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进攻还是防御
“进攻苏联的时候,我们可没有征调汽车到前线的机会了。”李乐看着好几个主管运输的部长还有将军,开口缓缓的说道。
即便是在德国大胜法国的经典战役之中,德军也在很多时候大规模的征用了附近的民用汽车作为补充运力。
1939年的时候,德军不仅后勤装备不够完善,其后勤组织也是一个并不合理的结构。
在作战的时候,所有铁路和水路运输,无论民用军用,都是由盖尔克将军掌管,他在1939年的时候是陆军总司令部运输部长,又是国防军总司令部运输总监。
但是,注意这个但是!战区后勤地带的汽车运输却不由他指挥,而由陆军总司令部军需部长瓦格纳将军指挥——似乎就是德国投降的时候那个瓦格纳。
于是,陆军后勤保障被分给了两个主管部门:一个控制着补给线的两端,另一个掌握着它的中段。
同样管运输,竟然还分成了两个不同的指挥官,调度还有其他方面的混乱程度,就可见一斑了。
法国之战中,德国的补给就出现过问题,大约在1940年的5月20日,瓦格纳打电话给帝国运输部长,要求将“德国的所有汽车”都立即交他调遣。
结果他拿到了大量的民用汽车,这些汽车应驶往艾克斯拉沙彼尔,那里有一名军官等候,将它们编成车队,并发给汽车司机以“德国国防军”袖章。
就好像做游戏一样,给司机发一个臂章,就算是暂时入伍了,然后在这一天,有总载重量达12000吨的各种型号的汽车,满载物资上了路。
这样,依靠荷兰比利时还有德国国内的各种型号的汽车,德军得以于6月5日重新开始进攻。
法国之战靠近德国本土,而且征服的地区都是荷兰还有法国这样的富裕地区。所以靠近战区还能征召到汽车之类的高级货。
李乐知道,一旦德军进入到苏联腹地,除了漫山遍野的苏联士兵的抵抗,几乎什么有用的东西都不会遇到。
“我们已经正在筹备第4和第5两个汽车重型运输团了,用来缓解部队的运输要求。”瓦格纳将军开口说道。
“不够!要想让部队真正的动起来,而且是在火车连同之前动起来,就需要至少7个重型汽车团!”李乐看着瓦格纳,给出了自己的要求。
这个最低的要求,还是在德国军队大量使用骡马的现状基础上提出的标准,如果想要充足,至少要10个以上的重型汽车团才够数。
“陆军正在扩张机械化部队,一线作战就需要大量的卡车,到处都不够用……”瓦格纳郁闷的开口说道。
很多将领实际上都清楚,进攻法国的进攻速度和进攻距离,已经是德国装甲部队挺进速度的极限了。
而进攻苏联这个庞然大物,这个攻击极限要被延长整整三倍。如何填补这样漫长的距离,就成了一个棘手的难题。
“给人员运输的卡车加装拖拽用的货箱,争取让机械化师、装甲掷弹兵师还有装甲师,都能携带更多的物资。”李乐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能够让运输人员和装备的卡车,多携带油料之类的补给物资,就能解决很大一部分推进所需的消耗。
“不管怎么说,我的元首……想要尽快在苏联腹地推进,我们最好还是考虑使用铁路运输。”瓦格纳建议道。
提出这个建议,李乐就把自己的目光投向了远处的帝国铁道部门的负责人:“抢修苏联铁路,听起来就是我们的最好选择了。”
“苏联的铁路每一寸都需要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改进,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不过这方面的投入是一劳永逸的,消费比还是很高的。”帝国铁道部门的负责人开口对李乐回答道。
他指着地图上延伸到苏联腹地的几条铁路线,一一介绍道:“如果陆军能够缴获一些苏联的列车,暂时使用起来的话……压力就会缩小很多。”
“当然,这是完全不在计划内的‘惊喜’,而不是必然的。”他继续指着地图说道:“可是施工这些铁路,铁道部队的速度是可以计算的。”
一边说,他一边把手里的资料递给了瓦格纳还有元首:“这是铁道部门抽调和囤积在波兰境内的铁轨物资统计。”
