之下,李世民的脸色也就好看不到哪去了,可刘述倒好,一点都不在乎李世民的黑脸,恭恭敬敬地磕了个头道:“陛下明鉴,微臣要弹劾长孙司徒,实因其身为百官之首,却未能为朝臣之表率,如今太子已年长,本不该再住深宫,可长孙司徒却视而不见,始终未曾奏明陛下,此为失职之罪也,惘负陛下之厚爱,其罪不小,微臣不敢不参!”
哗然,一片哗然,刘述之言尚未说完,满朝已是一片大哗,任是谁都没想到刘述竟然以长孙无忌未能及早奏明太子应入东宫为理由来弹劾长孙无忌,一时间全都忘了李世民这个皇帝还高坐在上头呢,全都七嘴八舌地乱议了起来,整个朝堂顿时噪杂得跟菜市场有得一比了,大家伙泰半都猜不透刘述这唱的究竟是哪出戏来着。
不好!在一片噪杂声中,户部侍郎苏勖率先醒过了神来,顿时猛吃了一惊——此不过是以退为进的苦肉计罢了,若是长孙无忌自承其罪,而后圣上再来个略加惩处,那就是说太子入东宫乃是理所该当的事情了,如此一来朝议之导向便定矣,再想扭转只怕就难了,出此计之人毒矣!一念及此,苏勖额头上的汗便冒了出来,再一看隔着不远的叶凌也一样是有些子措手不及的样子,心中顿时凉了半截,也顾不得去参合那些杂七杂八瞎议论,低头沉思了起来。
果然不出苏勖之所料,刘述这头话音刚落,长孙无忌也不去理会朝臣们的乱议之声,向前紧走了几步,一头跪倒在大殿前,颤着声道:“陛下,此老臣之过也,老臣有负圣恩,还请陛下责罚。”
李世民本就是个晓事之人,双眼在长孙无忌与刘述身上转了转,立马明白了其中的蹊跷之所在,不禁莞尔,笑着抬了下手道:“爱卿不必如此,圣人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尔既已知错,朕便不罪尔了,只是太子年岁虽长,却未曾历练,与政务恐有生疏之所,尔须尽心辅助才是。”
长孙无忌不愧是老江湖了,演起双簧戏来可谓得心应手得很,李世民这头话音刚落,他立马接口道:“臣谢陛下不罪之恩,臣定当尽心尽力以佐太子,请陛下放心。”
得,这哥俩个一唱一和地就这么轻轻松松地就要把事情给定下来了,下头那帮子准备了好几天准备大辩论一场的群臣们可就傻眼了,满心的不甘,可一时间又找不到反击的理由,这会儿也顾不得瞎议论了,甚至连呼喝皇上圣明之类的称颂话儿都给忘了,人人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的这一幕,嘴张得只差没把下颌骨给掉地板上了,满殿一片诡异的寂静。
就在这一片诡异的平静之中,原本端坐在殿前的太子李治飞快地起了身,抢在群臣们尚未回过神来之前,一头跪倒在地,接连叩首道:“儿臣愿为父皇分忧,自当听从父皇与司徒大人的教诲,断不敢胡乱行事,还请父皇放心。”
“陛下圣明,微臣以为陛下所言极是,太子殿下年长,是该入东宫历练,既能得长孙司徒全力辅助,当可有所成就,然微臣以为陛下所言之太子殿下未曾经历过政事亦是事实,陡然以大任付之,饶是司徒大人全力扶持,却也难免会有疏失之所在,社稷重担轻忽不得,此微臣之浅见耳,望陛下明察。”苏勖眼瞅着太子入东宫之事已然无法阻挡,心中徒呼奈何之余,不得不出头给李治上点眼药,以防止整个局势被长孙无忌全盘把控住,此时不等李世民再次开金口,抢先插言道。
“陛下,微臣以为苏侍郎所言甚是,司徒大人固然是才识过人,胸中自有锦绣在,可所学之术为臣下之道,虽能辅政,却非帝王之道也,唯有英明如陛下者,方能授太子殿下帝王之道,是故,微臣以为光靠司徒大人一人恐难担起匡扶太子殿下之重责,望陛下明鉴。”苏勖话音刚落,叶凌即刻站了出来,高声呼和道。
