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5章 倭州刺史
荀攸面色肃然,他心中知晓,要拒绝张绣很难。所以,荀攸率先说了自身的情况,说自己垂垂老矣,这是委婉拒绝张绣。
荀攸也不愿意得罪张绣,所以在说话的最后,又说了一番话,说只要是能办到,绝不推辞。以便于,能缓和一下氛围。
这是荀攸的心思。
张绣一眼就看懂了荀攸的心思,轻笑道:“荀公且放心,这件事儿对你来说,并非什么难事。甚至可以说,是信手拈来的小事。”
荀攸却不相信张绣的话,道:“陛下,到底是什么事情呢?”
张绣道:“倭州已经在我大秦治下,但倭州的治理,却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如果没有能力出众的人选坐镇倭州,即便是夺取了倭州,但倭州始终无法归附融入大秦,几年乃至于几十年后,倭州或许又背叛出去了。”
顿了顿,张绣继续道:“所以,我需要荀公留在倭州,担任倭州刺史,治理倭州。只要荀公担任倭州刺史,倭州的军政大权,尽皆由荀公执掌,没有人能掣肘荀公。”
荀攸听到后,有些惊讶。
没想到,张绣会突然提出这样的一个安排,竟是让他执掌倭州,而且还赋予他军政大权。
荀攸如今,了解大秦体系。
大秦治下各州的刺史,只有治理地方的权利,无法调动军队,更不能和军队有瓜葛。可是他如果执掌倭州,却是要军政一把抓,这是对他的信任。
荀攸眼眸眯起,道:“陛下让我军政一把抓,难道,不怕倭州生出乱子吗?”
张绣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朕选择相信你,那么,朕就不会掣肘你。更何况,倭州如今刚刚归附,更需要军政一把抓。”
说到这里,张绣嘴角上扬,自信道:“实际上,荀公虽说是在倭州,但荀公的家人,却是都在颍川郡。荀公若是有什么异动,等于把荀家陷入绝境,荀公会去做吗?所以,朕相信荀公。不仅是相信荀公的能力,也相信荀公的品行。”
荀攸听完后,便清楚张绣安排他担任倭州刺史,那是考虑得很成熟的。
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荀攸却是不愿意。
他如今不愿意出仕,只想着到长安书院中,安安静静的教书,好好著书立说,那就足够了。毕竟上了一把年纪,而且也见惯了风浪,没了再出仕的心思。
荀攸却不能直接拒绝,他心中思虑一番,便道:“陛下,说道倭州刺史,这一官职可不简单,关系着能否把倭州融入大秦境内。尤其是,倭州地处海上,四面环海,要发展不容易。所以治理倭州的人,最好是年富力强,且有能力有手腕的人。”
“反观微臣,一介老朽。”
“抵近六十岁的人,老眼昏花,精力不济,而且也难以集中精神。”
“让微臣治理倭州,难啊!”
荀攸继续道:“倭州是极为关键的一州,一旦倭州的事情处理好了,那么对大秦来说,也能产生极大的裨益。可如果倭州的事情处理不好,对倭州也有极大的影响。所以,恳请陛下三思,另择贤能,担任倭州刺史。”
张绣听到荀攸的话,神色如常,没觉得有什么奇怪的。
这是正常的。
原本荀攸就不愿意出仕,所以愿意到长安书院去做事。如今,要让荀攸留在倭州担任刺史,这样的事情,荀攸肯定是不愿意的。
好在张绣是有备而来。
张绣早早的,内心已有劝说荀攸的腹稿。
他一抖袖袍,站起身道:“荀公是聪明人,应该知悉,你这样的一番推辞话语,其实是瞒不了我的。因为六十岁的年纪,虽说体力下降,精力不济,但经验却是最为丰富的时候。”
“有荀公治理倭州,我放心。”
“荀公,这大汉江山数百年,都不曾往海外开疆拓土。即便是往西域有,但是海外,却是一个据点都没有。”
“如今这倭州,便是第一个。”
“治理好倭州,使得倭州融入了大秦,那么在后世的史书中,必定是大书特书,必定是能够留名青史的。”
张绣侃侃而谈,继续道:“对大秦来说,治理好倭州有利于国泰民安。对于你荀攸来说,便是留名青史。对于荀家来说,荀家也是与有荣焉。一提及倭州,大秦万千百姓,都会想到,这是荀家的荀攸治理的。”
“荀公淡泊名利,令人佩服。”
“可是荀公,难道不愿意为家族再奉先一些吗?”
