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献俘(中)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十九章 献俘(中)
  “什么?” 刘继业性子最急,顿时惊呼出声。再看李彤和张维善,也双双将眼睛瞪了滚圆,嘴巴张得几乎可以塞入一个鸡蛋。
  这就是年纪轻,阅历太浅的坏处了。不像赞画袁黄,早已经过了花甲,并且长期沉浮于宦海,见多识广。李彤、张维善和刘继业三个,还都不到二十岁,进入官场也都刚刚半年多,根本还没弄清楚大明朝顶部的权力架构。在三人心目中,万历皇帝朱翊钧即便不能出口成宪,至少也可以做到言出无悔,绝不会受到点阻力就缩头。
  “皇上登基之时,年仅十岁,大事小情皆有张太岳做主。” 早猜到三个少年全是官场上的生瓜,袁黄笑了笑,非常耐心解释,“平素稍有哪里做得不对之处,就会比张太岳和太后逼着练字思过。直到太岳驾鹤,才终于能透过一口气。所以,皇上的性子并不强势,甚至,甚至有些过于温和。如此,若是群贤满朝,或者首辅能有张太岳一半本事,倒也没太大妨碍。若是朝臣结党营私,或者首辅能力不足,做事就难免缚手缚脚。”
  为了给万历皇帝留面子,也为了避免自己的话被泄露之后,无端惹来麻烦,他尽量措辞委婉。然而,却依旧让三个年青人如闻霹雳!
  原来,皇上是个没主见的!
  原来,朝中许多事情,皇上根本做不了主!
  原来,朝堂上很多大臣在结党营私,首辅王锡爵能力有限,根本镇不住场子!
  原来,并非太监进谗,奸臣弄权,而是皇上自己靠不住!
  原来……
  “这些话,本不该出自老夫之口。但老夫能在花甲之年,还扬名域外,全赖你们三个在阵前舍命拼杀。” 唯恐李彤、张维善和刘继业,因为不了解官场和朝廷的情况,将来自毁前程,袁黄叹了口气之后,继续笑着摇头,“所以,老夫今晚,就给你们三个补上这一课。至于听不听的进去,能领悟多少,就看你们自己了,老夫只求问心无愧而已!”
  这是他的肺腑之言。哪怕换在半年之前,或者换在他心中还藏着半点对功名利禄的追究之时,他都不会说。但是,既然现在已经决定急流勇退,有些话,他就认为没必要烂在肚子里头了。
  “愿意聆听前辈教诲!” 也不枉负他的一番 好心,李彤、张维善和刘继业三个,都知道今天他说的每一句话 ,有可能都贵比黄金,相继站直了身体,郑重拱手。
  见三人礼数周全,袁黄欣赏地点头,“有些事情,说起来其实也不复杂。去年接到朝鲜国王李昖的哀告,群臣之中,有七成以上,都不主张出兵相救。是皇上,次辅赵志皋,兵部尚书石星三个极力坚持,必须维护上国尊严。又逢倭寇自己做贼心虚,跑到南京去放火,激起了众怒,所以,大军才勉强成行。而无论赵次辅,还是石尚书,都非有担当之人,东征军势如破竹还好,一旦遭受挫折,或者对自身前途影响太大,二人的意志就会动摇。今年开春以来,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皆旱,歉收已成定局。先前阻止东征失败的那些人,便又开始拿粮草难以为继说事儿,偏偏就在此时,李提督在碧蹄馆中了倭寇埋伏,损兵折将……”
  “哪里损兵折将了?四千人被六七万倭寇包围,最后还逼得倭寇先行退避,怎么能算损兵折将?” 刘继业性子急,听袁黄又提起碧蹄馆之战,忍不住大声打断。
  “问题是,你我都不认为李提督吃了败仗。朝堂上,别人却众口一词。” 袁黄看了他一眼,笑容里带上了几分无奈,“距离远了,就容易三人成虎。况且在某些人眼里,真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那一派,能够以此为机,争夺权柄。”
  “这,这……” 刘继业气得连连跺脚,“白的总不能由着他们说成黑的,等我回了北京,等我见到了皇上……”
  “这也是李提督和宋经略,明知道你们三个英勇,却不让你们三个继续于倭寇作战,催着你们快点儿回北京面圣的缘由!” 袁黄接过话头,声音忽然转高,“只有你们和李如梓等有功将士,押着俘虏回到北京,才能让谣言不攻自破。才能让皇上知道,大军并非像别人说的那样,在碧蹄馆伤筋动骨。李提督和宋经略,也没有联起手来,掩败为胜!”