“前线的推进如果按照计划进行,在最初的一个月内,我们就能把铁路修到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地区……”对方的手指头在基辅一线划了一下,这距离让李乐赶到吃惊。
但是随后对方的话就让李乐有些郁闷了:“这是我们拿出所有的储备铁轨,动用手里一切的力量才能做到的事情。”
停顿了一下,他说出了自己的悲观结论:“然后,再向前走,每一公里都需要从德国境内补充铁轨……继续改建铁轨的速度,就和爬行差不多快了。”
最后,他指着莫斯科和更远的地区:“把铁轨修到莫斯科等地区,至少要等到42年年初。”
“你还是太乐观了,我的朋友。”施佩尔一下子泼了铁道部门负责人,他自己的老上司一盆冷水。
施佩尔打断了他的估计,开口对李乐说道:“我的元首……一旦战争开始,我们生产铁轨的钢材能不能保证还不可知。”
“到了那个时候,军用的各种装备才是最优先生产的!铁轨生产速度估计无法保证现在的生产速度!”他给出了工业部门的看法。
李乐皱着眉头,综合起铁路还有工业两个部门的意见,哪怕苏军撤退到莫斯科一线等待,德军铁路推进到那里也要等到1942年的年末了。
这个时间表,几乎和德军执行巴巴罗萨计划真实的历史状况相同。如果按照这个时间表走,德国入侵苏联的失败似乎就在眼前了。
“呼!”长长出了一口气,李乐甚至开始犹豫,不知道自己坚持执行巴巴罗萨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了:“看来,我们还是要好好计划一下了,这件事比我们想的还要复杂一些。”
在脑海深处,有那么一个瞬间,李乐甚至开始盘算,究竟还要不要率先执行进攻苏联的这个《巴巴罗萨》计划了。
如果,德军放弃率先进攻苏联的战略意图,转而在东线打一场有针对性的防御作战,歼灭苏联的有生力量是不是更好的选择呢?
穿越之前的二十一世纪,有无数网络小说描写决定世界命运的苏德之战的时候,把逆天改命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东线采取守势上。
不得不承认,放在今天,李乐同样也认为,如果德军在东线采取防御态势,有很多诱人的好处。
第一个好处就是不用去思考那些烦人的后勤补给问题了——所有的物资都在家门口放着,这等于说解决了一个难题。
有了这个好处,那无数要消耗在进攻路上的物资,就可以用在防御上。不得不说,仅仅是心中盘算,李乐就觉得很是诱人了。
同样的,东线防御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避开了天气等因素。德军不用去挑战寒冷的莫斯科严冬,同样也就不用担心寒冷导致的不适。
第三个好处就是,在国际舆论上,德国会立刻赢得资本主义国家的同情……也许,仅仅只是也许,德国能得到美国的支持!
单单只是想想就已经让人毛孔喷张了——德国重新成为抵抗红色苏联入侵的桥头堡,不想看着世界被斯大林毁灭,就乖乖的支持德国抗击苏联侵略者吧!
毕竟德国再如何嚣张跋扈,不过是资本主义世界内争老大罢了,大家重新划地盘谈生意。
苏联打进欧洲那可是掀桌子,不给资本主义活路的!究竟孰轻孰重,还真的要考量考量。
至少在国体上,德国比较苏联,还是更受美国青睐的。而要说美国会不会为了抵抗苏联忘掉德国干翻英国的仇,那就不得而知了。
第四点,如果考虑到德国百战精锐之师在防御之中能够起到的可怕杀伤力,吃掉苏联的进攻部队,似乎是十拿九稳的事情。
是想,如果1943年的德军可以在防御战中无数次挫败苏联的进攻化险为夷,那1941年的德军,更没有理由输给对手了。
没有了进攻这一路上的损失,德军至少能节省出100万以上的部队来打防御作战,这百万精锐绝对够贸然进攻的苏联喝一壶的。
另一方面,正所谓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地球人都知道,苏联立国之后,打进攻作战就没赢过啊!