“要知道,荀家也需要顶梁柱。”
张绣的话语,没有提及什么客套话,没有提及什么恳求之类的话,完全是实打实的利益,就以利益的影响。
这就是张绣的计划。
他要劝服荀攸会非常难,但是荀攸是荀家的人,在乎荀家,所以用荀家的利益,用荀攸自身的利益,才能影响到荀攸的决断。
荀攸此刻,却是沉默下来。
他没有立刻反驳。
因为张绣的一番话,让荀攸的内心,也是有了触动。原本荀攸归顺了大秦后,即便是这一遭随张绣南下倭州,可实际上,他也是打算等回到长安后,就前往长安书院任教。
如今,荀攸心动了。
不为他自己,也要为荀家考虑。
这是荀攸的出发点。
当然,荀攸也清楚治理好倭州,便是开疆拓土的功勋。这样的一个大功勋,纵然是荀攸,也是内心有些激动有些期待的。
张绣打量着荀攸的神态,眼见荀攸神态意动,心中笃定。
荀攸意动。
那么,这件事就成了。
张绣最后道:“荀公,当今天下,已经没有真正的世家大族。曾经没有宣纸,没有印刷术时,天下间百姓读书难,读书人少。所以世家大族的子弟,怎么都能做官。可如今,读书的成本低了,读书人越来越多,寒门子弟越来越多。”
“尤其科考存在,更是广纳寒门人才。”
“如果荀家故步自封,荀家没有领头的人,那么最终,荀家必定是泯然众人矣,不可能再度成为天下间的大族望族。”
张绣正色道:“正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今的天下大族,如果没有人才,那么最终,就会被淘汰。因为没了资源,没了优势,只能是遭到打压削弱。”
“我同意了!”
荀攸咬着牙开口。
他清楚张绣的话不假,因为如今的天下,不再是垄断读书资源的时候。如今这大秦天下,有太多的机遇,但也相当的残酷。
世家大族的力量,不可能再如之前那么了。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张绣听到荀攸的话,脸上露出笑容,赞道:“朕就知道,荀公一定会答应的。有荀公坐镇倭州,料想数年之后,倭州必定大治。”
荀攸道:“臣自当全力以赴,不负陛下的厚望。”
张绣道:“朕相信你。”
荀攸也不愿意得罪张绣,所以在说话的最后,又说了一番话,说只要是能办到,绝不推辞。以便于,能缓和一下氛围。
这是荀攸的心思。
张绣一眼就看懂了荀攸的心思,轻笑道:“荀公且放心,这件事儿对你来说,并非什么难事。甚至可以说,是信手拈来的小事。”
荀攸却不相信张绣的话,道:“陛下,到底是什么事情呢?”
张绣道:“倭州已经在我大秦治下,但倭州的治理,却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如果没有能力出众的人选坐镇倭州,即便是夺取了倭州,但倭州始终无法归附融入大秦,几年乃至于几十年后,倭州或许又背叛出去了。”
顿了顿,张绣继续道:“所以,我需要荀公留在倭州,担任倭州刺史,治理倭州。只要荀公担任倭州刺史,倭州的军政大权,尽皆由荀公执掌,没有人能掣肘荀公。”
荀攸听到后,有些惊讶。
没想到,张绣会突然提出这样的一个安排,竟是让他执掌倭州,而且还赋予他军政大权。
荀攸如今,了解大秦体系。
大秦治下各州的刺史,只有治理地方的权利,无法调动军队,更不能和军队有瓜葛。可是他如果执掌倭州,却是要军政一把抓,这是对他的信任。
荀攸眼眸眯起,道:“陛下让我军政一把抓,难道,不怕倭州生出乱子吗?”
张绣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朕选择相信你,那么,朕就不会掣肘你。更何况,倭州如今刚刚归附,更需要军政一把抓。”
说到这里,张绣嘴角上扬,自信道:“实际上,荀公虽说是在倭州,但荀公的家人,却是都在颍川郡。荀公若是有什么异动,等于把荀家陷入绝境,荀公会去做吗?所以,朕相信荀公。不仅是相信荀公的能力,也相信荀公的品行。”
荀攸听完后,便清楚张绣安排他担任倭州刺史,那是考虑得很成熟的。
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荀攸却是不愿意。
他如今不愿意出仕,只想着到长安书院中,安安静静的教书,好好著书立说,那就足够了。毕竟上了一把年纪,而且也见惯了风浪,没了再出仕的心思。
荀攸却不能直接拒绝,他心中思虑一番,便道:“陛下,说道倭州刺史,这一官职可不简单,关系着能否把倭州融入大秦境内。尤其是,倭州地处海上,四面环海,要发展不容易。所以治理倭州的人,最好是年富力强,且有能力有手腕的人。”
“反观微臣,一介老朽。”
“抵近六十岁的人,老眼昏花,精力不济,而且也难以集中精神。”
“让微臣治理倭州,难啊!”
