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8章 攻坚克难
数日后,雷山号。
叶涵歪着头死死盯住主屏幕,一脸地生无可恋。
不是他心理承受力太差,而是他眼下面临的情况实在复杂,一想到外星人那支船队,太阳穴就突突地跳个不停。
自打接到北月洲的命令,叶涵就开始观察这支外星船队,所有心思都放在怎么完成任务上,但是这个任务实在太艰巨了,一对十八,敌我双方的实力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为了完成任务,叶涵绞尽了脑汁,一天到晚寻思用什么办法阻击敌军。
偷袭?
不行!
太空无遮无挡,雷山号根本没法掩饰行迹,现在敌我双方还有好些天的航程,雷山号就已经被外星人盯死,根本没有靠近的机会,偷袭自然无从说起
游击?
也不行!
游击游击,既有游又有击,靠不上敌军的边就成了只游不击,还是被同样的问题卡住。
利用小行星?
这个倒是可以,虽然用的次数多了些,但是好用的办法就是好办法。
叶涵想的倒是不错,可是外星人掉坑里的次数多了,再不长记性也知道吸取教训,雷山号离外星船队还远着呢,外星人就提前做好准备,但凡遇上小行星一律提前避开,宁可绕着小行星走,也不给雷山号机会。
叶涵那叫一个蛋疼,狗.日.的外星人还能不能好好打仗了?
骂归骂,不爽归不爽,任务还是要完成的,只不过以对方的行事来看,想靠近船队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拼命?
这倒是个好主意,最起码也能拼掉敌人几艘运输船,不过外星人有十八艘战舰呢,自家人的命金贵,叶涵不可能把雷山号往火坑里送。
即不能靠近又要进攻,那就只有舰炮和导弹的射程够用,前者射程足够但精度太差,唯有导弹有那么一丝机会。
但也只是一丝而已,敌舰的巡逻范围很大,而且特意往雷山号的方向追加了一段距离,哪怕射程最远的远程导弹,也够不着敌人的运输船……没错,就是运输船,打这一仗不是为了消灭敌人的战舰,而是摧毁敌人的物资,运输船自然是首要目标。
当然了,能顺手把敌舰干掉就更完美了。
脑子里有了想法,叶涵马上着手实施,他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导弹的射程不够,必须想办法改造一下现有的远程导弹,让它们能在超远距离发挥作用。
限制导弹射程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有三个,一是导弹本身的探测锁定能力,这一点决定了导弹飞至目标附近时的激活距离,还有最终的命中率;二是燃料问题,它决定了导弹的射程和速度;最后是导弹发射时的方向,发射时稍差一点,飞远后就是几十几百公里的偏移。
舰上条件有限,导弹上的设备又比较精密,改造不能涉及精密的电子设备,因此第一个方向根本没有改进的余地,想动也动不了。
燃料的问题有些复杂,一般来说,导弹以燃料形态可以分为固体燃料和液体燃料两种,二者各有优缺点,但在军事层面来说,固体燃料优于液体燃料为各国所公认。
不过任何事都不能一概而论,固体燃料的缺点是点火就得一口气烧光,而太空战舰的对战距离往往超出想象,导弹必须分段推进,采用固体燃料,就只能设计成多级结构,装备成本和维护成本必然大幅度上升。
而液体燃料就不一样了,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进入燃料室的燃料数量,甚至可以随时关闭以及重启发动机,对动辄数百上千公里的太空对战来说,导弹的分段推进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两种导弹都是太空战舰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装备,只不过军方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进行了优化选择。
固体燃料导弹主要是对射程要求不高的近程防空导弹,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射程近,不需要分段推进。
而对射程要求比较高,需要分段机动的都是液态燃料,太空舰队使用的中远程导弹绝大多数都是液态燃料。
固态燃料不是不能分段推进,但是技术太麻烦,生产成本是个没法解决的大问题。
当然了,事无绝对,远程导弹也有使用固态燃料的型号,只不过装备数量不多。
比如雌鱼导弹,这种导弹的结构与众不同,第一级只是为了把导弹送到目标附近,不大需要分段机动,所以除了最原始的型号采用液态燃料之外,后续的改进型全都换成固态燃料。
顺便说一句,游鱼导弹始终都是固态燃料。
雷山号想干掉敌人的运输舰,唯一的选择就是远程导弹,可舰上的远程导弹都是液态燃料。
远程导弹就是这么设计的,使用液态燃料好像不是什么问题,但情况真是这样吗?
众所周知,太空的温度非常极端,比液态燃料的凝固温度还要低上一些,导弹没发射的时候,舰内温度可以防止燃料冻结;导弹发射之后,没等燃料冻结就已经命中目标。
但是这一回不一样,双方的距离实在太远了,导弹的预计飞行十天左右,这么长的时间,没等导弹命中,燃料舱就先冻住了,哪怕飞到了地方也点不着火,还特么不如炮弹呢。
所以改造导弹的第一步,就是为导弹的燃料舱装一套加热装置,保证燃料不凝结。
别以为装一套加热装甲很简单,导弹是非常精密的尖端武器,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改的东西,为了这事儿,叶涵特意跟北月洲联系了一回,先是请北月洲提供技术支持,又把舰上最好的维修人员召集起来,连续奋战两天两夜,才总算完成了一枚导弹的改造工作……没错,就是一枚!