入侵波兰被打了个狗血临头,入侵芬兰同样是几乎无功而返,这一次打德国——且容我先笑一会儿……
而且从德国的角度出发,苏联打进来的地方,并不是很富庶的德国传统地区,而是波兰占领区,损失似乎也不是不能被接受。
当然了,如果不是有了这么多好处,那让苏联先进攻,德国在东线打防御作战的战略选择,也不会被如此多的未来军事爱好者们追捧了。
即便是在德国大胜法国的经典战役之中,德军也在很多时候大规模的征用了附近的民用汽车作为补充运力。
1939年的时候,德军不仅后勤装备不够完善,其后勤组织也是一个并不合理的结构。
在作战的时候,所有铁路和水路运输,无论民用军用,都是由盖尔克将军掌管,他在1939年的时候是陆军总司令部运输部长,又是国防军总司令部运输总监。
但是,注意这个但是!战区后勤地带的汽车运输却不由他指挥,而由陆军总司令部军需部长瓦格纳将军指挥——似乎就是德国投降的时候那个瓦格纳。
于是,陆军后勤保障被分给了两个主管部门:一个控制着补给线的两端,另一个掌握着它的中段。
同样管运输,竟然还分成了两个不同的指挥官,调度还有其他方面的混乱程度,就可见一斑了。
法国之战中,德国的补给就出现过问题,大约在1940年的5月20日,瓦格纳打电话给帝国运输部长,要求将“德国的所有汽车”都立即交他调遣。
结果他拿到了大量的民用汽车,这些汽车应驶往艾克斯拉沙彼尔,那里有一名军官等候,将它们编成车队,并发给汽车司机以“德国国防军”袖章。
就好像做游戏一样,给司机发一个臂章,就算是暂时入伍了,然后在这一天,有总载重量达12000吨的各种型号的汽车,满载物资上了路。
这样,依靠荷兰比利时还有德国国内的各种型号的汽车,德军得以于6月5日重新开始进攻。
法国之战靠近德国本土,而且征服的地区都是荷兰还有法国这样的富裕地区。所以靠近战区还能征召到汽车之类的高级货。
李乐知道,一旦德军进入到苏联腹地,除了漫山遍野的苏联士兵的抵抗,几乎什么有用的东西都不会遇到。
“我们已经正在筹备第4和第5两个汽车重型运输团了,用来缓解部队的运输要求。”瓦格纳将军开口说道。
“不够!要想让部队真正的动起来,而且是在火车连同之前动起来,就需要至少7个重型汽车团!”李乐看着瓦格纳,给出了自己的要求。
这个最低的要求,还是在德国军队大量使用骡马的现状基础上提出的标准,如果想要充足,至少要10个以上的重型汽车团才够数。
“陆军正在扩张机械化部队,一线作战就需要大量的卡车,到处都不够用……”瓦格纳郁闷的开口说道。
很多将领实际上都清楚,进攻法国的进攻速度和进攻距离,已经是德国装甲部队挺进速度的极限了。
而进攻苏联这个庞然大物,这个攻击极限要被延长整整三倍。如何填补这样漫长的距离,就成了一个棘手的难题。
“给人员运输的卡车加装拖拽用的货箱,争取让机械化师、装甲掷弹兵师还有装甲师,都能携带更多的物资。”李乐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能够让运输人员和装备的卡车,多携带油料之类的补给物资,就能解决很大一部分推进所需的消耗。
“不管怎么说,我的元首……想要尽快在苏联腹地推进,我们最好还是考虑使用铁路运输。”瓦格纳建议道。
提出这个建议,李乐就把自己的目光投向了远处的帝国铁道部门的负责人:“抢修苏联铁路,听起来就是我们的最好选择了。”
“苏联的铁路每一寸都需要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改进,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不过这方面的投入是一劳永逸的,消费比还是很高的。”帝国铁道部门的负责人开口对李乐回答道。
他指着地图上延伸到苏联腹地的几条铁路线,一一介绍道:“如果陆军能够缴获一些苏联的列车,暂时使用起来的话……压力就会缩小很多。”
“当然,这是完全不在计划内的‘惊喜’,而不是必然的。”他继续指着地图说道:“可是施工这些铁路,铁道部队的速度是可以计算的。”
一边说,他一边把手里的资料递给了瓦格纳还有元首:“这是铁道部门抽调和囤积在波兰境内的铁轨物资统计。”
“前线的推进如果按照计划进行,在最初的一个月内,我们就能把铁路修到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地区……”对方的手指头在基辅一线划了一下,这距离让李乐赶到吃惊。