荀攸继续道:“倭州是极为关键的一州,一旦倭州的事情处理好了,那么对大秦来说,也能产生极大的裨益。可如果倭州的事情处理不好,对倭州也有极大的影响。所以,恳请陛下三思,另择贤能,担任倭州刺史。”
张绣听到荀攸的话,神色如常,没觉得有什么奇怪的。
这是正常的。
原本荀攸就不愿意出仕,所以愿意到长安书院去做事。如今,要让荀攸留在倭州担任刺史,这样的事情,荀攸肯定是不愿意的。
好在张绣是有备而来。
张绣早早的,内心已有劝说荀攸的腹稿。
他一抖袖袍,站起身道:“荀公是聪明人,应该知悉,你这样的一番推辞话语,其实是瞒不了我的。因为六十岁的年纪,虽说体力下降,精力不济,但经验却是最为丰富的时候。”
“有荀公治理倭州,我放心。”
“荀公,这大汉江山数百年,都不曾往海外开疆拓土。即便是往西域有,但是海外,却是一个据点都没有。”
“如今这倭州,便是第一个。”
“治理好倭州,使得倭州融入了大秦,那么在后世的史书中,必定是大书特书,必定是能够留名青史的。”
张绣侃侃而谈,继续道:“对大秦来说,治理好倭州有利于国泰民安。对于你荀攸来说,便是留名青史。对于荀家来说,荀家也是与有荣焉。一提及倭州,大秦万千百姓,都会想到,这是荀家的荀攸治理的。”
“荀公淡泊名利,令人佩服。”
“可是荀公,难道不愿意为家族再奉先一些吗?”
“要知道,荀家也需要顶梁柱。”
张绣的话语,没有提及什么客套话,没有提及什么恳求之类的话,完全是实打实的利益,就以利益的影响。
这就是张绣的计划。
他要劝服荀攸会非常难,但是荀攸是荀家的人,在乎荀家,所以用荀家的利益,用荀攸自身的利益,才能影响到荀攸的决断。
荀攸此刻,却是沉默下来。
他没有立刻反驳。
因为张绣的一番话,让荀攸的内心,也是有了触动。原本荀攸归顺了大秦后,即便是这一遭随张绣南下倭州,可实际上,他也是打算等回到长安后,就前往长安书院任教。
如今,荀攸心动了。
不为他自己,也要为荀家考虑。
这是荀攸的出发点。
当然,荀攸也清楚治理好倭州,便是开疆拓土的功勋。这样的一个大功勋,纵然是荀攸,也是内心有些激动有些期待的。
张绣打量着荀攸的神态,眼见荀攸神态意动,心中笃定。
荀攸意动。
那么,这件事就成了。
张绣最后道:“荀公,当今天下,已经没有真正的世家大族。曾经没有宣纸,没有印刷术时,天下间百姓读书难,读书人少。所以世家大族的子弟,怎么都能做官。可如今,读书的成本低了,读书人越来越多,寒门子弟越来越多。”
“尤其科考存在,更是广纳寒门人才。”
“如果荀家故步自封,荀家没有领头的人,那么最终,荀家必定是泯然众人矣,不可能再度成为天下间的大族望族。”
张绣正色道:“正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今的天下大族,如果没有人才,那么最终,就会被淘汰。因为没了资源,没了优势,只能是遭到打压削弱。”
“我同意了!”
荀攸咬着牙开口。
他清楚张绣的话不假,因为如今的天下,不再是垄断读书资源的时候。如今这大秦天下,有太多的机遇,但也相当的残酷。
世家大族的力量,不可能再如之前那么了。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张绣听到荀攸的话,脸上露出笑容,赞道:“朕就知道,荀公一定会答应的。有荀公坐镇倭州,料想数年之后,倭州必定大治。”
荀攸道:“臣自当全力以赴,不负陛下的厚望。”
张绣道:“朕相信你。”