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虫树研究
位于北都的国家生物实验室,利用虫树的营养掠夺特性,将十余株虫树种在全封闭实验室内,虫树间展开了异常激烈的竞争,两株虫树的栽种距离过于接近,树冠上的触须居然发生了冲突,互相纠缠撕扯,最终以一方败阵倒下为结果。
不过两天时间,十二株虫树枯死一半儿,第三天又枯死两株。
以秦教授为首的实验组,本以为剩余的四株虫数会继续竞争下去,可是经过几天的观察发现,虫树之间的竞争居然停了!
实验组立刻调整实验方式,将四株虫树移植到一起,距离之近足以令虫树“打架”,但四株虫树之间依旧相安无事。
实验组马上安排另外几组对照实验,结果发现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竞争,每一组实验虫树都会在剩余三到四株的时候自行中止竞争,不仅同组虫树放到一起没有问题,不同组的虫树统统移植到一起,同样不会出现任何异常。
其中的原因不难猜测——虫树已经攒够了需要的营养,不必再吞噬同类掠夺养分!
实验并未就此结束,而是继续深入展开,通过降低水分、增加水分、加强光照、保持黑暗等各种方式折磨虫树,以便观察虫树的情况。
结果发现,攒够营养的虫树几乎不需要再从外界吸收营养,光照对虫树也没什么影响,不过若是虫树得不到足够的水分,树冠里的虫卵数量会降低百分是二十到四十。
这是个好消息,但是一株虫树最多能培养出千余枚虫卵,就算产量降低一半儿也有五六百枚。
除非是大范围干旱,否则自然环境下缺水的可能性极小,因而这样的研究成果压根儿就是可有可无的鸡肋,对人类面临的局势没有半点帮助。
当然实验仍未结束,实验室开始用各种方法折磨虫树,包括但不限于挖根、断根、破坏树冠、由小渐大割除肉质树干、各种面积剥除表皮、各种动植物病毒感染、各种化学物质接触等等。
总之,实验室将所有能想到的办法统统用到虫树身上,只为找出一种能够有效杀死虫树的方案。
结果发现,以物理手段破坏虫树,只能造成虫卵减产,只要虫树吸足营养,哪怕单独把树冠摘下来,也能产生一定数量的虫卵。
只有破坏树冠,才能令大批未发育完全的虫卵坏死,但必须抢在虫卵未成熟时进行破坏才有效果,若是虫卵接近成熟期,那么只能彻底破坏树冠,才能终止诸多虫卵的发育,否则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虫卵成活。
病毒感染实验几乎没起到任何作用,来自地球的病毒要么无法感染,要么感染后无法侵入树冠,短期内看不到病毒灭杀虫树的可能。
化学物质的接触实验也差不多,毒性弱的化学物质对虫树不起作用,起作用的化学物质毒性太强,若是各国大面积使用,只怕虫树还没灭绝,人类就要先死一多半儿。
为了搞清虫树的极限在哪里,实验室连辐射这个大杀器都拿了出来,用各种水平不同的射线照射虫树,观测虫树在射线中的变化。
结果令人欣慰,经过持续几天的照射,虫树迅速枯萎死亡,只是树冠依旧完全无损,只是上面的触须全部萎缩。
而树冠里的虫卵则活性依旧,即使用极强的辐射长时间照射,也伤不到虫卵分毫。
这倒一点也不奇怪,宇宙中的辐射强度非常高——空间站的高度在三百到四百公里之间,这个位置属于近地轨道,处于地球的磁场保护范围之内,辐射强度并不高。
但是地球磁场之外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小行星在星空中飞行数月之久,接受的辐射强度相当之高,若是白卵外壳没有防辐射能力,落到地球上之后怎么可能生根发芽?
