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招揽人才
虽说高义欢对于李自成,本就没抱有什么希望,但是他听到李自成撤出北京的消息,还是一阵嗟叹,心情有些沉重。
东虏入了关,又得了吴三桂、高第等人五万大军,实力可以说大涨。
不过这次与历史上不同,一片石之战,是多尔衮看着吴三桂和李自成厮杀,等两边精疲力尽之后,才突然加入战团,把李自成杀得大败,东虏是坐收渔利。
这一次是李自成先与清军交手,得知吴三桂叛变后,仓皇撤退,并未遭受突然袭击,想来李自成的损失应该不大。
多尔衮与李自成大战一场,清军比之历史上坐收渔利,必定付出了更多的伤亡,而吴三桂却保存了实力。
有这种变化,可能是因为高义欢对李自成的提醒,让李自成比历史上更加重视吴三桂,没有发生拷问吴襄等事情,未让吴三桂一开始就决定降清。
吴三桂可能是看见清军入口,又对李自成大肆拷掠明朝官员的做法极为不满,认为李自成不能及时地联合官绅阶层,进行政权化,大顺政权肯定站不稳,李自成不过是一个黄巢,跟他混迟早要倒霉,所以才倒向清军。
而李自成因为听了他的话,对吴三桂有所警惕,吴三桂一动,他便察觉,所以没有造成大败的局面。
高义欢胡思乱想一阵,还是希望李自成不要损失太大,最好能多挡一挡清军。
高义欢感叹一阵后,打起精神,开口吩咐,“义成,顺军主力的动向,还有清军追击的路线,以及北京的情况,你要继续打探,一有消息,立刻向我汇报。”
“二哥放心,我已经派了三队斥候北上。”
高义欢点了点头,沉默一会儿,开口说道:“现在,你再说一说南京什么情况?”
太子居然到了南京,还做了皇帝,这让高义欢十分惊讶。
有太子登基,他又杀了刘良佐,今后的事情,他便完全吃不准了。
高义欢是有争天下之心的,但如果南明太强,天下怕是不太好争。
不过眼下抗清第一,需要一面统一的旗帜,南明能扶就扶,不能扶,大丈夫取而代之,也未尝不可。
“二哥,这个我也不太清楚,只是知道前段时间,南京想着拥潞,江北想着拥福,两边吵得不可开交。不过明太子被人带到海州后,高名蘅、马士英先后率兵赶到,然后便簇拥着明太子去了南京。”
高以欢微微皱眉,很是疑惑,“明太子是被谁带到海州的?”
“是高名衡手下一个知事,好像叫王彦!”
“王彦?”高义欢脑中搜索一遍,不禁疑惑起来,印象中没这么个人呀。
高义欢沉默一会儿,沉声道:“你接着说!”
高义成趁着高义欢沉思的功夫,让人端来一杯茶,一口喝完,然后说道:“明太子到了南京,南京的明朝官员起初不认,后来有见过太子的官员过江辨识,才迎入南京登基。其他情况,我就不知道了。”
高义欢点了点头,李自成损失不大,南明朝廷由太子继承大统,抗清的环境,应该会好一些。
这时高义欢又看向一旁坐着的梁以樟,开口道:“梁府君,你从北京过来,可清楚北京什么情况?府君是李自成攻下北京后南下,还是在东虏入关后南下?”
梁以樟未语先叹,“唉,原本只以为是易姓改号,不想确实胡虏南侵。我是清军入关后,同几个同僚一起逃出北京。”
明朝中后期以后,人文思想活跃,不少士绅更重私利,不再信忠君爱国那一套。
在北京的群臣,心里早就达成一个不可言传的共识,那就是大明要完。
纵观历史,改朝换代也不是一次两次,无论老朱家做江山,还是老李家做江山,不都是汉人的江山?
官绅们不还是穿同样的衣冠,官照当,钱照拿么?
既然如此,那管他龙椅上坐的是谁,况且大明也确实已经烂透,该换个皇帝了。
在这种思想的作用下,北京官员可谓叛降如云,不少人都留在北京,准备为新朝效命。
只是,众人没想到,李自成太坑,众人刚投靠他,准备为新朝出把力,东虏一来,他却一溜烟的西窜,留下官绅们目瞪口呆。
这下就把北京的官员们给坑惨了。
与李自成不同,东虏是外族,投靠东虏,那可是要背骂名的。
一时间,在京的官员,便纷纷南下,梁以樟就是这时趁着顺军西撤的机会逃出北京。
高义欢听了,心头一动,“梁府君,与你一起逃出北京的官员呢?去南京呢?”