但是随后对方的话就让李乐有些郁闷了:“这是我们拿出所有的储备铁轨,动用手里一切的力量才能做到的事情。”
停顿了一下,他说出了自己的悲观结论:“然后,再向前走,每一公里都需要从德国境内补充铁轨……继续改建铁轨的速度,就和爬行差不多快了。”
最后,他指着莫斯科和更远的地区:“把铁轨修到莫斯科等地区,至少要等到42年年初。”
“你还是太乐观了,我的朋友。”施佩尔一下子泼了铁道部门负责人,他自己的老上司一盆冷水。
施佩尔打断了他的估计,开口对李乐说道:“我的元首……一旦战争开始,我们生产铁轨的钢材能不能保证还不可知。”
“到了那个时候,军用的各种装备才是最优先生产的!铁轨生产速度估计无法保证现在的生产速度!”他给出了工业部门的看法。
李乐皱着眉头,综合起铁路还有工业两个部门的意见,哪怕苏军撤退到莫斯科一线等待,德军铁路推进到那里也要等到1942年的年末了。
这个时间表,几乎和德军执行巴巴罗萨计划真实的历史状况相同。如果按照这个时间表走,德国入侵苏联的失败似乎就在眼前了。
“呼!”长长出了一口气,李乐甚至开始犹豫,不知道自己坚持执行巴巴罗萨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了:“看来,我们还是要好好计划一下了,这件事比我们想的还要复杂一些。”
在脑海深处,有那么一个瞬间,李乐甚至开始盘算,究竟还要不要率先执行进攻苏联的这个《巴巴罗萨》计划了。
如果,德军放弃率先进攻苏联的战略意图,转而在东线打一场有针对性的防御作战,歼灭苏联的有生力量是不是更好的选择呢?
穿越之前的二十一世纪,有无数网络小说描写决定世界命运的苏德之战的时候,把逆天改命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东线采取守势上。
不得不承认,放在今天,李乐同样也认为,如果德军在东线采取防御态势,有很多诱人的好处。
第一个好处就是不用去思考那些烦人的后勤补给问题了——所有的物资都在家门口放着,这等于说解决了一个难题。
有了这个好处,那无数要消耗在进攻路上的物资,就可以用在防御上。不得不说,仅仅是心中盘算,李乐就觉得很是诱人了。
同样的,东线防御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避开了天气等因素。德军不用去挑战寒冷的莫斯科严冬,同样也就不用担心寒冷导致的不适。
第三个好处就是,在国际舆论上,德国会立刻赢得资本主义国家的同情……也许,仅仅只是也许,德国能得到美国的支持!
单单只是想想就已经让人毛孔喷张了——德国重新成为抵抗红色苏联入侵的桥头堡,不想看着世界被斯大林毁灭,就乖乖的支持德国抗击苏联侵略者吧!
毕竟德国再如何嚣张跋扈,不过是资本主义世界内争老大罢了,大家重新划地盘谈生意。
苏联打进欧洲那可是掀桌子,不给资本主义活路的!究竟孰轻孰重,还真的要考量考量。
至少在国体上,德国比较苏联,还是更受美国青睐的。而要说美国会不会为了抵抗苏联忘掉德国干翻英国的仇,那就不得而知了。
第四点,如果考虑到德国百战精锐之师在防御之中能够起到的可怕杀伤力,吃掉苏联的进攻部队,似乎是十拿九稳的事情。
是想,如果1943年的德军可以在防御战中无数次挫败苏联的进攻化险为夷,那1941年的德军,更没有理由输给对手了。
没有了进攻这一路上的损失,德军至少能节省出100万以上的部队来打防御作战,这百万精锐绝对够贸然进攻的苏联喝一壶的。
另一方面,正所谓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地球人都知道,苏联立国之后,打进攻作战就没赢过啊!
入侵波兰被打了个狗血临头,入侵芬兰同样是几乎无功而返,这一次打德国——且容我先笑一会儿……
而且从德国的角度出发,苏联打进来的地方,并不是很富庶的德国传统地区,而是波兰占领区,损失似乎也不是不能被接受。
当然了,如果不是有了这么多好处,那让苏联先进攻,德国在东线打防御作战的战略选择,也不会被如此多的未来军事爱好者们追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