研究人员立刻对卵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实验发现,卵壳的抗辐射能力之强远超人类想象,就算扔进核反应堆,卵壳内部也不会有半点辐射……当然了,这玩意只能挡辐射不能挡高温,真扔反应堆里,分分钟被高温化成灰烬。
卵壳只是虫树研究中的意外收获,针对虫树本身的研究依然在继续。
施尽手段之后,仍然找不到对付虫树的有效手段,实验室不得不转换思路,不再对付虫树,而是针对虫树培养出来的虫卵下手。
刚刚脱离虫树的虫卵除了体积大一些,就是再普通不过的虫卵,但是这些虫卵的孵化不需要任何特定环境,而且孵化速度也不慢,大约需要七到十天,时间长短视外界环境而定,就算是高温干旱的沙漠,也不影响虫卵的孵化。
好在刚刚孵化出来的幼虫十分脆弱,各种杀虫剂在这一阶段都能有效杀灭幼虫,但是只要等上几个小时,幼虫的外壳坚硬之后,杀虫剂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只有剧毒药剂才能起到一定作用。
实验室为了确定幼虫的抗毒能力,甚至用上了神经毒气,效果虽然很不错,可是这玩意的毒性实在太高了点,谁也不敢在自家的国土上乱用。
幼虫差不多有手指肚那样大,但是别小看这些小东西,它们的食欲和攻击性都很强,一旦成功孵化,就会立即对周边展开扫荡,吃掉所有能找到的动物。
虫树掠夺植物养分,幼虫吃光附近的动物,这玩意的霸道可见一斑。
如果找不到足够的食物,这些小家伙甚至会自相残杀,将一同出生的兄弟姐妹一一吞掉,最后剩下的一只或几只,都是最凶猛最强悍的个体。
这个时候,生化巨虫大概能长到三十左右,初步具备远行能力。
由于体积的限制,枪械可以轻松对付这一阶段的幼虫,但是幼虫若能继续成长下去,体长达到一米出头的时候,普通枪械就很难击穿生化巨虫的外壳。
至此,实验室对生化巨虫的研究戛然而止,不是实验室不想继续研究下去,而是生化巨虫已经具备极强的攻击力,实验室的封闭式实验舱挡不住生化巨虫的破坏。
不过两天时间,十二株虫树枯死一半儿,第三天又枯死两株。
以秦教授为首的实验组,本以为剩余的四株虫数会继续竞争下去,可是经过几天的观察发现,虫树之间的竞争居然停了!
实验组立刻调整实验方式,将四株虫树移植到一起,距离之近足以令虫树“打架”,但四株虫树之间依旧相安无事。
实验组马上安排另外几组对照实验,结果发现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竞争,每一组实验虫树都会在剩余三到四株的时候自行中止竞争,不仅同组虫树放到一起没有问题,不同组的虫树统统移植到一起,同样不会出现任何异常。
其中的原因不难猜测——虫树已经攒够了需要的营养,不必再吞噬同类掠夺养分!