  “嗨!你怎能不早说?!” 刘继业浑然忘记了,先前是谁对自己被召回之事怨声载道,跺了下脚,大声抱怨 。
  “这就是老夫想要提醒你们三个的!” 袁黄狠狠瞪了他一眼,有些恨铁不成钢。“李提督和宋经略,当然希望皇上见了你们之后,就会清楚我军并未吃败仗。但是 ,你们三个,却只能带领麾下弟兄,表现出强军之姿,且不可主动向任何人去宣扬,碧蹄馆之战,其实是一场大胜。更不可四下联络,替东征军奔走鼓呼!”
  “啊?为,为什么?” 不光刘继业一个人愣住了,李彤和张维善,也听得两眼发直,满脸困惑。
  “东征是否继续,该怎么继续,乃是皇上,几位阁老与各部尚书需要商议的事情,你们三个,还没有插手的资格!” 袁黄翻了翻眼皮,语气忽然变得有些尖锐,“此外,以文御武,乃本朝国策。你们三个因为投笔从戎,眼下还被视作文臣一脉,还是像王阳明那样兼顾武事。如果你们三个公然为东征军活动,恐怕用不了几天,就会被视作纯粹的武夫,从此再不被文官接纳。还有……”
  不给刘继业抱怨和反驳的机会 ,顿了顿,他快速补充,“眼下朝堂之上,争得根本不是继续不继续帮助朝鲜收复国土,而是王锡爵被赶走之后,到底谁说得算!交手各方,都与你们三个没任何关系,你们贸然卷进去,只会落个粉身碎骨的下场?!”
  “啊——” 三人越听越是心惊,越听越是失望,相继惊呼出声。
  “王锡爵去年因为其母亲患了眼疾,曾经暂时告假回去探母。”既然老师都当到这个份上了,袁黄也不在乎多说几句。以免三个曾经被经略宋应昌看好的年青人,一头撞进京城的官场旋涡,“死”得不明不白,“次辅赵志皋早就盯着他的位置,他这次回来,难免被赵所恨。而吏部与内阁,向来为考察与选拔百官权力,斗得各不相让。王锡爵并非吏部出身,又喜欢大肆提拔自己所看好的年青人,为国储备人才,行为深受吏部所忌。今年正月刚过,吏部尚书孙籥、考功郎中赵南星就联手发难,将受到王锡爵提拔的官员尽数评了劣等。后来虽然在皇上的支持下,王锡爵勉强搬回了一局,罢免了孙籥,自身却疲态已显,估计用不了多久,便真得以为母亲尽孝的借口,体面回乡了!”
  “赵志皋计短,本以为赶走了王锡爵之后 ,从此自己在朝堂上就能一呼百应。却忘记了。孙籥、赵南星和吏部侍郎顾宪成,乃是一伙,并且在朝堂上有许多党羽。待王锡爵一走,他就必然会成为顾宪成等人的眼中钉。姓顾的想要搬倒他,最方便的下手之处,就是拿东征说事。届时,无论谁输谁赢,东征军都是一堆筹码,进退皆不得自主!”
  “轰隆!” 天空中忽然滚过一阵闷雷,闪电透窗而入,照亮三张雪白的脸。
  “老夫已经六十多岁,实在陪他们折腾不起了。所以,趁着这次有舌战加藤清正和孤身守卫平壤,可以功成身退。而你们三个,还不到二十岁 ,千万莫要明知道前面是个大旋涡,还非往里头跳。仗已经打到这个份上,东征即便半途而废,倭寇也没胆子再入侵大明。而万一你们三个……,总之,听老夫一句话,不值得,真的不值得……” 袁黄的声音,继续在屋子里回荡,不高,落在人耳朵里,却比惊雷还要响亮。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