梁以樟摇了摇头,“我们本来打算去南京,不过南京朝廷正大兴顺案,将北来官员据之门外,甚至要捉拿下狱,南京去不得,我才来到高将军这里。”
高义欢闻语,眼睛一眯,他原本以为明太子在南京登基,南明会少很多愚蠢的举动,但是没想到,还是开始大兴顺案,逼着北方的官员投清。
明朝是两京制,并且是真正意义上的两京,南京几乎保留了首都所有的待遇。
在南京有与北京完全对应的中央机构,六部、都察院、翰林院一个都不少,而且编制基本满员。
不过,南京官员的品级、官位,虽与北京相同,但其实没有实权,没有事情可干,都是一些政治斗争失败,或者能力不足,被淘汰下来的人,来南京任职。
其实南京就是从官场斗争中淘汰的人,或是被打入冷宫的臣子的一个流放之地。
现在北京覆灭,南京的大臣们便翻身做了主人,可算轮到我们牛逼了,他们自然要维护自己手中的权利。
无论是东林还是马阮,都想趁着北都沦陷,在京官员被一锅端的机会,让自己人控制中央到地方。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南明朝廷将南下的官员拒之门外,便不奇怪。
不久之后,东林党人为了对付马阮,又提出不准起用曾被定为阉党的官员,又将一大批在野官绅,挡在南京朝廷之外,好方便他们掌权。
而在南京朝廷大兴顺案、逆案,马阮和东林相互排挤之时,占据北京的东虏,却借着洪承畴等人的关系,招降了冯铨等一大批被南明拒绝的官绅,使得满清得到了不少官绅的支持,从而在北方站稳了脚跟。
历史上满清六次入口,最后一次更是在关内呆了大半年的时间,打破三十多座州县,明军拿他们没有一点法子,为何他们最后还是退出关外?
因为他们没有得到汉族士绅的支持,没有能力治理地方,占了也是白占。
这次入关,因为崇祯朝灭亡,大顺又被击败,正是人心动荡的时刻,南明一拒绝,再加上洪承畴等人一招揽,便得到了大批的官吏投靠。
高义欢听了梁以樟的话,手不禁再椅子上敲了几下,然后忽然起身对梁以樟道:“梁府君,南京朝廷拒收南下的官员,这些官员只能北返,然后落入东虏之手,极有可能变节投虏。如此一来,虏兵善战,可攻城略地,变节官绅则能为其治理地方,实为中原心腹之患。”
高义欢已经走到梁以樟的面前,拉住他的手,一脸诚恳道:“梁府君,我有一事相托,希望你能帮我去招揽这些官员,多给他们一条路,让他们到我这里来。这不只是为我,也是为了天下!”
东虏入了关,又得了吴三桂、高第等人五万大军,实力可以说大涨。
不过这次与历史上不同,一片石之战,是多尔衮看着吴三桂和李自成厮杀,等两边精疲力尽之后,才突然加入战团,把李自成杀得大败,东虏是坐收渔利。
这一次是李自成先与清军交手,得知吴三桂叛变后,仓皇撤退,并未遭受突然袭击,想来李自成的损失应该不大。
多尔衮与李自成大战一场,清军比之历史上坐收渔利,必定付出了更多的伤亡,而吴三桂却保存了实力。
有这种变化,可能是因为高义欢对李自成的提醒,让李自成比历史上更加重视吴三桂,没有发生拷问吴襄等事情,未让吴三桂一开始就决定降清。
吴三桂可能是看见清军入口,又对李自成大肆拷掠明朝官员的做法极为不满,认为李自成不能及时地联合官绅阶层,进行政权化,大顺政权肯定站不稳,李自成不过是一个黄巢,跟他混迟早要倒霉,所以才倒向清军。
而李自成因为听了他的话,对吴三桂有所警惕,吴三桂一动,他便察觉,所以没有造成大败的局面。
高义欢胡思乱想一阵,还是希望李自成不要损失太大,最好能多挡一挡清军。
高义欢感叹一阵后,打起精神,开口吩咐,“义成,顺军主力的动向,还有清军追击的路线,以及北京的情况,你要继续打探,一有消息,立刻向我汇报。”
“二哥放心,我已经派了三队斥候北上。”
高义欢点了点头,沉默一会儿,开口说道:“现在,你再说一说南京什么情况?”
太子居然到了南京,还做了皇帝,这让高义欢十分惊讶。
有太子登基,他又杀了刘良佐,今后的事情,他便完全吃不准了。
高义欢是有争天下之心的,但如果南明太强,天下怕是不太好争。
不过眼下抗清第一,需要一面统一的旗帜,南明能扶就扶,不能扶,大丈夫取而代之,也未尝不可。
“二哥,这个我也不太清楚,只是知道前段时间,南京想着拥潞,江北想着拥福,两边吵得不可开交。不过明太子被人带到海州后,高名蘅、马士英先后率兵赶到,然后便簇拥着明太子去了南京。”
高以欢微微皱眉,很是疑惑,“明太子是被谁带到海州的?”