实验并未就此结束,而是继续深入展开,通过降低水分、增加水分、加强光照、保持黑暗等各种方式折磨虫树,以便观察虫树的情况。
结果发现,攒够营养的虫树几乎不需要再从外界吸收营养,光照对虫树也没什么影响,不过若是虫树得不到足够的水分,树冠里的虫卵数量会降低百分是二十到四十。
这是个好消息,但是一株虫树最多能培养出千余枚虫卵,就算产量降低一半儿也有五六百枚。
除非是大范围干旱,否则自然环境下缺水的可能性极小,因而这样的研究成果压根儿就是可有可无的鸡肋,对人类面临的局势没有半点帮助。
当然实验仍未结束,实验室开始用各种方法折磨虫树,包括但不限于挖根、断根、破坏树冠、由小渐大割除肉质树干、各种面积剥除表皮、各种动植物病毒感染、各种化学物质接触等等。
总之,实验室将所有能想到的办法统统用到虫树身上,只为找出一种能够有效杀死虫树的方案。
结果发现,以物理手段破坏虫树,只能造成虫卵减产,只要虫树吸足营养,哪怕单独把树冠摘下来,也能产生一定数量的虫卵。
只有破坏树冠,才能令大批未发育完全的虫卵坏死,但必须抢在虫卵未成熟时进行破坏才有效果,若是虫卵接近成熟期,那么只能彻底破坏树冠,才能终止诸多虫卵的发育,否则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虫卵成活。
病毒感染实验几乎没起到任何作用,来自地球的病毒要么无法感染,要么感染后无法侵入树冠,短期内看不到病毒灭杀虫树的可能。
化学物质的接触实验也差不多,毒性弱的化学物质对虫树不起作用,起作用的化学物质毒性太强,若是各国大面积使用,只怕虫树还没灭绝,人类就要先死一多半儿。
为了搞清虫树的极限在哪里,实验室连辐射这个大杀器都拿了出来,用各种水平不同的射线照射虫树,观测虫树在射线中的变化。
结果令人欣慰,经过持续几天的照射,虫树迅速枯萎死亡,只是树冠依旧完全无损,只是上面的触须全部萎缩。
而树冠里的虫卵则活性依旧,即使用极强的辐射长时间照射,也伤不到虫卵分毫。
这倒一点也不奇怪,宇宙中的辐射强度非常高——空间站的高度在三百到四百公里之间,这个位置属于近地轨道,处于地球的磁场保护范围之内,辐射强度并不高。
但是地球磁场之外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小行星在星空中飞行数月之久,接受的辐射强度相当之高,若是白卵外壳没有防辐射能力,落到地球上之后怎么可能生根发芽?
研究人员立刻对卵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实验发现,卵壳的抗辐射能力之强远超人类想象,就算扔进核反应堆,卵壳内部也不会有半点辐射……当然了,这玩意只能挡辐射不能挡高温,真扔反应堆里,分分钟被高温化成灰烬。
卵壳只是虫树研究中的意外收获,针对虫树本身的研究依然在继续。
施尽手段之后,仍然找不到对付虫树的有效手段,实验室不得不转换思路,不再对付虫树,而是针对虫树培养出来的虫卵下手。
刚刚脱离虫树的虫卵除了体积大一些,就是再普通不过的虫卵,但是这些虫卵的孵化不需要任何特定环境,而且孵化速度也不慢,大约需要七到十天,时间长短视外界环境而定,就算是高温干旱的沙漠,也不影响虫卵的孵化。
好在刚刚孵化出来的幼虫十分脆弱,各种杀虫剂在这一阶段都能有效杀灭幼虫,但是只要等上几个小时,幼虫的外壳坚硬之后,杀虫剂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只有剧毒药剂才能起到一定作用。
实验室为了确定幼虫的抗毒能力,甚至用上了神经毒气,效果虽然很不错,可是这玩意的毒性实在太高了点,谁也不敢在自家的国土上乱用。
幼虫差不多有手指肚那样大,但是别小看这些小东西,它们的食欲和攻击性都很强,一旦成功孵化,就会立即对周边展开扫荡,吃掉所有能找到的动物。
虫树掠夺植物养分,幼虫吃光附近的动物,这玩意的霸道可见一斑。
如果找不到足够的食物,这些小家伙甚至会自相残杀,将一同出生的兄弟姐妹一一吞掉,最后剩下的一只或几只,都是最凶猛最强悍的个体。
这个时候,生化巨虫大概能长到三十左右,初步具备远行能力。
由于体积的限制,枪械可以轻松对付这一阶段的幼虫,但是幼虫若能继续成长下去,体长达到一米出头的时候,普通枪械就很难击穿生化巨虫的外壳。
至此,实验室对生化巨虫的研究戛然而止,不是实验室不想继续研究下去,而是生化巨虫已经具备极强的攻击力,实验室的封闭式实验舱挡不住生化巨虫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