一枚也比没有好,叶涵小心再小心,谨慎再谨慎,反复测试了好几遍,直到这枚导弹通过了所有测试,才终于松了口气。
随后就是灌注燃料安装核弹头,一系列程序走下来,这枚导弹总算走完了所有程序,做好发射准备。
叶涵歪着头死死盯住主屏幕,一脸地生无可恋。
不是他心理承受力太差,而是他眼下面临的情况实在复杂,一想到外星人那支船队,太阳穴就突突地跳个不停。
自打接到北月洲的命令,叶涵就开始观察这支外星船队,所有心思都放在怎么完成任务上,但是这个任务实在太艰巨了,一对十八,敌我双方的实力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为了完成任务,叶涵绞尽了脑汁,一天到晚寻思用什么办法阻击敌军。
偷袭?
不行!
太空无遮无挡,雷山号根本没法掩饰行迹,现在敌我双方还有好些天的航程,雷山号就已经被外星人盯死,根本没有靠近的机会,偷袭自然无从说起
游击?
也不行!
游击游击,既有游又有击,靠不上敌军的边就成了只游不击,还是被同样的问题卡住。
利用小行星?
这个倒是可以,虽然用的次数多了些,但是好用的办法就是好办法。
叶涵想的倒是不错,可是外星人掉坑里的次数多了,再不长记性也知道吸取教训,雷山号离外星船队还远着呢,外星人就提前做好准备,但凡遇上小行星一律提前避开,宁可绕着小行星走,也不给雷山号机会。
叶涵那叫一个蛋疼,狗.日.的外星人还能不能好好打仗了?
骂归骂,不爽归不爽,任务还是要完成的,只不过以对方的行事来看,想靠近船队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拼命?
这倒是个好主意,最起码也能拼掉敌人几艘运输船,不过外星人有十八艘战舰呢,自家人的命金贵,叶涵不可能把雷山号往火坑里送。
即不能靠近又要进攻,那就只有舰炮和导弹的射程够用,前者射程足够但精度太差,唯有导弹有那么一丝机会。
但也只是一丝而已,敌舰的巡逻范围很大,而且特意往雷山号的方向追加了一段距离,哪怕射程最远的远程导弹,也够不着敌人的运输船……没错,就是运输船,打这一仗不是为了消灭敌人的战舰,而是摧毁敌人的物资,运输船自然是首要目标。
当然了,能顺手把敌舰干掉就更完美了。
脑子里有了想法,叶涵马上着手实施,他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导弹的射程不够,必须想办法改造一下现有的远程导弹,让它们能在超远距离发挥作用。
限制导弹射程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有三个,一是导弹本身的探测锁定能力,这一点决定了导弹飞至目标附近时的激活距离,还有最终的命中率;二是燃料问题,它决定了导弹的射程和速度;最后是导弹发射时的方向,发射时稍差一点,飞远后就是几十几百公里的偏移。
舰上条件有限,导弹上的设备又比较精密,改造不能涉及精密的电子设备,因此第一个方向根本没有改进的余地,想动也动不了。
燃料的问题有些复杂,一般来说,导弹以燃料形态可以分为固体燃料和液体燃料两种,二者各有优缺点,但在军事层面来说,固体燃料优于液体燃料为各国所公认。
不过任何事都不能一概而论,固体燃料的缺点是点火就得一口气烧光,而太空战舰的对战距离往往超出想象,导弹必须分段推进,采用固体燃料,就只能设计成多级结构,装备成本和维护成本必然大幅度上升。
而液体燃料就不一样了,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进入燃料室的燃料数量,甚至可以随时关闭以及重启发动机,对动辄数百上千公里的太空对战来说,导弹的分段推进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两种导弹都是太空战舰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装备,只不过军方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进行了优化选择。
固体燃料导弹主要是对射程要求不高的近程防空导弹,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射程近,不需要分段推进。
而对射程要求比较高,需要分段机动的都是液态燃料,太空舰队使用的中远程导弹绝大多数都是液态燃料。
固态燃料不是不能分段推进,但是技术太麻烦,生产成本是个没法解决的大问题。
当然了,事无绝对,远程导弹也有使用固态燃料的型号,只不过装备数量不多。
比如雌鱼导弹,这种导弹的结构与众不同,第一级只是为了把导弹送到目标附近,不大需要分段机动,所以除了最原始的型号采用液态燃料之外,后续的改进型全都换成固态燃料。
顺便说一句,游鱼导弹始终都是固态燃料。
雷山号想干掉敌人的运输舰,唯一的选择就是远程导弹,可舰上的远程导弹都是液态燃料。
远程导弹就是这么设计的,使用液态燃料好像不是什么问题,但情况真是这样吗?
众所周知,太空的温度非常极端,比液态燃料的凝固温度还要低上一些,导弹没发射的时候,舰内温度可以防止燃料冻结;导弹发射之后,没等燃料冻结就已经命中目标。
但是这一回不一样,双方的距离实在太远了,导弹的预计飞行十天左右,这么长的时间,没等导弹命中,燃料舱就先冻住了,哪怕飞到了地方也点不着火,还特么不如炮弹呢。
所以改造导弹的第一步,就是为导弹的燃料舱装一套加热装置,保证燃料不凝结。
别以为装一套加热装甲很简单,导弹是非常精密的尖端武器,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改的东西,为了这事儿,叶涵特意跟北月洲联系了一回,先是请北月洲提供技术支持,又把舰上最好的维修人员召集起来,连续奋战两天两夜,才总算完成了一枚导弹的改造工作……没错,就是一枚!
一枚也比没有好,叶涵小心再小心,谨慎再谨慎,反复测试了好几遍,直到这枚导弹通过了所有测试,才终于松了口气。
随后就是灌注燃料安装核弹头,一系列程序走下来,这枚导弹总算走完了所有程序,做好发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