“是高名衡手下一个知事,好像叫王彦!”
“王彦?”高义欢脑中搜索一遍,不禁疑惑起来,印象中没这么个人呀。
高义欢沉默一会儿,沉声道:“你接着说!”
高义成趁着高义欢沉思的功夫,让人端来一杯茶,一口喝完,然后说道:“明太子到了南京,南京的明朝官员起初不认,后来有见过太子的官员过江辨识,才迎入南京登基。其他情况,我就不知道了。”
高义欢点了点头,李自成损失不大,南明朝廷由太子继承大统,抗清的环境,应该会好一些。
这时高义欢又看向一旁坐着的梁以樟,开口道:“梁府君,你从北京过来,可清楚北京什么情况?府君是李自成攻下北京后南下,还是在东虏入关后南下?”
梁以樟未语先叹,“唉,原本只以为是易姓改号,不想确实胡虏南侵。我是清军入关后,同几个同僚一起逃出北京。”
明朝中后期以后,人文思想活跃,不少士绅更重私利,不再信忠君爱国那一套。
在北京的群臣,心里早就达成一个不可言传的共识,那就是大明要完。
纵观历史,改朝换代也不是一次两次,无论老朱家做江山,还是老李家做江山,不都是汉人的江山?
官绅们不还是穿同样的衣冠,官照当,钱照拿么?
既然如此,那管他龙椅上坐的是谁,况且大明也确实已经烂透,该换个皇帝了。
在这种思想的作用下,北京官员可谓叛降如云,不少人都留在北京,准备为新朝效命。
只是,众人没想到,李自成太坑,众人刚投靠他,准备为新朝出把力,东虏一来,他却一溜烟的西窜,留下官绅们目瞪口呆。
这下就把北京的官员们给坑惨了。
与李自成不同,东虏是外族,投靠东虏,那可是要背骂名的。
一时间,在京的官员,便纷纷南下,梁以樟就是这时趁着顺军西撤的机会逃出北京。
高义欢听了,心头一动,“梁府君,与你一起逃出北京的官员呢?去南京呢?”
梁以樟摇了摇头,“我们本来打算去南京,不过南京朝廷正大兴顺案,将北来官员据之门外,甚至要捉拿下狱,南京去不得,我才来到高将军这里。”
高义欢闻语,眼睛一眯,他原本以为明太子在南京登基,南明会少很多愚蠢的举动,但是没想到,还是开始大兴顺案,逼着北方的官员投清。
明朝是两京制,并且是真正意义上的两京,南京几乎保留了首都所有的待遇。
在南京有与北京完全对应的中央机构,六部、都察院、翰林院一个都不少,而且编制基本满员。
不过,南京官员的品级、官位,虽与北京相同,但其实没有实权,没有事情可干,都是一些政治斗争失败,或者能力不足,被淘汰下来的人,来南京任职。
其实南京就是从官场斗争中淘汰的人,或是被打入冷宫的臣子的一个流放之地。
现在北京覆灭,南京的大臣们便翻身做了主人,可算轮到我们牛逼了,他们自然要维护自己手中的权利。
无论是东林还是马阮,都想趁着北都沦陷,在京官员被一锅端的机会,让自己人控制中央到地方。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南明朝廷将南下的官员拒之门外,便不奇怪。
不久之后,东林党人为了对付马阮,又提出不准起用曾被定为阉党的官员,又将一大批在野官绅,挡在南京朝廷之外,好方便他们掌权。
而在南京朝廷大兴顺案、逆案,马阮和东林相互排挤之时,占据北京的东虏,却借着洪承畴等人的关系,招降了冯铨等一大批被南明拒绝的官绅,使得满清得到了不少官绅的支持,从而在北方站稳了脚跟。
历史上满清六次入口,最后一次更是在关内呆了大半年的时间,打破三十多座州县,明军拿他们没有一点法子,为何他们最后还是退出关外?
因为他们没有得到汉族士绅的支持,没有能力治理地方,占了也是白占。
这次入关,因为崇祯朝灭亡,大顺又被击败,正是人心动荡的时刻,南明一拒绝,再加上洪承畴等人一招揽,便得到了大批的官吏投靠。
高义欢听了梁以樟的话,手不禁再椅子上敲了几下,然后忽然起身对梁以樟道:“梁府君,南京朝廷拒收南下的官员,这些官员只能北返,然后落入东虏之手,极有可能变节投虏。如此一来,虏兵善战,可攻城略地,变节官绅则能为其治理地方,实为中原心腹之患。”
高义欢已经走到梁以樟的面前,拉住他的手,一脸诚恳道:“梁府君,我有一事相托,希望你能帮我去招揽这些官员,多给他们一条路,让他们到我这里来。这不只是为我,也是为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