苏、叶两名侍郎这么一表态,下头的朝臣们总算是回过神来了,立马乱哄哄地全都站了出来,人人皆云“陛下三思”、“陛下慎重”之类的话儿,呼啦啦百余位官员这么一闹,声势还真是大得有些子吓人的。
李千赫昨夜接到纳隆传来的指令,说是今日早朝太子入住东宫已成定局,让李千赫等人不必强行阻止,但可以往为太子揽权设置些障碍,可却没有具体说是怎么回事,害得李千赫一大早也很有些子摸不清头脑,待得眼瞅着先前长孙无忌唱出的那幕苦肉计之后,被吓了一跳之余,也隐隐猜出“旭日”手中必定是早已知晓了长孙无忌的全盘计划,震撼之余,也不免有些子没受到重视的失落,可他也知晓似他这等半路加入越王府之人要想进入核心决策层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只有干出了实绩,方有可能,此时见吴、魏双王的人马都先后跳将出来了,他身为越王一系在京的最高官员自是不能再保持沉默,忙将心中那些个微微的失落之意收了起来,大步行出队列,亢声道:“陛下,微臣以为叶侍郎所言有理,唯有陛下这等圣明之君,方可为太子殿下之师,他人是无此能耐的,太子者,储君也,为我大唐之社稷永固,唯靠陛下苦心方可,臣等不能为陛下分忧,惭愧,惭愧!”
李千赫这么一出头,越王府一系的官员自是紧紧跟上,如此一来三王人马已全部登场表明了态度,其他那些个看风色的朝臣们立时察觉出不对味了——此时要是再不紧跟,那就是同时得罪了三方人马了,那乐子谁也承担不起,呵,好家伙,一呼噜满大殿的朝臣们全都争先恐后地往外蹦,出了房玄龄、李绩等几个老成持重之辈外,余者可全都跪倒在殿前了,那场面壮观已极。
大唐武风盛,文臣们也都粗通武略,连带着文臣们也都很有血勇之气,每回朝廷议事,次次都争得不可开交,还从未出现过如此这般大一统的状况,朝臣们团结起来所形成的那等压力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可李世民不愧是一代雄主,并没有被朝臣们的气势所压倒,只是淡然一笑,也不急着表态,只是面色平静地扫了眼兀自跪在殿前的李治,很是平和地问了一句道:“稚奴,诸臣工之意尔都听明白了么?”
先前李世民与长孙无忌唱双簧之际,李治眼瞅着好事将近,心中自是激动不已,喜形于色,可待得后头群臣纷纷出面设障之时,却又显得慌乱得很,此时脸色正自变幻个不停,尚未想明白该如何是好,一听得李世民发问,忙不迭地磕了个头,略带一丝慌乱地回道:“父、父皇明、明鉴,儿臣都听明白了。”
“明白了就好,尔之意如何?”李世民见李治先喜后惊的样子颇为不喜,可却并没有多说些什么,只是扬了下眉头,紧赶着追问道。
“儿臣全凭父皇做主,并无异议。”李治见李世民略有不悦之色,立时哆嗦了一下,忙不迭地磕着头回道。
“也罢,那就这样好了,尔一日在东宫跟长孙司徒、萧中书等朝中大员学习政务,一日在宫中跟着朕罢。”话音一落,李世民不再给朝臣们出言的机会,起了身,大步转入了后殿之中,随着柳东河那声“退朝”之言一出,这一日的早朝便算是匆匆结束了,众朝臣们就算是再不甘也没处讲理去,而太子李治算是勉强得到了一个出头的机会,至于能不能有所作为,那就只有天才晓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